图书介绍

新编肝胆病诊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肝胆病诊疗学
  • 江德乐,江清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3459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308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1322页
  • 主题词:肝疾病-诊疗;胆道疾病-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肝胆病诊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肝脏概述1

第一章 肝脏的基本解剖和结构3

第一节 肝脏的基本解剖3

第二节 肝脏的基本结构3

第二章 肝脏的生理功能3

第一节 蛋白质的代谢3

第二节 糖类的代谢4

第三节 脂类的代谢5

第四节 激素的代谢5

第五节 维生素的代谢6

第六节 电解质的代谢6

第七节 胆汁及胆汁酸的代谢9

第三章 肝细胞超微结构与肝功能评价10

第四章 肝脏的免疫学16

第一节 免疫应答16

第二节 细胞因子与肝病20

第五章 中医对肝脏认识24

第六章 中西医结合对肝脏病的研究25

第二篇 肝脏疾病的诊断35

第一章 病史35

第二章 症状学37

第一节 黄疸37

第二节 水肿51

第三节 腹水52

第四节 食欲不振55

第五节 肝脾肿大57

第六节 腹胀68

第七节 恶心与呕吐69

第八节 腹泻72

第九节 呕血78

第十节 便血82

第十一节 腹痛86

第十二节 胸水94

第十三节 其他——肝掌、蜘蛛痣98

第三章 体格检查99

第四章 肝脏病的诊断技术106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106

第二节 超声诊断118

第三节 肝脏放射诊断、CT检查130

第四节 肝脏核素平面及核磁共振成像(MRI)133

第五节 腹腔镜检查133

第六节 肝穿刺细胞组织学检查137

第七节 PCR技术在肝炎与肝癌诊断中的应用139

第八节 肝胆系疾病影象检诊方法的选择144

第五章 肝病的肝外表现145

第六章 中医对肝胆系疾病的认识、诊断及治疗150

第一节 中医对肝胆系疾病的认识150

第二节 中医对肝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50

第七章 现代肝脏病的中医病因155

第八章 肝脏病的辨证要点160

第三篇 肝脏病的治疗方法165

第一章 肝脏病治疗原则165

第二章 抗病毒疗法169

第三章 基因疗法172

第一节 基因治疗的概念172

第四章 免疫调节疗法176

第五章 免疫增强疗法177

第一节 生物制剂177

第二节 多糖类药物183

第三节 其他药物186

第六章 免疫抑制疗法187

第七章 激素疗法189

第八章 导向疗法190

第九章 病毒性肝炎的反义技术治疗191

第十章 肝脏病的饮食营养疗法191

第十一章 中医药特色疗法197

第十二章 肝脏病常用中医方剂药理205

第十三章 肝脏病常用中草药药理232

第十四章 肝脏病常用西药目录265

第十五章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用药277

第十六章 人工肝脏(人工肝支持系统)280

第十七章 肝脏手术287

第十八章 肝移植289

第四篇 肝脏病的护理调养和预防299

第一章 肝脏体组织穿刺术护理(包括肝活检术)299

第二章 常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300

第三章 肝炎病人的心理护理303

第四章 特殊药物治疗的护理305

第五章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305

第六章 肝性脑病的护理307

第七章 人工肝治疗的护理308

第八章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309

第九章 肝硬化的护理310

第十章 重型肝炎的护理313

第十一章 肝功能衰竭的护理315

第十二章 慢性肝炎病人选择用药的原则319

第十三章 肝病的调养319

第十四章 肝脏病人生活饮食宜忌329

第十五章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330

第五篇 常见肝脏病的诊疗339

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339

第一节 概述339

第二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340

第三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347

第四节 重型肝炎362

第五节 瘀胆型肝炎373

第六节 其他病毒引起的肝损伤377

第七节 婴儿肝炎综合征380

第八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多系统损害384

第二章 感染性肝病402

第一节 肝脏的病毒感染402

第二节 肝脏的细菌感染414

第三节 肝脏的寄生虫感染437

第四节 膈下脓肿461

第三章 肝硬化462

第一节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462

第二节 肝硬化的生理学476

第三节 肝硬化的病理学479

第四节 肝硬化的免疫学482

第五节 早期肝硬化485

第六节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488

第七节 坏死后性肝硬化491

第八节 心源性肝硬化492

第九节 肝硬化的并发症494

第十节 肝硬化腹水(附肝硬化胸水)496

第十一节 肝硬化的影像学诊断509

第十二节 肝硬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12

第十三节 肝硬化的内科一般治疗514

第十四节 肝硬化的氨基酸疗法515

第十五节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519

第十六节 肝硬化的外科治疗529

第十七节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533

第十八节 肝性脑病的治疗536

第十九节 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536

第二十节 老年人肝硬化556

第二十一节 小儿肝硬化558

第二十二节 肝硬化的预后561

第二十三节 其他肝硬化561

第二十四节 几种少见的肝硬化570

第四章 肝功能衰竭590

第一节 肝功能衰竭的病因与诊断590

第二节 暴发性肝衰竭599

第三节 肝功能衰竭内科治疗总述610

第四节 主要药物治疗及评价620

第五节 药物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668

第六节 抑制诱导性暴发性肝衰竭的治疗670

第五章 门静脉高压症671

第六章 肝脏损伤680

第七章 遗传性代谢障碍导致的肝病685

第一节 糖代谢障碍686

第二节 氨基酸代谢障碍699

第三节 脂类代谢障碍701

第四节 胆汁酸代谢障碍706

第五节 黏多糖代谢障碍708

第六节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709

第七节 血色病(铁代谢障碍)717

第八节 肝淀粉样变性724

第九节 肝性卟啉病728

第十节 其他代谢障碍735

第八章 肝内胆汁瘀积与高胆红素血症737

第一节 胆红素对机体的影响737

第二节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738

第三节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741

第四节 肝内胆汁郁滞742

第五节 先天性黄疸748

第六节 药物性黄疸754

第七节 妊娠复发性黄疸757

第九章 化学物理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760

第一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760

第二节 药物性肝病764

第三节 酒精性肝病770

第四节 其他化学和物理因素引起的中毒性肝病779

第十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781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rnehepatitis,AIH)781

第二节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788

第三节 原发性胆汗性肝硬化792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略)799

第十一章 全身性疾病时的肝脏损害799

第一节 肝胆系统疾病时的肾脏损害799

第二节 脂肪肝802

第三节 血液病与肝脏811

第四节 心血管病与肝脏818

第五节 风湿性疾病与肝脏822

第六节 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Reye综合征)826

第七节 溃疡性结肠炎与肝损害832

第八节 克降病与肝损害834

第九节 糖尿病与肝损害837

第十节 肾脏病与肝损害839

第十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肝损害842

第十二节 瘀血肝845

第十二章 先天性肝病846

第一节 肝囊性病846

第十三章 内毒素血症与肝病850

第一节 内毒素血症及其检测方法850

第二节 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理851

第三节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病852

第四节 内毒素血症的预防及治疗856

第十四章 妊娠与肝病859

第一节 妊娠肝内胆汁瘀积症859

第二节 妊娠急性脂肪肝863

第三节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866

第十五章 肝血管疾病867

第一节 柏—查氏综合征(BCS)867

第二节 克—鲍氏综合征870

第三节 门静脉血栓形成872

第四节 化脓性门静脉炎875

第五节 肝动脉闭塞877

第六节 肝动脉瘤879

第七节 巴德—基亚里(Budd-Chiari)综合征882

第八节 肝海绵状血管瘤884

第十六章 其他肝脏病886

第一节 肝内肉芽肿886

第二节 肝源性糖尿病891

第三节 肝性溃疡病894

第十七章 并发症897

第一节 肝性脑病(参见第四章)897

第二节 肝病并发感染924

第三节 肝病时电解质紊乱929

第四节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950

第五节 肝肾综合征975

第六节 肝肺综合征983

第七节 原发性腹膜炎989

第八节 肝病合并出凝血障碍999

第九节 重症肝病并发脑水肿脑疝的治疗1002

第十节 三重酸碱失衡436581005

第十一节 肝性骨营养不良1009

第十八章 肝脏肿瘤1013

第一节 肝脏良性肿瘤1013

第二节 肝脏恶性肿瘤1017

第六篇 胆道疾病诊疗1043

第一章 胆囊的解剖生理概述1043

第一节 胆囊的形态和结构1043

第二节 胆囊的生理1043

第三节 胆囊病理生理1046

第二章 胆道诊断技术1049

第一节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1049

第二节 胆道疾病的X线诊断1053

第三节 胆道系统的CT检查1067

第四节 磁共振胆道成像1068

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1068

第六节 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1069

第七节 关于中医胆病学1072

第三章 胆道治疗技术1078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在胆道外科的应用1078

第二节 胆道镜在胆道外科的应用1084

第三节 内窥镜腔内手术1087

第四节 胆道中医药疗法1090

第五节 辨证论治1093

第六节 胆道疾病常用治法方剂、成药及验方1095

第七节 胆道病常用中草药1098

第八节 胆道常用西药1103

第九节 中医胆病的调养(参阅肝病调养节)1116

第四章 胆石症1118

第五章 胆道炎症1127

第一节 胆囊炎1127

第二节 急性胆管炎1132

第三节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133

第四节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137

第五节 胆源性肝脓肿1138

第六章 胆道寄生虫病1140

第一节 胆道蛔虫病1140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病1141

第三节 血吸虫病1144

第七章 胆道肿瘤1147

第一节 胆道良性肿瘤1147

第二节 胆道恶性肿瘤1148

第八章 先天性胆道疾病1155

第一节 双胆囊1155

第二节 胆总管囊肿1155

第三节 先天性胆道闭锁1158

第四节 先天性胆管扩张1161

第五节 Caroli病1164

第六节 硬化性胆管炎1165

第九章 其他胆道疾病1167

第一节 胆囊与胆管憩室1167

第二节 胆道运动功能障碍1167

第三节 胆囊管综合征1170

第四节 胆囊扭转1171

第五节 胆囊腺肌增生症1171

第六节 胆道出血1172

第七节 返流性食管炎1176

第八节 胆汁返流性胃炎1178

第九节 胆源性胰腺炎1181

第十节 胆心综合征1187

第十章 胆道手术问题1189

第一节 胆道手术1189

第二节 损伤性胆管狭窄1192

第三节 胆道术后并发症1193

附录篇1207

附录一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207

附录二 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1217

附录三 隔离与消毒1219

附录四 方剂索引1225

附录五 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231

附录六 肝胆病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速查表1235

附录七 全国中医胆石病诊断疗效判别标准1244

附录八 肝脏病中抗生素的选择应用1250

附录九 研究进展1253

附录十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成果1261

附录十一 肝脏病的诊断技术进展1267

附录十二 现代肝病的中医病因1297

附录十三 肝脏病常见病机及常用治法的现代研究1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