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学五十年 1949-199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民族学五十年 1949-1999
  • 宋蜀华盛顿,满都尔图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157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6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民族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学五十年 1949-199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目录1

第一章 中国民族学的新开端19

第一节 1949年以前的中国民族学1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传播与延安时期30

的民族工作30

第三节 民族访问团的民族学考察43

第二章 中国特色的民族识别53

第一节 识别民族的依据54

第二节 民族识别的进程68

第三节 几种不同类型的民族识别74

第四节 民族识别工作的意义96

第五节 民族学工作者的贡献100

第三章 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108

第一节 开展调查的背景及任务的提出108

第二节 以社会形态为核心的前期田野调查111

第三节 以编写史志丛书为核心的调查研究阶段123

第四节 成就与教训132

第四章 少数民族社会形态研究143

第一节 社会性质的应用性调查研究144

第二节 原始社会形态研究150

第三节 奴隶制社会形态研究163

第四节 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研究172

第五章 民族学研究机构180

第一节 开创时期的民族学研究机构180

第二节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与中国民族学学科182

地位的确立182

中心和发展方向189

第三节 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的建立及其工作189

第四节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194

任务200

第五节 全国各地民族学研究机构的状况及主要200

第六节 民族博物馆建设205

第七节 人才培养213

第六章 对外学术交流219

第一节 与苏联民族学界的学术交流220

第二节 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术交流230

第三节 苏联民族学对中国民族学的影响232

第七章 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人才培养249

第一节 民族学研究机构的建立与发展250

第二节 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发展258

第三节 人才培养271

第一节 全国性的民族学调查282

第八章 田野调查282

第二节 区域性的民族学调查287

第三节 新时期民族学调查的特点303

第九章 研究领域的拓展 主要科研成果(上)306

第一节 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306

第二节 民族志研究314

第三节 社会形态研究318

第四节 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研究330

第五节 原始宗教研究338

第十章 研究领域的拓展 主要科研成果(下)344

第一节 习惯法和民俗文化研究344

第二节 现代化与民族繁荣发展研究348

第三节 汉民族研究354

第四节 影视人类学研究360

第五节 都市人类学研究363

第六节 新时期中国民族学研究的特点365

第十一章 学术活动和对外学术交流369

第一节 学术活动369

第二节 对外学术交流381

第十二章 台湾和香港的民族学研究394

第一节 民族学教学和研究机构394

第二节 民族学研究的分期405

第三节 高山族及平埔族社会与文化研究410

第四节 台湾汉族社会与文化研究425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434

第六节 区域和海外华人研究445

第七节 社会科学中国化途径探讨452

第十三章 中国民族学的展望458

第一节 重视田野调查,产出更多高质量的调查459

成果459

第二节 加强应用研究,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462

大作用462

思想和理论466

第三节 加强理论建设,提出更多有创意的学术466

第四节 坚持国际化与中国化并行的方针,建立471

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体系471

第五节 重视定量研究,使研究成果质量更高477

建设479

第六节 加快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数据库的479

第七节 其他值得重视的发展方向484

结语496

后记498

附录一:中国民族学学会简介500

附录500

附录二:中国民族学学会历届理事会构成504

附录三:中国民族学学会历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摘要)513

附录四:中国民族学学会历次学术会议纪要(摘要)524

上篇1976

1949—1976

下篇1999

1977—19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