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界面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界面化学
  • 颜肖慈,罗明道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146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表面化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界面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液体的表面1

1.1表面张力与表面吉布斯函数1

1.1.1表面张力1

1.1.2表面吉布斯函数2

1.1.3表面吉布斯函数和表面张力的关系2

1.2表面自由能的微观定性解释2

1.3表面吉布斯函数的分子理论3

1.4表面张力的物理真实性——空位理论假设4

1.5.2温度的影响5

1.5.1物质的本性5

1.5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5

1.5.3压力的影响6

1.6表面热力学基础6

1.6.1表面张力的广义热力学定义6

1.6.2表面熵6

1.6.3表面能与表面焓7

1.7弯曲液面的表面现象7

1.7.1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7

1.7.2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的关系8

1.7.3毛细现象10

1.7.4Kelvin公式12

1.8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16

1.8.1毛细上升法16

1.8.2威廉米吊片法16

1.8.3环法17

1.8.4最大压力气泡法18

1.8.5滴体积(滴重)法18

参考文献20

第2章 溶液的表面张力和表面吸附21

2.1溶液的表面张力21

2.1.1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三种类型21

2.1.2特劳贝(Traube)规则23

2.1.3表面活性物质与表面活性剂24

2.2吉布斯吸附公式25

2.2.1表面吸附量25

2.2.2吉布斯吸附公式25

2.2.3吉布斯吸附公式的应用27

2.2.4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吉布斯吸附公式28

2.3溶液表面吸附等温线28

2.4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表面上定向排列30

2.5饱和吸附量31

2.6.1动表面张力32

2.6动表面张力与吸附速率32

2.6.2溶液表面吸附速率33

2.6.3动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33

参考文献34

第3章 表面活性剂35

3.1表面活性剂的分类35

3.1.1按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分类35

3.1.2按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分类37

3.1.3高分子表面活性剂37

3.1.5生物表面活性剂38

3.1.4新型表面活性剂38

3.2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39

3.3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40

3.4表面活性剂的活性41

3.5表面活性剂的HLB值42

3.5.1HLB值的估算方法43

3.5.2HLB值的测定45

3.6胶束46

3.6.1胶束的形成46

3.6.2胶束的结构、大小与形状48

3.6.3临界胶束浓度52

3.6.4胶柬形成热力学58

3.6.5胶束的增溶作用及应用59

3.6.6胶束的催化作用61

3.7囊泡与脂质体62

3.8液晶63

3.9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及绿色表面活性剂66

3.9.1绿色化学66

3.9.2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66

3.9.3绿色表面活性剂举例67

参考文献68

第4章 液液界面69

4.1液液界面张力及其测定69

4.2黏附功与内聚功69

4.3铺展71

4.4界面张力的近代理论73

4.4.1Antonoff规则73

4.4.2Good-Girifalco公式73

4.4.3Fowkes理论74

4.5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75

4.5.1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75

4.5.3超低界面张力76

4.5.2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76

4.6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77

4.6.1液液界面的吉布斯吸附等温式77

4.6.2液液界面的吸附等温线78

4.6.3液液界面上的吸附层结构78

4.7表面活性剂在双水相体系中的界面性质79

4.8乳状液81

参考文献82

5.2微乳状液的形成83

5.3微乳状液的类型与结构83

5.1微乳状液的定义83

第5章 微乳状液83

5.4微乳状液的性质85

5.5影响微乳形成及其类型的因素86

5.6微乳状液体系的相行为88

5.7微乳状液形成的机理89

5.7.1负界面张力理论89

5.7.2构型熵理论90

5.8微乳状液结构的表征90

5.8.2扩散系数(D)与微乳结构91

5.8.3电导率与微乳结构91

5.8.1光散射法91

5.9微乳状液的应用举例93

5.9.1微乳化妆品93

5.9.2微乳清洁剂93

5.9.3微乳燃料93

5.9.4金属加工用微乳油93

5.9.5微乳剂型药物94

5.9.6微乳剂型农药94

5.9.7微乳法分离蛋白质95

5.9.8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95

5.9.9应用微乳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96

参考文献97

第6章 不溶性单分子膜98

6.1不溶性单分子膜的形成98

6.2不溶性单分子膜的性质98

6.2.1表面压98

6.2.2表面膜电势99

6.2.3表面黏度100

6.2.4表面膜的光学性质101

6.3不溶性单分子膜的各种聚集状态101

6.4单分子膜的应用举例104

6.6LB膜105

6.5混合不溶膜105

6.7生物膜106

6.8LB膜与仿生膜的应用107

6.8.1生物膜的化学模拟和仿生生物分子功能材料107

6.8.2生物传感器108

6.8.3LB膜在药物研制中的应用108

6.8.4LB膜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09

参考文献109

7.1.3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111

7.1.2固体表面的不完整性111

7.1.1固体表面的粗糙性111

7.1固体表面的特点111

第7章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111

7.2固体表面能与表面张力112

7.2.1固体的表面能112

7.2.2固体的表面应力与表面张力112

7.2.3表面张力与表面能112

7.2.4固体表面能的估测113

7.2.5高度分散固体体系的表面现象113

7.2.6固体表面的吸附、吸收与吸着114

7.3.1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115

7.3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115

7.3.2吸附曲线和吸附热力学116

7.3.3吸附热118

7.3.4吸附量的测定方法119

7.4吸附等温式121

7.4.1Langmuir吸附等温式121

7.4.2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124

7.4.3BET吸附等温式125

7.5多孔性固体的吸附129

7.5.1毛细凝结现象129

7.5.2吸附滞后现象130

7.5.3孔径分布131

7.5.4微孔填充…………_132

7.6影响气固界面吸附的因素133

7.6.1温度133

7.6.2压力134

7.6.3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性质134

7.6.4多孔性吸附剂的孔结构135

7.7气固界面吸附的应用135

参考文献135

8.1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特性与吸附量137

第8章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137

8.2复合吸附等温线138

8.3自稀溶液中的吸附141

8.4固体自溶液中吸附的影响因素142

8.4.1温度143

8.4.2溶解度143

8.4.3吸附剂、溶质和溶剂三者的性质143

8.4.4界面张力144

8.4.5吸附剂孔的大小145

8.4.6多种溶质溶液中的吸附145

8.4.7盐的影响146

8.5固体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147

8.5.1离子交换吸附147

8.5.2离子晶体对溶液中电解质离子的选择吸附148

8.6固体在大分子物溶液中的吸附148

8.6.1吸附大分子的形态148

8.6.2吸附等温式149

8.6.3吸附速率149

8.6.4影响大分子化合物吸附的因素150

8.7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151

8.7.1吸附量及其测定151

8.7.2吸附等温线152

8.7.3影响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的因素153

8.7.4吸附方式与机理154

8.7.5吸附等温式158

参考文献158

8.7.6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的应用159

第9章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161

9.1润湿与接触角162

9.1.1润湿作用162

9.1.2沾湿、浸湿和铺展162

9.1.3接触角及其与润湿的关系164

9.1.4接触角的测定165

9.2接触角滞后168

9.3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与临界表面张力172

9.3.1低能表面与高能表面172

9.3.2低能表面的润湿性与临界表面张力173

9.3.3高能表面上的自憎现象174

9.3.4表面活性剂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175

9.4固体表面能的估算175

9.4.1Good-Girifalco方法176

9.4.2Fowkes方法176

9.4.3Wu的方法177

9.5动润湿178

9.6润湿热180

9.7润湿剂181

9.8润湿作用应用举例182

9.8.1洗涤182

9.8.2矿物的泡沫浮选183

9.8.3纺织品印染的渗透剂184

9.8.4采油184

9.8.5防水防油185

9.8.7热交换器187

9.8.6医药、农药187

9.9固体表面改性188

9.9.1表面处理方法188

9.9.2几种表面处理方法简介189

9.9.3固体表面改性应用实例191

参考文献195

第10章 纳米材料的表面化学196

10.1纳米材料的表面化学196

10.1.1纳米材料的概念和分类196

10.1.2纳米晶体的界面特征结构模型197

10.1.3纳米微粒的特性198

10.1.4纳米材料的表面化学反应200

10.1.5纳米材料的制备205

10.1.6纳米材料表面修饰和改性206

10.2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材料207

10.2.1超双疏性界面物性材料208

10.2.2超双亲性界面物性材料208

10.2.3纳米尺度光阳极、光阴极两相共存的高效光催化界面材料209

10.3纳米材料的应用概况209

10.3.1纳米材料和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209

10.3.2纳米材料在环境领域的应用212

10.3.3纳米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213

10.3.4纳米材料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213

10.3.5纳米材料在军事方面的应用214

参考文献214

第11章 新材料的界面光化学216

11.1重要的界面光化学反应216

11.2界面光聚合、光异构的功能材料217

11.3界面光致变色材料220

11.3.1螺吡喃、螺嗯嗪、螺噻喃类化合物221

11.3.2俘精酸酐类化合物225

11.3.3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226

11.3.4其他类型界面光致变色化合物228

11.4材料界面的光致电子转移229

11.4.1光致电子转移230

11.4.2氧化还原电势与电子传递230

11.4.3基质与电子传递233

11.4.4配合物的电子传递234

11.4.5金属-溶液界面的电子传递234

参考文献235

第12章 界面化学吸附的微观机理237

12.1化学吸附热的计算237

12.2.1过渡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239

12.2单一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239

12.2.2铀表面的化学吸附242

12.3无序二元合金表面的吸附243

12.3.1CO在无序二元合金表面的吸附243

12.3.2Pt在无序二元合金表面上的化学吸附243

12.4在盐表面上的化学吸附244

参考文献244

第13章 电极表面化学吸附的电子结构与电化学性质246

13.1簇一表面类比法246

13.2.1CO在Pt电极上的吸附247

13.2电极电势变化对吸附体系结构的影响247

13.2.2水在带有电荷的A1表面的吸附249

13.2.3镍酸锂电极能带变化与电化学性质250

13.3银一铝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与电催化机理251

13.3.1Ag-AI(OH)的电子结构与性能252

13.3.2Ag-A1203的电子结构与性能254

13.4电极过程的量子力学描述257

13.5镍镀液添加剂的整平作用机理258

13.5.1计算方法和结果259

13.5.2前线轨道能级与整平性能的关系259

13.5.3吸附模型与整平性能260

13.5.4吸附键类型262

13.5.5相关规律的验证262

参考文献262

第14章 金属缓蚀的微观机理264

14.1金属腐蚀机理简介264

14.2铁界面的缓蚀机理265

14.2.1苯胺类缓蚀剂265

14.2.2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266

14.2.3异喹啉及其衍生物缓蚀剂267

14.2.4咪唑、硫脲类缓蚀剂270

14.2.5脂肪胺类和芳香酸类缓蚀剂272

14.2.6其他类型的缓蚀剂274

14.3铝界面的缓蚀机理274

14.3.1吡啶类化合物274

14.3.2 呋喃类化合物278

14.4 铜界面的缓蚀机理281

参考文献282

15.1 表面活性剂的电子结构与性质283

15.1.1 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电子结构与性质283

第15章  表面活性剂的电子结构和分子模拟283

15.1.2 烷基硫酸盐的结构与表面张力286

15.1.3 溶剂化的电子结构特征288

15.2 气-固界面吸附的相互作用的模拟291

15.2.1乙烷在中孔分子筛中的模拟291

15.2.2 气体在催化剂上吸附的模拟292

15.3 液-固界面相互作用的模拟293

15.3.1 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在分子筛中吸附的模拟293

15.3.2 两嵌段高分子溶液在固体表面吸附的模拟294

15.3.3 链状分子在固体表面吸附的模拟295

15.3.4 柴油流动性改进剂的模拟295

15.4 在硅表面烷基单层膜的分子模拟296

15.5 油-水界面的自组装和相互作用的模拟298

15.6 液-气界面的模拟299

15.7 表面活性剂多尺度的模拟300

参考文献301

第16章  现代表面分析常用技术简介303

16.1 表面谱的基本原理与应用303

16.2 几种常见的表面谱仪304

16.2.1 光电子能谱304

16.2.2 低能电子衍射312

16.2.3 电子能量损失谱312

16.3.2 扫描电子显微镜315

16.3 观察表面形貌显微镜的特点和应用315

16.3.1 透射电子显微镜315

16.3.3 扫描隧道显微镜316

16.3.4 原子力显微镜319

16.4 红外和拉曼光谱322

16.4.1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322

16.4.2激光拉曼光谱325

16.5核磁共振328

16.6正电子湮没谱331

参考文献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