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政架构下的地方政府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政架构下的地方政府模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0807421.jpg)
- 魏红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3774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政架构下的地方政府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总序1
序1
导论1
一 选题的说明1
二 对分析概念的阐释10
三 研究方法24
四 主要框架26
第一章 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理论基础29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单一共和国的设想29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单一制主张29
(二)马克思、恩格斯联邦制的观点31
(三)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是否有联邦、邦联之分33
(四)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结构制度的思想35
二 列宁的思想脉络:从反对联邦制到实践联邦制36
(一)列宁的思想主张及其变化37
(二)列宁思想主张变化的原因41
(三)列宁联邦制思想和实践的特点43
三 孙中山国家结构制度思想50
四 毛泽东国家结构制度的理论53
(一)毛泽东早期“湖南共和国”主张53
(二)建国后毛泽东的思想及贡献57
五 邓小平对国家结构制度理论的贡献62
(一)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是对国家结构制度理论的贡献62
(二)邓小平与毛泽东中央地方关系思想和实践的比较66
六 江泽民国家结构制度的思想70
第二章 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历史演进75
一 中国古代国家结构制度发展轨迹75
(一)从方国联盟到地方自治单一制:奴隶社会时期国家结构制度75
1.夏朝联盟共主制77
2.商周等级分封制78
(二)从地方自治单一制到集权单一制:封建社会时期国家结构制度81
1.郡县制及其意义81
2.带有复合因素的单一制的萌芽和演变83
3.集权单一制形成路径分析86
(三)清末民初联邦制的探索89
二 新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历史演进95
(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国家结构制度的探索95
(二)新中国选择单一制的原因103
1.地理因素104
2.民族因素105
3.传统政治文化因素107
4.经济因素108
(三)中国国家结构制度在1954年至1994年期间的调整和制度化109
(四)分税制及其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创新113
1.分税制实施的背景113
2.分税制的内容和特点116
3.分税制体现的国家结构制度意义120
(五)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建立使中国单一制具有新的特色124
第三章 中国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模式的分析127
一 普通模式的结构功能分析129
(一)立法关系129
1.划分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基本原则130
2.中央立法主体及其权限131
3.地方省、直辖市立法主体及其权限133
4.中央与地方立法关系的特点134
(二)行政关系136
1.中央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136
2.省直辖市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138
3.中央行政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的行政关系139
(三)财政关系141
1.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生成取决于中央142
二 中央与普通地方行政区关系模式的特征142
(一)一般特征142
2.中央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国家事务的最终决定权143
(二)特色分析143
1.领导结构的二元性143
2.地方行政机关地位的双重性146
3.中国地方对中央影响的途径不同于其他国家147
第四章 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关系实践模式分析149
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50
(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150
(二)中国没有选择联邦制151
二 民族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模式153
(一)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制度是特别的自治地方制153
1.它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置的154
2.自治区自治机关的性质和组成与普通行政区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154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154
1.它是统一与自治的结合155
4.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155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制度是特别的民族自治制155
2.它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156
3.它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159
三 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模式分析161
(一)民族自治机关享有广泛而全面的自治权162
(二)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提供保障164
(三)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行使进行监督166
第五章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实践模式分析168
一 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168
(一)制度设置的特殊性169
(二)区域地位的复合性171
(三)制度实施的差异性172
(四)享有权力的超越性174
(一)特区产生过程176
(五)制度价值的多样性176
二 中央与特区的关系是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176
(二)特区权力来源177
(三)中央对特区的监督178
三 中央与特区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复合制的特征180
第六章 中外特别地方制度的比较分析184
一 世界各国国家结构制度的分类185
(一)世界各国国家结构制度的分类185
(二)不同类型国家结构制度的共同特征189
二 各国特别地方制度分析196
(一)联邦制国家特别区196
(二)单一制国家特别区200
(三)特别地方制度的发展趋势203
三 带有复合因素的单一制: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制度205
(一)“一”与“多”的统一213
(二)集权与自治的统一214
(三)稳定与动态的统一215
第七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制度217
一 澄清对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错误认识,走出中央对地方权力放—乱—收的恶性循环217
(一)国家结构制度受制于经济基础,反映国家政治制度的民主实质219
(二)单一制不等于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不等于中央权威220
(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既有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正和互动、统一的一面222
二 维护中央权威,克服地方制度差异性引发的消极后果,处理好多样性与国家整合的关系223
三 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克服中央权力过重的现象230
四 建立、完善有关制度和相应机制,使中央与地方关系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239
五 在西部开发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41
六 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两个基本法,维护港澳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发展250
七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祖国统一256
主要参考书目265
后记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