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纳西族音乐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纳西族音乐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806162.jpg)
- 和云峰(桑德诺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96029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纳西族-民族音乐-音乐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纳西族音乐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序 田联韬1
内容提要(中、英文)1
前言1
第一章上古至盛唐时期(?—公元738年)6
概述6
第一节上古传说时期(?—公元前211年)7
一、“土著纳西先民”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7
二、“南迁纳西先民”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13
一、纳西先民与西汉《行人歌》18
第二节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年)18
二、纳西先民与东汉《濛都夷歌》20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公元221—738年)27
小结30
第二章南诏统治时期(公元738—902年)32
概述32
第一节民俗音乐的发展脉络34
一、象形文字中反映出的民俗乐器34
二、象形文字中反映出的民俗歌舞37
第二节《姜岭大战》中所描写的纳西民族与41
民俗音乐41
一、《姜岭大战》的历史背景42
二、《姜岭大战》的具体内容43
三、《姜岭大战》的乐器遗存44
第三节《南诏奉圣乐》中纳西族音乐舞蹈的历史46
遗存46
一、《南诏奉圣乐》的生成背景49
二、《南诏奉圣乐》的具体内容49
三、《南诏奉圣乐》中的多民族性51
四、《南诏奉圣乐》相关传说在纳西族中的历史52
遗存52
五、《南诏奉圣乐》相关乐器在纳西族地区的遗存53
小结55
第三章土酋纷争时期(公元937—1253年)57
概述57
第一节有关东巴教的几个基本概念59
一、东巴教与东巴祭司61
二、东巴文字与东巴经书63
三、东巴舞蹈与东巴绘画65
第二节东巴音乐的产生与繁衍66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音乐67
二、关于部族战争的音乐69
三、关于消灾禳解的音乐70
四、关于巫术与占卜的音乐71
五、关于自然崇拜与鬼神崇拜的音乐72
一、反映游牧生活的民俗歌曲74
第三节民俗音乐的发展脉络74
二、反映民族争斗的民俗刀舞76
三、反映民俗仪式的民间巫舞77
小结77
第四章木氏治理时期(公元1253—1723年)79
概述79
第一节东巴音乐的鼎盛81
一、祭天仪式中的主要程序及其相应唱腔82
二、祭天仪式中的古代歌曲83
第二节 “勃拾细哩”(白沙细乐)的萌芽109
三、祭天仪式的若干历史提示109
一、《勃拾细哩》中的“胡人”乐器成分110
二、《勃拾细哩》中的东巴乐舞成分117
三、《勃拾细哩》中的民间音乐成分119
第三节汉文化的传入与木姓作家群体文人诗歌的122
兴起122
一、汉文化的传入123
二、木姓作家群体文人诗歌的兴起123
第四节汉族文庙(儒学)礼乐的传入124
第五节 《勃拾细哩》的早期126
一、道教及其音乐的传入128
第六节 多种宗教音乐的相互浸透与东巴教音乐的衰败128
二、藏传佛教及其音乐的传入129
三、汉传佛教及其音乐的传入130
四、东巴教音乐的衰败131
小结132
第五章改土归流时期(公元1723—1840年)134
概述134
第一节汉文化的普及与旁姓作家群体文人诗歌的136
繁荣136
一、汉文化的普及136
二、旁姓作家群体文人诗歌创作的繁荣136
一、“仕学之风”的盛行139
第二节“仕学之风”的盛行与“儒学(文庙)礼乐”的鼎盛139
二、“儒学(文庙)”礼乐的鼎盛141
第三节丽江古乐(洞经音乐)的称谓、传说及144
溯源144
一、丽江古乐的传统称谓144
二、丽江洞经古乐的民间传说145
三、丽江洞经古乐的历史溯源147
第四节 《勃拾细哩》(白沙细乐)的中期151
一、纳西族的丧葬古俗仪式及其音乐153
二、纳西族的丧葬新俗仪式及其音乐154
发展156
一、民间传统“大调”音乐的历史背景156
第五节民间传统“大调”(叙事歌)的产生及156
二、民间传统“大调”的若干分类及举例157
三、民间传统“大调”的音乐特点167
四、民间传统“大调”的艺术特色168
第六节藏传佛教音乐的再次传入及流布168
小结169
第六章民主革命时期(公元1840—1949年)171
概述171
第一节儒学礼乐在纳西族地区的演变与衰败172
一、儒学礼乐在纳西族地区的演变172
二、儒学礼乐在纳西族地区的衰败173
一、儒、释、道、东巴四教的合流及其音乐的174
变异174
第二节 多种宗教音乐的合流、变异与世俗化174
倾向174
二、宗教音乐的世俗化倾向176
第三节 《勃拾细哩》的晚期178
一、《勃拾细哩》称谓的相对固定178
二、《勃拾细哩》曲牌的扬弃与定型179
第四节丽江洞经古乐的继续发展182
一、丽江洞经古乐的继续发展与提高182
二、皇经音乐的继续衰败与消亡184
三、丽江洞经古乐与民间乐会185
第五节丽江洞经古乐的基本概况188
一、音乐分类与曲牌来源189
二、传统乐器与乐队编制192
三、唱奏特征与民族特色193
四、丽江洞经古乐的形态特征195
五、丽江洞经古乐的社会功用196
第六节晚清学堂乐歌的传入与普及204
第七节西方宗教音乐的传入与流布206
一、基督教音乐的传入206
二、天主教音乐的传入207
第八节 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概况208
一、民间歌曲的发展与民间艺人的创作208
二、民间“勒巴”舞的流传212
三、民间器乐的发展与传承220
四、民间戏曲与戏剧音乐的发展脉络226
第九节红军歌曲的流传与普及230
第十节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发展脉络232
第十一节【雪社】对丽江洞经古乐的继承与发展235
第十二节文人音乐创作的肇始与发展235
第十三节解放战争时期的音乐发展脉络239
小结242
第七章社会主义时期(公元1949—1998年)244
概述244
一、新民歌的产生与普及245
第一节民间音乐的全面繁荣与发展245
二、丽江洞经古乐的民间演奏活动248
第二节专业音乐团体的建立及创作250
第三节20世纪60年代初对民间器乐的收集、254
整理与研究254
一、对《勃拾细哩》的收集、整理与研究254
二、对丽江洞经古乐的收集、整理与研究257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发展概况259
第五节20世纪80年代后音乐艺术的全面繁荣267
一、专业音乐创作267
二、业余音乐团体的演出与民间艺人268
弘扬270
第六节对丽江洞经古乐的进一步收集、整理与270
一、宣科对丽江洞经古乐的研究、宣传与弘扬271
二、杨曾烈等对丽江洞经古乐的收集、整理与272
研究272
三、和毅庵等老艺人对丽江洞经古乐的贡献272
四、大研古乐会对传承和弘扬丽江洞经古乐273
所作的历史贡献273
五、其他乐会对丽江洞经古乐的继承与弘扬276
第七节对东巴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与弘扬282
一、对东巴音乐的收集283
二、对东巴古歌的翻译与整理288
三、对东巴音乐的研究289
四、对东巴音乐的进一步弘扬303
第八节对民间音乐的整理与研究304
一、对民间歌曲的整理与研究304
二、对舞蹈音乐的整理与研究317
三、对民间器乐的整理与研究322
第九节丽江洞经古乐、东巴音乐、勒巴音乐的325
传承现状325
第十节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普及与提高327
小结334
一纳西族音乐历史大事记336
附录336
二纳西族传统音乐分类一览表341
三丽江洞经古乐及其它音乐谱例数首342
四本书相关图表索引365
五本书作者有关纳西族音乐文化方面的研究366
论著【目录】366
六纳西族音乐文化相关著作、论文与介绍性368
文章【目录】(1958—1998年)368
七参考文献371
八本书索引381
九出版附记391
后记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