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院药学分册 进展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院药学分册 进展篇
  • 戴光强总主编;刘自林,刘青云,胡葆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72114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903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9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院药学分册 进展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 本 篇3

药 物 学3

第一章 绪言3

一、药物学的内容3

二、药物的发展简史与新药开发3

目 录3

四、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potential c010ny-stimulating factor,Multi-CSF,IL-3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5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5

一、药物作用的概念5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5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5

第二节药物的量效关系6

一、剂量6

二、量效曲线6

一、生理因素 16

第三节药物作用机制7

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7

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8

第四节药物与受体8

一、受体的概念8

二、药物与受体结合8

第二十八章 医院药学研究方法设计 819

三、受体类型9

第三章药物体内过程11

第一节吸收11

一、给药途径11

第二节分布12

二、药物因素12

三、吸收环境12

一、血浆蛋白结合12

二、再分布12

三、体液pH12

四、体内屏障13

第三节转化13

第四节排泄14

一、肾功能14

二、尿液pH14

三、竞争分泌机制……………………………¨四、肝肠循环14

三、联合用药15

二、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15

一、药物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15

第一节药物因素15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15

第二节机体因素16

二、病理因素17

第五章抗病原微生物药物18

一、β-内酰胺类18

第一节抗生素18

二、大环内酯类20

三、氨基苷类21

四、四环素类和氯霉素23

五、其他抗生素24

第二节合成抗菌药25

一、喹诺酮类25

二、磺胺类27

三、其他合成抗菌药28

第三节抗结核病药29

第四节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31

一、抗真菌药31

二、抗病毒药31

第五节抗寄生虫病药33

一、抗疟药33

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34

三、抗血吸虫病药35

四、抗肠虫药35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用药36

第一节中枢兴奋药36

一、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37

第二节镇痛药37

第三节解热镇痛抗炎药38

二、人工合成镇痛药38

一、苯二氮?类41

第四节镇静催眠药41

二、巴比妥类42

三、其他镇静催眠药42

第五节抗癫痫药42

第六节抗精神失常药44

一、抗精神病药44

三、抗焦虑药46

二、抗躁狂抑郁症药46

第七章传出神经系统用药47

第一节概述47

第二节拟胆碱药48

第三节抗胆碱药49

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49

三、N2胆碱受体阻断药50

二、N1胆碱受体阻断药50

第四节拟肾上腺素药50

一、α受体阻断药52

第五节抗肾上腺素药52

一、常用抗休克药物53

第六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在休克治疗53

二、β受体阻断药53

中的应用53

二、抗休克药物选用54

第八章麻醉药55

第一节全身麻醉药55

一、吸入麻醉药55

二、静脉麻醉药55

三、常用局麻药56

一、药理作用56

二、应用方法56

第二节局部麻醉药56

第一节祛痰药58

第二节镇咳药58

第九章呼吸系统用药58

第三节平喘药59

一、β肾上腺受体激动药59

二、M胆碱受体阻断药60

三、茶碱类60

四、肥大细胞膜稳定药61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61

二、片重差异 162

一、抗酸药63

第十章消化系统用药63

第一节助消化药63

第二节治疗消化性溃疡药63

二、胃酸分泌抑制药64

三、粘膜保护药64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65

第三节止吐药65

二、栓剂的作用特点 166

二、止泻药66

一、泻药66

第四节泻药及止泻药66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用药67

第一节抗高血压药67

二、钙拮抗药67

一、主要影响血容量的抗高血压药67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68

四、交感神经抑制药70

五、血管扩张药71

六、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71

第二节抗心律失常药72

一、Na+内流阻滞药72

三、β受体阻断药73

四、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73

二、K+外流促进药73

五、Ca2+拮抗药74

第三节抗心绞痛药74

一、有机硝酸酯类75

二、β受体阻断药76

三、Ca2+拮抗药76

第四节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76

一、强心苷77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79

三、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 Ⅰ)抑制剂79

一、调血脂药80

第五节抗动脉粥样硬化药80

三、多烯脂肪酸类81

二、抗氧化药81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用药83

第一节利尿药及脱水药83

一、利尿药83

二、脱水药86

第二节尿崩症用药87

第一节抗凝血药和促凝血药88

一、抗凝血药88

第十三章血液及造血系统用药88

二、促凝血药89

第二节抗贫血药和生白细胞药90

一、抗贫血药90

一、分类 191

二、靶向性评价 191

二、生白细胞药92

第三节血浆代用品93

第十四章激素及内分泌类药95

第一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95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96

第三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97

第四节性激素及避孕药99

第十五章抗过敏药101

第十六章维生素药102

第十七章子宫兴奋药及引产药104

第一节烷化剂105

第十八章抗肿瘤药105

第二节抗代谢药105

第三节抗肿瘤抗生素106

第四节抗肿瘤激素106

第十九章 免疫抑制剂与增强剂107

第二节有机磷中毒解毒药108

第一节金属中毒解毒药108

第二十章解毒药108

第三节氰化物中毒解毒药109

第四节其他解毒药109

第二节药物剂型110

二、药剂学任务110

一、药剂学定义110

第一节概述110

第二十一章绪论110

药 剂 学110

三、药剂学范畴110

一、剂型分类110

二、剂型与疗效间的关系110

第三节药剂学的发展111

第四节药典与药品标准111

第五节处方111

第一节溶解度与溶解速度112

二、流体流动分类112

第二十二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112

一、概述112

第二节流变学简介112

三、溶解速度及其影响因素112

二、增加溶解度的方法112

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12

第三节粉体学简介113

一、概述113

三、粉体的比表面积(m2/g)113

四、粉体的密度及孔隙率113

二、粉体粒子大小与测量法113

五、粉粒的流动性114

六、微粉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114

五、表面活性剂的毒性115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115

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15

一、定义与分类115

二、表面活性剂特性115

三、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定义及应用115

四、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115

第五节药物制剂的稳定性116

二、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的途径116

一、概述116

三、影响药物稳定因素及稳定的措施116

四、药剂稳定性试验方法116

第一节β-环糊精包合物117

一、环糊精的性质117

第二十三章药物制剂新技术117

二、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117

三、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118

第二节固体分散体119

一、概述119

二、固体分散体的载体119

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120

四、固体分散体的类型120

一、微型胶囊概述121

二、囊心物与囊材121

第三节微型胶囊与毫微型胶囊121

三、微型胶囊的制备与举例122

四、微型胶囊的质量评定124

五、毫微型胶囊及制备125

第一节混悬剂126

一、概述126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126

第二十四章混悬型、乳浊型液体药剂126

三、混悬剂的制备127

四、混悬剂的评价127

二、常用乳化剂128

第二节乳浊液型液体药剂128

一、概述128

三、乳浊液的稳定性130

四、乳浊液的制备方法130

五、举例131

三、注射用水制备流程132

第二十五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132

第一节概述132

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媒与附加剂132

二、热原的性质132

三、注射剂质量要求132

二、注射剂的特点132

一、注射剂定义与分类132

一、注射用水132

四、注射剂的给药途径132

二、渗透压调节133

三、举例133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133

五、注射剂的制备133

第三节输液剂133

一、概述133

一、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134

二、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134

第四节滴眼剂134

三、眼用溶液剂的制备136

四、举例137

第五节空气净化与空气过滤137

一、概述137

二、洁净室的净化标准137

三、空气过滤138

四、洁净室的设计138

五、灭菌与无菌139

六、F与F0值140

一、概述142

二、制备方法与设备142

第一节颗粒剂142

微丸剂142

第二十六章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142

三、泡腾颗粒剂的干燥整粒144

四、举例145

五、颗粒剂的质量检查项目145

第二节胶囊剂145

一、概述145

二、硬胶囊剂146

三、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147

四、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49

第三节滴丸剂150

一、滴丸剂的定义与特点150

二、制备方法150

三、举例151

第一节概述152

第二节片剂的辅料152

一、填充剂152

二、润湿剂与粘合剂152

三、崩解剂152

四、润滑剂152

一、特点152

二、分类152

第二十七章片剂152

第三节片剂的制备153

一、湿法制粒压片153

二、干法制粒压片156

三、直接压片157

一、概述158

第四节片剂的包衣158

二、包衣方法及设备159

三、包衣过程及包衣材料160

二、包衣过程161

第五节 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161

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61

一、压片过程161

第六节 片剂的质量评价162

一、外观162

三、硬度与脆碎度163

四、崩解时限163

五、含量均匀度163

七、卫生学检查164

八、包衣片的质量评价164

六、溶出度164

第二十八章栓剂166

三、栓剂的药物吸收途径166

一、栓剂的定义与种类166

第一节 概述166

一、栓剂基质的要求167

第二节栓剂的基质167

二、栓剂基质的种类168

第三节栓剂的制备170

二、药物与基质的处理与混合170

三、置换价170

一、制法170

四、举例171

第四节栓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72

一、质量要求172

二、质量检查172

第一节软膏剂173

三、软膏剂的制备与举例173

二、软膏剂基质173

一、概述173

第二十九章软膏剂及凝胶剂173

四、软膏剂的质量评定174

五、眼膏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174

第二节外用凝胶剂174

一、水性凝胶基质175

二、水凝胶剂的制备与处方示例175

第三十章膜剂与涂膜剂177

第一节 膜剂177

一、概述177

二、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177

第二节涂膜剂178

三、渗透压原理180

第二节缓释、控释制剂释药原理与180

一、溶出原理180

第一节概述180

第三十一章缓释、控释制剂180

二、扩散原理180

方法180

一、骨架型缓释、控释制剂182

工艺182

第三节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182

三、渗透泵片185

二、膜控型缓释、控释制剂185

第四节缓释、控释制剂体内、体外评价186

一、体外释放方法186

三、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186

二、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186

第三十二章经皮吸收制剂188

第一节 概述188

第二节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188

一、经皮吸收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188

二、膜材的加工、改性、复合和成形189

第三节 渗透促进剂在TDDS中应用190

第一节概述191

第二节被动靶向制剂191

一、脂质体191

第三十三章靶向制剂191

二、磁性微球192

三、主动靶向制剂194

二、辅料可改变药物给药途径和作用方式195

七、新辅料应用是提高制剂质量的关键195

六、辅料可增强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195

四、辅料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195

五、辅料可改变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95

第二节 药剂辅料在药剂学中的地位195

第一节概述195

三、辅料可增加药物稳定性,并延长药物有效期195

第三十四章药剂辅料195

一、药剂辅料是药物制剂存在的物质基础195

和作用195

第三节常用辅料196

药物分析202

第三十五章绪论202

第一节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与发展202

趋势202

第二节药典知识简介202

一、中国药典202

二、国外药典203

第三节药品质量标准制定204

一、概述204

二、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204

一、准确度208

第二节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208

五、检验报告208

四、含量测定208

二、鉴别208

一、取样208

三、检查208

第三十六章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208

第一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208

二、精密度209

三、专属性209

四、检测限209

五、定量限209

六、线性和线性范围209

一、测量误差210

七、耐用性210

的统计处理210

第三节药物分析的误差和分析数据210

二、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212

第一节重量分析法215

三、沉淀法215

二、萃取法215

第三十七章化学分析法215

一、挥发法215

第二节滴定分析法概述216

一、标准溶液216

二、滴定分析的计算217

一、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219

二、酸碱指示剂219

第三节酸碱滴定法219

三、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220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20

五、滴定方式221

第四节沉淀滴定法221

一、三种指示终点的方法221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222

三、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22

第五节配位(络合)滴定法222

一、基本原理222

二、金属指示剂223

第六节氧化还原滴定法223

一、碘量法223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23

二、溴酸钾法及溴量法224

三、亚硝酸钠法和高锰酸钾法225

第七节非水滴定法226

一、基本原理226

二、碱的滴定226

三、酸的滴定227

四、微量水的测定——Karl Fischer法227

第三十八章分光光度法228

第一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28

一、基本原理228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29

四、定量分析230

三、定性鉴别和纯度检测230

一、基本原理232

第二节红外光谱法232

二、光谱解析与应用233

第三节荧光分析法234

一、基本原理234

二、应用235

第三十九章 色谱分析法236

第一节液相色谱法236

一、薄层色谱法236

二、薄层扫描法237

第二节气相色谱法238

一、基本理论238

二、检测器239

三、分离条件的选择240

四、定性、定量方法240

第三节高效液相色谱法242

一、分类与基本理论242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简介243

三、定性、定量方法244

第四十章其他分析方法和技术246

第一节 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246

一、电位法的基本原理246

二、直接电位法247

三、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248

第二节电泳法249

二、常用电泳法249

一、基本原理和分类249

第三节热分析法250

一、热分析技术250

二、测量方法251

第四节几种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251

一、熔点测定251

二、旋光度测定251

三、折光率测定252

第四十一章药物的杂质检查253

第一节概述253

一、杂质的主要来源253

二、杂质的限量检查253

第二节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254

四、重金属检查法254

二、硫酸盐检查法254

一、氯化物检查法254

三、铁盐检查法254

五、砷盐检查法255

七、易炭化物检查法255

六、溶液颜色检查法255

九、炽灼残渣检查法256

十、干燥失重测定法256

第三节特殊杂质的检查方法256

一、直接检查法256

二、显色法和沉淀法256

三、滴定分析法256

八、澄清度检查法256

四、旋光度法257

五、分光光度法257

六、色谱法257

一、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259

第一节芳酸类药物的分析259

第四十二章芳酸类及胺类药物的分析259

三、其他芳酸类药物的分析260

二、苯甲酸类药物的分析260

第二节胺类药物的分析261

一、芳胺类药物的分析261

二、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262

三、氨基酸衍生物类药物的分析262

第四十三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264

第一节基本结构与性质264

一、基本结构264

二、性质264

第二节鉴别试验264

一、丙二酰脲类反应264

第三节检查265

一、苯巴比妥中特殊杂质检查265

五、红外光谱法265

三、钠盐的鉴别试验265

二、熔点测定265

四、取代基或元素反应265

二、司可巴比妥钠中特殊杂质检查266

一、银量法266

二、溴量法266

三、紫外分光光度法266

第四节含量测定266

二、复方磺胺制剂的含量测定267

一、原料药和普通制剂的含量测定267

第二节含量测定267

三、红外光谱法267

二、与CuSO4的成盐反应267

一、芳伯氨基反应267

第一节鉴别267

第四十四章磺胺类药物的分析267

三、溶出度的测定268

第四十五章杂环类药物的分析269

第一节吡啶类药物269

一、鉴别试验269

二、异烟肼中游离肼的检查269

二、有关物质的检查270

第二节酚噻嗪类药物270

一、鉴别试验270

三、含量测定270

三、含量测定271

第三节苯骈二氮杂?类药物271

一、鉴别试验271

二、有关物质的检查272

三、含量测定272

第四十六章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273

第一节典型药物的结构与化学性质273

一、苯烃胺类273

二、托烷类273

三、喹啉类273

四、异喹啉类274

五、吲哚类274

六、黄嘌呤类274

第二节鉴别试验275

一、一般鉴别反应275

二、特征鉴别反应275

第三节特殊杂质检查276

一、物理方法276

二、化学方法276

三、色谱法276

第四节含量测定277

一、非水滴定法277

二、提取酸碱滴定法277

三、酸性染料比色法278

四、紫外分光光度法278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278

第四十七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279

第一节基本结构与分类279

一、基本结构279

二、分类279

第二节鉴别试验279

一、呈色反应279

三、制备衍生物测定其熔点280

二、沉淀反应280

四、水解产物的反应281

六、红外光谱法281

七、色谱法281

第三节特殊杂质检查281

一、游离磷酸281

二、甲醇和丙酮281

五、紫外光谱法281

三、雌酮282

四、硒282

五、其他甾体282

第四节含量测定282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282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282

三、四氮唑比色法282

四、异烟肼比色法282

五、柯伯(Kober)反应比色法283

第一节糖类药物的分析284

第四十八章糖类和苷类药物的分析284

一、鉴别试验284

二、葡萄糖和乳糖的杂质检查284

三、含量测定285

第二节苷类药物的分析285

一、鉴别试验285

二、特殊杂质检查285

三、含量测定286

第四十九章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87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287

一、维生素A287

二、维生素E287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288

一、维生素B1288

二、维生素C289

第五十章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291

第一节β-内酰胺类抗生素291

一、性质291

二、鉴别试验292

三、含量测定293

一、链霉素293

第二节氨基苷类抗生素293

二、庆大霉素294

第三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295

一、结构与性质295

二、鉴别试验296

三、盐酸四环素中特殊杂质的检查296

四、含量测定297

第五十一章药物制剂分析298

第一节概述298

第二节片剂分析299

一、片剂的常规检查299

二、片剂中常见赋形剂的干扰及其排除300

三、含量测定时的取样方法300

三、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其排除301

一、注射剂的一般检查301

第三节注射剂分析301

二、注射剂的特殊检查301

二、疾病的原因303

临床医学概论303

一、疾病的概念303

第五十二章疾病概论及基本病理过程303

第一节疾病的概论303

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304

四、疾病的转归304

第二节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305

一、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305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09

三、炎症311

四、休克314

五、肿瘤317

第五十三章诊断学基础325

第一节常见症状325

一、发热325

三、腹痛326

二、胸痛326

四、呼吸困难327

五、咳嗽、咳痰与咯血328

六、腹泻329

八、意识障碍330

七、呕血与便血330

第二节实验诊断331

一、血液检查331

二、尿液检查332

三、粪便检查332

四、血液生化检查332

五、内分泌检查333

六、血脂测定334

七、免疫学检查334

第五十四章常见疾病335

第一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335

一、慢性支气管炎335

三、肺炎336

二、支气管哮喘336

四、肺结核337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338

一、心力衰竭338

二、风湿性心瓣膜病340

三、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341

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43

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345

一、慢性胃炎345

二、消化性溃疡346

三、肝硬化347

第四节泌尿系统疾病348

一、肾小球肾炎348

二、肾盂肾炎349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350

第五节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351

一、缺铁性贫血351

二、急性白血病352

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2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353

第六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353

二、糖尿病354

第七节风湿性疾病354

第八节理化因素所致疾病355

一、有机磷杀虫药中毒355

二、一氧化碳中毒356

第九节神经系统疾病357

一、短暂脑缺血发作(TIA)357

二、脑血栓357

三、脑栓塞358

四、高血压性脑出血359

一、细菌性痢疾360

第十节常见传染病360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60

二、病毒性肝炎361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62

一、药事法律、法规建设363

第二节药事法律、法规建设363

第五十五章药事管理概述363

二、药事管理的研究范围363

一、药事管理363

药事管理363

第一节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363

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364

第三节法律、法规、法人365

一、法律365

二、行政法规365

三、法人366

第五十六章 我国药事管理体制367

第一节药品监督管理体制367

一、药品监督管理局与职责367

二、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与职责368

三、国家药典委员会369

四、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369

二、我国现行医药行业管理机构及其职能370

一、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370

第二节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体制370

第五十七章 药品质量监督管理371

第一节药品与药品质量371

一、药品371

二、药品质量371

第二节我国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特点371

一、我国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特点371

二、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范围与管理类型372

第五十八章 医院药事管理373

第一节 医院药事、医院药剂科(部373

或处)的组织机构及其任务373

一、医院药事373

二、医院药剂科(部或处)的组织机构373

三、医院药剂科(部或处)的任务373

第三节 药品调剂与处方管理374

一、药品调剂374

第二节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374

一、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组成374

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任务374

二、处方管理375

第四节医院制剂与制剂质量控制375

一、医院制剂的申请与审批375

二、医院制剂的范围376

三、医院制剂的质量控制377

第五节药品管理377

一、药品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377

二、特殊药品的管理378

三、危险药品的管理379

四、有效期药品的管理380

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381

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实行分类管理的意义381

管理381

第六节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实行分类381

三、处方药(R)与非处方药(OTC)的区别382

四、非处方药(OTC)的遴选原则及第一批非处方药目录382

五、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PPA)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意见382

第七节国家基本药物383

一、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的目的383

二、国家基本药物的来源383

第八节21世纪医院药学383

第九节药学服务383

一、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PC)383

一、药物情报的来源384

三、解决用药相关问题的措施384

四、药学服务与临床药学的区别384

二、开展药学服务需要掌握的信息资料384

第十节 医院药物情报管理384

二、药物情报收集的范围385

三、医院药物情报的应用385

第五十九章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386

管理386

第一节药品生产企业管理386

一、药品生产企业386

二、运用监管手段,促进医药经济结构调整386

一、药品经营企业387

第二节药品经营企业管理387

二、调整生产结构,推动体制改革388

三、配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立定点零售药店389

第三节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质量保证389

标准的使用389

一、国际标准化组织389

二、国际质量保证标准在我国的使用389

三、GMP与ISO9000标准系列的关系390

一、数值391

二、有效数字391

第一节数值、有效数字及误差传递391

药用数学与数理统计391

第六十章药用数学基础391

三、误差及其传递392

第二节常用数学计算公式393

二、数列与级数394

一、总和运算394

三、阶乘395

四、指数395

五、对数395

第三节相关与回归396

一、线性相关与直线回归396

二、多元回归与曲线回归397

第四节 常用数值单位转换398

一、常用的计量单位398

二、常用的医学化学计算398

一、溶液浓度的表示法400

二、溶液稀释的计算法400

第五节溶液配置400

第六十一章新药临床研究的统计分析402

第一节统计分析与统计人员及临床402

研究人员的关系402

一、统计分析与统计人员402

一、专业原则与统计原则403

第二节新药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403

二、统计分析与临床研究人员403

第三节新药临床研究统计分析的内405

容405

二、新药临床研究试验设计的类型405

一、总资料分析406

二、统计分析报告书406

第四节 药效统计分析的几个基本概念407

一、总体与样本407

二、显著性检验及P值408

三、概率参数408

第五节统计分析的类型409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409

二、推断性统计分析410

一、计量数据的统计方法412

分析方法412

第六节新药临床研究中常用的统计412

二、计数数据的统计方法422

三、等级型数据的统计方法——等级检验、Ridit法、秩和检验426

一、文献检索的意义429

第三节科技文献检索429

三、按载体形式分类429

二、按文献级别分类429

第二节科技文献的类型429

第一节科技文献的重要性429

一、按文献类型分类429

第六十二章 文献检索概述429

药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429

一、什么是文献429

二、科技文献的重要性429

三、文献检索的方法430

四、文献检索的步骤430

二、文献检索的手段430

四、中国药学文摘432

一、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ine,IM)432

五、国外医学432

第二节外文检索工具期刊432

三、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分册432

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分册432

一、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分册432

第一节 中文检索工具期刊432

第六十三章检索工具期刊432

二、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 Abstracts,CA)437

三、荷兰《医学文献》(Excerpta Medica,EM)446

四、美国《国际药学文摘》(Internationalpharmaceutical AbStracts,IPA)451

五、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sCitation Index,SCI)453

二、专利的特点456

四、专利说明书456

三、专利文献的作用456

二、专利文献的特点456

第二节专利文献456

一、专利文献的概念456

第一节专利基础知识456

第六十四章专利文献检索456

三、药品专利456

一、什么叫专利456

一、《国际专利分类法》简介457

二、中国专利文献检索457

第三节专利文献检索457

三、国外专利文献检索458

三、《国家基本药物》459

第二节常用参考工具书459

四、《中华本草》459

二、《美国药典》(United States Parmacopoeia,USP)459

一、《中国药典》459

第一节 概述459

第六十五章工具书简介459

五、PDR(Phnysicians Desk Reference)460

六、AHFS Drug Information460

七、默克索引(Merck Index)460

八、药物评价(AMA Drug Evaluation,AMA DE)460

九、马丁代尔大药典(Martindale the ExtraPharmacopoeia)461

十、梅尔药物副作用(Meyler s Side Effects 0fDrugs)461

第一节计算机检索462

一、计算机检索概述462

二、计算机文献检索的类型462

三、主要医药文献检索系统462

第六十六章现代化检索工具462

第二节光盘检索463

一、光盘检索的特点463

二、医学文献CD-ROM数据库463

第三节 Internet与医药文献检索464

一、Internet简介464

二、Internet能做什么464

三、Internet的常用工具464

四、上Internet必备条件465

五、Internet医学信息资源与检索465

第一节概述468

一、查新的概念468

二、查新的目的468

第二节查新要求468

一、到何处去查新468

二、查新年限468

第六十七章科技查新468

三、保证查新质量469

一、选题470

第二节文献综述写作步骤470

第六十八章 如何写文献综述470

三、综述的类型470

二、综述的目的470

第一节概述470

一、综述的定义470

二、收集和阅读文献资料471

三、写作构思与拟定提纲471

四、撰写471

三、学术论文的内容特点473

二、学术论文的主要类型473

一、撰写学术论文的重要性473

第一节概述473

第六十九章学术论文写作473

第二节学术论文写作474

一、选题474

二、精心设计,认真实验474

三、论文撰写474

二、病毒的繁殖479

一、病毒的结构479

第一节概论479

第一章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479

药物治疗学概要479

提 高 篇479

三、病毒的分类原则480

四、病毒性疾病的临床征候481

五、病毒性疾病病因学治疗483

第二节疱疹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486

一、病因学487

二、抗病毒治疗学488

第三节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药物治494

疗494

一、感冒494

三、抗病毒药物治疗学495

二、流行性感冒495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的药物治疗500

一、病因学500

二、一般治疗学501

三、主要抗病毒药物治疗学评价502

二、发病机制506

一、病原菌506

第一节 概论506

第二章 细菌性疾病药物治疗学基础506

四、治疗策略和问题的出现507

三、病程特征507

第二节细菌的耐药性及其对策508

一、细菌耐药性流行508

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511

三、细菌耐药性对策515

第三节抗革兰阳性菌药物的治疗实517

践517

一、问题的提出517

二、治疗学选择519

三、抗耐药性革兰阳性茵药物发展概况521

二、各种抗生素对细菌的PAE526

一、PAE发生的机制526

第四节抗生素后效应及治疗学意义526

三、PAE的临床应用527

第五节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应用528

一、肝功能不全者抗菌药物应用528

二、肾功能减退者抗生素应用528

三、老年人抗菌药物的选用529

四、新生儿抗菌药物的选用530

五、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抗菌药物的应用531

二、高血压的分类533

第一节概述533

一、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533

第三章高血压的药物治疗533

三、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和治疗策略534

第二节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学基础535

一、影响血压的因素535

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方式536

第三节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537

第四节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及治539

疗方案539

一、治疗原则540

二、治疗方案540

第五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评541

价541

一、利尿剂541

二、β-受体阻滞剂543

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545

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548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550

六、a1-受体阻滞剂551

七、其他降压药物552

第二节药物治疗学基础553

二、分类553

一、病因553

第一节概述553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553

二、免疫与变态反应学说554

三、神经-受体失衡学说554

一、气道炎症学说554

第三节抗哮喘药物分类555

一、抗炎平喘药555

二、抗过敏性平喘药557

三、支气管扩张药560

第四节哮喘的现代防治原则565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PU)的病因学567

第一节 概述567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567

一、病因567

二、治疗学基础568

三、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570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570

一、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分类570

二、几种根除HP的联合疗法575

三、合理应用推荐方案,防止溃疡病复发576

第六章癫痫的药物治疗578

一、癫痫病因学578

第一节概述578

二、癫痫的分类579

第二节药物的治疗学基础579

一、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579

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药物监测580

三、抗癫痫药物的耐受性581

第三节抗癫痫药物的分类583

二、按化学结构分类583

一、按临床用途分类583

三、常用的抗癫痫药物583

四、新抗癫痫药591

二、治疗药物的选择592

一、何时开始治疗592

第四节治疗原则与方案592

三、坚持单药治疗593

四、换药原则593

五、药物剂量的调整及使用方法593

六、减量和停药593

第一节概述595

第二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595

arthritis,RA)595

一、病因学595

第七章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及痛风595

的药物治疗595

二、药物治疗学基础596

三、药物治疗596

第三节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599

一、病因学599

二、药物治疗学基础599

三、药物治疗及选择600

第四节痛风601

一、病因学601

二、药物治疗学基础602

三、药物治疗学602

第五节治疗药物分类604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604

一、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604

二、抗痛风药607

第八章糖尿病的药物治疗609

一、病因学609

第一节概述609

二、糖尿病流行趋势611

三、糖尿病并发症612

第二节药物治疗学基础614

一、1型糖尿病614

二、2型糖尿病614

第三节治疗药物的选择614

一、1型糖尿病614

二、2型糖尿病615

三、糖尿病并发症治疗618

第九章细胞因子疗法621

第一节概论621

一、细胞因子特征621

二、细胞因子作用的规律621

三、细胞因子受体621

第二节干扰素623

一、干扰素主要来源624

二、IFN生理功能625

三、临床应用626

四、临床评价628

第三节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629

一、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629

二、其他白细胞介素631

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635

第四节集落刺激因子635

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637

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rn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638

五、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640

临床药学643

第一节临床药学概念643

第二节 临床药学的发展史643

一、外国发展史643

二、我国发展史643

第十章临床药学概论643

第三节 临床药学的任务和研究范围644

一、临床药学的任务644

二、临床药学的研究范围645

五、药-时曲线及时-效曲线647

四、药物的排泄647

六、药物的消除与蓄积647

第一节 临床药动学的基本概念647

二、药物的分布647

三、药物的代谢647

第十一章临床药动学647

一、药物的吸收647

七、房室模型649

八、药动学的基本参数及其意义649

第二节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653

一、个体的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653

二、年龄的影响654

三、生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655

四、时辰的影响655

第十二章药效学657

第十三章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657

第一节药物剂量的计算657

一、剂量的折算方法657

二、药物计量单位及计算方法659

第二节给药方案660

一、通过测定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660

二、按半衰期设计给药方案661

三、按稳态时平均血药浓度(瓦)设计给药方案668

四、按药物清除率设计给药方案669

五、按静脉滴注给药方案670

六、按线性动力学给药方案672

七、按非线性动力学给药方案673

八、肾功能低下给药方案的调整675

第三节老年人给药方案679

一、老年期生理、生化的特点679

二、老年期药动学的特点680

三、老年期药效学的特点682

四、老年人用药的原则682

五、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683

第四节小儿期用药方案684

一、小儿期药动学的特点684

二、小儿期药效学的特点685

三、小儿期用药特点685

四、小儿期用药注意事项686

第五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方案686

一、妊娠期妇女用药特点686

二、哺乳期妇女用药691

第十四章 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694

第一节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694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694

二、与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694

三、影响药物的代谢694

二、拮抗作用(antagonism)695

四、影响药物排泄695

第二节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695

一、协同作用(synergism)695

三、药物在体外相互作用696

第三节药物的合理选用697

一、对临床医生的要求697

二、联合用药注意事项697

一、A型不良反应698

二、B型不良反应698

三、药品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698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698

第一节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698

第十五章药品的不良反应698

四、迟现型不良反应699

第三节药品不良反应按程度分级699

一、一般不良反应的分级699

二、Tallarida七级标准699

第四节 常见药品不良反应699

一、副作用(sideeffects)699

二、毒性作用(toxic effects)699

三、过敏反应(anaphylaxis)699

八、药物的三致(致畸、致癌与致突变)作用700

七、依赖性(dependence)700

五、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700

四、后遗效应(after effect)700

六、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700

第五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701

一、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701

二、B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702

三、药品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702

第六节 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分702

析评价702

一、因果关系评价的五条基本原则702

五、非规则法703

第七节20世纪的重大药害事件703

四、贝叶斯不良反应诊断法(Bayesian adversereaction diagnostic instrument)(概率化方法)703

三、计分推算法703

二、因果关系的分级标准703

第十六章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705

第一节监测报告方法705

一、自发呈报制度705

二、指定医院监测的方法705

三、对上市新药的监测705

四、对已上市的药物效应的再评价705

五、国际协作监测705

二、长期应用的老药706

第三节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概况706

第二节监测报告的内容706

一、新上市药品706

第十七章治疗药物的监测707

第一节概述707

一、药物监测的目的和意义707

二、药物监测的范围707

三、药物治疗个体化的依据和步骤708

第二节药物监测方法的选择和建立709

一、监测方法的选择要求709

二、监测方法的建立709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质量控制713

一、功能性药源性疾病719

二、器质性药源性疾病719

第一节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719

第十八章 药源性疾病的概念719

药源性疾病719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720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与药物流行病学720

一、概述720

二、研究方法720

第四节药源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721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721

二、药源性疾病的预防721

三、药源性疾病的治疗721

一、药疹722

第十九章 常见的药源性疾病722

第一节药源性皮肤病722

二、脱发723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药源性疾病724

一、药源性肝病724

二、药源性胃肠穿孔728

第三节 呼吸系统的药源性疾病730

一、药源性咳嗽730

二、药源性哮喘730

第四节药源性心血管疾病733

一、药源性心律失常733

二、药源性心绞痛735

第五节药源性肾病738

一、药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738

二、药源性血尿741

第六节药源性胃肠疾病743

一、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745

第七节药源性血液病745

二、药物性溶血性贫血748

三、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750

第八节药物性耳聋751

一、对听力有损害的药物751

二、影响药物耳中毒的因素752

三、诊断752

四、防治752

第九节药物变态反应753

一、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753

二、发病机制753

三、药物变态反应的致病药物和临床表现754

四、诊断755

五、防治756

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758

第二十章概述758

第一节药物评价研究内容及范围758

第二节 我国的药物评价工作及程序758

第四节 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759

一、开展药物评价,有利于临床合理用药目标的实现759

位和任务759

第三节 医院药学在药物评价中的地759

三、开展药物评价,有利于把合理用药扩展到更深更广的领域760

四、药物评价促进合理用药的发展760

二、开展药物评价,有利于提高合理用药意识,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760

第二十一章药物安全性评价761

第一节临床前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761

价761

一、全身性用药的毒性实验761

二、局部用药的毒性实验762

三、特殊毒性实验762

四、药物依赖性实验763

五、临床前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实例764

一、新药临床研究的概念766

二、新药临床研究的必要性766

三、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766

第二节临床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价766

四、新药临床研究的程序767

五、新药临床研究的方法767

六、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评价768

七、临床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实例769

第三节上市后药物的安全性评价771

一、Meta分析的特点与目的771

二、Meta分析的步骤和方法772

三、Meta分析的注意事项774

四、Meta分析的应用实例774

第二十二章药物的有效性评价777

第一节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777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777

二、一般药理学研究778

三、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实例778

第二节药物有效性的临床研究780

一、药物有效性的评价指标780

二、药物有效性临床研究实例781

二、上市后药物有效性研究的特点784

一、上市药物有效性研究的内容784

第三节上市药物的有效性评价784

三、上市后药物有效性研究的方法785

四、上市后药物有效性研究实例785

第二十三章药物的质量评价788

第一节生物利用度研究788

一、需要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药物788

二、生物利用度的分类及其主要参数788

三、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789

四、生物利用度评价790

五、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实例791

一、影响体内外相关性的因素793

第二节体外溶出度测定793

二、溶出度测定方法795

三、溶出度测定实例795

第二十四章药物经济学评价797

第一节 概述797

一、药物经济评价概念797

二、药物经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797

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797

一、最小成本分析797

五、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实施步骤798

二、成本—效果分析798

三、成本—效用分析798

四、成本—效益分析798

六、药物经济学评价的应用799

第三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应注意的800

问题800

一、成本测算800

二、样本数800

三、偏倚801

四、依从性801

二、药物利用研究的意义802

三、药物利用研究的类型802

一、药物利用研究的概念802

第一节概述802

第二十五章药物利用研究802

第二节药物利用研究方法803

一、研究设计的类型803

二、研究内容803

三、统计分析方法805

四、药物利用研究应用实例805

四、适当性是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809

三、经济性是合理用药的原则809

二、有效性是合理用药的首要目标809

第一节合理用药概论809

应用809

一、安全性是合理用药的前提809

第二十六章药物评价在合理用药中的809

第二节 药物临床评价在合理用药中810

的应用810

第三节 药物质量评价在合理用药中810

的应用810

第四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合理用药中811

的应用811

一、治疗方案811

二、分析方法811

二、结果813

三、讨论813

第五节药物利用研究在合理用药中813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813

的应用813

医院药学科研方法学815

第二十七章 医院药学科研概论815

第一节 医院药学科研的原则815

第二节 医院药学科研的类型与内容815

一、医院药品供应管理研究815

一、医院药学科研的选题原则816

第三节 医院药学科研的选题与论证816

三、临床药学研究816

二、医院制剂研究816

五、药学信息研究816

四、药物评价816

第四节 医院药学科研课题的设计817

一、明确研究目标817

二、实验设计的一般要求817

第五节 医院药学科研课题的实施与817

管理817

二、医院药学科研选题的论证817

第六节 医院药学科研成果的总结与818

评价818

一、完全随机化819

第一节常用随机化分组方法819

二、分段随机化820

三、配对设计随机化820

四、分层随机化820

第二节随机抽样方法820

一、单纯随机抽样820

二、机械抽样(系统抽样)820

三、实验研究设计821

二、临床研究设计821

第三节研究设计的类型821

三、分层抽样821

一、调查研究设计821

第四节研究设计的方法822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822

二、随机区组设计822

三、正交试验设计822

四、序贯设计824

五、其他设计826

一、库存的分类827

二、传统库存管理技术——ABC分类法和EOQ法827

第一节药品供应管理研究的意义827

第二节医院药品库存管理827

第二十九章 医院药品供应管理研究827

三、现代库存管理技术830

第三十章制剂学研究832

第一节 概述832

一、制剂研究的重要性832

二、医院制剂研究的特点832

三、医院制剂研究的要求833

一、根据医疗防治的需要834

第三节剂型筛选834

二、根据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834

二、剂量筛选834

一、组方筛选834

第二节处方筛选834

三、根据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835

第四节工艺筛选835

第五节辅料的筛选835

一、认识辅料的结构、特性和用途835

二、注意辅料与主药的配伍关系835

三、用量的选择835

第六节 医院制剂研究方法835

一、析因设计836

二、均匀设计837

第七节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839

一、药品稳定性标准840

二、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840

三、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841

四、制剂稳定性研究实例844

第八节制剂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研845

究845

一、制剂质量标准的技术要求845

二、制剂质量标准制订的技术方法845

三、含量测定方法考察849

四、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实例850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852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方法852

第三十一章 临床药学研究852

第一节 临床药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852

第二节药物不良反应研究852

第三节药学信息研究855

一、药学信息工作的任务855

二、药学信息研究方法855

三、药学信息主要检索工具858

四、临床药学研究实例860

第三十二章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法862

第一节药品微生物学检验的内容862

一、药物抗菌作用测定862

五、生产环境的空气净化度监测863

一、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样品的处理方法863

第二节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863

二、微生物制剂的定量测定863

四、微生物限度检查863

三、无菌试验及灭菌保证863

二、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864

三、传统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864

四、药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定量测定864

第三节药物抗菌作用测定法864

一、体外抗菌试验865

四、药物抗真菌作用的测定技术要求869

二、体内抑菌试验869

三、药物抗菌作用测定的技术要求869

第四节 防腐剂及消毒剂效力测定法870

一、防腐剂效力测定870

二、消毒剂效力测定872

第五节空气洁净度检测法874

一、采样计划和采样位置的确定874

二、采样方法875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878

第三十三章概述878

第三十四章数学方法学879

第一节曲线拟合879

第二节高斯—牛顿法880

第三节 高斯一牛顿拟合法求算药动882

学模型参数BASIC程序882

第三十五章 电子计算机的实际应用885

第一节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885

一、等吸收点法测定原理885

二、系数倍率法用于二组分混合液测定时的原理885

三、系数倍率法用于三组分混合溶液测定时的原理886

四、系数倍率法用于紫光-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时的主要步骤887

五、一元线性回归在系数倍率法中的应用887

六、两组分系数倍率法BASIC程序888

二、三组分测定原理890

一、两组分测定原理890

第二节多波长直线回归法890

三、两组分多波长直线回归法BASIC程序892

第三节卡尔曼滤波法893

一、卡尔曼滤波法在多组分分光光度法中894

应用的基础原理894

二、卡尔曼滤波法BASIC程序895

第四节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897

一、3P87的主要特点898

二、算法和权重898

一、主要特点899

第五节药品购销存管理软件899

四、模型解释899

三、药代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回归899

二、日常业务处理模块900

三、出入库校验处理模块901

四、药库药品采购处理模块901

五、药库初始化处理(建账)模块901

第六节药物处方计算机审查系统901

第七节Internet药学信息检索901

一、通用搜索引擎902

二、专业搜索引擎902

三、文献检索902

第八节常用药学网址9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