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城市主义理论 中国城市设计新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城市主义理论 中国城市设计新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0797606.jpg)
- 曹杰勇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2634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城市主义理论 中国城市设计新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本书研究的背景1
1.1.1 城市发展的现状1
1.1.2 美国新城市主义的提出3
1.1.3 国内的研究现状4
1.2 重要概念的界定6
1.2.1 城市发展模式6
1.2.2 郊区、郊区化与城市蔓延7
1.2.3 城市设计与新城市主义10
1.2.4 地域主义12
1.3 本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3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13
1.5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14
2 新城市主义的产生及其理论溯源16
2.1 新城市主义的产生及其发展概况16
2.1.1 新城市主义的产生——一场反现代主义运动16
2.1.2 新城市主义大会——从CIAM到CNU18
2.1.3 新城市主义宪章——从《雅典宪章》到《新城市主义宪章》22
2.1.4 新城市主义的发展23
2.2 新城市主义的现实背景——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27
2.2.1 美国城市发展历程27
2.2.2 美国的城市问题35
2.2.3 美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机制40
2.2.4 郊区化的经济学解释51
2.3 新城市主义的理论背景51
2.3.1 对现代主义的反思51
2.3.2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必然52
2.4 小结55
3 新城市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56
3.1 从郊区化到区域城市——新城市主义的地理维度56
3.1.1 新城市主义的区域论56
3.1.2 城市发展的区域论的意义62
3.2 从蔓延到紧凑——新城市主义的生态维度67
3.2.1 新城市主义的紧凑城市理念67
3.2.2 紧凑城市的生态学意义73
3.3 从社会隔离到“邻里”回归——新城市主义的社会维度(1)77
3.3.1 新城市主义的新邻里理念77
3.3.2 新邻里理念的社会学意义84
3.4 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混合——新城市主义的社会维度(2)90
3.4.1 新城市主义的多功能混合理念90
3.4.2 多功能混合的社会学意义96
3.5 从私人汽车到公共交通——新城市主义的交通维度98
3.5.1 新城市主义的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TOD)98
3.5.2 TOD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意义106
3.6 从现代主义到传统城市回归——新城市主义的形态维度110
3.6.1 新城市主义的形态维度110
3.6.2 新城市主义城市形态观的场所意义120
3.7 小结123
4 对新城市主义的价值评判125
4.1 新城市主义的价值特征125
4.1.1 价值的含义125
4.1.2 对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理论从破到立126
4.1.3 探索城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132
4.2 对新城市主义的质疑与挑战156
4.2.1 对于新城市主义理念上的批评156
4.2.2 与美国城市发展现实的冲突160
4.3 新城市主义的前景164
4.3.1 代表了美国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164
4.3.2 新城市主义面对地域主义的挑战165
4.4 小结166
5 新城市主义的中国语境168
5.1 我国城市发展的历程168
5.1.1 我国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1840年前)168
5.1.2 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模式(1840—1949年)169
5.1.3 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模式(1949—1978年)170
5.1.4 我国当代城市的发展模式(1978年后)171
5.2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倾向176
5.2.1 城市高速发展过程——“现代主义化”倾向176
5.2.2 交通现代化过程——汽车城市倾向178
5.2.3 加速城市化过程——郊区化倾向180
5.2.4 提高居住水平过程——商业化资本倾向184
5.3 我国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背景187
5.3.1 我国城市化的特殊背景188
5.3.2 社会制度的变革188
5.3.3 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191
5.3.4 居住及政策变革192
5.3.5 社会结构特征与居住观念的变革195
5.4 小结196
6 新城市主义的中国视角197
6.1 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城市建设实践的影响197
6.1.1 具有“新城市主义”特征的实践案例197
6.1.2 商业化的“新城市主义”210
6.2 借鉴新城市主义——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213
6.2.1 城市宏观发展策略——区域协调发展213
6.2.2 城市中观发展策略——内部结构的调整219
6.2.3 城市微观发展策略——以人为核心的理念241
6.3 小结271
7 结论273
参考文献276
附录一 新城市主义宪章287
附录二 新城市主义宪章奖部分作品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