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概论
  • 周均平,赵奎英,赵之昂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1362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师范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学科归属1

一、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1

二、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3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和理论范围6

一、文学理论的内容构成6

二、文学理论的理论范围9

第三节文学理论的学习目的和方法13

一、文学理论的学习目的13

二、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15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16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和特征22

第一节关于文学本质的代表性观点22

一、再现说23

二、表现说24

三、实用说24

四、客观说25

五、体验说26

第二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27

一、意识形态概说27

二、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质28

三、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30

四、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31

第三节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38

一、文学的审美性质38

二、文学的审美特征48

三、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的辩证统一52

第四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60

一、艺术门类的划分60

二、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62

三、语言艺术的特点63

第二章文学文本69

第一节文学文本的内涵和结构69

一、文学文本的内涵69

二、文学文本的结构71

第二节文学文本的层次结构74

一、语言层75

二、形象层80

三、意蕴层84

第三节文学文本的横向结构86

一、文学文本的内容及构成要素86

二、文学文本的形式及构成要素92

三、文学文本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100

第三章文学的体裁和类型105

第一节文学体裁105

一、文学体裁的内涵和分类105

二、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108

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文学113

第二节文学类型124

一、文学类型的内涵及分类124

二、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125

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131

第四章文学创作139

第一节文学创作的性质139

一、文学创作的主体139

二、文学创作的客体144

三、文学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活动146

第二节文学的创作过程148

一、艺术积累148

二、艺术构思151

三、艺术传达153

第三节文学创作过程的思维活动155

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155

二、灵感现象160

第四节文学创作的规律162

一、典型和典型化162

二、意境和意境创造167

第五章文学风格和文学流派172

第一节文学风格172

一、文学风格的内涵172

二、文学风格的类型和审美特征176

三、文学风格的表现179

四、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182

五、文学风格的统一性与多样性187

第二节文学流派191

一、文学流派的内涵191

二、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192

三、文学流派的作用193

第六章文学的发生和发展196

第一节文艺的起源196

一、研究文艺起源的基本途径196

二、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学说198

三、文艺起源于以劳动为中心的历史合力200

第二节文艺发展和社会发展204

一、社会发展是文学发展的客观基础204

二、文学发展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关系206

三、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209

第三节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210

一、纵向流变: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210

二、横向交流: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213

第四节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215

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发展方向215

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发展原则217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方针220

第七章文学接受223

第一节文学接受的性质和特点223

一、文学接受的性质223

二、文学接受的特点226

第二节文学接受的主客体条件229

一、文学接受的主体条件229

二、文学接受的客体条件232

第三节文学接受的过程234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234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238

三、文学接受的高潮241

第四节文学接受的作用243

一、文学接受对文学价值的实现作用244

二、文学接受对文学创作的推动作用244

三、文学接受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作用245

第八章文学批评247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247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247

二、文学批评的作用251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标准254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历史发展254

二、想标准和艺术标准相统一255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模式259

一、社会历史批评259

二、心理批评260

三、形式主义批评261

四、结构主义批评261

五、文化批评262

第四节文学批评的主体263

一、批评主体的态度263

二、批评主体的素质265

后记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