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当代阐释与转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当代阐释与转化
  • 吴建民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0637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当代阐释与转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文,心学”与文学本体论15

第一节 “原道”说:对文学本体的形而上阐释18

第二节 “言志”、“缘情”、“实义”说:从作品角度对文学本体的探索23

第三节 “文,心学”:文学生成与文学本体27

第四节 古代文学本体论的当代转化29

第二章 “感于物而动”与创作发生论34

第一节 “感于物而动”:审美感情之产生37

第二节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49

第三节 “天之性”与“性之欲”:创作发生的心理学阐释59

第四节 “感而化生”、“天人合一”:创作发生论的思想文化背景62

第五节 古代文学创作发生论的当代转化65

第三章 “神思”、“妙悟”、“天机”与艺术想象论67

第一节 “神思”:艺术想象的基本方式68

第二节 “妙悟”与艺术直觉81

第三节 “天机”与艺术灵感94

第四节 古代艺术想象论的当代转化104

第四章 因言立象、以象尽意与艺术表现论107

第一节 古代艺术表现论的历史发展109

第二节 “神用象通”:艺术表现的基本原则114

第三节 因言立象:“象”之创造117

第四节 “辞欲巧”:艺术表现的语言要求125

第五节 古代艺术表现论的当代转化136

第五章 “法度”与创作方法技巧论139

第一节 古今文论关于创作方法的不同观念141

第二节 艺术方法的功能与类型145

第三节 篇法、句法、字法157

第四节 古代文学创作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184

第五节 古代创作方法论的当代转化206

第六章 “文质”、“言意”观与文学作品构成论209

第一节 “文质彬彬”:作品内容与形式之关系211

第二节 “质”: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213

第三节 “文”:作品形式的构成要素230

第四节 “意象”论245

第五节 古代文学作品构成论的当代转化250

第七章 “文各有体”、“因情立体”与文体论252

第一节 古代文体论的源流发展253

第二节 文体规范与文体确立256

第三节 文体特征260

第四节 古代文体论的当代转化290

第八章 “经国”、“娱人”观与文学功用价值论293

第一节 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294

第二节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儒家的文学功用价值观298

第三节 “自适”“娱人”:道家的文学功用价值观311

第四节 古代文论家对文学审美功用价值的认识315

第五节 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的当代转化320

第九章 “体性”与文学风格论323

第一节 “因内而符外”与风格成因论326

第二节 “不主一格”:风格形态的多样性336

第三节 “体性”论的当代转化351

第十章 “通变”、“时序”观与文学发展论353

第一节 文学通变论的历史发展353

第二节 “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360

第三节 “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社会发展对文学发展之影响366

第四节 “必藉师承”:文学的继承374

第五节 “推陈出新”:文学的创新379

第六节 古代文学发展论的当代转化383

第十一章 “德”、“才”、“识”、“气”与作家论385

第一节 古代作家论的历史发展385

第二节 古代作家论的基本内容389

第三节 元气之养:作家论的生态学阐释415

第四节 古代作家论的当代转化422

第十二章 “赏”与“评”: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论425

第一节 文学欣赏论430

第二节 文学批评论452

第三节 古代文学鉴赏批评论的当代转化474

参考文献477

后记4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