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778744.jpg)
- 王丹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6628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气候变化-气候影响-粮食-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2
1.2 概念界定2
1.2.1 粮食2
1.2.2 粮食安全3
1.2.3 粮食主产区5
1.2.4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6
1.3 研究动态追踪7
1.3.1 粮食安全的研究现状7
1.3.2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现状8
1.3.3 总结与讨论12
1.3.4 我国目前研究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方向14
1.4 研究目标思路、数据来源与主要内容15
1.4.1 研究目标与思路15
1.4.2 数据来源15
1.4.3 研究内容16
1.5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17
1.5.1 研究的主要创新17
1.5.2 研究不足17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19
2.1 生产要素理论和生产函数19
2.1.1 生产要素理论19
2.1.2 农业生产要素20
2.1.3 生产函数23
2.1.4 启示24
2.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与非市场产品价值评估方法25
2.2.1 外部性理论25
2.2.2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25
2.2.3 非市场产品的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26
2.2.4 生产函数法27
2.2.5 启示28
2.3 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模型28
2.3.1 面板数据理论28
2.3.2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31
2.3.3 启示40
2.4 灰色系统理论与灰色预测方法40
2.4.1 灰色系统理论40
2.4.2 灰色系统建模机理42
2.4.3 灰色预测方法43
2.4.4 启示45
第3章 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及供需概况分析46
3.1 我国粮食生产布局总体分析46
3.1.1 传统粮食主产区生产概况46
3.1.2 本研究粮食主产区的划分47
3.1.3 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52
3.2 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分析53
3.2.1 稻谷生产状况分析53
3.2.2 小麦生产状况分析60
3.2.3 玉米生产状况分析64
3.3 粮食消费需求分析69
3.3.1 粮食消费构成70
3.3.2 我国粮食消费构成的变化趋势72
3.4 我国粮食供需均衡状况74
3.4.1 稻谷供需均衡状况74
3.4.2 小麦供需均衡状况74
3.4.3 玉米供需均衡状况75
3.4.4 粮食供需均衡总体状况76
3.5 本章小结77
第4章 气候变化及全球行动78
4.1 全球气候变化78
4.1.1 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78
4.1.2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79
4.1.3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80
4.2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82
4.2.1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概况82
4.2.2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83
4.2.3 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86
4.3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89
4.3.1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89
4.3.2 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91
4.3.3 达成共识94
4.3.4 尚存分歧95
4.4 本章小结97
第5章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98
5.1 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98
5.1.1 气候及自然灾害因素98
5.1.2 影响粮食生产的其他因素98
5.2 中国粮食主产区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101
5.2.1 中国稻谷主产区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101
5.2.2 中国小麦主产区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102
5.2.3 中国玉米主产区气候特点及变化趋势102
5.2.4 总结103
5.3 指标、数据与模型103
5.3.1 指标设计103
5.3.2 数据来源及初步处理105
5.3.3 模型的建立105
5.4 气候变化对稻谷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106
5.4.1 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处理及结果106
5.4.2 1979年至2007年间我国稻谷增产中气候因素贡献的测算110
5.4.3 结论分析111
5.5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112
5.5.1 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处理及结果112
5.5.2 1979年至2007年间我国小麦增产中气候因素贡献的测算114
5.5.3 结论分析115
5.6 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116
5.6.1 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处理及结果116
5.6.2 1979年至2007年间我国玉米增产中气候因素贡献的测算117
5.6.3 结论分析118
5.7 本章主要结论119
5.7.1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总结119
5.7.2 物质投入对粮食生产影响总结121
5.7.3 其他因素对粮食生产影响总结123
第6章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的预测124
6.1 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124
6.1.1 我国近代气候变化趋势124
6.1.2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预测结论125
6.1.3 我国学者预测结论127
6.1.4 本研究借鉴的预测结论128
6.2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中长期预测130
6.2.1 稻谷主产区生产能力的中长期预测130
6.2.2 小麦主产区生产能力的中长期预测136
6.2.3 玉米主产区生产能力的中长期预测141
6.2.4 我国粮食产量预测146
6.3 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149
6.3.1 气候因子变动率的计算149
6.3.2 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150
6.3.3 21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测算151
6.4 本章主要结论154
第7章 我国粮食需求的中长期预测156
7.1 我国粮食消费变化趋势及特点156
7.1.1 我国粮食消费变化趋势156
7.1.2 我国粮食消费特点157
7.2 粮食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159
7.2.1 人口增长159
7.2.2 收入增长159
7.2.3 城市化水平和进程160
7.2.4 市场发育程度160
7.3 我国粮食需求的中长期预测161
7.3.1 稻谷消费量的中长期预测162
7.3.2 小麦消费量的中长期预测168
7.3.3 玉米消费量的中长期预测174
7.4 21世纪中叶我国粮食安全预测结论181
7.4.1 我国粮食需求预测结果总结181
7.4.2 21世纪中叶我国粮食安全缺口183
第8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185
8.1 本研究主要结论185
8.1.1 关于21世纪中叶我国粮食安全的结论185
8.1.2 关于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的结论188
8.2 我国粮食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190
8.2.1 逐步建立气候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气候变化影响的监测和分析系统190
8.2.2 加强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191
8.2.3 组建气候灾害决策管理机构,建立统筹全局的指挥调度系统,降低气候灾害的损失191
8.2.4 根据气候变化合理调整农业布局191
8.2.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91
8.2.6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选育新品种191
8.2.7 普及低成本的农业适应技术192
8.2.8 运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农业气候灾害保险以规避风险192
8.2.9 提高农民的气候变化适应意识192
8.2.10 制定适应行动的激励政策192
8.3 后续研究问题193
参考文献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