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
  • 夏飞,张建中,郑铁桥,秦强,欧阳青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852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南海-海洋经济-经济一体化-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

一 研究背景1

二 研究意义2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3

一 研究思路3

二 研究内容3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5

一 研究方法5

二 主要创新点6

第一章 文献述评7

第一节 海洋经济理论文献述评7

一 海洋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7

二 国外研究8

三 国内研究10

四 主要研究成果评价13

第二节 海陆经济一体化文献述评13

一 国外研究13

二 国内研究15

三 主要研究成果评价18

第三节 海洋强国文献述评19

一 海洋强国理论文献20

二 主要研究成果评价31

第一篇 海陆经济一体化理论35

第二章 海陆经济一体化概述35

第一节 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特征与范畴35

一 问题的提出35

二 海陆经济一体化内涵37

三 海陆经济一体化特征39

四 海陆经济一体化范畴41

第二节 海陆经济一体化基础及其动力42

一 问题的提出42

二 海陆经济一体化多维、多层内在联系性42

三 海陆经济一体化多形态多向度动力46

四 海陆经济一体化主体性动力50

第三章 海陆经济一体化机制52

第一节 海陆产业联动与协同机制52

一 问题的提出52

二 海陆产业联动与协同动力机制53

三 海陆产业联动与协同过程及结果机制56

四 海陆产业联动与协同政府调节机制62

第二节 海陆经济空间联动与耦合机制65

一 问题的提出65

二 海陆经济系统空间联动与耦合动力机制68

三 海陆经济空间联动与耦合过程及结果机制73

四 海陆经济空间联动与耦合政府调节机制83

第三节 海陆资源共享与互化机制86

一 问题的提出86

二 海陆资源共享与互化动力机制87

三 海陆资源共享与互化过程及结果机制90

四 海陆资源共享与互化政府调节机制94

第四节 海陆生产要素互用与对流机制98

一 问题的提出98

二 海陆生产要素互用与对流动力机制98

三 海陆生产要素互用与对流过程及结果机制101

四 海陆生产要素互用与对流政府调节机制105

第五节 海陆基础设施互联与互通机制107

一 问题的提出107

二 海陆基础设施互联与互通动力机制109

三 海陆基础设施互联与互通过程及结果机制113

四 海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与互通政府调节机制123

第六节 海陆生态环境共生与共荣机制127

一 问题的提出127

二 海陆生态环境共生与共荣动力机制128

三 海陆生态环境共生与共荣过程及结果机制130

四 海陆生态环境共生与共荣调节机制132

第四章 海陆经济一体化程度的评价体系139

第一节 海陆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139

一 海陆经济一体化数理研究成果回顾及启示139

二 海陆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原则与方法140

第二节 海陆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142

一 海陆经济一体化总态势指标体系142

二 海陆产业联动与协同指标体系143

三 海陆经济空间联动与耦合指标体系144

四 海陆资源共享与互化指标体系145

五 海陆生产要素互用与对流指标体系146

六 海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与互通指标体系148

七 海陆生态环境共生与共荣指标体系149

第三节 海陆经济一体化关键指标测度150

一 指标聚合方法150

二 海域经济系统空间差异指数151

三 产业结构变动值、产业结构熵数、产业Moore结构变化151

四 海陆产业关联度152

五 海域产业贡献率152

第五章 海陆经济一体化国际经验154

第一节 日本海陆经济一体化经验154

一 一贯推行海洋国家战略154

二 大力推行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157

三 注重海洋经济发展规划157

四 持续实施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政策158

五 重视海陆产业集群化、海陆空间联动化、利用集约化159

六 重视海岸带综合管治及海洋资源生态环境保护159

七 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160

第二节 美国海陆经济一体化经验160

一 持续制定和落实海洋霸国战略和政策160

二 高度重视海域综合管治162

三 注重公众对国家海洋事务的广泛参与163

四 持续出台多项大力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164

第三节 欧盟及其成员国海陆经济一体化经验166

一 制定协调统一的欧盟海洋战略和政策体系166

二 实施包蕴海陆经济一体化理念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168

第二篇 中国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173

第六章 中国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意义173

第一节 维护南海安全稳定173

一 促进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维护南海地区安全稳定173

二 加强我国对《南海行为准则》制定的主动权176

第二节 促进海洋强国战略实施181

一 有利于中国海洋经济规划181

二 强化南海在我国海洋战略中的地位185

三 促进南海开发,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188

第三节 加强与港澳台经济合作189

一 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与港澳发展189

二 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与台湾发展194

第四节 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200

一 提升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200

二 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202

三 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海上合作204

第七章 中国南海海陆空间经济一体化的空间层次分析208

第一节 关于空间经济一体化的理论解释208

一 空间经济一体化的内涵208

二 影响空间经济一体化的经济要素209

第二节 中国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空间层次划分214

一 中国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空间层次划分的依据215

二 中国南海海陆空间经济一体化的空间层次划分220

第八章 南海中心区海陆经济一体化222

第一节 广东海陆经济一体化223

一 区位和资源223

二 市场发育224

三 基础设施225

四 政策和规划227

五 海陆产业发展230

第二节 广西海陆经济一体化230

一 区位和资源230

二 市场发育232

三 基础设施232

四 政策和规划233

五 海陆产业发展235

第三节 海南海陆经济一体化237

一 区位和资源237

二 市场发育238

三 基础设施238

四 政策和规划239

五 海陆产业发展241

第四节 中国台湾、香港、澳门海陆经济一体化241

一 区位和资源241

二 政策和规划241

三 海陆产业发展242

第九章 南海内陆辐射区海陆经济一体化245

第一节 内陆辐射区范围的界定245

第二节 内陆辐射区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机制246

一 内陆辐射区与南海中心区产业集聚机制246

二 南海中心区向内陆辐射区的扩散效应250

三 南海中心区与内陆辐射区经济一体化的政府机制251

第三节 内陆辐射区与南海中心区省份经济一体化252

一 海陆合作发展的空间布局252

二 基础设施联通253

三 产业结构253

四 政府合作255

第四节 珠三角增长极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256

一 空间计量模型的建立和模型检验256

二 结论257

第十章 南海国际合作区海陆经济一体化258

第一节 南海国际合作区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内容258

一 空间布局259

二 产业发展261

三 资源开发263

四 生产要素配置266

五 基础设施建设268

六 生态环境保护270

第二节 南海国际合作区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机制274

一 市场机制274

二 政府机制279

第三节 南海国际合作区海陆经济一体化的效应282

一 静态效应282

二 动态效应302

第四节 深化中国—东盟经贸与南海国际合作的专题政策建议304

一 加快设立中国—东盟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政策建议304

二 积极推进中国—东盟高铁合作的政策建议307

三 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政策建议309

第三篇 南海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区域实践——以广西“海洋强区”战略为例317

第十一章 广西“海洋强区”战略的SWOT分析317

第一节 优势(Strength)317

一 资源禀赋优势318

二 市场网络优势329

三 后发优势331

四 内生制度优势334

第二节 劣势(Weakness)336

一 区域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总体水平偏低336

二 海洋产业发展滞后,海洋经济贡献度偏低341

三 海陆产业一体化程度低,海陆产业关联度不高343

四 海洋经济的智力支撑和科技水平偏低348

第三节 机遇(Opportunity)351

一 危机后国际经贸格局演变过程中的机遇351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的机遇354

三 国家发展战略转移的机遇357

四 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机遇361

第四节 挑战(Threat)363

一 国际经济形势前景不确定性的挑战363

二 CAFTA发展前景不确定性的挑战366

三 中国南海主权争端带来的挑战374

四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379

第十二章 广西“海洋强区”战略的制定与实施384

第一节 广西“海洋强区”战略的现有理论与政策384

一 广西“海洋强区”理论研究384

二 广西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387

三 广西“海洋强区”政策延续发展388

第二节 广西“海洋强区”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90

一 指导思想390

二 基本原则390

第三节 广西“海洋强区”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392

一 战略目标392

二 战略定位393

第四节 广西“海洋强区”战略的主要任务394

一 海陆空间布局一体化394

二 海陆产业发展一体化400

三 海陆资源开发一体化403

四 海陆生产要素配置一体化404

五 海陆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405

六 海陆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405

第五节 广西“海洋强区”战略的实施407

一 总体安排407

二 组织机构409

三 政策措施410

参考文献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