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选择理论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选择理论 第3版
  • (英)繆勒著;韩旭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9418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12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8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选择理论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部分 国家的起源11

第二章 集体选择的理由——配置效率11

2.1 公共物品与囚徒的困境11

2.2 协作博弈17

2.3 公共物品与斗鸡博弈19

2.4 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21

2.5 供给技术可变条件下公共物品的自愿供给25

2.6 外部性29

2.7 科斯定理32

2.8 科斯定理与核心34

2.9 科斯定理的推广37

2.10 在没有先决产权条件下科斯定理成立吗39

2.11 多数人条件下的外部性41

2.12 多数人条件下的外部性——第二次说明44

2.13 公共物品自愿供给的实验结果45

第三章 集体选择的理由——再分配49

3.1 作为保险的再分配50

3.2 作为公共物品的再分配53

3.3 满足公平法则的再分配54

3.4 再分配以提高分配效率57

3.5 作为取得的再分配58

3.6 美国的收入转移62

3.7 再分配与收入分配64

3.8 特殊利益的再分配67

第二部分 直接民主制中的公共选择理论75

第四章 投票规则的选择75

4.1 一致性规则75

4.2 对一致性规则的批评81

4.3 最优的多数84

4.4 作为最优多数的简单多数86

第五章 多数通过规则及其实证性质89

5.1 多数通过规则和再分配89

5.2 循环94

5.3 中间投票人定理——一维的议案97

5.4 多数通过规则和多维议案98

5.5 对中间投票人定理的证明——多维的情形104

5.6 当偏好不是由空间词汇定义时多数通过规则的均衡点105

5.7 极值限制的证明——多数通过规则定理107

5.8 对偏好、议案本质和数量以及投票规则选择的限制能导致均衡109

5.8.1 偏好齐次性109

5.8.2 同质偏好和特定多数通过规则112

5.8.3 议案数、可选方案及相应大多数原则之间的关系115

5.9 互投赞成票116

5.10 互投赞成票和循环120

5.11 互投赞成票的检验122

5.12 议程控制125

5.12.1 在一定空间环境下的议程控制125

5.12.2 分蛋糕游戏中的议程控制126

5.13 为什么如此稳定128

5.13.1 实质为一维的议案128

5.13.2 一次只对一个维度投票130

5.13.3 互投赞成均衡131

5.13.4 循环的经验证据134

5.13.5 循环的实验证据137

第六章 多数通过规则——规范性质142

6.1 孔多塞的陪审团定理143

6.2 关于多数通过规则的梅氏定理148

6.3 关于多数通过规则的梅氏定理证明150

6.4 关于多数通过规则的雷—泰勒定理151

6.5 一致通过规则的假设152

6.6 两种规则基本假定的比较154

6.7 规则应用于“错误”议案的结果157

6.7.1 多数通过规则决定有效配置的改善157

6.7.2 一致通过规则决定的再分配158

6.8 结论160

第七章 多数通过规则的其他简单形式163

7.1 多种投票过程的界定163

7.2 过程比较——孔多塞效率164

7.3 过程比较——功利主义效率167

7.4 博尔达计票168

7.4.1 公理性质168

7.4.2 博尔达计票和“多数人的专制”171

7.4.3 博尔达计票与策略操控171

7.5 赞同投票规则173

7.6 选举改革的含义174

第八章 多数通过规则的其他复杂形式176

8.1 需求—显示过程177

8.1.1 这一过程的技巧177

8.1.2 弗农·史密斯的拍卖机制186

8.2 点投票188

8.3 许兰德—泽克豪泽的点投票过程的评释188

8.4 否决投票192

8.5 各投票过程之间的比较198

第九章 退出、呼声和不忠201

9.1 俱乐部理论202

9.2 用脚投票206

9.3 用脚投票的整体最优209

9.4 俱乐部及核心214

9.5 用脚投票:经验证据219

9.6 自愿结社、配置效率和分配平等222

9.7 革命理论225

第三部分 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理论231

第十章 联邦制231

10.1 联邦制的逻辑231

10.1.1 制度安排问题231

10.1.2 地区代议的联邦制234

10.2 为什么联邦制下的政府规模会“太大”235

10.2.1 互投赞成票235

10.2.2 普遍主义237

10.3 联邦制下的政府间拨款237

10.3.1 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政府间拨款238

10.3.2 政府间拨款的经验证据243

10.4 在联邦制下为什么政府规模有时“过大”有时“过小”245

10.5 联邦制下的集权问题249

第十一章 两党竞争:决定性投票252

11.1 两党民主制下的结果253

11.2 受约束的政策空间内的两党竞争259

11.2.1 无盖集合259

11.2.2 拥有高阶议题的无盖集合262

11.3 放松唐斯模型的假定264

11.3.1 候选人对政策具有偏好264

11.3.2 候选人能够进入和退出竞争265

11.4 检验中间投票人假设266

11.5 地方公共开支是公共物品还是私人物品270

第十二章 两党竞争:概率性投票272

12.1 与决定性投票有关的不稳定性273

12.2 概率性投票下的均衡275

12.3 均衡的规范特征276

12.4 利益集团条件的均衡279

12.5 在征税方面的一个应用281

12.5.1 逻辑281

12.5.2 证据283

12.6 评论284

第十三章 多党制288

13.1 有关代表的两种观点288

13.2 选择一个立法者的代议机构289

13.3 实践中的比例代表290

13.4 选举规则291

13.4.1 黑尔、德鲁普、因佩里亚利、顿特和圣-拉格算法291

13.4.2 单记名可让渡投票法294

13.4.3 有限投票294

13.4.4 单记名不可让渡性投票制度295

13.5 选举规则和政党数目296

13.6 选举规则和比例程度302

13.7 政党的目标304

13.7.1 一维问题空间时的联盟理论307

13.7.2 二维或更多维问题空间的联盟理论311

13.8 内阁稳定性317

13.8.1 政府的持续时间317

13.8.2 政府的垮台320

8.3 总结323

13.9 社会稳定324

13.10 策略性投票324

13.10.1 相对多数规则下的策略性投票325

13.10.2 多党制下的策略性投票326

13.11 评论327

第十四章 投票悖论332

14.1 理性选民的假设333

14.1.1 预期效用最大化333

14.1.2 投票爱好335

14.1.3 作为猫鼠博弈的投票336

14.1.4 作为极小极大遗憾策略者的理性选民337

14.2 理性选民假设:证据338

14.3 好表达的选民假设352

14.4 伦理选民的假设353

14.5 作为自私行为的伦理偏好357

14.6 自私的选民358

14.7 摘要和讨论361

第十五章 寻租366

15.1 寻租理论366

15.1.1 博弈人数固定时的基本寻租模型368

15.1.2 自由进入的影响371

15.1.3 按序投资的寻租371

15.1.4 放宽假定374

15.2 通过规制的寻租377

15.3 寻租与政治过程381

15.4 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383

15.4.1 关税、配额以及自愿出口限制的经济影响383

15.4.2 内生的保护模型384

15.4.3 未决的疑问387

15.5 其他政府行为中的寻租388

15.6 寻租造成的福利损失有多大389

第十六章 官僚制393

16.1 不确定性,信息和权力394

16.2 预算最大化的官僚396

16.2.1 环境与激励397

16.2.2 模型398

16.3 模型的扩展399

16.3.1 可供选择的制度假定400

16.3.2 出资者和官僚机关之间的讨价还价402

16.4 可供选择的行为假定403

16.4.1 松散最大化的官僚403

16.4.2 风险规避的官僚405

16.5 经验验证406

16.5.1 议程设定的权力406

16.5.2 公共供应的服务和私营供应的服务的成本差异408

16.6 作为利维坦的政府416

16.6.1 理论416

16.6.2 经验验证——政府支出和税收419

16.7 结论420

第十七章 立法机关和官僚机构422

17.1 国会主导模型422

17.1.1 通过行政结构来实现国会主导422

17.1.2 经由行政程序的国会主导424

17.2 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的影响425

17.2.1 不确定性和职责的承担者425

17.2.2 不确定性,交易成本和承诺426

17.3 国会和总统427

17.3.1 立法机关控制总统427

17.3.2 总统控制立法机关429

17.3.3 僵局的问题431

17.4 国会、总统和司法机关433

17.4.1 在模型中增加司法机关433

17.4.2 司法机关的目标435

17.5 欧盟的立法决定436

17.6 结论438

第十八章 独裁制440

18.1 独裁制的起源441

18.2 独裁者的目标444

18.2.1 独裁的消费444

18.2.2 权力444

18.2.3 安全445

18.3 独裁制的功能和维持446

18.3.1 效用最大化的独裁者446

18.3.2 锡壶和极权主义者447

18.3.3 选择性的生存策略448

18.3.4 独裁者的困境450

18.3.5 极权主义的限制451

18.4 独裁制的兴起与衰落452

18.5 独裁制和经济绩效454

18.5.1 独裁制和民主制的相对优势454

18.5.2 独裁制和民主制的相对经济绩效456

18.6 结论459

第四部分 应用与检验463

第十九章 政治竞争与宏观经济绩效463

19.1 宏观经济绩效与政治成功463

19.1.1 选票与受欢迎度函数463

19.1.2 选民们认为谁应对宏观经济绩效负责464

19.2 机会主义政治学473

19.2.1 当选民短视时474

19.2.2 当选民理性时476

19.3 政党政治学476

19.3.1 选民回溯历史时的政党政治学480

19.3.2 选民是理性和前瞻时的政党政治学481

19.4 证据483

19.4.1 政治家试图操控宏观经济环境吗?483

19.4.2 存在着政党偏向吗?484

19.4.3 哪些理论与数据最为契合488

19.4.4 支持阿利辛娜—罗森塔尔模型的进一步证据494

19.4.5 讨论496

19.5 选民行为498

19.5.1 短视、回溯和理性498

19.5.2 是重社会的还是利己的499

19.6 政治学与通货膨胀500

19.6.1 假说500

19.6.2 事实501

19.6.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504

19.7 赤字506

19.7.1 事实506

19.7.2 假说506

19.7.3 证据508

19.8 思考509

第二十章 利益集团、竞选捐款和游说512

20.1 集体行动的逻辑513

20.2 政治学中的利益集团行为模型516

20.2.1 唐斯模型中的信息型竞选516

20.2.2 唐斯模型中的劝说型竞选517

20.3 竞选捐款原因和结果的实证研究521

20.3.1 作为竞选支出的函数的候选人的选票522

20.3.2 竞选捐款的决定因素527

20.3.3 议员投票行为的决定因素——竞选捐款529

20.3.4 议员投票行为的决定因素——意识形态或纯属生存530

20.3.5 评价534

20.4 游说537

20.5 利益集团活动的福利效应538

第二十一章 政府的规模542

21.1 事实542

21.2 对政府规模与政府增长的解释548

21.2.1 提供公共物品和消除外部性的政府548

21.2.2 政府对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555

21.2.3 利益集团与政府规模的增长564

21.2.4 官僚与政府规模的增长567

21.2.5 财政幻觉571

21.2.6 税收弹性573

21.3 结论574

第二十二章 政府规模与经济绩效579

22.1 税收的福利损失580

22.2 政府规模与黑市活动583

22.3 政府规模与腐败589

22.4 政府规模与经济生产率590

22.5 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593

22.5.1 方法论问题593

22.5.2 证据596

22.6 政府的活动和国家的经济衰落600

22.6.1 逻辑600

22.6.2 经验证据602

22.7 结论606

第五部分 规范的公共选择理论611

第二十三章 社会福利函数611

23.1 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611

23.2 公理性的社会福利函数617

23.2.1 弗莱明社会福利函数617

23.2.2 豪尔绍尼社会福利函数618

23.2.3 对于豪尔绍尼社会福利函数的两种批评620

23.2.4 黄有光的社会福利函数625

23.2.5 纳什和其他可乘性社会福利函数626

23.3 哪种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最好628

第二十四章 社会排序的不可能性633

24.1 证明的逻辑634

24.2 放宽假设637

24.2.1 可传递性638

24.2.2 定义域无限制641

24.2.3 不相关选项的独立性642

24.3 不受策略影响的社会福利函数644

24.4 关于公共选择的推论648

第二十五章 公正的社会契约651

25.1 社会契约652

25.2 正义的两个原则654

25.3 该理论在其他政治过程中的扩展657

25.4 对罗尔斯社会契约理论的批判657

25.4.1 社会契约658

25.4.2 正义的两个原则662

25.4.3 经验证据664

25.5 功利主义对最大化最小值原则的两大捍卫665

25.5.1 最大化最小值原则是种赢得服从的方法665

25.5.2 最大化最小值原则是种再分配原则667

25.6 社会契约是一种宪法668

第二十六章 作为功利主义契约的宪法671

26.1 宪法内容672

26.2 存在两种行动的情况673

26.3 立宪契约676

26.3.1 只存在身份不确定时的最优集体行动677

26.3.2 在身份和人数都不确定时的最优集体行动679

26.3.3 在身份,人数和回报都不确定时的最优集体决策681

26.4 对称和不对称的禁令和义务682

26.5 效用相互影响下的连续行动683

26.6 决策成本685

26.6.1 囚徒困境686

26.6.2 直接冲突688

26.7 权利和义务689

26.8 宪法:契约还是习俗691

26.8.1 作为契约的宪法692

26.8.2 作为习俗的宪法693

26.8.3 讨论695

26.9 关于社会选择两阶段理论的结论697

26.10 从规范的宪法两阶段理论到理论假设的检验698

第二十七章 自由权利和社会选择701

27.1 定理701

272 解决悖论703

27.2.1 权利优先于帕累托原则703

27.2.2 行动的帕累托交易705

27.2.3 权利的帕累托交易707

27.3 社会状态上的权利对比行为上的权利709

27.4 自由权利和义务711

27.5 宪法权利和自由权利712

第六部分 我们的收获719

第二十八章 公共选择理论对政治学作过贡献吗719

28.1 政治理性行为者模型的败笔720

28.2 建模的理性选择方法721

28.3 对循环的预测725

28.4 对空间模型的预测726

28.5 投票预测和搭便车729

28.6 公共选择理论有助于政治制度的实证研究吗?732

28.7 公共选择理论有助于政治制度的规范研究吗?734

28.8 结论735

第二十九章 配置、再分配与公共选择740

参考文献7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