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用学十二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捷,何自然,霍永寿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8261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语用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语用学十二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语用学概述1
1.1引言1
1.2什么是语用学2
1.2.1分相论与综观论2
1.2.2语用学的定义4
1.2.3语用学的研究面6
1.2.4语用学的研究方法7
1.3语用学的学科渊源8
1.3.1语用学与哲学、逻辑学8
1.3.2语用学与符号学9
1.3.3语用学与社会学10
1.3.4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心理学10
1.3.5语用学和语义学11
1.4语用学研究的分支12
1.4.1语用语言学12
1.4.2社会语用学13
1.4.3认知语用学13
1.4.4语际语用学13
1.4.5跨文化语用学14
1.4.6计算语用学14
1.4.7实验语用学14
1.5语用学的热点议题15
1.5.1词汇语用学15
1.5.2法律语言的语用分析15
1.5.3语用意义的自动识别16
1.5.4语言模因现象的语用研究17
1.5.5语法-语用界面研究17
1.5.6语用与语境研究19
练习题21
文献选读22
第二讲 指示语24
2.1引言24
2.2人称指示26
2.2.1第一人称指示27
2.2.2第二人称指示28
2.2.3第三人称指示29
2.3时间指示31
2.3.1时间指示语的语境性32
2.3.2时间指示语的语法机制33
2.4空间指示35
2.5指示语的语用功能38
2.5.1礼貌38
2.5.2语用移情与离情39
练习题40
文献选读41
第三讲 言语行为理论45
3.1引言45
3.2 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46
3.2.1表述句与施为句46
3.2.2言语行为三分说47
3.2.3言语行为的类别48
3.3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49
3.3.1言语行为的重新分类49
3.3.2间接言语行为理论52
3.4言语行为的语境考察54
3.4.1言语行为的施为性55
3.4.2言语行为与礼貌57
3.4.3显性施为句与隐性施为句的语境对比58
练习题59
文献选读61
第四讲 会话含意理论63
4.1引言63
4.2合作原则64
4.2.1合作原则的四准则64
4.2.2会话准则的违反66
4.3会话含意71
4.3.1会话含意的种类72
4.3.2会话含意的特点74
4.3.3基于合作原则的会话含意推导76
4.3.4会话准则的违反与幽默77
4.4会话含意理论的修正与发展79
4.4.1 Horn的会话含意两原则简介79
4.4.2 Levinson的会话含意三原则简介81
练习题82
文献选读84
第五讲 礼貌与语用87
5.1引言87
5.2 Lakoff的礼貌规则88
5.3 Leech的礼貌原则90
5.3.1礼貌原则概要90
5.3.2礼貌总则GSP93
5.4 Brown.Levinson的面子论94
5.4.1面子论简述94
5.4.2面子威胁行为96
5.4.3礼貌调控策略97
5.5礼貌研究论评99
5.5.1礼貌原则本体属性剖析100
5.5.2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之间的关系104
练习题106
文献选读107
第六讲 关联论111
6.1引言111
6.2关联论概要112
6.2.1关联论的核心内容113
6.2.2关联论与会话含意理论114
6.3关联与交际模式116
6.3.1代码模式117
6.3.2推理模式118
6.4关联论研究现状122
6.4.1关联-顺应论122
6.4.2关联-优选论122
6.4.3关联-心理空间论123
6.5关联论评析124
6.5.1关联论与哲学125
6.5.2关联论与社交文化125
6.5.3关联论与实验研究126
练习题127
文献选读127
第七讲 语言的顺应129
7.1引言129
7.2顺应论的理论来源与核心概念130
7.2.1顺应论的理论来源130
7.2.2顺应论的核心概念132
7.3语言与顺应136
7.3.1语境因素的顺应136
7.3.2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138
7.3.3顺应的动态过程139
7.3.4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程度140
7.4顺应论的应用研究141
7.4.1顺应论与语法研究141
7.4.2顺应论与语言教学142
7.5顺应论简评143
练习题143
文献选读145
第八讲 语言中的模因147
8.1引言147
8.2模因与语言149
8.2.1语言模因149
8.2.2成功语言模因的类型149
8.3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151
8.3.1模因基因型传播151
8.3.2模因表现型传播152
8.4模因的语用效应154
8.4.1语言模因变形传播的语用效应154
8.4.2语言模因合并传播的语用效应157
8.5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158
8.5.1模因与翻译158
8.5.2模因与交际159
8.5.3模因与语言教学161
练习题163
文献选读163
第九讲 语用翻译166
9.1引言166
9.2基于语用分相的翻译研究166
9.2.1国外基于语用分相的翻译研究166
9.2.2国内基于语用分相的翻译研究167
9.3关联论与翻译研究168
9.3.1国外基于关联论的翻译研究169
9.3.2国内基于关联论的翻译研究169
9.4顺应论与翻译173
9.4.1翻译中的语境关系顺应174
9.4.2翻译中的语言结构顺应174
9.4.3翻译中的顺应动态性175
9.4.4翻译中的顺应意识突显性176
9.5关联-顺应论与翻译研究177
9.5.1作者与译者间的关联177
9.5.2信息/交际意图的翻译178
9.6语用翻译研究前景与展望180
练习题180
文献选读180
第十讲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182
10.1引言182
10.2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视角183
10.2.1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综述184
10.2.2跨文化语用学中语用原则的普遍性与相对性185
10.2.3 语用原则与文化因素的互动分析185
10.3语际语用学188
10.3.1语际语用学概述188
10.3.2语际语言的理解与表达190
10.3.3语用失误和语用迁移192
练习题195
文献选读195
第十一讲会话分析197
11.1引言197
11.2会话分析的基本单位198
11.2.1话轮198
11.2.2语对199
11.2.3语列201
11.3话轮的转换、维持与提供202
11.3.1转换关联位置202
11.3.2话轮的转换203
11.3.3话轮的提供204
11.3.4话轮的维持205
11.4会话的开始、结束与话题转换206
11.4.1会话的开始206
11.4.2会话的结束207
11.4.3话题的转换207
11.5会话调整210
11.5.1会话修正210
11.5.2会话重述211
11.5.3会话增量211
11.6听者反应212
11.6.1最小反馈212
11.6.2重叠214
11.6.3沉默214
11.7话语标记语与语码转换215
11.7.1话语标记语215
11.7.2语码转换217
练习题218
文献选读219
第十二讲 实验语用学222
12.1引言222
12.2实验语用学的学科基础223
12.2.1实验语用学与实证哲学224
12.2.2实验语用学与心理学225
12.2.3实验语用学与统计学226
12.3实验语用学的研究方法227
12.3.1定量研究与语用学研究227
12.3.2调查研究法228
12.3.3实验研究法230
12.4实验语用学的研究课题233
12.4.1等级会话含意的实验研究233
12.4.2言语行为的实验研究235
12.4.3转喻认知的实验研究237
12.5实验语用学技术简介239
12.5.1心理实验软件239
12.5.2心理实验技术242
练习题245
文献选读245
附录1人名对照表248
Ⅰ.按英语字母顺序排列248
Ⅱ.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49
附录2语用学常用术语对照表252
Ⅰ.汉英术语对照表252
Ⅱ.英汉术语对照表256
附录3参考答案261
参考文献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