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省城镇体系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曹昌智,张复明主编;《山西省城镇体系发展研究》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4058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城镇-发展-研究-山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西省城镇体系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
第一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历史进程1
一、秦汉时期城镇发展1
二、唐宋元时期城镇发展2
三、明清时期城镇发展2
第二节 现代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阶段3
一、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1949~1957年)7
二、城镇化起伏发展阶段(1958~1965年)7
三、城镇化停滞阶段(1966~1982年)7
四、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1983年至今)8
第三节 城镇化与城镇体系发展的现状特征8
一、人口城镇化水平与速度居全国中等水平10
二、主要城市集中分布于中部地带,城镇化空间差异显著11
三、城镇体系等级齐全,规模结构集中程度不断下降13
四、城镇体系职能资源型经济特色鲜明,城市工矿职能突出15
第四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17
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处于扭曲状态17
二、城镇体系整体功能较弱,城镇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19
三、人口城镇化方式以外延扩张为主,中心城市、都市区、城镇群建设步伐缓慢20
四、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投资不足,发展建设模式亟待转变21
五、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偏低,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22
六、城镇化制度与城镇建设机制尚不完善,行政区划不够合理24
第二章 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背景25
第一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宏观背景25
一、国际经济发展态势及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25
二、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演进的基本态势26
三、国内经济发展和政策环境对山西的影响28
四、国际国内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其对山西的影响29
第二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基础30
一、大区位的过渡性与小区域的封闭性30
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煤铝资源得天独厚31
三、水资源较为贫乏,缺水问题十分严重31
四、经济开发水平不高,资源型特征相当突出32
五、历史文化传统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32
六、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明显33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33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33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34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34
四、经济布局和区域发展框架35
第四节 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35
一、城镇发展条件评价方法36
二、城镇发展条件评价结果36
第三章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39
第一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9
一、城镇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39
二、城镇体系发展的基本原则39
第二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战略构想41
第三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42
第四节 城镇体系发展的战略重点44
一、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44
二、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44
三、推进工矿城市的深度城镇化45
四、重点建设区位优越、具有发展潜力的县域中心镇45
五、引导都市区、城镇组群和城镇密集区整合、有序发展46
第四章 城镇化动力机制与水平预测47
第一节 城镇人口的界定47
一、不同口径城镇人口的比较47
二、现状城镇化水平的界定48
第二节 城镇化水平预测50
一、全省总人口预测50
二、全省城镇化水平预测52
三、各市城镇化水平预测55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56
一、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演进56
二、21世纪初城镇化发展机制58
第四节 城镇化的地域类型61
一、都市区城镇化62
二、工矿区域城镇化63
三、传统农区城镇化63
四、贫困地区城镇化64
五、都市外缘区城镇化64
第五章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65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模结构规划65
一、城镇规模结构发展趋势65
二、城镇规模结构调控思路与方法66
三、城镇规模结构规划66
四、规划期内新设市、镇建议70
第二节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70
一、城镇职能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70
二、城镇职能等级规划71
三、城镇职能类型规划72
四、主要城市职能分工与引导73
第三节 城镇体系布局结构规划74
一、城镇布局结构调整构想74
二、城镇总体布局框架75
三、大运一级轴带协调发展规划77
专栏一 实施资源整合,构建大同运城经济带规划摘要79
第六章 分区空间组织与开发管制规划82
第一节 城市经济区划分82
一、城市经济区划分原则82
二、城市经济区划分方案83
第二节 城镇发展分区调控策略87
一、太原经济区87
二、阳泉经济区91
三、忻原经济区93
四、介孝汾经济区95
五、离柳中经济区96
六、宁武经济区98
七、大同经济区99
八、朔州经济区102
九、长治经济区103
十、晋城经济区105
十一、临汾经济区107
十二、侯马经济区109
十三、运城经济区111
第三节 开发管制区划及其建设管制规则112
一、优先发展区域113
二、引导发展区域113
三、控制开发区域114
四、综合整治区域115
第七章 工矿地区城镇转型发展规划116
第一节 工矿地区城镇发展的特征与问题116
一、工矿地区城镇发展的基本特征116
二、工矿地区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116
第二节 工矿地区城镇发展策略与转型模式117
一、不同类型工矿地区的城镇发展策略117
二、工矿城市差异化引导策略与规避模式118
第三节 工矿地区城镇转型对策和措施119
一、推进深度发展,实行经济转型119
二、创新体制环境,搞好“城”“矿”整合119
三、强化综合职能,整合空间关系120
四、重视生态建设,促进持续发展120
第八章 小城镇发展规划121
第一节 小城镇发展现状121
一、小城镇发展现状特征121
二、小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23
第二节 小城镇发展构想125
一、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125
二、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思路125
专栏二 山西省近期重点培育的中心镇130
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引导131
一、改革小城镇土地利用制度,搞好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131
二、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不断增加小城镇建设投入132
三、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户籍制度133
四、加强小城镇规划,理顺小城镇管理体制133
五、切实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134
第四节 乡村居住区建设引导134
一、加强乡村居住区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宏观调控134
二、有步骤推进移民并村,促进乡村布局的适当集中135
三、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突出乡村风貌及地域文化特色135
四、注重内涵发展,严格控制乡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135
专栏三 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136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城镇发展协调规划141
第一节 土地资源与城镇发展协调规划141
一、城镇化的土地资源背景141
二、城镇建设用地现状特点142
三、城镇建设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144
四、城镇建设用地发展预测与控制目标145
五、土地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原则148
六、土地资源与城镇发展的协调对策149
第二节 水资源与城镇发展协调规划150
一、水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150
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52
三、水资源紧缺条件下城镇供水原则与对策154
四、节水型城市发展的战略思路157
五、主要城市供水水源规划158
专栏四 城市生活节水:理念先行、设施配套160
专栏五 工业节水:挖潜降耗,循环高效161
第三节 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城镇发展协调规划163
一、城镇环境质量与区域生态现状163
二、城市环境保护目标与思路165
三、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167
四、区域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169
五、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策170
第十章 旅游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协调规划172
第一节 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的协调172
一、旅游资源特点及旅游业发展现状172
二、旅游开发与城镇发展协调的重点领域175
专栏六 山西省近期重点建设的八大旅游区181
三、旅游开发与城镇协调发展措施184
第二节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协调185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协调发展对策185
二、主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重点187
第十一章 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与城镇发展协调规划189
第一节 交通建设与城镇布局189
一、区域综合交通现状189
二、区域综合交通规划190
三、交通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协调195
第二节 供电设施与城镇发展197
一、供电设施建设原则与发展目标197
二、电源建设规划197
三、电网建设规划198
四、电力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协调198
第三节 邮电通讯与城镇发展198
一、邮电通讯发展现状198
二、邮电通讯发展目标199
三、重点建设项目及网络布局199
第四节 城乡信息化工程建设200
一、城乡信息化工程建设思路和目标200
二、城乡信息化建设重点领域201
第五节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02
一、城市供水与排水202
二、城市道路及公共交通202
三、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202
四、城市园林绿化203
五、城市市容与环卫203
第六节 城镇社会服务体系建设203
一、科技开发与产业化发展体系203
二、人才培养与教育服务体系204
三、文化设施及传播体系205
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5
五、体育设施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206
六、住宅建设与管理体系206
七、社会就业与社区服务体系207
第七节 城市综合减灾207
一、城市防灾减灾战略207
二、城市防洪规划207
三、城市防震减灾规划209
四、城镇综合防灾对策211
第十二章 山西与周边省区城镇发展协调意见212
第一节 山西与周边省区城镇发展的协调思路212
第二节 山西与周边省区城镇发展的协调要点213
一、山西与河北城镇发展的协调213
二、山西与河南城镇发展的协调214
三、山西与陕西城镇发展的协调214
四、山西与内蒙古城镇发展的协调215
第十三章 城镇体系发展的对策与政策216
第一节 城乡规划与管理对策216
一、加强各空间层次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216
二、健全城乡规划建设法规体系217
三、完善各级规划管理机构217
第二节 城镇产业政策218
一、产业结构优化政策218
二、产业组织调控政策219
三、产业布局合理化政策220
第三节 人口城镇化政策220
一、改革户籍管理制度220
二、积极培育城乡劳动力市场221
三、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222
第四节 城镇建设的土地利用政策222
一、统筹区域、城乡土地资源配置223
二、集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223
三、完善集体土地流转制度224
四、健全城镇土地市场224
第五节 城镇建设投融资政策225
一、加大政府对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投入225
二、建立城镇开发投入新机制226
三、积极推行市政设施有偿使用226
四、拓展外引内联投融资渠道227
第六节 城镇建设行为调控政策227
一、引导城镇密集区整合发展227
二、统筹开发区、经济园区的建设管理227
三、切实加强城乡结合部的建设管理228
四、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228
五、强化城镇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的监管228
六、加强对农村居民点建设的规划引导229
第七节 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229
一、开源节流,增强城镇用水的保障能力229
二、改善城镇能源利用结构,减轻城镇环境压力230
三、加强城镇生态建设,提高城镇生态支撑能力230
四、强化管理,创新机制,加大城镇污染综合治理力度230
第八节 行政区划调整对策230
一、不断完善市管县体制231
二、适当扩大部分城市辖区空间232
三、创新都市区管理体制233
四、稳妥调整县级行政区划,进一步推进乡镇撤并233
附录235
附录一 山西省城市化地域模式研究235
附录二 城市职能体系的若干理论思考242
附录三 城市职能体系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太原市为例252
附录四 关于城市定位问题的理论思考258
附录五 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区域开发管制区划探讨————以山西省为例265
主要参考文献272
后记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