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外分泌生理学 基础与临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小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2368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18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841页
- 主题词:外分泌腺-人体生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外分泌生理学 基础与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分泌和转运的概念2
二、腺体的分类4
三、外分泌腺细胞的一般特征5
四、外分泌的概念和研究内容7
参考文献9
第一章 上皮的一般结构与上皮转运研究方法11
第一节 上皮架构的一般特征12
一、上皮细胞膜的极性13
二、细胞和细胞的连接13
三、上皮细胞骨架17
四、外侧细胞间空间18
五、上皮组织的营养供给和神经分布19
六、上皮组织的发育、维持和修复19
第二节 上皮的分类24
一、被覆上皮24
二、腺上皮27
第三节 上皮转运机制36
一、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37
二、跨上皮转运途径41
三、上皮溶质和溶液的转运模型41
四、上皮转运的调控44
第四节 上皮细胞膜转运蛋白45
一、上皮膜转运蛋白的分类45
二、上皮膜蛋白的极性分选63
第五节 上皮转运研究方法学66
一、上皮细胞培养66
二、电生理学方法70
三、荧光测量法80
四、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84
参考文献88
第二章 囊性纤维化病及其发病基因功能的基础研究94
第一节 囊性纤维化病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历史回顾95
一、从巫术到科学95
二、研究的“荒漠”时期96
三、黏液学说史话97
四、电解质学说史话101
五、基因与细胞的研究106
六、存在的问题107
第二节 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体的功能109
一、CFTR基因和蛋白结构及其氯离子通道功能109
二、CFTR通道门控机制113
三、CFTR对其他通道和转运体的调节功能123
四、CFTR的细胞生理学130
五、CFTR在上皮组织生理活动中的作用132
六、疾病相关的CFTR错义突变137
第三节 囊性纤维化病的病理学特征及病理生理学142
一、产前异常143
二、肺病理学143
三、胰腺的病理学146
四、胃肠道病理学147
五、肝胆病理学148
六、泌尿生殖道病理学149
七、CF靶器官的病理生理学——“盐有余、碱不足”学说151
参考文献159
第三章 呼吸道上皮转运相关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166
第一节 呼吸道上皮的结构特点166
一、细胞类型166
二、细胞连接167
三、上皮层表面液体167
第二节 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电学性质167
一、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电学性质167
二、呼吸道不同部位离子转运的种属差异168
三、应用培养细胞的研究170
四、同一细胞氯离子和钠离子的转运170
第三节 呼吸道上皮离子转运的调节171
一、刺激Cl-分泌的激动剂171
二、前列腺素对呼吸道黏膜Cl-分泌的调节172
三、cAMP和Ca2+对呼吸道黏膜Cl-分泌的调节173
四、呼吸道上皮Na+吸收的调节173
五、Cl-分泌和Na+吸收之间的交互关系174
第四节 呼吸道上皮离子转运的细胞机制174
一、Cl-分泌和Na+吸收的模型174
二、基侧膜的Cl-进入175
三、呼吸道上皮顶膜Cl-排出的速率177
四、呼吸道上皮基侧膜Na+-K+-泵179
五、呼吸道上皮基侧膜K+排出180
六、呼吸道上皮顶膜Na+进入181
七、呼吸道上皮的细胞旁通路181
八、呼吸道上皮和其他分泌上皮的比较182
第五节 呼吸道上皮表面液体的形成机制183
一、呼吸道上皮表面液体的决定因素183
二、近端气管的转运功能186
三、呼吸道上皮表面液体形成机制的探讨189
第六节 呼吸道上皮的病理生理学194
一、气道高反应及相关疾病194
二、囊性纤维化病197
参考文献204
第四章 唾液腺外分泌与口腔健康及相关疾病209
第一节 唾液腺的形态结构209
一、唾液腺的种类和组织学结构209
二、腺泡的种类和组织学结构213
三、人与动物唾液腺比较形态学214
第二节 唾液腺的外分泌功能217
一、唾液的成分217
二、唾液的流率及生化检查224
三、唾液的功能226
四、唾液的诊断价值230
第三节 唾液分泌的生物节律235
一、生理状态下唾液分泌235
二、静止状态下唾液流率和唾液成分的生物节律236
三、刺激状态下唾液流率和唾液成分的生物节律237
四、唾液流率和唾液成分的其他节律研究239
五、影响唾液流率和唾液成分的因素241
六、唾液流率和成分测定的临床意义243
第四节 唾液腺分泌机制244
一、唾液腺重要的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244
二、唾液腺分泌机制假说248
三、腺泡内初始唾液分泌机制249
四、导管对唾液的修饰作用250
第五节 唾液腺分泌的调节251
一、唾液腺分泌的神经调节251
二、细胞内Ca2+与唾液分泌253
第六节 唾液腺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相关疾病257
一、唾液腺功能异常257
二、舍格伦综合征259
三、腮腺慢性炎症272
四、唾液腺放射性损伤281
第七节 唾液腺基因治疗284
一、唾液腺有关基因治疗的生理特点284
二、唾液腺基因治疗285
三、唾液腺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及展望288
参考文献288
第五章 胰腺外分泌与囊性纤维化病292
第一节 胰腺的形态结构292
一、胰腺的外分泌管道292
二、胰腺腺泡293
三、胰腺细胞之间的组织结构295
四、胰腺外分泌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296
第二节 胰腺的外分泌功能296
一、胰液分泌性蛋白297
二、胰腺液体与电解质分泌299
三、胰腺电解质和液体分泌的研究方法301
第三节 胰腺电解质分泌机制302
一、胰腺腺泡电解质分泌机制303
二、胰腺导管电解质分泌机制309
三、人胰腺导管细胞分泌机制的研究323
第四节 胰腺分泌调控329
一、胰腺电解质分泌的神经调控329
二、胰腺外分泌的激素调控338
三、胰腺外分泌神经和激素调控的研究进展350
第五节 胰腺与囊性纤维化病353
一、囊性纤维化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53
二、囊性纤维化病影响胰腺功能的病理基础355
三、囊性纤维化病的治疗360
四、囊性纤维化病相关的糖尿病365
第六节 胰腺外分泌与外科临床有关的一些问题366
一、胰腺炎366
二、胰胆管共同通道异常368
三、胰液分泌的抑制369
第七节 血胰屏障及其临床意义372
参考文献374
第六章 小肠与结肠黏膜的吸收与分泌380
第一节 肠黏膜的形态和结构380
一、小肠黏膜的形态和结构380
二、结肠黏膜的形态和结构384
三、肠黏膜的屏障384
第二节 肠黏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386
一、小肠黏膜对营养物质的吸收386
二、小肠黏膜的离子转运功能395
三、结肠黏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399
第三节 肠黏膜分泌与吸收的调节411
一、胃肠道的神经支配411
二、神经系统对胃肠活动的调节413
三、体液物质对胃肠活动的调节415
第四节 肠道离子转运相关疾病419
一、便秘419
二、分泌性腹泻421
三、炎症性肠病423
四、肠易激综合征426
五、囊性纤维化病429
六、结肠癌429
参考文献432
第七章 汗腺的分泌机制与体温调控435
第一节 汗腺的形态结构436
一、顶浆分泌汗腺436
二、局浆性汗腺441
三、关于顶浆与局浆分泌汗腺的争议444
第二节 汗腺分泌与体温调控445
一、汗腺分泌与体温的正常维持445
二、体温调控的神经和体液基础449
第三节 汗腺分泌的调节457
一、局浆分泌汗腺的交感神经支配458
二、发汗中枢459
三、腺体周围的神经递质和血流460
四、温热性和精神性出汗460
五、中枢驱动性出汗461
六、影响汗腺分泌的因素461
七、发汗运动神经冲动的周期性与日间节律463
第四节 汗腺电解质转运机制463
一、汗液的成分及影响其变化的因子463
二、汗液的分泌机制466
三、汗腺重吸收机制470
四、囊性纤维化病的汗腺功能异常478
五、汗腺电解质转运的快速调节488
第五节 汗腺上皮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491
一、胞外核苷酸信号与嘌呤受体的分类491
二、刺激偶联容量适应的钙内流途径494
三、不同嘌呤受体对汗腺上皮细胞分泌与钙信号的影响495
四、嘌呤受体对肾上腺素刺激的环腺苷酸合成的抑制作用496
第六节 汗腺的病理生理学及相关临床问题497
一、异常发汗497
二、非肿瘤性汗腺疾病504
三、汗液异常与相关疾病的诊断512
四、治疗多汗症的新策略520
参考文献521
第八章 乳腺外分泌与哺乳健康529
第一节 乳腺形成的进化历程回顾529
第二节 乳腺的形态结构530
一、乳腺在胚胎期的形成530
二、乳腺的发育531
三、乳腺的形态结构532
第三节 乳腺的外分泌及其调控533
一、乳腺的外分泌功能与机制533
二、乳腺外分泌活动的调控538
第四节 乳汁的成分及其对婴儿发育的影响540
一、母乳对婴儿发育的调控540
二、药物经乳汁的分泌541
三、病源微生物经乳腺的“分泌”541
第五节 乳腺外分泌功能异常的相关临床问题542
一、囊性纤维化病与乳腺分泌542
二、慢性囊性乳腺病542
参考文献546
第九章 子宫内环境与生殖调节549
第一节 子宫内膜的组织结构549
一、内膜的组成550
二、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和月经554
第二节 子宫内膜的激素分泌557
一、前列腺素557
二、子宫内膜泌乳素559
第三节 子宫内环境及其形成机制562
一、子宫液的组成及子宫的分泌与吸收活性562
二、子宫内膜上皮电解质转运及其调控机制564
三、子宫内环境的调节机制及其分子基础568
四、子宫内膜离子通道的表达调控及其生理意义574
第四节 子宫内环境与精子获能576
一、碳酸氢根与精子获能576
二、关于碳酸氢根转运的几个根本问题577
三、碳酸氢根转运机制的研究方法577
四、碳酸氢根转运的基侧膜机制579
五、排除胞内氢离子的基侧膜机制580
六、二氧化碳胞内转换机制581
七、碳酸氢根的顶膜分泌机制581
八、子宫内膜碳酸氢根分泌模型582
九、子宫内膜碳酸氢根分泌的周期性及其调控机制583
第五节 子宫内膜与胚泡着床586
一、间质细胞的蜕膜化586
二、内膜上皮细胞与蜕膜化信号的转导587
三、蜕膜化过程中子宫内膜蛋白质的合成588
四、糖复合物与着床中黏附及植入589
五、着床过程中的细胞黏附因子592
六、细胞因子与胚泡着床的关系593
七、子宫内膜上皮转运对胚泡着床的影响601
第六节 女性不育与避孕602
一、囊性纤维化病与女性不育602
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603
三、输卵管积水603
四、感染与不孕604
五、着床窗口与避孕环节606
六、未解决的相关问题608
参考文献609
第十章 睾丸的外分泌与精子发生614
第一节 睾丸的形态结构614
一、睾丸的一般结构614
二、曲细精管614
三、直细精管和睾丸网617
四、睾丸间质617
第二节 精子发生618
一、精原细胞增殖阶段618
二、精母细胞减数分裂阶段619
三、精子形成阶段619
四、精子细胞在睾丸的成熟620
五、精子发生周期与精子621
六、生精细胞凋亡及其机制622
第三节 支持细胞的分泌及其调节625
一、支持细胞的分泌活动具有周期性变化626
二、支持细胞的分泌具有极性626
三、支持细胞分泌产物的种类627
四、支持细胞分泌的蛋白质628
五、支持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634
第四节 CFTR对精子发生和精子功能的调节635
一、CFTR在支持细胞上的表达以及对精子发生的影响635
二、CFTR在生精细胞上的表达与功能638
三、CFTR的表达在精子发生障碍疾病中的改变640
四、CFTR对精子功能的影响641
第五节 支持细胞损伤介导的几种男性不育症644
一、苗勒管持续存在综合征644
二、唯支持细胞综合征644
三、精索静脉曲张症644
四、隐睾症644
参考文献645
第十一章 附睾微环境与精子成熟649
第一节 附睾的组织结构649
一、附睾的解剖分段和组织结构649
二、附睾各部上皮细胞650
三、血-附睾屏障651
第二节 附睾分泌蛋白及其功能653
一、附睾蛋白的分泌653
二、附睾蛋白的功能654
三、几种功能较明确的附睾蛋白655
第三节 附睾液体微环境的形成机制657
一、附睾液体微环境657
二、附睾上皮电解质与液体转运机制657
三、附睾离子分泌及酸碱环境的调控662
第四节 精子在附睾中的成熟670
一、精子成熟过程中的特征性改变671
二、附睾精子运动能力的获得和发育680
三、附睾精子受精能力的获得和发育689
第五节 附睾因子对精子离子通道的影响690
一、附睾因子对精子运动的影响691
二、精子离子通道研究技术以及通道类别691
三、精子离子通道在蟾卵的表达与调控研究695
四、离子通道对精子运动影响的工作模型698
第六节 附睾分泌失调与男性不育701
一、Young氏综合征与囊性纤维化病701
二、附睾的吸收功能障碍703
三、附睾性死精子症及精子变性703
四、附睾纤毛细胞的病理变化704
第七节 附睾与抗生育704
一、附睾作为抗生育靶器官的新思路704
二、有关的抗生育研究706
参考文献710
第十二章 内耳微环境稳态与听觉功能的调节715
第一节 内耳的解剖结构与功能715
一、耳蜗715
二、前庭719
第二节 内耳的外分泌与微环境稳态720
一、内淋巴液721
二、外淋巴液721
第三节 内耳外分泌与微环境稳态的调节721
一、内耳的K+循环及其调节721
二、Na+的分泌与吸收724
三、耳蜗的Ca2+转运726
四、Cl-的分泌与吸收727
五、HCO3-的分泌与吸收727
六、内耳中的阴离子转运家族——溶质转运家族26A729
第四节 内耳外分泌紊乱的相关疾病及其病理生理学732
一、K+的循环障碍相关的内耳功能紊乱732
二、Na+浓度紊乱所致内耳疾病733
三、Ca2+转运异常及其相关的内耳疾病733
四、Cl-转运异常及其相关的内耳疾病733
五、HCO3-转运异常及其相关的内耳疾病734
参考文献734
第十三章 外分泌生理学的新探讨与展望738
第一节 外分泌与机体防御机制738
一、外分泌腺的几个免疫学特征738
二、黏膜上皮细胞与黏膜免疫743
三、先天免疫防御机制746
四、外分泌机制与机体防御和免疫调节751
第二节 微环境对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757
一、微环境的基本概念757
二、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757
三、微环境对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758
第三节 外分泌生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765
一、外分泌信号机制的研究765
二、外分泌功能相关疾病的研究767
三、从外分泌功能切入的新基因研究777
四、外分泌功能相关的中药研究778
第四节 从上皮细胞研究到人类健康784
一、上皮细胞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785
二、上皮细胞与其他细胞对话机制及其生理意义786
三、近代生命科学的进展与上皮细胞生物学发展前景788
参考文献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