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 第1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 第12版
  •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4476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876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890页
  • 主题词:法律-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 第1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专业基础课3

第一部分 刑法学3

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刑法概述3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7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9

第二章 犯罪概念14

第一节 犯罪的定义14

第二节 犯罪的基本特征15

第三章 犯罪构成19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述19

第二节 犯罪客体22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25

第四节 犯罪主体30

第五节 犯罪主观方面33

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40

第一节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40

第二节 犯罪既遂40

第三节 犯罪预备42

第四节 犯罪未遂43

第五节 犯罪中止47

第五章 共同犯罪50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50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51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53

第六章 一罪与数罪55

第一节 一罪与数罪概述55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56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59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6

第七章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66

第一节 正当防卫66

第二节 紧急避险68

第八章 刑罚的概念和种类71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71

第二节 我国刑罚的种类和体系74

第九章 量刑83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原则83

第二节 量刑情节85

第三节 量刑制度89

第十章 刑罚执行制度110

第一节 减刑110

第二节 假释112

第十一章 刑罚消灭制度116

第一节 刑罚消灭概述116

第二节 时效117

第三节 赦免119

第十二章 刑法各论概述120

第一节 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120

第二节 罪状、罪名、法定刑121

第十三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126

第一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126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127

第十四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131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131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132

第十五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49

第一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149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151

第十六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82

第一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182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182

第十七章 侵犯财产罪201

第一节 侵犯财产罪概述201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201

第十八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14

第一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214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214

第十九章 贪污贿赂罪233

第一节 贪污贿赂罪概述233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233

第二十章 渎职罪243

第一节 渎职罪概述243

第二节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244

第二部分 民法学253

第一章 绪论253

第一节 民法概述253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257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258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260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260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262

第三节 民事权利263

第四节 民事法律事实265

第三章 自然人267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267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268

第三节 监护270

第四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273

第五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274

第六节 个人合伙275

第四章 法人与非法人组织278

第一节 法人概述278

第二节 法人的民事能力280

第三节 法人的成立、变更和终止281

第四节 非法人组织284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289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289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290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292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294

第五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295

第六节 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97

第六章 代理304

第一节 代理概述304

第二节 代理的种类306

第三节 代理权及其行使309

第四节 无权代理311

第五节 代理关系的终止314

第七章 诉讼时效与期间316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316

第二节 诉讼时效318

第三节 期间323

第八章 物权的一般原理325

第一节 物权概述325

第二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327

第三节 物权的变动329

第四节 物权的保护332

第九章 所有权334

第一节 所有权概述334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和限制335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337

第十章 共有342

第一节 共有概述342

第二节 按份共有343

第三节 共同共有344

第十一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346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346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346

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349

第一节 相邻关系349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350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350

第十三章 用益物权352

第一节 用益物权概述352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353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354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356

第五节 地役权357

第十四章 担保物权359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359

第二节 抵押权360

第三节 质权365

第四节 留置权369

第十五章 占有372

第十六章 债权概述375

第一节 债的概念和种类375

第二节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378

第三节 不当得利382

第四节 无因管理384

第十七章 合同386

第一节 合同概述386

第二节 合同的订立388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391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394

第五节 合同的担保398

第六节 合同的解除401

第七节 违约责任402

第八节 几类主要的合同409

第十八章 人身权432

第一节 人身权的概念与特征432

第二节 人格权433

第三节 身份权437

第十九章 知识产权438

第一节 知识产权概述438

第二节 几类主要的知识产权439

第二十章 婚姻家庭与继承458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概述458

第二节 亲属制度459

第三节 婚姻的成立与婚姻的效力461

第四节 夫妻关系463

第五节 婚姻的终止465

第六节 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469

第七节 继承法概述470

第八节 法定继承474

第九节 遗嘱继承477

第十节 继承的开始与遗产的处理482

第二十一章 侵权责任486

第一节 侵权责任的概念486

第二节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486

第三节 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488

第四节 侵权责任方式及其承担491

第五节 侵权责任的抗辩事由495

第六节 多数人侵权496

第七节 各类侵权责任498

下编 综合课507

第一部分 法理学507

第一章 绪论507

第一节 法学507

第二节 法理学510

第二章 法的本质与特征517

第一节法、法律的含义517

第二节 法的本质518

第三节 法的基本特征520

第三章 法的起源与演进525

第一节 法的起源525

第二节 法的演进527

第四章 法的作用535

第一节 法的作用的含义535

第二节 法的规范作用536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538

第四节 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540

第五节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542

第五章 法律制定545

第一节 法律制定的概念545

第二节 法律制定的原则546

第三节 法律制定的程序549

第四节 法律效力551

第六章 法律体系554

第一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554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557

第七章 法律要素561

第一节 法律规则561

第二节 法律原则564

第三节 法律概念566

第八章 法律渊源与法律分类568

第一节 法律渊源568

第二节 法律分类571

第九章 法律实施574

第一节 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574

第二节 执法575

第三节 司法577

第四节守法579

第五节 法律监督582

第十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585

第一节 法律解释585

第二节 法律推理589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591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含义与分类591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593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597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600

第一节 法律责任600

第二节 法律制裁604

第十三章 法治606

第一节 法治的含义606

第二节 法治与民主609

第三节 法治国家61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616

第十四章 法与社会623

第一节 法与经济623

第二节 法与政治627

第三节 法与文化630

第二部分 中国宪法学641

第一章 宪法基本理论641

第一节 宪法概述641

第二节 宪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647

第三节 宪法原则652

第四节 宪法规范和宪法作用654

第二章 宪法的制定、实施和保障658

第一节 宪法制定658

第二节 宪法实施660

第三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665

第三章 国家基本制度669

第一节 国家性质669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677

第三节 选举制度682

第四节 政党制度688

第五节 国家结构形式693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705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概述705

第二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710

第五章 国家机构726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726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72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736

第四节 国务院738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740

第六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740

第七节 地方国家机关749

第三部分 中国法制史755

导论 中国法制发展史概述755

第一章 夏商西周春秋法律制度759

第一节 夏商法律制度759

第二节 西周法律制度762

第三节 春秋法律制度770

第二章 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772

第一节 战国法律制度772

第二节 秦朝法律制度775

第三节 汉朝法律制度779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784

第三章 隋唐宋法律制度787

第一节 隋朝法律制度787

第二节 唐朝法律制度788

第三节 宋朝法律制度800

第四章 元明清法律制度806

第一节 元朝法律制度806

第二节 明朝法律制度811

第三节 清朝法律制度822

第五章 清末、中华民国法律制度830

第一节 清末法律制度830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制度847

第三节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851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854

第六章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863

第一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863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866

第三节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8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