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
  • 刘方健,史继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8191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经济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发展史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经济史的概念及其学科溯源1

二、学习和研究经济史的意义4

三、经济史研究中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引用6

四、史料的积累8

五、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9

六、中国经济发展史以经济现代化为主线10

上篇 传统社会的中国经济(远古—1840年)第一章 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形成17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封建领主制经济17

一、远古原始经济形态17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19

三、由氏族部落向封建领主制经济的过渡20

第二节 封建领主制经济的瓦解和地主制经济的形成与确立21

一、封建领主制经济的瓦解21

二、战国以后地主制经济的绵延发展22

第二章 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及其成就27

第一节 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27

一、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27

二、中国传统农业的成就29

三、专制国家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关系31

四、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经济关系及其变动33

第二节 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39

一、官营手工业39

二、城镇民营手工业43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和市场发育46

一、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体征46

二、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48

三、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性质51

四、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56

五、中国传统社会的市场类型与市场发育60

第三章 中国传统社会的财政制度与经济思想75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国家财政制度75

一、国家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75

二、财政管理制度78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82

一、“富国之学”82

二、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放任主义86

三、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社会制度模式88

第三节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89

一、内容上的自然经济观90

二、观察问题的国家本位主义立场90

三、理论发展上的停滞与僵化91

第四节 传统经济为什么不能自我实现向近代经济的转型92

中篇 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1840—1949年)第四章 中国传统市场的被动开放99

第一节 西方殖民者东来与明清的海禁政策99

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99

二、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99

第二节 中英贸易与中国门户洞开100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贸易100

二、英国为开拓中国市场所作的努力101

三、中英鸦片贸易及其对中国的危害102

四、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104

第三节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105

一、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105

二、近代外国在华投资109

第四节 近代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地经济114

一、近代香港经济的发展114

二、日据时期的台湾经济116

三、日据时期的东北经济117

四、日本占领关内时期的沦陷区经济118

第五章 近代中国的经济转型120

第一节 传统市场的变化120

一、商品流通市场的变化120

二、要素市场的变化129

第二节 农产品商品化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138

一、农村自给性经济的初步解体138

二、近代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142

三、商业性农业的发展144

第三节 传统手工业的变异与近代工矿交通业的发展148

一、传统手工业的变异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地位148

二、近代中国新式工矿交通业的发展150

第四节 近代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化趋向162

一、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163

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165

三、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动因167

四、近代中国城市化迟滞的原因168

第六章 政府职能的转型与社会改革潮流170

第一节 近代工商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变化170

第二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国家工商业政策172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财政转型178

一、财政自主权的外移与财政体制的演变178

二、赋税结构和制度的变化180

第四节 近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社会改革方案182

一、近代中国改革方案的提出与实践182

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讨186

三、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道路189

四、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探讨193

下篇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1949—现今)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与转变(1927—1977年)20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201

一、根据地时期的新民主主义经济201

二、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20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206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概况206

二、政府主导下的国民经济恢复207

三、农村土地改革和城市工商业调整209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11

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11

第三节 “一五计划”与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212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212

二、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214

三、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215

四、计划体制的确立与市场体制因素的消亡217

第四节 在计划体制中运行的国民经济219

一、赶超战略与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19

二、国民经济全面调整与三线建设任务的提出222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225

四、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与弊端233

第八章 转型中的中国国民经济(1978—现今)236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历史性转变23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洋跃进”236

二、国民经济调整237

二、经济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的转变238

四、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239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国民经济245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245

二、转型时期的农村经济248

三、转型时期的工业经济254

四、转型时期的第三产业257

五、转型期国民经济结构性调整263

第三节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分配制度改革268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269

二、收入分配体制的转变272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77

第九章 中国经济60年的成就与反思280

第一节 中国经济建设60年的成就与特征280

一、60年的总成就280

二、基本特征281

第二节 经济波动284

一、1977年以前的经济波动285

二、1977年以后的经济波动286

三、波动的成因和特点287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新探索288

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288

二、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289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290

参考文献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