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心理学导论
  • 孙时进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7407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社会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心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3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3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角度4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7

一、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7

二、心理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9

三、文化人类学角度的社会心理学12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3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13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4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16

四、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况19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0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20

二、具体方法20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25

第五节 社会心理学的叙事方式26

一、传统的分类逻辑26

二、学科还是学派27

三、社会心理学的价值和使命28

四、社会心理学应该如何叙事30

第六节 整合社会心理学的途径30

一、对研究目的与范式的反思31

二、整合社会心理学的可能途径32

三、进化论的社会心理学34

第二章 人的社会化39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41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41

二、社会化的内容43

三、社会化的作用45

第二节 基因、文化与社会化48

一、基因、进化与社会化48

二、社会文化与社会化51

第三节 人的社会化历程52

一、社会化的终身性52

二、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56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65

一、自我意识的理论概述65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体现68

第五节 社会化的主体71

一、家庭71

二、学校72

三、同龄群体72

四、大众传播工具73

第六节 社会化与个性化74

第三章 社会认知79

第一节 认知的主体——情绪、经验等对认知过程的贡献82

一、主体的价值观念对认知过程的影响82

二、主体的原有经验对认知的影响83

三、主体情感状态对认知的影响83

第二节 认知的客体与对象84

一、面孔85

二、体态88

三、语言——大脑进化的副产品?88

第三节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90

一、印象形成的过程91

二、认知情境对认知的影响92

三、社会判断93

第四节 对另一个他者——自我的认知94

一、自我认知的客体与对象94

二、自我96

第五节 人脑的“死机”还是进化——偏差与偏见99

第四章 态度与态度变化103

第一节 什么是态度105

一、态度的概念105

二、态度的主要特征107

三、态度是如何形成的108

四、生活中的态度109

第二节 态度的测量110

一、量表法110

二、其他方法112

第三节 态度和行为113

一、能否通过态度预测行为113

二、行为是否影响态度115

第四节 态度的改变116

一、相关理论研究116

二、态度改变的方法117

三、态度转变的伦理问题119

第五节 偏见120

一、偏见及其特征120

二、偏见产生的原因121

三、偏见持续的原因122

四、偏见的消除124

第五章 归因理论127

第一节 什么是归因129

一、海德的常识心理学理论131

二、维纳的归因理论131

三、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132

四、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134

第二节 传统的归因研究136

一、对他人和自我的归因136

二、归因偏差141

三、归因偏差的共同根源145

第三节 传统归因理论应用与局限147

一、归因理论的实际应用147

二、归因理论的局限148

第四节 进化与归因149

一、归因——最初的经验获得机制150

二、部分理性——归因偏差的一种解释152

第六章 人类的攻击性155

第一节 什么是攻击157

第二节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158

一、关于攻击行为的生物学理论158

二、关于攻击行为的本能理论160

三、关于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161

四、关于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162

五、攻击行为与进化心理学164

第三节 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166

一、惩罚166

二、宣泄167

三、榜样的力量167

四、感情净化168

五、转化168

第七章 利他行为171

第一节 利他行为概述173

第二节 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175

一、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175

二、社会规范理论:责任与公平176

三、社会交换理论:成本与报酬177

四、学习理论:强化和观察学习178

五、决策理论179

第三节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82

一、情境因素182

二、个体因素186

第八章 人际吸引与亲和193

第一节 我们为何彼此走近195

一、生存论:亲近以求生存196

二、本能论:人类生而相互亲近196

三、社会交换理论:亲近以图社会酬赏197

四、社会比较理论:亲近以评估自我197

五、实验发现:恐惧引发了亲近需求198

第二节 人际吸引的规律199

一、我们被怎样的人吸引199

二、我们寻求怎样的关系206

第三节 人际关系发展的阶段209

一、从零点接触到单相识阶段210

二、从单相识到表面性接触阶段210

三、从表面性接触到亲密阶段211

第九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215

第一节 什么是群体217

第二节 群体行为的进化218

一、群体现象218

二、群体选择与利他行为219

三、内群体效应220

四、群体合作与竞争221

第三节 群体压力与规范226

第四节 群体凝聚力228

一、凝聚力的性质228

二、群体凝聚力的测量228

三、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229

四、群体凝聚力的后果与表现231

五、群体凝聚力的负功能231

第五节 群体决策与问题的解决232

一、影响群体决策的因素232

二、群体决策的类型及意义233

三、群体决策的局限性233

四、极端性转移235

第十章 社会影响和相符行为237

第一节 社会影响概述239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239

二、社会影响的反应机理242

第二节 从众244

一、从众的概念与实验研究244

二、人们为什么从众245

三、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246

第三节 顺从和服从249

一、顺从249

二、服从252

第四节 模仿、暗示和感染254

一、模仿254

二、暗示256

三、感染261

第五节 时尚、流言和舆论263

一、时尚263

二、流言266

三、舆论267

第十一章 环境与都市心理271

第一节 个人空间和领域性273

一、距离与个人空间274

二、个人空间的影响因素275

三、什么是领域性276

第二节 拥挤277

一、什么是拥挤277

二、有关拥挤的理论277

三、拥挤和动物279

四、拥挤和人类280

第三节 噪音281

一、什么是噪音281

二、短期噪音与长期噪音282

三、对噪音的预见283

第四节 城市生活284

一、生活环境284

二、住宅环境285

第五节 进化的视角286

一、领域性286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286

第十二章 广告与消费者心理289

第一节 充斥生活的商业广告291

一、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291

二、商业广告怎样影响消费者293

第二节 谁把广告灌输给我们296

一、百家争鸣的广告媒介296

二、选择合适的广告媒介298

第三节 吸引力的最大化299

一、如何利用消费者心理300

二、广告界的新宠——情感广告301

三、广告的效度测定303

第四节 别让广告蒙住了双眼304

一、生态理性指导的消费行为304

二、可预期的非理性305

第十三章 爱情与婚姻心理307

第一节 爱情是什么309

一、爱情的定义309

二、爱情的心理结构312

第二节 婚姻中的爱情观313

一、从恋爱到婚姻314

二、婚姻中爱情的误区314

第三节 择偶心理315

一、择偶的心理机制316

二、选择怎样的配偶317

三、进化视角的择偶机制319

第四节 夫妻关系321

一、美满婚姻的条件321

二、婚姻类型322

三、夫妻心理与行为冲突的原因324

第五节 怎样调适不理想的婚姻326

一、婚姻审视的必要性326

二、不理想婚姻的调适327

三、走向和谐的最后斗争331

第十四章 团体心理辅导335

第一节 团体心理辅导概述337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及理论基础337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339

第二节 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简史342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期342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期342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343

第三节 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344

一、团体心理辅导过程344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一般方法348

三、小组活动中的常用游戏349

四、小组活动实例351

第十五章 身心健康355

第一节 健康:生理与心理的指标357

一、疾病的种类357

二、完整的健康概念358

第二节 不同心理学流派关于健康的视角359

一、精神分析理论359

二、行为主义观点360

三、人本主义观点360

第三节 压力与身心疾病362

一、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362

二、知觉压力与归因理论365

第四节 几种疾病的社会心理分析366

一、身心疾病的社会心理分析366

二、神经症的社会心理分析和治疗370

第五节 改善健康之道374

一、身心疾病的防治方法374

二、人生态度与身心健康375

三、健全人格与身心健康376

四、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377

五、社会支持379

第十六章 社会转型与人的现代化383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与人的现代化385

第二节 市场经济体制与人的现代化391

第三节 全球化及其应对394

一、全球化的定义与表现395

二、全球化与赢者通吃396

三、心理学角度的全球化应对397

参考文献401

后记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