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总论 修订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总论 修订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0696259.jpg)
- 余振华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45853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22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6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总论 修订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刑法基础论1
第一章 刑法与刑法学2
第一节 刑法的意义2
第二节 刑法的种类3
第三节 刑法的规范6
第一项 刑法规范的概念6
第二项 行为规范的意义8
第三项 制裁规范的意义11
第四节 刑法的机能13
第一项 规范行为16
第二项 保护法益16
第三项 保障人权18
第五节 刑法的性质18
第一项 刑法的法律定位19
第二项 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20
第六节 刑法学的概念22
第一项 刑法学的分类22
第二项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22
第二章 刑法与刑法理论的演进24
第一节 刑法理论的演进24
第一项 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24
第二项 前期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26
第三项 后期古典学派的刑法理论28
第四项 近代学派的刑法理论29
第五项 现代的刑法理论30
第二节 现代刑法理论的基本思想32
第一项 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32
第二项 现实主义与表征主义33
第三项 非决定论与决定论34
第三节 我国刑法的沿革35
第一项 旧刑律时代35
第二项 现行法时代36
第三项 最近修法后的新刑法时代37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38
第一节 罪刑法定主义39
第一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概念39
第二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沿革39
第三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42
第四项 罪刑法定主义的衍生原则43
第二节 谦抑主义51
第三节 责任主义51
第四章 刑法的解释53
第一节 刑法解释的概念54
第二节 刑法的一般解释55
第一项 文理解释56
第二项 目的论解释56
第三项 体系论解释57
第四项 合宪性解释57
第五项 历史解释58
第三节 刑法的立法解释60
第一项 以上、以下、以内60
第二项 公务员60
第三项 公文书66
第四项 重伤67
第五项 性交70
第六项 电磁纪录72
第五章 刑法的适用范围73
第一节 时间的适用范围74
第一项 禁止溯及既往的原则74
第二项 行为后法律有变更的意义75
第三项 法律变更的适用原则78
第四项 我国刑法的适用原则80
第五项 我国实务的新运作83
第二节 场所的适用范围88
第一项 立法主义88
第二项 我国刑法的立场89
第三项 外国判决的效力96
第三节 人的适用范围96
第一项 国内法上的例外96
第二项 国际法上的例外99
第二篇 犯罪论101
第一章 犯罪与犯罪论体系102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102
第一项 犯罪的意义104
第二项 犯罪的成立要件105
第三项 犯罪的本质106
第四项 犯罪的种类108
第二节 犯罪论的体系112
第一项 犯罪论体系的概念112
第二项 犯罪论体系的构成112
第三节 行为的概念115
第一项 行为概念的机能116
第二项 行为概念的学说117
第三项 刑法上行为的解释122
第二章 构成要件论125
第一节 构成要件的概念125
第一项 构成要件的机能126
第二项 构成要件的种类128
第三项 构成要件要素的种类130
第二节 行为主体131
第一项 自然人132
第二项 法人135
第三节 行为客体与保护客体141
第一项 行为客体141
第二项 保护客体141
第四节 行为与结果144
第一项 行为的概念144
第二项 结果的概念146
第三项 行为与结果的犯罪类型147
第五节 因果关系153
第一项 因果关系的概念153
第二项 条件关系156
第三项 因果关系的理论160
第六节 构成要件故意168
第一项 故意的意义169
第二项 故意的种类172
第三项 故意的犯罪论体系地位175
第七节 构成要件过失178
第一项 过失犯的概念178
第二项 过失的内涵180
第三项 过失的种类183
第四项 有认识过失与未必故意的区别187
第五项 复数行为人的过失竞合190
第六项 可容许的危险193
第七项 信赖原则195
第八节 不作为犯202
第一项 不作为犯的意义202
第二项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203
第三项 作为义务的犯罪论体系地位209
第四项 作为义务的错误210
第九节 构成要件错误212
第一项 构成要件错误的意义213
第二项 具体事实的错误214
第三项 抽象事实的错误219
第三章 违法性论221
第一节 违法性的概念221
第一项 违法性的意义222
第二项 违法性的立论基础223
第二节 违法性的判断230
第一项 违法性判断的意义230
第二项 违法性判断的标准231
第三节 阻却违法事由232
第一项 阻却违法事由的意义232
第二项 阻却违法事由的理论根据233
第四节 依法令的行为236
第一项 公务员职务行为的阻却违法237
第二项 私人权利义务行为的阻却违法239
第五节 业务上正当行为242
第一项 业务上正当行为的意义242
第二项 业务上正当行为的种类243
第六节 正当防卫243
第一项 正当防卫的意义244
第二项 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245
第三项 挑拨防卫252
第四项 偶然防卫255
第七节 紧急避难257
第一项 紧急避难的意义257
第二项 紧急避难的成立要件258
第三项 自招危难263
第八节 超法规阻却违法事由265
第一项 得被害人的承诺265
第二项 义务冲突270
第三项 可罚的违法性271
第四项 安乐死273
第九节 阻却违法事由情状的错误277
第一项 阻却违法事由情状错误的概念277
第二项 误想防卫278
第四章 责任论282
第一节 责任论的基础283
第一项 责任的意义284
第二项 责任的本质285
第二节 责任能力287
第一项 责任能力的概念287
第二项 责任能力的种类288
第三节 原因自由行为292
第一项 原因自由行为的意义292
第二项 原因自由行为的理论根据294
第四节 违法性认识295
第一项 违法性认识的意义295
第二项 违法性认识的内涵296
第三项 违法性认识的体系地位299
第五节 违法性错误300
第一项 违法性错误的概念300
第二项 违法性错误的评价302
第三项 无法避免错误的判断标准303
第六节 期待可能性306
第一项 期待可能性的意义306
第二项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形成306
第三项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地位309
第四项 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310
第五项 期待可能性的错误314
第五章 未遂犯论316
第一节 未遂犯的概念317
第一项 犯罪的发展阶段317
第二项 未遂犯的分类319
第三项 未遂犯的处罚根据320
第二节 普通未遂犯322
第一项 普通未遂犯的意义322
第二项 普通未遂犯的成立要件323
第三项 著手实行的判断标准324
第三节 中止犯326
第一项 中止犯的意义326
第二项 中止犯的成立要件331
第三项 准中止犯的内涵332
第四项 正犯或共犯中止的内涵335
第四节 不能犯340
第一项 不能犯的意义340
第二项 不能犯的内涵342
第三项 不能犯的学说344
第四项 不能犯的类型与思考348
第五项 不能犯的危险判断352
第六章 正犯与共犯论356
第一节 正犯与共犯的概念357
第一项 正犯与共犯的意义与种类357
第二项 正犯与共犯的立法体例359
第三项 正犯与共犯的区别362
第四项 正犯与共犯的关系373
第五项 共犯的处罚根据376
第二节 间接正犯378
第一项 间接正犯的意义378
第二项 间接正犯的理论根据379
第三项 间接正犯的成立态样382
第四项 间接正犯的著手实行385
第三节 共同正犯388
第一项 共同正犯的意义388
第二项 共同正犯的成立要件390
第三项 共同正犯的本质394
第四项 共谋共同正犯398
第五项 承继的共同正犯402
第六项 过失的共同正犯404
第七项 结果加重犯的共同正犯409
第八项 共同正犯的其他类型413
第四节 教唆犯416
第一项 教唆犯的意义416
第二项 教唆犯的成立要件419
第三项 教唆犯的类型422
第五节 帮助犯427
第一项 帮助犯的意义427
第二项 帮助犯的成立要件428
第三项 帮助犯的类型432
第六节 身分犯的参与435
第一项 身分犯的参与问题435
第二项 身分犯的意义436
第三项 纯正身分犯的参与438
第四项 不纯正身分犯的参与439
第五项 身分犯参与的实务见解440
第七节 参与关系的脱离444
第一项 参与关系脱离的意义444
第二项 共同正犯关系的脱离445
第三项 共犯关系的脱离448
第七章 罪数论449
第一节 罪数的概念450
第一项 罪数的意义450
第二项 罪数的判断标准451
第二节 本质上一罪454
第一项法条竞合454
第二项 包括一罪461
第三项 不罚的前行为与不罚的后行为469
第三节 科刑上的一罪471
第一项 想像竞合471
第二项 牵连关系的罪数问题478
第三项 连续行为的罪数问题481
第四节 数罪并罚487
第一项 数罪并罚的意义487
第二项 数罪并罚的成立要件488
第三项 数罪并罚的处断方法490
第四项 数罪并罚的限制492
第三篇 刑罚与保安处分495
第一章 刑罚的概念497
第一节 刑罚的基本思想497
第一项 刑罚的意义497
第二项 刑罚的本质497
第三项 刑罚的目的499
第二节 刑罚权的基本思想499
第一项 刑罚权的意义499
第二项 刑罚权发生的条件501
第三节 刑罚的种类503
第一项 生命刑504
第二项 自由刑507
第三项 财产刑508
第四项 名誉刑512
第二章 刑罚的适用514
第一节 刑罚适用的概念514
第二节 法定刑的轻重514
第三节 法定刑的加重与减轻515
第一项 法定刑的加重516
第二项 法定刑的减轻516
第三项 累犯518
第四项 自首524
第四节 量刑528
第一项 量刑的意义528
第二项 量刑的标准528
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535
第一节 刑罚执行的意义535
第二节 各种刑的执行536
第一项 生命刑的执行536
第二项 自由刑的执行537
第三项 财产刑的执行544
第三节 缓刑548
第一项 缓刑的意义548
第二项 缓刑的要件549
第三项 缓刑宣告的附带命令552
第四项 缓刑的撤銷554
第五项 缓刑的效力555
第四节 假释556
第一项 假释的意义556
第二项 假释的要件557
第三项 假释的撤銷561
第四项 假释的效力562
第五项 假释的程序563
第四章 刑罚的消灭564
第一节 刑罚消灭的意义564
第二节 赦免564
第一项 赦免的意义564
第二项 赦免的种类565
第三节 时效566
第一项 追诉权的时效566
第二项 行刑权的时效569
第五章 保安处分572
第一节 保安处分的概念572
第一项 保安处分的意义572
第二项 保安处分的本质573
第三项 刑罚与保安处分的区别575
第二节 保安处分的种类576
第一项 感化教育577
第二项 监护579
第三项 禁戒582
第四项 强制工作585
第五项 强制治疗587
第六项 保护管束590
第七项 驱逐出境594
第三节 保安处分的宣告与执行596
第一项 保安处分的宣告596
第二项 保安处分的免除执行596
第三项 保安处分的时效597
参考文献599
名词索引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