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镇防洪技术与设计导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镇防洪技术与设计导则
  •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6058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城镇-防洪工程-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镇防洪技术与设计导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则1

1.1 编制目的1

1.2 适用范围1

1.3 基本要求1

1.4 指导思想2

1.5 技术原则2

1.6 引用标准2

第2章 术语4

2.1 城市防洪标准4

2.2 城市防洪标准的表达方式4

2.3 洪灾类型4

2.4 城镇防洪体系5

2.5 洪水整治线5

2.6 治涝工程5

2.7 泥石流重力密度5

2.8 停淤场5

第3章 城镇防洪排涝标准6

3.1 城市防洪工程等别、洪灾类型与防洪标准关系6

3.1.1 城市防洪工程等别6

3.1.2 不同洪灾类型的防洪标准6

3.1.3 防洪标准与防洪体系的关系7

3.1.4 确定防洪标准注意事项7

3.2 防洪建筑物的级别、安全超高及稳定安全系数7

3.2.1 防洪建筑物的级别7

3.2.2 防洪建筑物的安全超高8

3.2.3 防洪建筑物的稳定安全系数8

第4章 总体设计10

4.1 主要任务及基本原则10

4.1.1 主要任务10

4.1.2 基本原则10

4.2 主要依据11

4.2.1 有关文件11

4.2.2 有关规则11

4.2.3 有关法规、规范11

4.2.4 基础资料11

4.3 总体设计的方法与步骤12

4.3.1 防洪标准的选定12

4.3.2 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比较与选定12

4.4 防洪措施与防洪体系13

4.4.1 防洪措施13

4.4.2 防洪体系13

4.5 防洪总体设计要求14

4.5.1 江河沿岸城市防洪总体设计14

4.5.2 沿海城市防洪(潮)总体设计14

4.5.3 城市山洪防治总体设计15

4.5.4 城市泥石流防治总体设计16

4.5.5 城市涝水防治总体设计16

4.5.6 城市超标准洪水的安排16

第5章 经济评价17

5.1 经济评价的特点、计算原则和步骤17

5.1.1 经济评价的特点17

5.1.2 计算原则17

5.1.3 计算步骤17

5.2 致灾洪水淹没范围的确定18

5.2.1 淹没范围的确定18

5.2.2 淹没水深的确定18

5.3 致灾年国民经济价值量的确定18

5.3.1 洪灾损失调查18

5.3.2 洪灾损失率、财产增长率、洪灾损失增长率的确定19

5.4 经济效益计算19

5.4.1 已建防洪工程效益计算19

5.4.2 待建防洪工程效益计算20

5.4.3 资金的时间价值21

5.5 费用计算、评价指标与准则21

5.5.1 费用计算21

5.5.2 评价指标与准则21

第6章 洪水、涝水、潮位计算26

6.1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26

6.1.1 洪峰、洪量统计系列选样方法26

6.1.2 资料的审查26

6.1.3 洪水资料的插补延长26

6.1.4 设计洪峰、洪量的计算27

6.1.5 设计洪水过程线29

6.1.6 洪水演进30

6.2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31

6.2.1 样本系列31

6.2.2 设计暴雨的推求32

6.2.3 设计净雨量的推求32

6.2.4 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33

6.3 由推理公式和地区经验公式推求设计洪水34

6.3.1 小流域设计暴雨34

6.3.2 推理公式34

6.3.3 经验公式42

6.3.4 地区综合法45

6.3.5 合并流量计算45

6.3.6 设计洪水总量及设计洪水过程线46

6.4 历史洪水调查和计算46

6.4.1 洪水调查的内容46

6.4.2 洪峰流量计算46

6.4.3 由历史洪峰流量推求设计洪峰流量48

6.4.4 历史洪水计算成果鉴定48

6.5 洪水遭遇与洪水组成48

6.5.1 洪水遭遇与洪水组成分析的内容48

6.5.2 洪水遭遇与洪水组成分析48

6.6 潮位计算49

6.6.1 潮位的计算方法49

6.6.2 主要计算公式49

6.7 城市洪涝灾害49

6.7.1 城市洪涝风险评估49

6.7.2 城市暴雨积涝危险性数值模拟50

6.7.3 城市洪水危险性数值模拟51

第7章 分洪与蓄滞洪52

7.1 分洪与蓄滞洪工程总体布置52

7.2 分洪工程规模的确定52

7.2.1 分洪最大流量和分洪流量过程线的确定52

7.2.2 计算河段内有支流汇入时洪水演算52

7.2.3 分洪后原河道水面线的改变52

7.3 分洪闸和泄洪闸53

7.3.1 分洪闸53

7.3.2 泄洪闸55

7.3.3 临时分洪口56

7.4 分洪道56

7.4.1 分洪道布置类型56

7.4.2 分洪道的规划设计57

7.5 蓄滞洪区57

7.5.1 蓄滞洪区的布置57

7.5.2 蓄滞洪区最高水位的确定57

第8章 堤防63

8.1 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63

8.1.1 基本规定63

8.1.2 水面面线基本方程及有关参数确定63

8.2 堤防设计64

8.2.1 基本规定64

8.2.2 设计要点65

8.3 稳定计算68

8.3.1 渗流及渗透稳定计算68

8.3.2 土堤抗滑稳定计算69

8.3.3 防洪墙稳定计算69

8.3.4 沉降计算69

8.4 旧堤加固70

8.4.1 土堤加固70

8.4.2 浆砌石堤和钢筋混凝土堤加固72

8.4.3 堤基加固72

8.5 海堤工程72

8.5.1 基本规定72

8.5.2 设计要点74

8.5.3 海堤工程管理设计78

第9章 护岸及河道整治81

9.1 护岸(滩)工程81

9.1.1 一般规定81

9.1.2 坡式护岸83

9.1.3 墙式护岸91

9.1.4 板桩式及桩基承台式护岸100

9.1.5 顺坝和短丁坝护岸116

9.2 河道整治121

9.2.1 一般规定121

9.2.2 河道洪水水面线的衔接形式122

9.2.3 扩宽和疏浚124

9.2.4 河道人工裁弯取直126

9.3 护岸与河道整治工程水力计算131

9.3.1 平行水流冲刷计算131

9.3.2 斜冲水流冲刷计算131

9.3.3 挤压水流冲刷计算132

9.3.4 丁坝的冲刷计算132

9.3.5 锁坝的冲刷计算134

9.3.6 裁弯取直水力计算135

第10章 治涝工程141

10.1 治涝工程布置141

10.2 涝水计算142

10.2.1 城区设计涝水计算142

10.2.2 郊区设计涝水计算143

10.3 排涝河道设计144

10.3.1 排涝河道布置原则144

10.3.2 排涝河道岸线设计144

10.3.3 排涝河道护砌144

10.3.4 排涝河道设计参数的确定144

10.4 排涝泵站145

10.4.1 泵站分类145

10.4.2 泵站等级145

10.4.3 泵站规模145

10.4.4 站址选择145

10.4.5 泵站总体布置146

10.4.6 泵站布置形式146

10.4.7 泵站特征水位146

10.4.8 泵站调节池(湖)147

10.4.9 泵房布置147

10.4.10 泵房进出水建筑物148

10.4.11 地下式立交泵房专门要求149

10.4.12 泵站电气要求149

10.4.13 泵站监控要求149

10.4.14 通信150

第11章 山洪防治151

11.1 一般规定151

11.2 山坡水土保持151

11.2.1 植树种草151

11.2.2 鱼鳞坑和水平截水沟152

11.2.3 坡地的合理耕种153

11.3 小型水库154

11.4 山洪沟治理154

11.4.1 植物措施154

11.4.2 沟头防护155

11.4.3 谷坊157

11.4.4 跌水159

11.4.5 陡坡175

11.5 排洪明渠182

11.5.1 布置182

11.5.2 水力计算183

11.5.3 容许流速190

11.6 排洪暗渠192

11.6.1 分类192

11.6.2 布置192

11.6.3 水力计算194

11.7 截洪沟197

11.7.1 布置197

11.7.2 水力计算198

11.8 排洪渠道和截洪沟防护198

11.8.1 防护范围198

11.8.2 防护类型199

第12章 泥石流防治200

12.1 泥石流的形成特征及分类200

12.1.1 泥石流及其在我国的分布200

12.1.2 泥石流形成及特征200

12.2 泥石流的设计参数计算201

12.2.1 泥石流重力密度计算201

12.2.2 泥石流流速计算201

12.2.3 泥石流流量计算201

12.2.4 泥石流冲击力计算202

12.2.5 泥石流冲起高度和弯道超高203

12.2.6 泥石流年平均冲出总量计算203

12.3 泥石流的防治204

12.3.1 泥石流的危害及治理途径204

12.3.2 泥石流拦挡坝204

12.3.3 泥石流排导沟205

12.3.4 泥石流停淤场206

12.3.5 泥石流的预报预警206

第13章 防洪闸207

13.1 基本规定207

13.1.1 闸址选择207

13.1.2 闸室布置207

13.1.3 防渗排水布置209

13.1.4 消能防冲布置210

13.1.5 两岸连接布置211

13.2 设计要点211

13.2.1 过闸流量设计计算211

13.2.2 消能防冲设计计算213

13.2.3 防渗排水设计计算215

13.2.4 闸室、岸墙稳定计算217

13.2.5 结构设计220

13.2.6 地基设计222

13.2.7 闸门启闭设备224

13.2.8 观测设计226

第14章 交叉构筑物228

14.1 桥梁228

14.1.1 总体布置和构造要求228

14.1.2 桥梁孔径计算229

14.1.3 作用及组合232

14.1.4 常用桥梁结构简介252

14.2 涵洞及涵闸263

14.2.1 涵洞布置和构造要求263

14.2.2 涵洞水力计算265

14.2.3 涵闸272

14.3 引道及通行闸278

14.3.1 引道278

14.3.2 通行闸279

14.4 渡槽281

第15章 防洪管理283

15.1 一般规定283

15.2 管理体制284

15.3 防汛指挥调度系统285

15.4 年运行管理费测算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