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窝棚中的生命 近代天津城市贫民阶层研究 1860-193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窝棚中的生命 近代天津城市贫民阶层研究 1860-1937](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677685.jpg)
- 付燕鸿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308391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城市贫民-研究-天津市-1860~193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窝棚中的生命 近代天津城市贫民阶层研究 1860-193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缘起1
二、研究成果回顾6
三、本书结构、创新点及其研究意义32
四、理论运用及其概念界定34
第一章 近代天津的城市化进程48
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的演进48
一、相关概念界定49
二、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分析54
三、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影响分析65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动与贫民阶层的形成73
一、开埠前的社会结构73
二、开埠后社会结构的错动与新社会阶层的形成76
小结80
第二章 贫民阶层形成及其数量、空间分布的历史考察82
第一节 贫民阶层形成原因分析82
一、结构性原因:城乡背离化发展的推助83
二、制度性原因:利益分配不均与保障制度的缺失89
三、城市本身蕴含的特殊因子94
第二节 贫民数量的历史考察101
一、近代天津城市人口变迁概况101
二、近代天津城市贫民数量的历史考察104
第三节 贫民空间分布的历史考察112
一、近代天津的城区划分112
二、贫民空间分布的历史考察117
三、贫民空间分布的特点分析124
小结128
第三章 贫民来源分类130
第一节 城市贫民的来源130
一、移入城市的贫困群体130
二、城市自身析离出来的贫困群体140
三、外籍贫民147
第二节 近代天津社会分层155
一、社会分层理论155
二、近代天津社会分层概观158
第三节 贫民阶层分类——以职业为核心的分类167
一、工人167
二、苦力181
三、乞丐195
四、下层从业妇女200
五、其他贫困群体210
小结218
第四章 贫民日常生活(一)220
第一节 贫民生活大扫描——冻!饿!死!220
第二节 收入与支出224
一、收入概况224
二、物价变动与收支236
三、收支与家庭储蓄251
第三节 衣食住面面观256
一、食:“白水作稀饭”256
二、衣:“御寒犹虞不足”264
三、住:“一间屋子半拉炕”269
第五章 贫民日常生活(二)278
第一节 社会风俗278
一、婚嫁278
二、病丧293
第二节 精神生活304
一、教育知识304
二、娱乐嗜好313
三、宗教信仰323
第三节 城市贫民的特征328
一、贫困性与边缘性328
二、数量庞大,增长迅速329
三、来源多为农村,原职业多为农民331
四、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文化素质低下333
五、无业、失业与暂时就业相关的不稳定性334
小结337
第六章 城市贫民与城市病341
第一节 近代天津城市病的演进轨迹341
一、犯罪率不断攀升343
二、乞丐职业化346
三、娼妓业泛滥化348
四、失业与无业的交织351
第二节 城市贫民与城市病的相关性355
一、犯罪与贫困355
二、乞讨与贫困358
三、生计贫困与娼业之兴359
四、失业、贫困与自杀的交织362
第三节 城市病时代成因分析365
小结371
第七章 城市贫民的社会关注374
第一节 一般市民眼中的城市贫民374
一、同情与救助376
二、歧视与排斥379
第二节 城市精英视野下的城市贫民383
第三节 舆论媒体与城市贫民——以《大公报》为中心的考察389
一、创办“贫民的呼号”,关注贫民生计389
二、深入底层调查,谋求真实报道391
三、宣传社会善举,呼吁社会救助393
四、谋求真实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以1926年冬“霉面粉事件”为中心的考察395
第四节 官方视野下的城市贫民398
小结406
第八章 城市贫民的社会救助409
第一节 社会救助机关概览409
一、明清时期主要救助机关409
二、民国抗战前主要救助机关413
第二节 主要救助活动417
一、贫困救助418
二、住房救助426
三、教育救助435
四、医疗救助445
五、失业救助451
六、借贷救助457
七、对特殊群体的救助461
第三节 社会救助的特点及评价470
一、救助主体多元化,救助措施多样化470
二、民间救助活动活跃,官民合作色彩鲜明471
三、救助尚未制度化,救济标准模糊,救助总体水平不高473
四、救助活动的近代化色彩悄然呈现474
小结476
结语477
一、城市化、现代化发展曲线与城市贫民问题演变相关性477
二、城市贫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480
三、城市文明的建构与城市地位的确立484
四、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确立487
参考文献491
一、档案491
二、报纸、杂志493
三、民国专著494
四、今人专著及资料汇编497
五、相关论文502
后记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