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养阴法临床应用技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养阴法临床应用技巧
  • 张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878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滋阴-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养阴法临床应用技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养阴法概述1

第一节 养阴法源流1

第二节 治法分类4

一、滋养心阴法4

二、滋补肺阴法5

三、滋养肝阴法6

四、滋阴潜阳法6

五、滋补肾阴法6

六、补肾益精法7

七、补益胃阴法8

八、滋补肺胃法9

九、滋补肺肾法9

十、滋补肝肾法10

第三节 常用药物11

一、沙参11

二、天冬11

三、麦冬12

四、石斛13

五、玉竹14

六、百合14

七、枸杞子15

八、女贞子16

九、龟甲16

十、鳖甲17

十一、黄精18

十二、明党参19

十三、旱莲草20

十四、桑椹21

十五、黑芝麻21

十六、白芍22

十七、羊乳根23

十八、枸骨叶23

十九、楮实子24

第四节 常用方剂25

一、六味地黄丸25

二、左归丸26

三、大补阴丸28

四、一贯煎29

五、百合固金汤30

六、补肺阿胶汤32

七、二至丸33

第五节 应用注意34

第二部分 养阴法的临床应用41

第一节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41

一、育阴潜阳、镇志安神治不寐41

二、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治不寐42

三、益气养阴、安神导眠治不寐43

四、清热滋阴、养心安神治不寐44

五、滋阴潜降、安神益智治不寐45

六、滋阴敛胆、解郁安神治不寐47

七、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治不寐48

八、滋阴潜阳、平肝安神治不寐49

九、清心平肝、滋养肝肾治痫厥51

十、滋阴清火息风治痫病52

十一、滋阴降火、益气固表治头痛53

十二、滋阴清热、引血下行治头痛54

十三、养阴平肝、滋肾和胃治头痛55

十四、滋阴养血、调补肝肾治头痛57

十五、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治中风58

十六、滋阴助阳、化痰通络治中风59

十七、滋阴息风、平肝潜阳治眩晕60

十八、滋养脾胃、补益肝阴治眩晕61

十九、滋补肾水、养阴清热治眩晕62

二十、滋阴益肾、平肝潜阳治眩晕63

二十一、滋阴养肝、清热活血治眩晕65

二十二、滋水涵木、育阴潜阳、养血安神治眩晕66

二十三、滋阴养血、平肝息风治颤证67

二十四、滋阴清热、生津化痰治颤证68

二十五、滋补肾阴、平肝潜阳治颤证70

二十六、滋养肝肾、益气通络治颤证71

二十七、补益肝肾、舒筋通络治痹证72

二十八、养阴清火、祛风通络治三叉神经痛74

第二节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75

一、滋养肺肾、化痰止咳治咳嗽75

二、养阴润肺、清肺化痰治咳嗽76

三、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治咳嗽78

四、益气养阴、化痰降逆治肺癌术后咳嗽79

五、养阴益胃治咳嗽80

六、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治咳嗽81

七、养阴清热、化痰散结治肺结节病82

八、养阴润燥、清火补肾治鼻渊84

九、滋养肺胃、清热益阴治鼻渊85

十、清热利湿、滋阴降火治感冒86

十一、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痨87

十二、益气养阴、通络消瘤治肺癌88

十三、养阴益肺、清热化痰治肺癌89

十四、益气通络、滋阴清热治肺转移癌91

十五、健脾润肺、清热祛毒治肺癌术后转移93

十六、滋阴潜阳、收敛止血治右肺癌术后咳血94

第三节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95

一、养阴止痛、清热解毒治胃痛95

二、滋养胃阴、行气止痛治胃痛96

三、养阴清热、补脾益气治胃痛98

四、滋养胃阴、镇潜安胃治胃痛99

五、益气养阴、疏肝和胃治胃痛100

六、养阴益胃、降逆和胃治胃痛101

七、益气养阴和胃治胃痛103

八、柔肝泄热、养阴和胃治胃痛104

九、滋阴泄热治胃痛105

十、酸甘化阴、和胃调气治胃痛106

十一、养胃益阴、补气生肌治痞满107

十二、滋阴补脾治泄泻109

十三、滋养胃阴、清利湿热治吐酸110

十四、养阴柔肝、行气通络治胁痛111

十五、养阴疏肝、行气通络治胁痛112

十六、润燥清热、行气通便治便秘113

十七、清热养阴、润肠通腑治便秘114

十八、滋阴清热、健脾益胃治消谷善饥116

十九、甘淡养阴、清泻湿热治久泄兼口疮117

二十、酸甘养阴、滋养胃腑治嘈杂118

二十一、养阴生津、理气散结治低分化腺癌119

第四节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21

一、滋阴潜阳、宁心复脉治心悸121

二、益气养阴、安神镇惊治心悸122

三、滋阴清热、健脾化湿治心悸123

四、清热养阴、益气敛阴治心悸124

五、益气养阴、定悸安神治心悸126

六、养阴益气治心悸127

七、补气养阴、温振心阳治心悸128

八、养阴血、通心脉治心悸129

九、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悸130

十、滋补肝肾、养阴通络治胸痹131

十一、益气养阴、宁心通脉治胸痹132

十二、益气养阴、清透邪毒法治病毒性心肌炎134

十三、养阴益气复脉治心律失常135

第五节 在内分泌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37

一、养阴清热、润肺固肾治消渴137

二、滋养肝肾、润燥止渴治消渴138

三、滋养肾阴、清热润燥治消渴139

四、滋肾养阴、清热润燥治消渴140

五、滋阴息火、清上润下治消渴142

六、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治消渴144

七、养阴益气、清热生津治消渴145

八、益气养阴、敛汗生津治消渴146

九、滋阴清热、益气生津治消渴147

十、养阴清热治消渴148

十一、养阴清热治消渴上消150

十二、养阴益气、清热生津治瘿瘤151

十三、滋阴平肝、化痰理气治女童性早熟152

第六节 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53

一、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治发斑153

二、滋阴温阳、利水消肿治水肿155

三、养阴利湿清热治肾病综合征156

四、养阴滋肾、平肝固涩治尿崩症158

五、补肾阴降火益气法治IgA肾病159

第七节 在运动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60

一、滋养肝肾、活血通络治大偻160

二、滋阴清热、活血通络治历节风161

三、养阴利咽、益气和营治颈椎病162

四、养阴通络、平肝潜阳治颈椎病164

五、滋补肝肾、活血止痛治腰椎病165

六、补精填髓、养血止痛治腰椎肥大症166

七、补益肝肾、生髓健骨治腰椎骨质增生症167

八、养阴柔筋、缓急止痛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9

第八节 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170

一、滋养肝肾、行气止痛治经行乳房胀痛170

二、养阴清热、化痰散结治瘰疬171

三、养阴润燥、清热化湿治面游风172

四、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治疖病173

五、益气养阴、清热降火治口疮174

六、养阴润燥、祛风止痒治皮炎175

七、养血滋阴、息风止痒治皮肤瘙痒176

八、养阴生津、清热化湿治湿疹178

九、益气养阴、扶正解毒治痤疮179

十、活血散结、疏肝解郁治男性乳房异常发育症180

十一、养阴安神、益气补肾治乳癌术后181

十二、补益肝肾、益气养血治上肢骨折182

十三、补肾阴、益精血治上肢骨折183

十四、和阴通阳、气血两调治腕部伤筋184

十五、补益肝阴、和营生新治下肢筋伤185

第九节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187

一、润燥生津治月经不调187

二、清热滋阴、益气养血调经治闭经188

三、益阴舒肝、活血通经法治闭经189

四、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治狐惑病191

五、滋阴清热治围绝经期综合征192

六、养阴清热、固表止汗治更年期综合征自汗194

第十节 在血液与风湿免疫疾病中的应用195

一、益气养血、养阴清热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95

二、滋补肝肾、益气生津治燥证196

三、滋阴润燥、清养肺胃治燥证198

四、养阴和胃、活血化瘀治燥证199

五、滋养肝肾、祛风通络治燥证200

六、滋养脾肾、蠲痹通络治燥证201

七、补肝肾阴、清热解毒治系统性红斑狼疮203

八、滋阴润燥、清热降火治系统性红斑狼疮204

九、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治系统性红斑狼疮206

十、益气养阴、凉血降火治急性白血病207

十一、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治POEMS综合征208

十二、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治瘿病210

第十一节 在杂病中的应用211

一、养阴润燥、清透虚热治内伤发热211

二、滋阴清热、凉血养阴治内伤发热212

三、养阴清热、疏肝理气治内伤发热213

四、滋阴清热、活血化瘀治阴虚夹瘀血低烧214

五、益气养阴、清热开窍治中枢性高热216

六、滋阴清热、养血安神治汗证218

七、补阴养血、清降相火治火证219

八、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治伏暑220

九、滋肾平肝、开窍通络治味觉丧失221

十、养阴平肝、祛风化痰治惊风2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