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0670867.jpg)
- 张云秋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0366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汉语-儿童语言-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儿童早期语言的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汉语儿童早期语音习得概况5
一、儿童语音习得研究概况及理论基础5
二、语料的采集7
三、习得数据8
四、语音习得规律的初步解释13
五、余论15
第二章 普通话基础元音习得与发展的声学考察17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背景17
二、数据说明18
三、基频F0的发展23
四、基础元音共振峰的发展30
五、基础元音声学空间的发展41
六、余论43
第三章 早期儿童声母习得中的偏误现象44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基础44
二、个案儿童习得中的偏误现象45
三、偏误现象的量化分析47
四、实验证据50
五、必然性偏误的进一步分析53
六、余论55
附录一 LXY声母偏误读音、出现年龄及偏误类型举例56
附录二 三名儿童带有偏误声母的目标词59
附录三 三名儿童声母偏误百分比统计表59
第四章 早期儿童声调习得及偏误的声学分析62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62
二、从偏误看儿童声调的习得过程63
三、单字调的偏误类型及声学特征72
四、儿童声调偏误的初步解释80
附录 北京话早期儿童二字组声调偏误的初步分析81
第五章 早期儿童方位词“上、下”及相关问题习得93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93
二、“上、下”组趋向动词习得时序考察94
三、“上、下”组趋向动词产出频率统计96
四、“上、下”组趋向动词语义习得考察96
五、对儿童趋向动词习得机制的解释101
第六章 汉语早期儿童时间意识的开始——“了”的习得意味着什么103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103
二、基本数据104
三、不同“了”的习得顺序106
四、“了”的习得内涵107
五、余论111
第七章 早期儿童时间系统的习得112
一、研究意义112
二、现代汉语的时间范畴112
三、儿童时间系统习得情况考察118
四、儿童时间范畴和时间系统习得的相关分析121
五、余论128
第八章 早期儿童多义词的习得策略129
一、研究背景129
二、早期儿童的多义词130
三、多义词的习得特征132
四、习得策略的动因分析136
五、余论141
第九章 早期儿童的副词与相关语义范畴习得142
一、研究目标与数据说明142
二、副词习得的基本情况143
三、早期儿童副词习得优先序列的动因分析(一)145
四、早期儿童副词习得优先序列的动因分析(二)148
五、余论151
第十章 早期儿童主观化表达发展及相关问题研究152
一、研究目标与理论背景152
二、汉语儿童语言中的主观化表达153
三、主观化表达手段与认知能力的发展158
四、主观化发展与句法的发展166
五、余论168
附录 本章被试儿童SYY不同年龄段的MLU5168
第十一章 早期儿童“在”字句的习得171
一、理论背景及研究基础171
二、习得数据174
三、习得特征的理论探讨178
四、余论181
第十二章 早期儿童否定结构的习得182
一、研究目标与语料说明182
二、早期儿童否定结构的类型183
三、早期儿童否定标记的误用187
四、余论191
第十三章 早期儿童主谓结构的习得193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目标193
二、主谓结构的习得194
三、相关理论问题的讨论200
四、余论202
第十四章 早期儿童被动句的习得203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203
二、个案儿童被动句的使用状况及分析206
三、儿童被动句的发展状况211
四、余论223
第十五章 早期儿童句法习得中的规则泛化226
一、理论背景及数据说明226
二、早期儿童规则泛化的类型229
三、规则泛化发展顺序的纵向考察247
四、规则泛化制约因素的初步分析250
第十六章 儿童母语习得的机制和动因254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目标254
二、关于天赋的制约机制255
三、语言习得的外在力量259
四、余论266
主要参考文献267
后记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