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明创造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发明创造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0668405.jpg)
- 王振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ISBN:978750085734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创造发明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发明创造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明创造学的产生与发展3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3
一、上古时代的发明创造3
二、四大发明6
三、发明创造的特点9
第二节 发明创造学的产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1
第三节 发明创造学的发展12
一、发明创造学在国外发展情况12
二、我国研究和推广发明创造学的状况14
第四节 发明创造学的研究对象17
第二章 创造意识21
第一节 树立自信心 增强创造意识21
一、强烈的创造意识是发明创造的必要条件21
二、自信心的树立25
第二节 冲破习惯思维 培养创造意识27
一、不满足现状27
二、辩证地看待事物28
三、不迷信权威29
四、三思而后行30
五、勇于探索创新30
六、失败为成功之母32
第三节 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发明创造的充分条件33
一、智力结构与非智力因素33
二、优良个性品质的培养35
第三章 创造环境43
第一节 创造与环境43
第二节 社会环境44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发明创造的基础环境44
二、社会需要是发明创造的动因环境45
三、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46
第三节 工作环境56
一、工作环境与创造活动57
二、工作环境因素58
三、建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61
第四节 适应环境变化 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66
第四章 创新思维71
第一节 思维与创新思维71
一、思维71
二、创新思维77
第二节 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94
一、形式逻辑思维95
二、辩证逻辑思维108
第三节 想象与假说123
一、想象123
二、假说130
三、科技预测的思维特点138
第四节 直觉思维与灵感142
一、直觉思维142
二、灵感152
第五节 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156
一、扩散思维156
二、集中思维157
三、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方法158
第六节 立体思维与潜思维164
一、立体思维164
二、潜思维173
第七节 逆向思维与侧向思维178
一、逆向思维178
二、侧向思维180
第八节 变维思维与穷尽思维180
一、变维思维180
二、穷尽思维181
第九节 跨度思维与联想思维183
一、跨度思维183
二、联想思维185
第十节 联结思维与分解思维187
一、联结思维187
二、分解思维187
第五章 发明创造技法191
第一节 发明创造课题挖掘及选题技法191
一、发明创造课题挖掘192
二、发明创造的选题技法194
第二节 智力激励法198
一、智力激励法的原理198
二、智力激励法的程序199
三、智力激励的几种方法202
四、智力激励法的实例206
第三节 检核表法207
一、奥斯本检核表208
二、思路提示检核表209
三、5 W2H检核表210
四、发明十步检核表212
第四节 列举法212
一、缺点列举法213
二、希望点列举法214
三、特性列举法217
四、增减中间环节法218
第五节 模仿技法219
一、形状模仿221
二、功能模仿222
第六节 类比与移植技法224
一、类比技法224
二、移植技法226
第七节 联想技法228
一、自由联想技法228
二、相似联想技法231
第八节 逆向发明法236
一、原理逆向237
二、方向逆向238
三、参数逆向240
四、特性逆向240
第九节 组合与分解发明法242
一、组合发明法242
二、分解发明法245
第十节 假设与溯源发明法248
一、假设创造法248
二、溯源发明法249
第十一节 等值变换与变换合成法252
一、等值变换法252
二、变换合成法253
第十二节 卡片分析与控制条件法256
一、卡片分析法256
二、控制条件法258
第十三节 废物利用与开源节流法259
一、废物利用法259
二、开源节流法261
第十四节 捕捉机遇与抓关键技法264
一、捕捉机遇法264
二、抓关键技法268
第十五节 优选法与正交试验法269
一、优选法269
二、正交试验法270
第十六节 分析信息与专利发明法270
一、分析信息法271
二、专利发明法275
第六章 创造力开发281
第一节 改革传统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281
一、传统教育受到的冲击281
二、创新教育价值观283
三、未来的教育事业285
第二节 创造教育287
一、创造教育及其内容287
二、创造教育的特征和原则288
三、建设创新文化290
第三节 企业创造力开发291
一、企业创造力开发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92
二、企业家在企业创造力开发中应有的素质和行为294
三、青年职工创造力开发299
四、创造性人才的管理300
第四节 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301
一、创新型国家的标志301
二、我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302
三、中国创新指数显著提高304
四、敢于创新 善于创新 提升国家创新力307
主要参考文献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