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 2 著作权法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915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9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 2 著作权法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基本概念辨析1
一、著作权和版权1
二、著作权和邻接权2
三、作品和作品载体6
第二节 著作权法的趣旨和立法目的10
一、著作权法的趣旨10
二、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11
第三节 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13
一、概论13
二、思想与表达区分原则14
第四节 保护著作权和邻接权的国际公约18
一、《伯尔尼公约》18
二、《世界版权公约》(万国著作权公约)19
三、《罗马公约》20
四、《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21
五、《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22
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22
第二章 著作权的保护客体:作品受保护的要件和种类24
第一节 作品的定义和受保护的形式要件24
一、作品的定义24
二、作品受保护的形式要件26
第二节 作品受保护的实质要件28
一、属于思想或者感情的独创性表达28
二、属于文学、艺术或者科学领域内的作品38
第三节 实用艺术品等特殊作品的著作权保护39
一、民间文学艺术作品39
二、实用艺术品42
三、字体的著作权问题49
四、违法作品的著作权问题58
第四节 作品的种类65
一、作品种类的立法模式65
二、作品的类型66
三、区分作品种类的意义82
第五节 著作权法不保护的客体83
一、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84
二、时事新闻85
三、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88
四、思想、处理过程、数学概念89
第三章 著作权主体:著作权的归属90
第一节 著作权的原始归属——作者90
一、自然人作者90
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者92
三、作者的推定94
第二节 著作权的继受归属——继受主体96
一、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96
二、合同98
三、法律直接规定99
第三节 特殊作品著作权的归属100
一、演绎作品著作权的归属100
二、合作作品著作权的归属105
三、汇编作品著作权的归属111
四、视听作品著作权的归属112
五、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123
六、委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128
七、美术等作品原件展览权的归属137
八、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著作权归属139
第四节 著作权法适用的主体范围141
一、中国主体142
二、外国主体142
三、外国邻接权主体在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上的地位142
第四章 著作人格权144
第一节 著作人格权概论144
一、著作人格权与一般人格权144
二、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的二元结构146
三、著作人格权处分的可能性148
四、作者死亡后著作人格权的保护150
五、我国现行《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人格权特点152
第二节 发表权152
一、发表权的含义和特征152
二、发表权的限制157
第三节 署名权158
一、作者身份权还是署名权158
二、署名权的内容161
三、署名权和姓名权的区别162
四、署名权的例外164
第四节 修改权165
第五节 保护作品完整权167
一、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内涵和立法例167
二、各种行为样态与保护作品完整权172
三、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存在的问题及其立法论上的出路178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限制183
第五章 著作财产权185
第一节 著作财产权概述185
一、著作财产权产生的规则185
二、著作财产权的法定性186
三、著作财产权的分类187
第二节 复制权(包括汇编权)190
一、复制权概述190
二、复制权控制的行为样态191
三、临摹与复制、复制与汇编195
四、新技术对复制权的挑战197
第三节 向公众传播权198
一、向公众提供作品的权利198
二、向公众提示作品的权利202
第四节 演绎权220
一、演绎权概述220
二、演绎权的内容221
三、演绎权中的权利义务关系222
本章扩张阅读:追续权223
一、追续权的含义和由来223
二、追续权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基础225
三、追续权的具体内容228
四、我国是否应当规定追续权230
第六章 著作权的限制和保护期限231
第一节 著作权限制概说231
一、著作权限制的依据231
二、著作权限制的特征231
三、著作权限制的分类234
第二节 为了避免过度妨碍他人行动自由作出的限制235
一、个人使用235
二、免费表演241
三、对公开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艺术作品和建筑作品的利用241
第三节 出于人道主义关怀和特殊民族政策作出的限制246
一、将中国人以汉语言文字发表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246
二、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247
三、为扶助贫困作出的限制249
第四节 为了调整作品载体所有权人和著作权人利益关系作出的限制250
一、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人的展览250
二、计算机程序合法复制品所有权人的装载、备份、修改251
三、发行权一次用尽252
四、其他为了调整作品载体所有权人和著作权人之间利益关系作出的限制252
第五节 出于公益目的作出的限制252
一、为报道时事新闻的利用252
二、时事性文章的转载254
三、公开演说等的报道255
四、课堂教学的复制256
五、执行公务的利用260
六、图书馆等的复制和信息网络传播264
第六节 为了促进作品利用作出的限制272
一、适当引用272
二、编纂教科书法定许可278
三、报刊转载法定许可280
四、制作、发行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280
五、播放已发表作品或者已出版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283
第七节 著作权限制的其他问题285
一、《伯尔尼公约》的“三步检验法”V.美国合理使用四标准285
二、法定许可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作品等的利用286
第八节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290
一、概说290
二、著作人格权保护期限290
三、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291
四、特殊作品的著作财产权保护期291
第七章 著作权的经济利用293
第一节 许可使用293
一、许可使用的实质293
二、专有许可使用权合同的形式要件与合同的效力293
三、许可使用合同中未明确许可的著作权,对方能否行使294
三、许可使用合同备案是否具有对抗效力296
四、被许可使用人的诉讼地位297
五、著作权许可使用中的实务问题及其处理298
第二节 转让303
一、著作人格权能否转让303
二、转让合同的形式与合同效力304
三、转让合同未明确约定转让的权利,是否存在“默示转让”的可能性305
第三节 质押306
第四节 出版307
第八章 著作邻接权308
第一节 著作邻接权概说308
第一节 出版单位的权利309
一、出版单位的权利309
二、出版单位的义务312
第二节 表演者权314
一、表演者权主体和客体314
二、表演者权的内容315
三、表演者和著作权人的关系319
第三节 录音录像制作者权320
一、录音录像制作者权主体和客体320
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内容321
三、录音录像制作者和著作权人、表演者的关系323
四、录音录像制作者与音像出版社、音像复制者之间的异同及其司法实务问题324
第四节 广播组织权326
一、广播组织权的主体和客体326
二、广播组织权的内容328
三、广播组织和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的关系329
四、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广播组织权面临的新课题330
第五节 邻接权的限制331
第九章 侵害著作权的效果332
第一节 概说332
第二节 侵害著作权行为的认定333
一、依据要件333
二、同一性或者类似性要件334
三、利用行为要件341
第三节 教唆、帮助侵权行为342
一、共同侵权行为342
二、如何解决著作权领域中的教唆、帮助行为人的责任344
本节扩展阅读:日本著作权间接侵害的典型案例及其评析346
一、典型案例346
二、日本学说界关于著作权间接侵害行为的类型化以及相关法理358
三、检讨368
四、日本关于著作权间接侵害的判例和学说对我国的启示373
五、立法论上的问题:日本就如何解决著作权间接侵害问题的研讨376
第四节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著作权的责任问题379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分类379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著作权责任的分类381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教唆、帮助侵权责任主观过错的判断383
四、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免责395
第五节 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件的管辖和诉讼时效401
一、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件的管辖401
二、诉讼时效405
第六节 原被告的确定407
一、原告的确定407
二、被告的确定407
第七节 法律责任411
一、民事责任411
二、行政责任422
三、刑事责任425
第八节 著作权侵权警告和著作权滥用429
一、著作权侵权警告的法律性质430
二、有效著作权侵权警告应该具备的要素430
三、著作权人滥用侵权警告的法律后果432
第十章 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特别保护及其限制434
第一节 技术措施特别保护及其限制434
一、技术措施特别保护的由来、含义和分类434
二、技术措施特别保护的性质和内容435
三、技术措施特别保护的限制437
四、侵害技术措施特别保护的法律责任439
第二节 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特别保护及其限制440
一、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特别保护的由来和内容440
二、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特别保护的限制443
三、侵害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特别保护的法律责任444
第十一章 著作权集体管理445
第一节 概说445
一、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产生445
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性质和设立条件446
第二节 我国现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447
一、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447
二、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449
三、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449
第三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和著作权人的关系451
一、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和著作权人的关系451
二、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管理后,著作权人能否行使著作权451
三、延伸性集体管理问题455
第四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和使用者的关系457
第五节 著作权使用费的收取标准和转付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