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16册 城隍爷出巡:台北市、大稻埕与霞海城隍庙会一百二十年的旋荡(1879-2000)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16册 城隍爷出巡:台北市、大稻埕与霞海城隍庙会一百二十年的旋荡(1879-2000) 上
  • 宋光宇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322269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16册 城隍爷出巡:台北市、大稻埕与霞海城隍庙会一百二十年的旋荡(1879-2000)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陈序1

自序与谢辞1

第一章 楔子1

第一节 缘起1

第二节 文化变迁是一连串的事8

第三节 台湾的宗教市场13

第四节 城隍信仰18

第五节 庙是用来团结各方人士24

第六节 微观史、文化史和生活史28

第二章 台北盆地的变化31

第一节 地图在说什么32

第二节 东方遇到西方33

第三节 把台湾画成三个小岛37

一、1570年的亚洲地图40

二、1596年的中华及东印度诸岛精确海图41

三、日本江户初期东洋诸国图42

四、1606年的中华地图(China)43

五、1672年的中华帝国(The Kingdom of China)44

六、1656年的中华帝国图(La Chine Royavme )45

七、1705年的日本地图(A map of Japon)46

第四节 把台湾画成一个大岛47

一、1655年的《中华帝国新图》(Imperii Sinarum nova descriptio)47

二、1696年的《中华东部图》(Parte orientale della China)48

三、1728年的中华沿海地区海图49

第五节 1640年荷兰人实测的台北地图50

第六节 清代绘制的地图55

一、1695年的台弯府志55

二、1704年的康熙台湾图56

三、1714年冯秉正测绘之福岛图56

四、1717年的诸罗县志57

五、1723年的雍正朝《台湾图附澎湖群岛图》58

六、1756~1759年的乾隆《台湾舆图》59

七、1760年的台弯番社图61

八、1864年郇和的《福岛地图》61

第七节 台北曾经是古湖吗?62

一、断陷坑说62

二、偃塞湖说63

三、地震说63

四、海水入侵说64

五、土地瞬间液化说64

六、寒冷气候说66

第八节 小结68

第三章 人的舞台71

第一节 原住民的争议71

一、究竟是谁:凯达格兰族?或马赛族?71

二、社址的古今对照72

三、淡水河流域的原住民社会73

四、民族性与习俗75

(一)部落间的关系75

(二)猎头75

(三)劫掠76

(四)母系社会77

(五)经济活动77

第二节 汉人的移入78

一、到海外谋生的动力78

二、清初的移民政策79

(一)绥抚时期(1684~1718)79

(二)海禁时期(1718~1785)81

三、汉人在西部的开拓83

第四章 大举移垦87

第一节 汉人心目中十八世纪初的北台湾87

第二节 入垦台北89

一、康熙末年(1684~1722)89

二、雍正朝(1723~1735)93

三、乾隆朝(1736~1795)94

第三节 庄园街市的形成99

第五章 大稻埕与霞海城隍庙107

第一节 行政上的盲区107

第二节 顶下郊拚111

第三节 大稻埕的兴起114

第四节 霞海城隍及其庙宇117

第五节 迎神赛会与艺阁136

第六章 茶业的国际贸易141

第一节 水沙连茶141

第二节 洋行与北部茶业的兴起143

第三节 茶的品种148

第四节 乌龙茶及其出口贸易148

第五节 包种茶及其出口贸易156

第六节 红茶及其出口贸易166

第七节 茶的外销与迎神赛会175

第八节 小结179

中册181

第七章 迎神逐疫与公共卫生181

第一节 绝望的心理182

第二节 十九世纪末的鼠疫184

第三节 鼠疫来袭185

第四节 迎神、造塔以逐黑疫188

第五节 官方推行的公共卫生193

第六节 台人的陈情与疗愈198

第七节 台人的妥协和适应204

第八节 小结208

第八章 传统与蜕变(1897~1923)211

一、 1897年212

二、1898年213

三、1899年214

四、1900年217

五、1901年219

六、1902年221

七、1903年223

八、1904年225

九、1905年226

十、1906年228

十一、1907年230

十二、1908年233

十三、1909年235

十四、1910年236

十五、1911年239

十六、1912年243

十七、1913年245

十八、1914年248

十九、1915年250

二十、1916年252

二一、1917年253

二二、1918年255

二三、1919年258

二四、1920年261

二五、1921年269

二六、1922年271

二七、1923年272

第九章 登峰造极(1924~1943 )275

一、1924年275

二、1925年279

三、1926年280

四、1927年284

五、1928年286

六、1929年289

七、1930年294

八、1931年298

九、1932年302

十、1933年305

十一、1934年309

十二、1935年313

十三、1936年315

十四、1937~1942年319

第十章 文化解析321

第一节 日方人员的参与321

第二节 炉主的选定与争议325

第三节 密集的新闻报导334

第四节 大稻埕成为台湾的经济重心336

第五节 竹枝词与胶彩画344

下册351

第十一章 移风易俗351

第一节 光复后的尽情热闹351

第二节 「浪费」——端正礼俗的藉口353

第三节 开始禁止迎神赛会358

第四节 统一拜拜日期360

第五节 热闹的顶峰(1956~1960)366

一、1956年366

二、1957年367

三、1958年367

四、1959年368

五、1960年372

第六节 移风易俗(1961~1968)374

六、1961年374

七、1962年377

八、1963年378

九、1964年381

十、1965年382

十一、1966年383

十二、1967年383

十三、1968年385

第七节 舆论的推波助澜389

第八节 转型(1971~1980)394

一、1971年394

二、1972年396

三、1973年397

四、1975年400

五、1976年401

六、1977年401

七、1978年401

八、1979年403

九、1980年403

第十二章 浴火重生(1981 ~2000)407

一、1981年407

二、1982年418

三、1983年419

四、1984年420

五、1985年420

六、1986年423

七、1987年423

八、1988年425

九、1989年429

十、1990年432

十一、1991年435

十二、1992年441

十三、1993年443

十四、1994年445

十五、1995年446

十六、1996年447

十七、1997年452

十八、1998年455

十九、1999年459

二十、2000年460

第十三章 绝代风华465

第一节 改革成功的部分:祭典形式465

第二节 发展上的罩门470

第三节 「吃拜拜」的文化因素479

第四节 阳衰阴盛的人口结构490

第五节 陈文文带动的文化创意494

第六节 结语500

附录501

附录一 台北市各区人口统计表501

附录二 台北市各区人口统计表504

附录三 台北市「1968年~1990年」各行政区人口消长增减率506

附录四 台北市各区历年的性别比例509

参考书目513

2012年暗访与绕境阵头集锦5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