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654009.jpg)
- 陈连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28950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三个代表”思想-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2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4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8
一、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中产生,以十二大为标志形成主题9
二、在全面改革开放中逐步展开,以十三大为标志形成轮廓10
三、以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走向成熟、形成体系11
四、在新的发展阶段以十五大为标志,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2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3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13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4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8
一、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18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9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0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26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2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2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根据3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3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3
一、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五大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孕育阶段34
二、从党的十五大到20世纪末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提出阶段35
三、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为这一理论的深化和成熟阶段36
四、以“5·31”讲话和十六大为标志,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37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3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40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4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7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9
第三章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6
第一节 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57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57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59
三、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62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统一性6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含义65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性68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69
第三节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精神70
一、党的思想路线是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思想保证70
二、党的思想路线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72
三、弘扬与时俱进精神75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79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80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80
二、在反思“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81
三、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形成、发展和完善了邓小平理论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85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85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内涵87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意义9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92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92
二、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94
三、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95
第四节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100
一、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最根本的是坚持生产力标准100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要求的一致性102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10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10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0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和特征11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1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1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1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主要内容115
三、深入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科学内涵117
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1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23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2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和主要内容12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大意义126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26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的科学内涵127
二、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130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32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13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133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134
第二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40
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调整经济结构140
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42
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145
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47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50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提出150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内容151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内容154
第七章 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58
第一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159
一、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159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162
三、江泽民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64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1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70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70
二、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71
三、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76
一、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76
二、确立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177
三、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78
四、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17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181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181
二、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2
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83
四、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重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185
第八章 政治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87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提出和内容188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88
二、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提出190
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内容191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94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94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197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99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2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202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204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05
第四节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6
一、深刻认识党的宗旨207
二、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209
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所在210
第九章 文化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15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216
一、社会文化的构成21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特点22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223
第二节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2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22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22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232
第三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35
一、我们党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经验235
二、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37
三、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40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43
第一节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44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44
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247
第二节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与伟大意义249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249
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253
第三节 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254
一、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54
二、按照“一国两制”方针,最终实现祖国统一256
第十一章 国际环境和外交政策263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64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264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68
三、努力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270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72
一、独立自主是发展我国对外关系的根本立场272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对外关系274
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276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80
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80
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282
三、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284
第十二章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288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89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289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91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29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295
一、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295
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297
三、依靠新时期最广泛的统一战线298
四、依靠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301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03
一、党的建设面临的历史任务和课题303
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05
三、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307
后记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