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营经济与中国现代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营经济与中国现代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651515.jpg)
- 李济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文出版社
- ISBN:978750752459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私营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营经济与中国现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 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上篇《理论篇》2
三、中篇《历史篇》6
四、下篇《现实篇》9
五、结束语12
上篇 理论篇14
第一章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三文明形态)理论14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认识15
一、“三阶段理论”的函数认识15
二、“三阶段理论”的理性认识15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相互关系认识19
一、自然经济文明与商品经济文明的更替19
二、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更替21
第三节 “三阶段”相互更替过程的实践认识22
一、“物的依赖关系”即商品经济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的社会文明阶段22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23
第四节 后来居上:“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发展战略”及成功的“丁尼生公式”和“东亚公式”认识24
一、“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发展战略”及其成功的两个公式简介24
二、“丁尼生公式”——原生市场经济国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认识25
三、“东亚公式”——派生与次派生市场经济的典范26
四、“中国公式”的伟大创造工程27
第二章 市场经济29
第一节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29
一、借助王权,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29
二、借助科学技术革命,确立市场经济的主体支配地位30
三、借助经济全球化,实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30
四、作为物质基础——为新的阶段更替作充分准备31
五、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33
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3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36
第三节 市场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认识37
一、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分工37
二、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38
三、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39
四、市场经济中的激励机制39
第三章 生产力理论42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理论42
一、生产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42
二、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43
三、生产力理论把两个伟大的发现有机地联系到一起43
第二节 生产力的两大社会功能认识44
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推动力45
二、生产力标准是人类社会形态衡量的根本标准46
第三节 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7
一、对生产力社会形态衡量根本标准功能的运用与发展48
二、对生产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功能的运用与发展48
三、社会主义本质生产力界定的创新认识49
第四章 资本幼芽在中国始终长不成参天大树原因认识52
第一节 两大水系文明与孔孟儒学相得益彰52
一、两大水系是中华民族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52
二、孔孟儒学是与两大水系物质基础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主体53
第二节 中国封建制度的显著特征55
一、三权鼎立的政治局面55
二、土地的买卖制度55
三、重农抑商政策56
四、城市功能作用57
五、“奴化”性质的八股取士制度57
第五章 毛泽东、邓小平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概述60
第一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概述6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经济思想60
二、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62
第二节 邓小平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概述64
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贡献64
中篇 历史篇68
第六章 自然经济文明晚期的中国经济概述68
第一节 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68
一、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点68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及特点69
三、租赋制度是封建剥削的主要形式71
第二节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72
一、资本主义萌芽状况描述72
二、农民家庭副业的商品率明显提高74
三、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城市经济的繁荣74
第七章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扩张76
第一节 早期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扩张76
一、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76
二、早期的资本输出78
第二节 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扩张78
一、西方列强对中国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79
二、列强在华投资的主要形式80
三、西方列强对华投资的特点82
第三节 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84
一、西方列强对中国财政金融的控制84
二、西方列强对中国国内外贸易的控制84
三、西方列强对中国工矿、运输业的控制85
第八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87
第一节 开创中国现代化先河的洋务运动简述87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特点87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87
三、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88
四、洋务运动是催生先进生产力的革命运动89
五、洋务运动的评价90
第二节 中国商业资本主义的产生90
一、资本主义商业的兴起91
二、中国商业资产阶级的产生91
三、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92
第三节 中国民族产业资本主义的产生93
一、洋务运动催生民族产业资本主义的产生93
二、中国民族产业资本主义的资本来源94
三、中国第一代资本家阶级的形成95
四、中国民族产业资本主义的主要产业领域96
第九章 中国民族产业资本主义的发展98
第一节 中国民族产业资本主义的发展98
一、中国民族产业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98
二、中国民族产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99
第二节 中国民族产业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原因和特点101
一、民族产业资本主义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101
二、中国民族产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02
三、资本集中和资本集团的产生103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府支持举措104
一、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支持举措104
二、北洋政府的支持举措107
第十章 国民党执政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110
第一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110
一、南京国民政府与江浙财团的“蜜月”时期110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111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12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113
五、民族资本主义产业资本估计114
六、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三低一高”现象114
七、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组合11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状况116
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大迁徙116
二、战时统制经济政策117
三、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衰119
四、沦陷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遭受空前劫难120
五、官僚资本对私人资本的掠夺122
第三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23
一、经济“劫收”与“五子登科”123
二、民营中小企业举步维艰125
三、空前绝后的“金圆券危机”127
四、蒋经国上海打虎128
五、民营企业生存状况131
第十一章 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134
第一节 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指导思想和纲领134
一、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134
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总方针的确立135
三、《共同纲领》反映的经济思想137
四、《共同纲领》为什么没有把社会主义作为前途写进去的理性认识137
第二节 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举措138
一、没收官僚资本138
二、对官僚资本企业进行改革139
三、打击投机资本,稳定市场物价139
第三节 促使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141
一、恢复国民经济的战略和策略141
二、合理调整工商业142
三、全国土地改革完成143
第十二章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过渡理论与过渡时期总路线145
第一节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过渡理论145
一、毛泽东关于“过渡”理论145
二、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认识147
第二节 毛泽东迅速改变新中国的社会性质148
一、毛泽东迅速改变新中国的社会性质148
第十三章 三大社会主义改造153
第一节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4
一、毛泽东对中国农民和农业的认识154
二、党内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不同看法与争论155
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概述157
第二节 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8
一、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8
二、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9
三、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62
四、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被改造完成163
下篇 现实篇165
第十四章 中国所有制结构市场化基础奠定历程165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人民公社寿终正寝165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66
二、“人民公社”寿终正寝167
三、中共中央终止“农业学大寨运动”168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再生与发展169
一、落实原工商业的政策169
二、民营经济再生171
三、民营企业发展172
第三节 外资经济落户中国174
一、外资经济起步174
二、创办经济特区174
第十五章 中国所有制结构市场化改革成型过程177
第一节 私营企业补充地位的确立与政治风波引起的私营经济大滑坡177
一、公有制为主体177
二、“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78
三、私营经济大滑坡178
第二节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180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民营经济大发展180
二、中共十四大与民营经济大发展181
第三节 中国所有制结构市场化成型速度加快182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格局的形式182
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183
三、中国所有制结构市场化成型速度加快185
第十六章 中国所有制结构市场化改革基本成型191
第一节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91
一、中共十五大政治报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9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内容的修改193
三、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陆续制定193
第二节 从制度安排上强化中国所有制结构市场化体系194
一、中共十六大的相关制度举措194
二、《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5
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6
四、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196
第三节 十七大对中国所有制结构市场化的肯定和进一步的制度强化197
一、对改革开放充分肯定197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198
三、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99
第十七章 民营经济强力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201
第一节 民营经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建设”的贡献201
一、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201
二、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贡献204
三、对体制改革的贡献209
四、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贡献211
第二节 民营经济当事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和建设者211
一、民营经济当事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211
二、民营经济当事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14
三、所有制结构市场化改革见成效217
第三节 民营经济是民生建设的主体内容218
一、民营与国有——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218
二、民营与民生——社会和谐发展的两个方面220
第十八章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224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224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224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27
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28
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可控性认识229
第二节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发展生产要素市场230
一、现代市场体系构成230
二、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231
三、改革户籍管理制度233
第三节 强化民营经济“基础工程”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234
一、中国资本市场概况234
二、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特点235
三、强化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237
主要参考书目240
后记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