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民政治意识分化与政府治理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龚上华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3048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农民-政治思想-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民政治意识分化与政府治理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1
(一)选题缘由1
(二)研究意义4
二、研究现状与简要评述6
(一)农民问题及其理论发展脉络6
(二)学界有关农民政治意识问题的研究9
(三)简要述评14
三、基本思路与结构安排15
(一)研究思路15
(二)结构安排15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17
(一)研究方法17
(二)研究区域18
第二章 农民政治意识的概念体系25
一、农民政治意识的含义25
(一)什么是政治意识25
(二)什么是农民政治意识30
二、农民政治意识的类别和内容34
(一)农民政治意识的类别34
(二)农民政治意识的内容36
(三)农民政治意识的指标体系45
三、农民政治意识的特征及功能46
(一)农民政治意识的特征46
(二)农民政治意识的功能46
第三章 农民政治意识分析的理论基础49
一、马克思主义改造农民意识理论49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50
三、国家认同与公民权认同理论52
四、建构主义理论54
五、现代化及现代政治人理论56
六、共识—秩序—目标:农民政治意识分析的目标价值58
第四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民政治意识的历史演进60
一、传统社会时期农民政治意识的冷漠(1840年以前封建时期)60
(一)农民没有独立的政治意识61
(二)农民臣民意识根深蒂固与政治冷漠普遍存在62
(三)农民具有普遍的平均主义政治信仰62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政治意识的萌芽(1840—1919年)63
(一)初步的国家民族认同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启蒙63
(二)强烈的革命反抗意识与传统均平理念的交织64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政治意识的启蒙(1919—1949年)64
(一)农民的政治意识得到了广泛的动员和改造,阶级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64
(二)根据地农民有强烈的“求翻身求解放”、“当家做主人”的民主意识66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农民政治意识的觉醒(1949—1978年)67
(一)农民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农民主动参与意识空前高涨68
(二)农民“政治化人格”形成并得以强化69
(三)农民政治性身份分层地位凸显70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政治意识的分化71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转型与变迁71
(一)农村体制的变动72
(二)农业结构的变动75
(三)农民结构的分化76
二、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政治意识的特征分析82
(一)当代中国农民具有强烈的政治信仰认同感83
(二)当代中国农民具有现代公民意识96
三、当代中国农民政治意识分化的主要特点163
(一)农民的政治意识从依附性意识逐渐趋于自主性意识164
(二)农民的政治意识从“家国一体”意识逐渐趋于“家国并立”意识165
(三)农民的政治权利诉求意识从被动逐渐趋于主动166
第六章 分化后农民政治意识走向的价值分析169
一、农民政治意识走向170
(一)农民政治意识的积极、良性的发展状态170
(二)农民政治意识消极、非良性的发展状态172
二、农民政治意识走向的后果174
(一)农村发展走向的状态174
(二)农民政治意识发展状态影响农村发展状态的关联模型180
(三)农民政治意识走向的现实后果184
三、当代中国农民政治意识走向的影响因素185
(一)阶层分化:影响农民政治意识走向的重要动因185
(二)利益变动:影响农民政治意识走向的根本动因187
(三)制度变迁:影响农民政治意识走向的内在动力188
(四)宗族意识消长:影响农民政治意识走向的主要因素189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91
一、对农民思想意识教育与整合的经验借鉴191
(一)发达国家对农民思想意识教育与整合的成功经验191
(二)党对农民思想教育与整合的基本经验197
二、新时期政府促进农民政治意识良性发展的思路207
(一)制度层面207
(二)组织形式层面208
(三)治理结构层面210
(四)教育方式层面210
三、基于农民政治意识变迁的政府治理创新213
(一)实现分类治理213
(二)完善法治赋权215
(三)引导农民合作217
(四)推进协商治理218
(五)促进文化转型219
参考文献223
索引243
后记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