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 第2版
  • (美)RichardG.Singer,(美)JohnQ.LaFond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107673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刑法-美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法的渊源和限制1

概述1

刑法的渊源2

普通法作为刑法的渊源2

立法渊源3

《模范刑法典》作为刑法的渊源4

宪法渊源以及限制4

对刑法的限制6

合法性原则6

英国的普通法6

美国的普通法7

普通法上的犯罪的优点和弱点7

当代法8

追溯既往法律9

宽大处理规则10

不明确则无效10

证明责任11

释例和解析13

第二章 刑罚的目的17

概述17

刑罚的定义17

刑罚的目的18

功利主义18

威慑19

剥夺犯罪能力21

劳动教养22

经验主义的批评23

折中的批评24

报应主义24

理论之间的联系26

量刑的重要性27

“民事的”与“刑罚的”比较29

“刑事的”监禁和“民事的”监禁的区别29

当代释例:性侵犯法29

释例和解析30

第三章 犯罪行为35

概述35

普通法36

故意行为36

不作为行为和法律义务37

道德义务39

持有39

《模范刑法典》40

故意行为40

不作为行为和法律义务40

关于“犯罪行为”的一个更精确的定义41

持有41

释例和解析42

第四章 有关犯罪意图的学说47

概述47

犯罪意图的概念48

犯罪意图在“传统法”和“制造法”中的定义49

犯罪意图的详细分类50

蓄意50

轻率54

过失作为刑事责任依据之一55

犯罪意图的证明58

动机和犯罪意图59

动机和抗辩60

同时性,先前的过错和时间框架60

制定法的解析和犯罪意图62

制定法解释的原则62

要件分析64

“缺少主观要件的情况”66

《模范刑法典》67

要件分析67

要件和实质要件67

实质要件的种类68

罪过的程度69

犯罪意图和实质要件70

法典中“缺少主观要件的情况”72

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73

释例和解析74

第五章 错误81

概述81

对法律的认识错误和对法律的不知81

对法律的不知83

对法律的认识错误84

规则的例外86

“特定故意”犯罪86

不属于刑法上的错误86

模范刑法典87

保留“对法律的无知”的学说87

对错误的“合理信赖”的探讨87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89

合理性和特定故意89

明知和故意无视91

对法律事实的认识错误91

模范刑法典92

有关“错误”的理论的未来发展93

释例和解析94

第六章 严格责任99

概述99

严格责任的范围100

立法目的,实证主义和民主制102

严格责任的定义和特征103

危害公共福利的犯罪103

本质上不法行为与法律禁止的行为104

规章性犯罪(或称违警罪)106

以可处的刑罚为判断标准106

无辜的行为人107

严格责任与替代责任的比较108

政策分析:赞同与反对严格责任的争论109

严格责任的替代方式110

“重大犯罪”理论111

与宪法的一致性113

模范刑法典114

小结与方法论115

释例和解析116

第七章 因果关系121

概述121

因果关系的基本原理122

因果关系的构成要件123

普通法123

导致损害的责任123

事实原因124

不作为124

并行因果关系124

直接原因125

近因125

共同过失与近因131

模范刑法典132

导致危害结果的犯罪意图132

基于事实原因的因果关系132

其他因果关系、并行因果关系和转移的故意132

对于结果的可归罪性132

释例和解析134

第八章 杀人罪147

概述147

人类147

生命什么时候开始147

生命什么时候结束148

原因和死亡148

谋杀罪149

“原始的”谋杀罪:预谋的故意杀人149

推定故意150

谋杀罪的等级151

“一级”谋杀罪151

“二级”谋杀罪152

模范刑法典的思路153

进一步的思考153

释例和解析154

重罪谋杀157

介绍157

对重罪谋杀原则的限制:“因果关系”问题158

“近因说”159

“推进”或“代理人”理论159

正当的杀人行为与可宽恕的杀人行为160

“盾牌案”例外中的例外160

从犯罪意图的角度分析161

其他限制161

重罪持续的时间:时间因素161

对所涉重罪的限制161

制定法上的重罪谋杀:法院和立法机关的相互影响164

模范刑法典的规定165

释例和解析166

一般杀人罪171

故意杀人172

故意杀人的规则172

上述原则在二十世纪的变化175

对杀人罪学说的批评176

非故意杀人177

轻率和过失杀人177

轻罪杀人罪178

模范刑法典的规定178

释例和解析180

第九章 强奸罪189

概述189

普通法上的规定190

定义190

配偶豁免权191

暴力191

威胁使用暴力192

同意192

质疑原告的可信赖性193

法律规定的无效同意193

欺骗194

美国普通法194

强奸罪的犯罪行为195

强奸罪的犯罪意图195

模范刑法典196

二级强奸罪197

一级强奸罪198

严重性侵犯罪198

现代强奸罪法规198

通过使用暴力或威胁严重伤害被害人或第三人的身体而实施的强奸200

暴力200

额外的暴力200

固有的暴力201

非行为201

不以使用暴力为要件202

威胁使用暴力202

被害人的反抗203

同意204

欺骗204

一级强奸罪205

配偶豁免权205

因缺乏法律上的有效同意而成立强奸罪205

总结206

证据改革206

证据确凿的要求206

强奸案受害人保护法207

释例和解析207

第十章 偷盗罪217

概述217

历史影响218

死刑218

保护商业活动,还是保护个人主义?218

盗窃罪219

侵犯行为220

窃取和拿走221

私人财产222

他人的223

故意224

剥夺224

永久性225

同时性225

拾遗者226

侵占罪226

转化227

合法持有228

欺骗228

诈骗罪229

陈述229

当前或过去的事实230

所有权231

犯罪意图,明知和蓄意骗取231

言过其实的吹嘘和意见231

困扰232

分级233

模范刑法典234

释例和解析236

第十一章 教唆罪243

概述243

定义244

普通法244

模范刑法典245

教唆罪的另一种定义245

教唆罪的犯罪意图246

普通法246

模范刑法典246

教唆罪的犯罪行为246

普通法246

模范刑法典247

教唆罪和共谋的关系247

教唆者就所教唆的罪行所应承担的责任247

教唆罪和就所教唆罪行的责任的免除248

教唆罪和无辜的代理人248

不能249

普通法249

法律上的不能249

事实上的不能249

模范刑法典250

放弃犯罪行为250

教唆罪和法律的执行251

刑罚251

释例和解析252

第十二章 未遂257

概述257

定义258

未遂的犯罪意图258

未遂的犯罪行为258

普通法259

犯罪意图259

对行为的故意259

对结果的故意260

对环境(条件)的故意260

犯罪行为260

“最后行为”标准260

“行为的模糊性”标准261

近因标准261

“中止的可能性”标准261

模范刑法典262

定义262

犯罪意图262

行为263

结果263

环境(条件)263

犯罪行为263

总结264

放弃265

普通法265

模范刑法典266

不能犯:法律上、事实上和行为本质上的不能犯266

普通法268

法律上的不能268

事实上的不能268

分析269

行为本质上的不能270

模范刑法典270

法律上的不能270

事实上的不能270

行为本身的不能271

尾随271

释例和解析272

第十三章 共谋287

概述287

定义288

普通法288

模范刑法典289

刑罚和等级289

普通法289

模范刑法典290

检察官指控共谋罪的有利之处290

选择管辖区291

合并审理291

转述证据的使用291

共谋者的刑事责任292

普通法292

模范刑法典294

联邦量刑指南对“平克顿规则”的限制294

持续时间295

普通法295

延长共谋的时间295

模范刑法典296

终止共谋的后果296

共谋的主观要件297

普通法297

行为和结果297

情形297

模范刑法典298

行为和结果299

情形299

堕落动机准则300

克里米尼斯准则301

提供商品或服务时的故意或明知302

判例法303

模范刑法典304

共谋罪的犯罪行为304

协议304

普通法304

模范刑法典306

外部行为307

概说307

模范刑法典307

合意的范围,或共谋的数量?308

有着多个犯罪目的的单个合意309

单个合意还是多个合意?309

车轮与辐条理论309

链条理论310

车轮与链条式共谋311

模范刑法典312

共谋的当事人313

普通法的双方理论313

模范刑法典的单方理论314

放弃316

普通法316

模范刑法典316

中止317

普通法317

模范刑法典317

不能317

法律上的不能318

事实上的不能318

华顿规则319

普通法319

模范刑法典320

对实质犯罪的豁免321

普通法321

模范刑法典321

释例和解析322

第十四章 共犯335

概述335

共犯责任的基本理论336

定义338

普通法338

模范刑法典339

分类带来的程序上的影响340

普通法340

模范刑法典341

当代法律343

从犯责任的构成成分343

犯罪意图343

从犯的犯罪意图343

从犯的犯罪意图:蓄意或故意为主犯的犯罪行为提供帮助344

明知他人蓄谋犯罪345

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346

对于主犯所实施的其他非预谋罪行,从犯应负的责任347

犯罪行为348

实际帮助348

不作为349

提供多少帮助才构成从犯?349

免罪351

犯罪中不可或缺的行为351

法定无能力犯352

主犯和从犯的关系352

普通法352

必须存在有罪的主犯353

虚假的主犯353

主犯和从犯犯罪意图程度的不同354

中止帮助354

模范刑法典355

必须存在有罪的主犯355

虚假的主犯355

主犯和从犯罪过程度的不同355

中止帮助356

释例和解析356

第十五章 辩护:初步概览367

概述367

肯定辩护和对基本要素的否认368

立法清晰度和“指控—辩护”的区别369

普通法和肯定辩护370

联邦最高法院的模糊立场371

模范刑法典375

推定375

推定的宪法方面问题378

模范刑法典380

可获宽恕的理由和正当理由:争论和混淆380

对两者的区分380

对上述区分的考查381

区分所带来的程序上的影响381

证明责任问题382

废除问题382

帮助和抵抗的问题382

不知情:“Dadson问题”383

释例和解析384

第十六章 紧急情况下的行为:正当理由,还是可得宽恕?389

概述389

共同的要求和问题390

可宽恕的行为,还是正当的行为?还是二者皆是?390

犯罪行为,还是犯罪意图,还是二者皆是或二者皆非390

犯罪行为390

犯罪意图391

为什么要惩罚?392

错误的正当理由392

错误——须是真实的或是合理的吗?393

被迫行为393

被迫行为的学说394

人身伤害394

“迫近的危险”394

合理的恐惧395

对“自身”395

导致采取被迫行为的条件395

妻子与被迫行为396

被迫行为和杀人罪396

强迫者罪行:一条解析397

被迫行为的原则397

模范刑法典398

紧急避险399

紧急避险学说399

被迫行为与紧急避险的比较399

紧急避险和杀人罪400

造成紧急避险的条件401

可宽恕的理由,还是正当理由?401

迫近性与民主的问题402

模范刑法典403

释例和解析404

自卫409

自卫的规则410

迫近的危险:别无选择411

先发制人411

退避还是不退避的两难411

相称性和主观性413

错误和合理性414

“攻击者”的位置;中止416

非“不合法的”攻击者416

被殴打的妻子的案例:对这一学说的挑战417

结论:需要一个总的再思考418

自卫学说中的几个问题419

自卫的主观方面419

正当理由,还是可得宽恕的理由?420

为他人进行的防卫420

模范刑法典420

释例和解析421

对财产和居所的防卫424

普通法425

其他可利用的合法手段425

警告425

不允许使用致命的暴力425

模范刑法典427

首先的攻击行为427

取回财产427

暴力的使用427

释例和解析428

暴力的使用430

逮捕430

普通法430

模范刑法典432

犯罪预防433

普通法433

模范刑法典434

释例和解析434

第十七章 基于个人特点的辩护439

概述439

精神病440

在刑事司法体系中与精神病相关的问题441

接受审判的能力441

从监狱转移到精神病医院442

从监禁机构中释放443

死刑执行443

精神病作为辩护理由443

M'Naghten标准443

不能控制标准445

模范刑法典的标准445

精神病的联邦标准447

精神病辩护的改革447

实质性的变化447

程序上的变化447

精神病辩护的神话与事实448

“有罪,但患有精神病”的辩护448

历史来源448

陪审团的选择权448

处理后果449

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争论449

“有罪,但患有精神病”的辩护带来的经验性后果449

释例和解析450

未成年457

普通法457

7岁以下457

7岁到14岁之间458

14岁以上458

模范刑法典458

当代法律458

青少年法庭的管辖权458

刑事责任459

释例和解析460

醉态461

作为犯罪构成要素的醉态462

自愿醉态与犯罪意图的关系463

普通法463

模范刑法典465

与自愿醉态有关的辩护理由466

非自愿醉态466

自愿醉态与犯罪行为的关系467

酗酒与精神病467

释例和解析469

减轻能力473

历史简介474

英国:减轻责任474

加利福尼亚474

证据规则说476

模范刑法典477

小结478

释例和解析478

警察圈套481

警察圈套辩护的历史482

该辩护的现状483

主观说483

客观说484

正当程序485

释例和解析485

新的辩护理由:未来取决于我们489

对犯罪行为生理学(或生物学)上的辩护491

XYY染色体事件492

经前综合征492

其他基于生理学的主张493

心理学上的辩护494

洗脑494

在团伙暴行中的心理状态494

社会学上的主张495

犯罪基因原因:堕落的社会背景495

都市生存综合症与黑人的愤怒496

以曾受虐为辩护理由496

归纳497

释例和解析497

参考词汇4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