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梅州客家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宏文编著 著
- 出版社: 兴宁风采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5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梅州客家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岭南古貌5
第一节 古岭南疆界和气候5
一、疆界5
二、气候6
第二节 古岭南先民及其开拓者9
一、古岭南先民9
二、古岭南的民族结构10
三、古岭南开拓者赵佗12
第三节 古岭南的特点14
一、瘴疠之乡14
二、贬谪之乡16
三、避乱之乡18
四、化外之地24
第二章 梅州概况及设治沿革29
第一节 兴宁市的石古大王29
一、一副古楹联的启示30
二、石古大王神格的演变31
三、弄清石古大王神格的意义35
第二节 梅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特点38
一、梅州地区的地理环境38
二、梅州地区的历史特点40
第三节 梅州设治沿革44
一、粤东州县稽疏44
二、设治沿革46
第三章 客家迁移及其意义55
第一节 关于始迁地和迁移的分期问题56
一、始迁地问题56
二、关于迁移的分期问题58
三、历次迁移的历史背景63
第二节 迁移的艰辛和意义105
一、迁移的艰辛105
二、迁移的意义和楚文化影响107
第四章 客家民系的形成120
第一节 民族或民系形成的依据126
一、客家民系形成的特征126
二、客家民系形成的年代133
三、客家系称的几种说法142
第二节 作为客家人应具备的条件145
一、在客家民系形成前后的称谓145
二、张九龄是不属于客家民系146
第三节 梅州“三乡”的形成147
一、文化之乡的形成148
二、华侨之乡的形成151
三、足球之乡的形成153
第四节 有待继续研究的几个问题155
一、亚客家问题155
二、兴宁蒙古族155
三、大埔古俗遗存156
第五章 客家与士族157
第一节 士族制度的建立及其盛衰157
一、士族制度的建立157
二、士族的衰落160
第二节 客家与士族的关系163
一、从谱例上看客家与士族的关系163
二、客家人在迁移过程中的处境170
第三节 士族思想对客家的影响172
一、门第观念172
二、宗法思想174
第六章 梅州客家社会176
第一节 旧社会的一些制度176
一、姓氏、宗族、宗法制度176
二、客家的家长制183
第二节 客家妇女与家庭186
一、客家妇女186
二、客家家庭196
第三节 客家的教育事业201
一、梅州客家地区读书风气的形成201
二、梅州客家地区教育事业的创建和发展202
第四节 宗教信仰208
一、原始宗教210
二、人为宗教214
第五节 会党组织及其活动237
一、三合会238
二、三点会240
三、兴中会及同盟会241
第六节 说唱艺人和叫化子帮会245
一、民间走唱艺人帮会245
二、叫化子帮会246
第七章 梅州地区客家的经济和交通、邮电247
第一节 人口247
一、人口与地方的关系248
二、历代人口移动的方向与增长概况249
三、老年化比重有增无减251
四、历史上广东和梅州地区各县的人口记载254
第二节 经济260
一、在梅州地区定居后的生产生活情况263
二、梅州地区客家经济的三条支柱283
三、梅州地区有关经济生活的谚语284
四、新中国成立后城乡经济的发展286
第三节 交通运输及邮电296
一、梅州上京古道296
二、驿递、递铺及盐运298
三、潮盐运销298
四、轿子299
五、渡船情况301
六、自行车的出现302
七、梅州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303
八、邮电306
第八章 在港澳的梅州客家同胞307
第一节 移居港澳的原因及情况307
一、实川迁移的继续307
二、向城市开辟就业门路308
三、社会地位317
四、旅港先贤留下的两件瑰宝317
第二节 二战后旅港澳梅州客家同胞的变化320
一、文化素质方面的变化321
二、经营思想的转换321
三、社团组织的发展322
四、社会地位的提高324
五、欣欣向荣的后代325
六、人口逐渐增多326
第三节 旅港澳梅州客家同胞援助祖国建设的新特点326
一、援助重点的转移326
二、援助的新特点327
第九章 梅州地区客家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331
第一节 “阴那山”与“刘三姐”的启示336
一、“阴那山”的命名336
二、关于“刘三姐”的传说339
三、在受到启示之后的意见340
第二节 历代民族政策342
一、赵佗是在岭南为民族团结作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人342
二、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民族政策344
三、新中国的民族政策346
第三节 梅州地区少数民族的概况347
一、俚348
二、苗348
三、僚349
四、瑶350
五、畲族351
六、疍民358
第四节 梅州客家与少数民族的关系359
一、有悠久的文化交往历史359
二、畲汉联合起义367
三、民族自然同化377
第十章 梅州地区的海外客家华侨和华人383
第一节 东南亚与梅州客家华侨384
一、我国与东南亚交往的历史384
(一)旅东南亚的大埔侨胞386
(二)旅印尼的梅州地区侨胞388
二、侨胞出国的原因、时间、地点389
(一)出国的原因389
(二)出国开始的时间391
(三)出海地点及华侨称谓的由来393
三、二战后东南亚侨胞和华人情况的变化394
(一)二战后华侨与华人的社会变化394
(二)印支难民六十五万移居美国395
(三)亚大地区华人经济逐渐兴起396
(四)隔海遥望新加坡398
四、东南亚侨胞与华人创业概况401
(一)泰国的侨胞与华人402
(二)马来西亚的侨胞与华人404
(三)新加坡的侨胞与华人405
第二节 在美国的侨胞与华人406
一、在美国的华侨和华人407
(一)先从美国西海岸天使岛说起407
(二)加州有了华工才得以繁荣带来牛油和面包410
二、旅美侨胞的血泪史413
(一)从人口贩卖到“卖猪仔”413
(二)百年挥泪忆排华418
(三)外来移民在美遭歧视423
(四)美籍外裔一瞥424
三、当代在美国的华人424
第三节 世界其他各地的华侨和华人片断432
一、秘鲁华人概况432
二、毋忘中欧一角的华人433
三、“天涯海角”的华人434
四、澳洲的华侨和华人435
五、沙捞越的华侨436
六、非洲的华桥437
七、千里达华侨老人院438
第四节 中华文化在海外439
一、中华文化与菲律宾439
二、加拿大蒙城中学440
三、唐人街与侨区民俗441
(一)唐人街的今昔441
(二)山歌飘过湄公河445
(三)道是他乡似故乡447
(四)思乡曲459
第五节 海外侨胞组织的发展463
一、海外侨胞的组织463
二、海外客家侨胞联谊会的活动464
三、新加坡的华族文化节467
四、南洋华侨总会楹联469
五、旅美侨胞恳亲会概况470
六、世界客属恳亲会活动简况471
第六节 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的贡献473
一、对祖国和家乡各项建设事业的贡献474
(一)兴学育才474
(二)振兴实业475
(三)修桥筑路476
(四)为祖国和家乡的各种灾害解困476
二、侨胞为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477
(一)侨胞对辛亥革命的贡献477
(二)侨胞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贡献479
第七节 侨胞在侨居地所作的贡献480
一、侨胞对东南亚的贡献480
二、侨胞与当地人民共同反抗侵略斗争483
第八节 侨胞与祖国和世界486
一、坚决维护华侨权益的黄遵宪486
(一)上书反对虐待华侨486
(二)坚决维护华侨权益487
二、中国人才遍世界488
三、日益雄厚的世界华人财力490
四、全世界华人华侨(包括客家人)的分布图491
五、华人在世界各地的丰碑500
第十一章 客家精神问题501
第一节 有关客家精神的论述和来源501
一、客家精神的论述501
二、客家精神的来源502
第二节 客家精神的行动表现506
一、对黄巢起义的态度506
二、抗元斗争508
三、抗清斗争511
四、三元里抗英斗争514
五、参加太平天国革命斗争517
六、在台湾发动抗日斗争520
七、黄遵宪在戊戌政变中的贡献521
八、《革命军》一书的著者邹容522
九、辛亥革命前后的斗争522
十、从讨袁到北伐525
十一、广州起义529
十二、抗日战争529
本章代结束语539
跋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