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经学学术编年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代经学学术编年 中](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067382.jpg)
- 甄洪永,孔德凌著;郑杰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2119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23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68页
- 主题词:经学-学术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代经学学术编年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周洪谟劝帝亲经筵535
诏会试取士毋拘额535
倪谦讲《诗》、吕原讲《书》536
李时勉卒536
于谦用《春秋》之义上奏马顺之罪537
罗澄进言请明代宗留心经学537
刘敩中举,著有《尚书句解》537
李果中举,著有《大学明解》、《四书音考》538
段坚请罢天下佛老宫538
黄仲昭有志正学538
刘翔请改雅乐之阙失538
景泰二年 辛未(1451)539
明代宗幸太学,释奠于先师孔子539
衍圣公来京539
沈珒中进士,著有《四书口义》540
白良辅中进士,著有《律吕新书释义》、《中庸肤见》540
张业中进士,著有《书经节传》、《礼记节疏》540
李贤构浣斋以洗心541
张吉出生541
章懋受《易》于宗政凌氏542
景泰三年 壬申(1452)542
刘禄世袭《五经》博士542
李承箕出生543
衍圣公孔彦缙来朝543
颜希惠、孟希文为翰林院《五经》博士543
景泰四年 癸酉(1453)544
娄谅举于乡544
薛瑄为大理寺卿544
王恂卒545
周灏中举,著有《尚书口义》545
胡居仁问学于吴与弼545
蔡清出生546
吴与弼见娄谅546
景泰五年 甲戌(1454)547
丘濬中进士547
易贵中进士,著有《诸经直指》547
叶萱中进士,著有《春秋义》548
段坚中进士548
陈献章师吴与弼548
陈献章筑阳春台静坐自得549
景泰六年 乙亥(1455)551
吏部以经学试怀才抱德之士551
朱梃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551
程颐裔孙程克仁为世袭《五经》博士551
孔弘绪为衍圣公551
更定孔子祀典552
刻《性理大全》、《朱子资治通鉴纲目集览》552
张诩出生552
景泰七年 丙子(1456)553
周冕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553
吴与弼被征,不至553
明代宗赐朝鲜《五经四书大全》等书553
黄瑜中举,著有《书经旁通》554
胡居仁访娄谅554
周灏景泰中举,著有《四书精解》554
景泰间,卢鸿任临武训导,著有《君道洪范》555
天顺元年(景泰八年) 丁丑(1457)555
薛瑄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555
李贤用《易》劝诏书章奏勿用“夺门”字555
薛瑄主试南宫556
吴讷卒556
薛瑄致仕557
明英宗诏求贤才557
丁玑出生557
征处士吴与弼558
衍圣公孔弘绪来朝559
文会堂刊刻邓梦文《八卦余生》,刘钺作序559
黄俊《五经通略》成559
杨守陈《读诗私钞》成560
董澐出生561
天顺二年 戊寅(1458)561
定东宫出閤讲学仪,先读《四书》561
立刘基祠562
陈真晟献《程朱正学纂要》562
李贤论读《尚书》方法562
天顺三年 己卯(1459)563
刘缙中举,著有《书经讲义》563
吴与弼遣门生进谢表563
段坚弦诵变风俗563
陈敬宗卒564
罗用俊领乡荐,就青田教谕,著有《论语类编》565
天顺四年 庚辰(1460)565
张元祯中进士,好理学,轻文学565
姜琏中进士,著有《丧礼书》565
张楷卒566
黄谏卒566
天顺五年 辛巳(1461)567
颜议为《五经》博士567
吴与弼适楚拜杨溥之墓567
李贤以经书论事568
天顺六年 壬午(1462)568
吴与弼问考亭以申愿学之志568
李锦举于乡,入太学569
林鹗建言改孔子像为木主569
刻《新增说文韵府群玉》569
汪敬《易学象数举隅》成569
章懋举于乡570
重修朱文公祠堂,李贤作文赞朱子之功571
天顺七年 癸未(1463)572
蔡清从林玭学《周易》572
李贤构临深轩,读书其中572
天顺八年 甲申(1464)573
郑节中进士,著有《礼传》573
娄谅登乙榜573
谢铎中进士573
明英宗补经筵官575
明英宗御经筵,命儒臣日讲575
薛瑄卒576
张杰作《责躬诗》,究心于《五经》578
重修武城县儒学,李贤作文表彰子游教化之功578
李贤论古今人所见有略同者579
天顺贡生金旅著《易意》579
成化元年 乙酉(1465)580
释奠于先师孔子580
明宪宗以刘珝直经筵580
杨守陈进讲《尚书》580
顺天乡试定《大学》、《中庸》内量出一道,《论语》、《孟子》各出一道581
姚诚中举,著有《书经义》581
祠杨时于延平581
段坚擢莱州知府,以忧去582
桑悦举于乡582
给孔、孟、颜三氏学印583
王承裕出生583
余祐出生583
周洪谟升侍读学士584
明廷议刘因从祀孔庙,刘定之不许584
李应祯拒写佛经584
罗钦顺出生585
张元祯上疏请行三年丧,论治道本原586
成化二年 丙戌(1466)587
罗伦中进士587
陈一经中进士,著有《大学大全纂》587
章懋会试第一587
贺钦中进士588
张鼎中进士588
黄仲昭中进士588
林瀚中进士589
罗伦用《礼经》论夺情、起复事589
陈献章复游太学,名震京师590
薛敬之贡入太学,与陈献章并称591
湛若水出生591
追封董仲舒广川伯、胡安国建宁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591
李贤卒592
陆容在是年前作《诗说质疑》593
邹智出生594
夏尚朴出生595
成化三年 丁亥(1467)595
祀宋儒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于乡595
议元儒陈澔从祀未果596
周洪谟升南京国子监祭酒596
僧文儒等刊《篇韵类聚》596
成化四年 戊子(1468)597
柯潜侍经筵讲读597
游宣请熊禾从祀孔庙未果597
段坚访周蕙不遇597
段坚任莱州知府,建志学书院,讲濂、洛之书598
成化五年 己丑(1469)599
鲍麒中进士,著有《壁经要略》599
周瑛中进士,著有《律吕管钥》、《书纂》599
衍圣公孔弘绪有罪,被夺爵600
刘定之卒600
吴与弼卒602
吴与弼后学郑伉著有《读易管见》、《易义发明》、《卦赞》604
何廷矩从学于陈献章604
林光从学于陈献章605
成化六年 庚寅(1470)605
陈音上《正学辟佛书》,并以灾异陈时政605
孔弘泰嗣衍圣公606
刊刻刘球《两溪文集》,张瑄作序606
成化七年 辛卯(1471)607
北京慈仁寺刊《篇韵》607
陈九川出生607
成化八年 壬辰(1472)608
吴宽中进士,著有《书经正蒙》608
谢理中进士,著有《周易》、《春秋解》608
王经中进士,著有《礼记纂要》608
陈垲中进士,著有《戴记存疑》608
王阳明出生609
张杰卒609
郭登卒,著有《春秋左传直解》609
胡居仁复访娄谅610
卢玑谪戍威远卫610
成化九年 癸巳(1473)610
刊刻元吴澄《三礼考注》成,罗伦、谢士元跋610
胡居仁《易像钞》于是年前后完成611
范理卒,著有《诗集解》612
成化十年 甲午(1474)613
周洪谟为国子祭酒613
丘濬《文公家礼仪节》成613
禁妖书613
马理出生614
何瑭出生614
陈真晟卒614
岳正卒615
陈献章门人容彦昭、易德元、陈秉常拜访罗伦615
王廷相出生616
刊刻尹洪《书经章句训解》616
成化十一年 乙未(1475)617
彭时卒617
罗伦结庐金牛山,讲学正密堂618
周木中进士,著有《考定古今孝经节文》618
周洪谟请整学风、正礼乐619
成化十二年 丙申(1476)619
周洪谟改制璇玑玉衡619
朱燉为《五经》博士619
增孔子庙笾豆乐舞之数620
阎禹锡卒620
赐衍圣公诰命621
陈茂烈有志于圣贤之学621
章懋致仕,授徒讲学621
成化十三年 丁酉(1477)622
增孔子庙笾豆乐舞之数622
黄润玉卒623
蔡清举乡试624
洪贯中举,著有《周易解疑》625
朱见浚刻《先圣图》及《尚书》于岳麓书院625
成化十四年 戊戌(1478)625
叶应中进士,精于《周易》625
林俊中进士,著有《尚书精蕴》626
覃吉辅太子甚严626
罗伦卒627
崔铣出生627
童品《春秋经传辨疑》成628
田汝耔出生629
成化十五年 己亥(1479)630
吕柟出生630
王承裕问学于王恕630
韩邦奇出生630
穆孔晖出生631
刻刘因《静修先生文集》631
成化十六年 庚子(1480)632
诏天下过孔庙下马632
何瑭抗言请去弥勒像632
丘濬始撰《大学衍义补》632
王杰中举,著有《礼记集成》632
刘诚卒633
周洪谟上所纂《疑辨录》634
成化十七年 辛丑(1481)635
郑瑗中进士635
王华中进士,著有《礼经大义》636
宋端仪中进士636
刊刻章黼《韵学集成》637
吴节卒637
周洪谟升礼部尚书637
祝澜因上书以孔子木主改塑像斥为云南府幕638
蔡清少驻严州,戒问学之士638
熊宗立卒638
成化十八年 壬寅(1482)639
陈献章就试吏部,辞不赴639
明宪宗以《周礼》申刑狱原则639
《文华大训》成640
成化十九年 癸卯(1483)640
顾应祥出生640
蒋信出生640
王艮出生641
刊刻吴澄《仪礼逸经》641
宋佳中举,著有《礼记节要》642
成化二十年 甲辰(1484)642
邵宝中进士642
张诩中进士643
蔡清中进士,乞假归讲学643
吴琏中进士,著有《周易订疑》644
祝萃中进士,著有《礼经私录》644
姚文灏中进士,著有《中庸本义》645
王纶中进士,著有《学庸要旨》645
王敕中进士,著有《五经通旨》646
罗昕中进士,著有《春秋摭要》646
胡居仁卒646
程敏政获吴澄《仪礼传》648
陈公懋删改《四书朱子集注》648
段坚卒649
张邦奇出生649
刊刻徐善述《尚书直指》650
成化二十一年 乙巳(1485)650
季本出生650
丁玑上疏辟佛老651
成化二十二年 丙午(1486)651
王汶为童品《春秋经传辨疑》作跋651
李承箕中举652
李锦卒652
何廷仁出生653
薛侃出生653
成化二十三年 丁未(1487)653
朱绶中进士,著有《易经精蕴》、《四书补注》653
邹智举进士654
王鸿儒举进士654
程楷中进士654
吴廷举中进士,著有《春秋繁露节解》655
潘府中进士,著有《孝经正误》656
八股之害于成化以后始剧657
徐爱出生657
南大吉出生658
衍圣公入朝658
聂豹出生658
丘濬进《大学衍义补》659
崔铣学习《四书》、《毛诗》659
成化中包瑜任浮梁知县660
陈选卒661
李鸣盛于是年之前完成《周易本义直讲》662
成化间,倪复著述讲学663
成化间,张廷芳著有《易经十翼章图蕴义》664
成化中,戴圭著有《易经大旨》、《四书要略》等书664
成化、弘治间李伯玙、冯厚编《文翰类选大成》665
成化贡生应纲著有《孝经刊误集注》665
弘治元年 戊申(1488)666
杨守陈上疏,请开经筵666
明孝宗御经筵,命儒臣日讲667
费訚进讲《商书·说命》667
刘机进讲《孟子》667
张昺以《诗》上疏668
李承箕师事陈献章668
贺钦上疏陈四事668
邹智从学于陈献章669
张九功奏请厘正祀典669
张九功等复请更正文庙从祀者670
陈公懋上所著经书遭斥670
崔铣通《周易》671
阮琳有《书经讲义》、《图书纪愚》等传世671
夏寅卒672
弘治二年 己酉(1489)672
衍圣公荐孔彦士为曲阜知县672
明孝宗赐于谦谥号673
明孝宗赐三城王芝垝《五经》《四书》673
明孝宗赐唐成王经书673
王阳明谒娄谅,有志于圣学673
王艮自学儒经674
孟长伯为翰林院《五经》博士674
邹智录陈献章诗675
左赞卒675
杨守陈卒676
刊行薛瑄《薛敬轩先生文集》677
弘治三年 庚戌(1490)678
钱福中进士,著有《尚书丛说》678
刘绩中进士679
胡易中进士,著有《易经渊源》680
尹洪中进士,著有《尚书章句训解》680
郑瓘中进士,著有《深衣图说》、《礼仪纂通》680
王守仁与从弟及妹婿讲析经义681
祭张载祠墓681
朱贞为婺源训导681
刘文敏出生681
刘邦采出生682
弘治四年 辛亥(1491)682
以刘忠直经筵682
丘濬以《大学衍义补》所载下内阁行之682
邹智卒683
娄谅卒683
周洪谟卒685
邹守益出生686
丘濬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686
丘濬请纂《礼经》687
桑悦《春秋集传》成687
弘治五年 壬子(1492)688
王阳明为宋儒格物之学688
徐溥以儒家观点拒撰三清乐章688
丘濬以《春秋》言时弊688
湛若水举于乡,从陈献章游689
熊熙为乡贡士,著有《四书》、《周易管见》689
丘濬请妥善保存书籍690
黄弘纲出生690
吕怀出生691
魏良弼出生691
翻刻南山书院本《广韵》五卷691
何塘年十九读许衡、薛瑄书692
王绪中举,著有《易学辩疑》692
诸葛骏中举,著有《易经集说》692
弘治六年 癸丑(1493)693
明廷用《大学衍义补》定外官考察原则693
何垕中进士,精于《周易》693
罗钦顺进士及第694
许天锡中进士,著有《中庸析义》694
王承裕中进士,讲学弘道学院694
何孟春中进士695
胡世宁中进士695
黄澜中进士,著有《尚书资讲》695
胡爟中进士,著有《大学补》696
祀胡安国于衡州696
李东阳上所条摘《孟子》七篇大义697
杨爵出生697
弘治七年 甲寅(1494)697
陈音卒697
陈九川出生698
陆容卒698
弘治八年 乙卯(1495)699
丘濬卒699
李东阳、谢迁入阁预机务700
封宋儒杨时将乐伯,从祀孔子庙庭701
姚绶卒701
孟元请貤封701
徐溥以《春秋》上言劝毋治夷狄702
李璧中举,著有《宴享乐谱》702
弘治九年 丙辰(1496)703
童品中进士703
左辅中进士703
赵鹤中进士,著有《五经考论》704
朱谏中进士,著有《学庸图说》704
陈洪谟中进士705
陶谐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705
增文庙乐器人数705
沐琮卒706
欧阳德出生706
刊刻《五经》白文706
何乔新《周礼集注》成706
杨廉请翻刻薛瑄《读书录》707
黄仲昭致仕,专力于圣学708
钱德洪出生709
弘治十年 丁巳(1497)709
程文德出生709
明孝宗诏举贤才710
王云凤谪知陕州710
唐枢出生711
弘治十一年 戊午(1498)712
复孔弘绪冠带712
刊刻释真空《新编篇韵贯珠集》712
王畿出生712
张孚敬始作《礼记章句》713
林春出生714
崔铣举于乡,入太学714
费希冉举于乡,著有《尚书本旨》715
蔡芳中举,著有《春秋训义》715
钱贵中举,著有《易通》715
张邦奇年十五作《易解》、《释国语》716
王阳明悟辞章不足以通至道,有遗世入山之意717
秦王朱诚泳薨717
弘治十二年 己未(1499)718
杨廉上疏,讲书宜用《大学衍义》718
王阳明登进士第718
余祐中进士718
都穆中进士719
童器中进士,著有《易经讲意》720
程诰中进士,著有《大学衍义补会要》720
孙绪中进士,精于经学720
程敏政卒721
阙里先师庙灾,遣使慰祭722
罗钦顺见邹守益722
杨廉请更易木主,革去“大成”二字723
王恕始作《石渠意见》723
夏时正卒724
弘治十三年 庚申(1500)724
许天锡用《春秋》论当行礼乐,请刊定经史有益之书724
陈献章卒725
湛若水为陈献章守心丧728
朱举袭翰林《五经》博士728
余诚卒,著有《易图说》728
胡易致仕,著有《易学渊源》729
弘治十四年 辛酉(1501)729
录朱燔婺源学受书729
修阙里先师庙729
何迁出生730
吕柟举于乡730
李元为《大乐律吕元声》作《序》730
刻《广韵》五卷731
刊刻方孝孺《杂诫》731
王恕始作《石渠意见拾遗》731
弘治十五年 壬戌(1502)732
徽州始祀朱熹732
录刘基九世孙刘瑜为指挥使732
何瑭进士及第732
王廷相进士及第733
金贤中进士,著有《春秋记愚》733
朱衮中进士,著有《大学信心录》734
毕济川中进士,著有《春秋会同》734
吕柟讲学宝邛寺734
童品为《春秋经传辨疑》作跋734
罗钦顺为国子监司业735
袁表出生736
《大明会典》成737
弘治十六年 癸亥(1503)737
王栋出生737
王恕《石渠意见拾遗补缺》成738
韩邦奇《易学启蒙意见》成739
孔弘泰卒740
王阳明渐悟仙、释二氏之非740
张节出生741
孔闻韶嗣衍圣公741
邵宝请春秋致祭于陈澔742
张后觉出生742
罗璟卒742
尤时熙出生743
弘治十七年 甲子(1504)743
叶山出生743
阙里孔庙成,遣大学士李东阳祭告,并立御制碑文744
韩邦奇《律吕直解》成744
王阳明主考山东乡试,策问礼乐之制745
郑禧中举,著有《周易本义音释》745
朱文简中举,著有《学庸图说》745
徐泰中举,著有《春秋鄙见》746
马文升等依《春秋》《周礼》建立奉慈殿746
吴宽言《鲁颂·閟宫》、《春秋》考仲子之宫皆别庙747
王阳明、湛若水专求孔孟之学748
罗洪先出生748
余祐为《居业录》作序748
蔡清《四书蒙引》初稿成749
吾冔卒,著有《周易传义会同》等书750
弘治十八年 乙丑(1505)751
谢复卒751
李承箕卒751
王阳明门人始进752
会试出《孟子》题753
安磬中进士,著有《易牖》753
田汝耔中进士,著有《周易纂义》、《律吕会通》753
魏校中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754
穆孔晖中进士,著有《读易录》、《尚书困学》、《大学千虑》等书754
崔铣中进士755
刘节中进士,著有《春秋列传》755
廖纪中进士,著有《大学管窥》、《中庸管窥》756
张邦奇中进士757
顾应祥中进士757
张元祯因请讲筵增讲《太极图》、《通书》、《西铭》诸书757
沈杰请授孔彦绳以官758
弘治中,方太古著《易经发明》758
弘治中,李晟上《六经举要》759
季本问学于章懋无得,遂推究通悟,著为《律吕算法》759
弘治举人张敔作《雅乐发微》759
弘治间,包沐著有《尚书解义》760
吕贤著有《洪范解》760
弘治间,冯理有《五经正议》、《四书中说》等书761
正德嘉靖前,姚鼎、杨幅、程辙等人皆有《易》学著作761
文华殿日讲762
正德元年 丙寅(1506)762
明武宗始御经筵762
明武宗耕耤田762
释奠于先师孔子763
谈纲《读易愚虑》成763
孔闻诗为翰林《五经》博士764
何孟春请崇孔子尊号,详议从祀764
王恕《玩易意见》成764
陆深《俨山外集》成765
蔡清在白鹿书院谒孔子之灵766
蔡清请先谒文庙,忤宁藩遂致仕766
大学士刘健请开经筵而不得766
授孔彦绳翰林《五经》博士,除曲阜孔氏田赋,孔氏始分南、北二宗767
张元祯卒768
正德二年 丁卯(1507)769
刘忠因经筵进讲被逐769
选孔氏二人主尼山、洙泗二书院769
孔闻礼为《五经》博士769
黄芹《易图识漏》成770
刊刻《论语集注》十卷771
王艮常衔《孝经》、《论语》、《大学》袖中,逢人质难771
张昇谢病归家,著有《易爻用九六说》772
伊伯熊中举,著有《易学讲义》772
宁钦中举,著有《周易宗旨》772
颜晔中举,著有《礼经疏义》、《四书证疑》773
潘葵著有《洪范本传》、《易思得录》773
徐爱与蔡宗兖、朱节同举乡贡773
正德三年 戊辰(1508)774
吕柟中进士774
韩邦奇中进士774
刘秉监中进士774
王崇庆中进士,著有《周易议卦》774
丁奉中进士,著有《经传臆言》775
吾翕中进士,著有《读礼类编》775
程昌中进士,著有《读礼类编》775
徐爱中进士776
江晓中进士,著有《春秋补传》776
王阳明在龙场悟格物致知,著《五经臆说》776
薛敬之卒778
王恕卒779
蔡清卒779
赵贞吉出生781
授孔彦邃洙泗书院学录、彦章尼山书院学录782
孔、颜、孟三氏学定粟六人782
复朱爌一家782
张邦奇著《易解》及《释国语》782
正德四年 己巳(1509)783
王阳明始论知行合一783
正德五年 庚午(1510)783
朱睦?出生783
程材获释,著有《三礼考》784
谢铎卒784
贺钦卒785
洪鼐中举,著有《读易索隐》、《大学参义》、《中庸通旨》等786
湛若水见王阳明786
正德六年 辛未(1511)786
杨慎进士及第786
夏尚朴登进士第787
王道中进士,著有《周易亿》、《春秋亿》、《大学亿》787
贡珊中进士,著有《易经发钥》788
汪必东中进士,著有《易问大旨》788
施儒中进士,著有《中庸臆说》789
戚雄中进士,著有《易原》、《经子要答》789
何瑭于《易》学有得790
南大吉中进士790
邹守益中进士790
王阳明论晦庵、象山之学791
王艮梦中拯救苍生792
方献夫受学于王阳明793
王襞出生793
正德七年 壬申(1512)794
穆孔晖、顾应祥、蔡宗兖等受学于王阳明794
王阳明与徐爱论学794
刘文敏从学王阳明794
杨爵始读书,著有《周易辨说》、《中庸解》795
邹守益引疾归796
正德八年 癸酉(1513)796
孟源问学于王阳明796
刘绩《丧服传集解》成796
赵贞吉始读书797
叶山始读《易》797
梅鷟中举797
吴世忠引疾归家,著有多种经书797
张辰中举人,著有《易经讲义》798
胡东中举,著有《易经象诀》798
吕献致仕799
冯子咸中举,读书悟道,著有《读礼抄》等799
正德九年 甲戌(1514)800
王思引《书》谏武宗800
胡世宁谪戍沈阳,著《春秋志疑》800
马理中进士,著有《周易赞义》801
黄宗明中进士801
刘天民中进士,著有《禹贡溯洄》、《洪范辨疑》802
李淮中进士,著有《诗经辨疑》802
郑佐中进士,著有《五经集义》802
罗洪先有志于圣学803
陈九川中进士803
马明衡中进士,著有《尚书疑义》803
黄焯中进士,著有《中庸读法》804
黄训中进士,著有《大学衍义肤见》804
林士元中进士,著有《四书衍义》804
舒芬《易笺问》成805
张原因建言进德学等事被贬806
河东书院建成,吕柟撰文806
余祐编《文公先生经世大训》807
张诩卒808
正德十年 乙亥(1515)808
梁储等请检内阁并东阁藏书残阙者,并令修补808
欧阳德从学王阳明809
蒋信悟出心性之理809
罗汝芳出生809
重修禹庙,吕柟撰文810
许诰《太极图论》成,何景明作序810
韩邦奇《洪范图解》成811
李舜臣问学于萧孟景812
正德十一年 丙子(1516)812
崔铣经筵讲《说命》812
黄弘纲举乡试,师从王阳明812
冀元亨中乡试813
朱良育跋《诚斋易传》813
李东阳卒813
陈珂致仕,著有《五经发挥》814
正德十二年 丁丑(1517)815
吕潜出生815
徐爱卒815
陆澄中进士816
聂豹中进士816
薛侃中进士816
张岳中进士817
姜絅中进士,著有《春秋曲言》817
王渐逵中进士,著有《读易记》、《读书记》、《读诗记》等书817
史于光中进士,著有《周易解》、《四书解》等书820
刘黻中进士,著有《易经卦变》821
周臣中进士,著有《大易圣传》821
高尚贤中进士,著有《诗经摘玉》821
林文沛中进士,著有《四书集说》822
马明衡中进士,著有《尚书疑义》822
蔡宗兖中进士,著有《蔡氏律同二卷》822
胡直出生823
崔铣授徒,删定《二程遗书》824
黄佐《诗传通解》成824
刊刻《类聚古今韵府群玉续编》四十卷825
王云凤卒825
何心隐出生826
正德十三年 戊寅(1518)826
罗洪先初读《传习录》826
王阳明刻古本《大学》827
王阳明刻《朱子晚年定论》828
薛侃刻《传习录》829
华州州学重修,吕柟撰文829
王阳明修濂溪书院830
湛若水《古大学测》成830
湛若水《中庸测》成831
王大用中进士,著有《易经安玩录》、《书经旨略》、《四书道一编》、《圣学一贯》831
周瑛卒,有《律吕管钥》832
张吉卒832
正德十四年 己卯(1519)833
李承恩领乡荐,著有《易大义》833
王鸿儒卒833
吕柟为《朝邑县志》作序834
吕柟为《武功县志》作序834
王襞从学于王龙溪、钱德洪835
重修解州儒学,吕柟撰文835
重修南郑县学,吕柟撰文835
王廷相《深衣图论》成835
孔承美袭《五经》博士836
季本《乐律纂要》成836
陈凤梧刊刻吴棫《毛诗叶韵补音》837
钱德洪专心以学问为事838
正德十五年 庚辰(1520)838
陶滋《石鼓文正误》修订稿成838
朱钦卒839
杨守随卒839
安国卒840
罗钦顺问学于王阳明840
王廷相《夏小正集解》成842
黄佐中进士843
张孚敬中进士,著有《礼记章句》843
薛侃会罗洪先于青原书院844
李承恩闭门著书844
刊刻吴澄《礼记纂言》845
余本《孝经集注》成845
杨爵从学于韩邦奇845
王艮、舒芬从学王阳明846
正德十六年 辛巳(1521)847
王阳明始揭致良知之教847
刘濂中进士,著有《易象解》848
陆釴中进士,著有《春秋辑略》849
汤虺中进士,著有《春秋易简发明》849
廖道南中进士,著有《讲幄集》849
穆相中进士,著有《五经集序》850
王阳明录陆象山子孙850
王阳明有归志850
钱德洪决意师事王阳明851
王阳明与湛若水、霍兀崖韬、方叔贤论学851
礼臣议考孝宗,改称兴献王皇叔父,援宋程颐议濮王礼以进,不允852
刊刻杨慎《石鼓文音释》853
诏有司改建孔氏家庙之在衢州者,官给钱,董其役。令博士孔承义奉祀853
陈嘉谟出生853
赐罗伦谥号文毅854
刻《象山先生集》二十八卷、《外集》五卷854
李经纶著有《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诗经教考》等传世854
正德中,沈爚著有《复古易》856
嘉靖元年 壬午(1522)856
崔铣进讲《论语》856
刘最于宫中日诵《大学衍义》857
杨慎起充经筵讲官857
释奠于先师孔子857
杨廉进《大学衍义节略》857
章懋卒859
许诰请于太学中建敬一亭,勒御制《敬一箴注》、程子《四箴》等于石860
改孔庙祭祀八佾为六佾861
唐龙《易经大旨》成,吕柟作序861
重刊周伯琦《说文字原》、《六书正讹》863
余祐起河南按察使,调广西863
何廷仁举乡试863
王时槐出生863
尤时熙举乡试864
章侨建言表章程朱之学864
赐播州儒学《四书集注》864
王艮北上京师宣传心学865
嘉靖二年 癸未(1523)865
世宗御文华殿召讲臣进讲经书865
钱德洪始侍王阳明于越866
南宫策士以心学为问,阴以辟王阳明866
会试发策谓朱、陆之论不合866
徐阶中进士,反对去孔子王号、易像为木主867
林云同中进士,著有《尚书正宗》867
李义壮中进士,著有《周易或问》868
陈褎中进士,著有《毛诗绪说》、《礼记正蒙》869
欧阳德中进士870
魏良弼中进士870
章衮中进士,著有《学庸口义》870
虞守愚中进士,著有《经书一得录》871
张元冲问学于王阳明871
朱墅为《五经》博士871
秦金引《诗经》上疏872
薛蕙上所撰《为人后解》、《为人后辨》及辨璁、萼所论七事872
霍韬上疏驳礼部尚书毛澄873
刊刻邓文宪《律吕解注》875
王畿受业于王阳明875
重修临晋县儒学,吕柟撰文875
刊刻朱公迁《诗经疏义》876
孟公肇为翰林院《五经》博士876
许珍于此年前后撰成《律吕新书分注图算》876
陈凤梧建尊经阁877
郑善夫卒,著有《易论》、《洪范论》877
嘉靖三年 甲申(1524)879
湛若水用《易》议礼,迁国子监祭酒,开书院讲学,刻《心性图说》879
吴一鹏引用《春秋》极陈四方灾异880
吕柟下锦衣卫狱881
吕柟求子夏后人,建司马温公祠881
明世宗议尊崇所生益急,两诏召霍韬882
杨慎、马理、何孟春等跪哭争大礼882
杨慎始作《檀弓丛训》884
席书以《礼经》上疏885
王阳明论圣学无妨于举业886
南大吉续刻《传习录》886
董澐师事王阳明887
邹守益建复初书院讲学887
范永銮上《进大乐律吕元声书》,并上李文利《律吕元声》888
钱德洪读书越之城南889
王崇庆建子夏祠889
嘉靖四年 乙酉(1525)890
王阳明作稽山书院《尊经阁记》890
席书荐王守仁而不得890
席书以《王制》上书891
王鼎以《礼》请释囚891
杨廉卒891
崔铣罢归,学者云集893
湛若水《二礼经传测》成894
吴廷举上邵宝《简端录》895
陈深中举895
徐献忠中举896
蔡润宗中举,除余杭令,刻所著《易学正言》、《四书讲章》以教士897
蒋经领乡荐,著有《易经讲义》898
曾士傅《正易学启蒙》成898
王阳明答顾璘书898
王崇庆《易经议卦》、《书经说略》等成,刊入《端溪经义》899
门人立阳明书院于越城900
《大礼集议》成,颁示天下900
刘阳举乡试,任砀山知县900
汇编《书经三要》900
重修平陆县儒学,吕柟撰文901
舒芬丁忧,作《周礼定本》901
嘉靖五年 丙戌(1526)902
吕柟编著《张子抄释》902
周积任南安推官,著有《读易管见》902
朱默中进士,其父朱星著有《周易通解》903
陆粲中进士903
唐枢中进士,著有《易修墨守》、《周礼因论》等书903
闻人诠中进士904
朱润中进士,著有《四书通解》905
欧志学中进士,著有《四书渊源》、《毛诗小见》、《衍义补要》等书905
何瑭始著述906
陈祥麟中进士,著有《四书正蒙》、《诗经正蒙》906
邹守益刻《谕俗礼要》,王阳明致书907
吕柟《二程子抄释》成908
王阳明复南大吉书908
王阳明答欧阳德书909
舒芬《周礼定本》成910
倪复《钟律通考》成,张邦奇作《序》910
王阳明答聂豹书911
王畿不廷试而归,与王阳明同教授学生912
钱德洪卒业阳明912
颁赐御制《敬一箴》及注、范浚《心箴》、程颐《视听言动四箴》912
重修薛瑄祠,吕柟撰文913
敖英自序《慎言》913
叶良珮重建玉溪书院914
陆垹中进士,著有《诗传存疑》914
李濂归而著述,著有《夏周正辨疑会通》915
王栋师事王瑶湖916
崔铣肆力著述916
嘉靖五、六年间,刊刻廖纪《大学管窥》、《中庸管窥》917
嘉靖六年 丁亥(1527)917
王阳明与宗贤书917
明世宗观朱熹尤溪明伦堂铭918
舒芬卒918
邹守益于广德州刻王阳明《文录》919
廖道南疏陈《洪范》九事920
录《经书》《通鉴》及《大学衍义》有关君德者921
王阳明将《大学问》交付钱德洪921
定讲《大学衍义》仪921
设专官讲《大学衍义》922
刻《大学衍义》922
明世宗赐大臣经书922
霍韬力辞日讲,请撰《诗书直解》、《古今政要》922
王阳明、钱德洪与王畿访张元冲,论为学宗旨923
方献夫直经筵日讲,著有《周易约说》924
刊刻《礼记集说》、《四书集注》924
邵宝卒925
刘玉削籍,卒于家,著有《执斋易图说》925
席书卒926
章潢出生927
聂豹致书王阳明、欧阳德,与之论学927
嘉靖七年 戊子(1528)927
陆深充经筵讲官927
顾鼎臣进《洪范讲章》928
湛若水进《格物通》928
《明伦大典》成929
魏校升太常寺少卿,转大理930
张璁、方献夫、霍韬等人论祭仪930
刘邦采参加乡试931
郑守道领乡荐,著有《易解》、《易乾坤上下系辞解》、《大学讲章》931
陆奎章领乡荐,著有《陆诗别传》932
廖暹中举,著有《春秋测》932
陆鳌中举,著有《四书标指》933
韩邦奇主持乡试,因录经失误被黜933
张廷臣中举,著有《张氏说诗》933
冯良亨中举,著有《春秋解》934
余祐卒934
刊刻《春秋左氏传》935
徐用检出生935
何孟春《余冬序录》成936
明世宗赐阁部勋戚《经书性理大全》937
俞琇编《五经序》937
施仁中举,著有《左粹类纂》937
李黼《二礼集解》成938
聂豹致书王阳明,建养正书院,刻《大学古本》诸书938
王阳明卒939
朱得之奔王阳明丧944
嘉靖八年 己丑(1529)944
钱德洪志欲广师门遗教944
陈云章所上诸书注被毁945
邓元锡出生945
方献夫以《周礼·大宗伯》言祭社稷、山川945
方献夫议悼灵皇后当袝于侧946
罗洪先中进士946
杨爵中进士947
胡经中进士,著有《胡子易演》947
郑世威中进士,著有《经书答问》948
林性之中进士,著有《易经浅说》、《中庸口义》、《论语说》948
黄叆中进士,著有《书经便注》948
张忠中进士,著有《诗辨疑》949
罗汝芳定志于张洵水949
程文德中进士950
唐顺之中进士950
刊布《大明集礼》,《祀仪成典》成950
李如玉命其子上所著《周礼会注》950
夏良胜始作《周易变卦传》951
余本卒951
再刻吴澄《礼记纂言》952
陆深谒章懋祠堂953
邵经邦以《小雅·十月》之篇言时政953
魏校以太常寺卿掌祭酒事,寻致仕954
程文德主苍梧书院954
蔡存远进其父蔡清所著《易经蒙引》、《四书蒙引》955
陈琛退居,屡荐不起,著有《易经浅说》956
嘉靖间,周禄就学于王阳明,精研《大学》958
嘉靖九年 庚寅(1530)958
钱德洪接引四方学者958
王俊柏进所著《太文录》958
立曲阜孔、颜、孟三氏学959
穆孔晖引《孟子》上书,不报959
议孔子封号959
朱睦?通《五经》,尤邃于《易》、《春秋》961
论宋儒功绩962
黄佐始作《乐典》962
张鹗上《大成乐舞图谱》、《古雅心谈》962
陆粲《春秋左氏镌》成963
胡世宁卒964
汪禔卒965
嘉靖十年 辛卯(1531)966
宗周中举,著有《就正录礼记会要》966
薛侃上《论孟古义》966
李时进讲《无逸》、翟銮讲《豳风·七月》966
沈朝宣中举,著有《书经发隐》967
桑介中举,著有《五经问答庸言》967
薛侃退居中离山讲学967
陆粲《春秋胡氏传辨疑》成968
薛治举于乡,著有《五经发挥》969
黄中中举,著有《易经记蒙》969
董燧中举,著有《周易问答》970
蔡元伟领乡荐,著有《易经聚正》、《四书折衷》970
罗汝芳初读薛瑄《读书录》971
嘉靖十一年 壬辰(1532)971
蒋信中进士971
林春中进士972
赵贞吉中进士972
王畿中进士973
吕怀中进士974
周满中进士,著有《易象旨》、《周易象义》、《春秋原义》975
米荣中进士,著有《易说》976
钱应扬中进士,著有《尚书说意》976
王问中进士,著有《书经日抄》976
徐樾中进士,著有《燕射礼仪》977
谢少南中进士,著有《射礼纂要》977
许应元中进士,著有《春秋内传列国语》977
钱德洪倡道京师,问道湛若水978
杨慎《转注古音略》成978
杨名以灾异陈言下狱979
赵璜卒979
唐枢讲学嘉兴,门人编《四书杂问》979
罗汝芳因读理学典籍而致病980
嘉靖十二年 癸巳(1533)980
湛若水进《古文小学》980
田汝耔卒,著有《周易纂义》、《律吕会通》980
夏言上《四郊礼仪疏》981
释奠于先师孔子981
衍圣公来朝982
视祈谷礼982
董雲卒982
曾质粹以衣巾奉祀983
孟公棨为翰林院《五经》博士984
蔡烈卒984
熊过与唐应德论《春秋明志录》985
吕柟、周相、高简分别为《格物通》作序跋986
钱德洪在金陵讲学986
嘉靖十三年 甲午(1534)986
卢翰中举986
李渭中举,著有《学庸答问》987
聂豹与邹守益讲学988
方献夫致仕,著有《周易传义约说》、《中庸原》、《大学原》988
刊刻湛若水《春秋正传》989
张选上疏言亲祭获罪991
崔铣《士翼》成991
钟芳致仕,专意著述992
石琚中举,著有《左传叙略》993
张棨精于《易》993
许诰卒994
王启卒995
薛侃问学钱德洪,钱德洪、王畿、王玑、应典定会期996
嘉靖十四年 乙未(1535)996
张孚敬刊刻《礼记章句》996
卢翰《签易》成997
梁格中进士,著有《四书古义补》997
胡宾中进士,著有《六经图全集》998
蒋腾蛟中进士,著有《书传折衷》998
吴性中进士,著有《读礼备忘》998
费宏卒999
嘉靖十五年 丙申(1536)999
闻人诠《饮射图解》成999
刊刻《周易议卦》1000
刊刻杨慎《檀弓丛训》1000
誊《四书五经性理大全》、《圣学心法》1001
湛若水进所纂《二礼经传测》1001
吕柟请重刊《仪礼》1002
吕柟编定《朱子抄释》1002
刊刻《四书集注》1002
何乔新卒1002
吕柟《诗乐图谱》成1003
何孟春卒1004
夏良胜卒,著有《中庸衍义》1005
罗汝芳入郡学1006
聂豹深信季本《龙惕书》之论1007
嘉靖十六年 丁酉(1537)1007
叶山下第,悟《易》1007
王崇庆《礼记约蒙》成1007
陈言中举,著有《五经疑问》、《易疑》1008
李经纶《大学稽中传》成1009
刊刻李黼《二礼集解》1009
张棨习阳明之学1010
张邦奇作《春秋说》1011
濮阳涞中举1011
聂豹研读《大学》古本,于学有悟1012
嘉靖十七年 戊戌(1538)1012
张元冲中进士1012
闻人德行中进士,有《礼记要旨补》传世1013
魏谦吉中进士,精于经学1013
王春复中进士,著有《周易疑略》、《四书疑略》1014
游震得中进士,著有《周易传义会通》1015
莫如忠中进士,著有《尚书训诂大旨》1015
孟淮中进士,著有《大学愚见》1016
孙铨中进士,著有《五经述》1016
乔世宁中进士,著有《丘隅意见》1016
侯一元中进士1017
王承裕卒1018
明世宗制《明堂或问》1018
李文察进《乐记补说》、《律吕新书补注》、《乐要论》等1018
黄乾行完成《礼记日录》1019
朱缙《射礼集解》成1020
吕柟《尚书说要》、《春秋说志》成1020
邓元锡从学黄司训1021
王廷相《雅述》成1022
王崇庆《春秋断义》成1023
湛若水《古本四书测》成1023
刊刻蒋悌生《五经蠡测》1024
嘉靖十八年 己亥(1539)1024
明世宗令更加考订《礼记·檀弓》1024
曾质粹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1025
穆孔晖《大学千虑》成1025
刊刻汪敬《易学象数举隅》1025
穆孔晖卒1026
王应电《同文备考》成1028
季本刊刻《乐律纂要》1028
王献芝序、李遂跋《周易说翼》1029
洪垣落职归,复从学于湛若水1029
丰坊归家,伪造经书1031
汪尚庭为吕柟《尚书说要》作序1033
戈九畴始从闻人越望学《礼记》1034
嘉靖十九年 庚子(1540)1034
陈言《易疑》成1034
龙子昂中举,著有《看易凡例图说》1035
邓元锡从黄在川学1035
罗汝芳正学于颜山农1035
崔铣《读易余言》成1036
王艮卒1038
王襞开门授徒1042
黄省曾卒1043
王栋整合良知与格物两学说1044
嘉靖二十年 辛丑(1541)1044
何迁中进士1044
王觉中进士,著有《礼记明音》1045
谢东山中进士,著有《中庸集说启蒙》1045
张鹗翼中进士,著有《易说辨讹》1045
金世原中进士,著有《六经字原》1046
董榖中进士1046
王材中进士,著有《四书石堂附语》1046
熊思恭进《敬一箴注解》1046
方献夫刊刻《周易约说》1047
李经纶《礼经类编》成1048
何廷仁知新会县1048
许珍《律吕新书分注图算》纂成1048
南大吉卒1049
林春卒1049
崔铣卒1049
林希元始重加删饰《易经存疑》1053
杨慎劝熊过著《周易象旨决录》1053
陈凤梧卒1054
刘天民卒,著有《洪范辨疑》1056
钱德洪在狱中讲《易》不辍1056
嘉靖二十一年 壬寅(1542)1057
吕柟卒1057
刘魁始与杨斛山、周讷溪讲学1060
马明衡《尚书疑义》成1060
魏校《大学指归》成1061
湛若水为姚虞《岭海舆图》作序1062
刻张九韶《理学类编》1062
重刻《诚斋先生易传》1062
李舜臣作《六经直音自序》1062
邓元锡喜读经史1063
聂豹著《大学古本臆说》、《白沙绪言》1063
嘉靖二十二年 癸卯(1543)1064
李舜臣作《三经考自序》1064
林希元《易经存疑》成1064
何瑭卒1065
刊刻薛应旂《方山诗说》1067
季本《四书私存》成1067
魏校卒1067
何宗鲁中举,著有《诗辨考证》1069
孙应奎是年左右在世1069
嘉靖中王尊贤上《圣学要义》、《中庸衍义》1070
嘉靖二十三年 甲辰(1544)1070
洪鼐《读易索隐》成1070
黄佐《乐典》成1071
邓元锡师从罗洪先1072
王廷相卒1072
陈士元中进士,精于经学1074
林命中进士,著有《春秋订疑》1075
陆稳中进士,著有《书经便蒙详节》1075
李逊中进士,著有《四书质疑》1076
湛若水讲学于甘泉书院1076
刻《诚斋易传》二十卷1076
张邦奇卒,著有《五经说》、《学庸传》等书1077
戴圭著有《易经大旨》、《四书要略》及《要语》1078
韩邦奇始作《易占经纬》1079
薛侃《图书质疑》成1079
陆深卒1080
罗汝芳与王艮弟子参加灵济宫大会1081
嘉靖二十四年 乙巳(1545)1082
录列圣御制及《圣学心法》、《四书五经性理大全》1082
杨爵《周易辨录》成1082
吴御为洪鼐《读易索隐》作《后序》1083
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成1083
刊刻朱熹《中庸辑略》,唐顺之作《序》1084
季本《春秋私考》成1085
奏请颁降《五经》、《四书》1086
赵恒《春秋录疑》成1086
任桂《春秋质疑》成1086
卢翰《易经中说》成1087
杨时秀《春秋集传》成1088
袁仁卒1089
钱德洪撰《慈湖书院记》1091
嘉靖二十五年 丙午(1546)1091
皇甫涍卒,著有《春秋书法纪原》1091
柯尚迁再为《周礼全经释原》作序1092
孔贞宁为《五经》博士1093
杨循吉卒1093
吴文光中举,著有《周易会通》、《尚书审是》1094
刊刻季本《庙制考议》1094
嘉靖二十六年 丁未(1547)1095
张居正中进士1095
陶承学中进士,其父陶廷奎著有《周易笔意》、《四书正学衍说》1095
王时槐中进士1095
陈嘉谟中进士1096
杨豫孙中进士,著有《经史通谱》1096
俞时及中进士,著有《蔡传说意》1096
李儒烈中进士,著有《尚书启蒙》1096
阴秉旸中进士,著有《四书赘说》1097
李先芳中进士,精于经学1097
詹莱中进士,著有《七经思问》、《春秋原经》1097
卜大有中进士,著有《经学要义》1098
汪镗中进士,著有《礼记资记》1098
阎绳芳中进士,著有《礼经通旨》1099
沈淮中进士,著有《孝经会通》1099
罗钦顺卒1099
袁表卒1102
王道卒1103
刊刻洪鼐《读易索隐》1104
叶良佩《周易义丛》成,应大猷撰《序》1104
任时上《参两贞明图》获罪1105
陆粲刊刻戴冠《礼记集说辨疑》1105
周用卒1106
以孔弘章为《五经》博士1107
邓元锡绝意科举1107
罗汝芳悟格物之说1107
嘉靖二十七年 戊申(1548)1108
杨东明出生1108
刻《四书朱注》1108
季本《读礼疑图》成1108
钟芳《学易疑义》成1109
湛若水《古乐经传》成1110
督学胡尧时请刊刻顾应祥所携《书经纂言》,顾氏作《序》1111
夏言卒1113
钱德洪四方讲学1113
罗汝芳学《易》于胡宗正1113
嘉靖二十八年 己酉(1549)1114
杨爵卒,著有《周易辨说》、《中庸解》1114
林希元因献《易经存疑》、《四书存疑》被削职为民1116
敖英《东谷赘言》成1116
黄佐《泰泉乡礼》成1117
梅继勋中举1118
钱德洪参与各种讲会1118
嘉靖二十九年 庚戌(1550)1118
钱德洪主教嘉义书院1118
刊刻吕怀《律吕古义》1119
汤日新中进士,著有《尚书录》1119
张四知中进士,著有《易经辨疑》1119
王诤中进士,著有《大学衍义通略》1120
吴国伦中进士,著有《春秋世谱》1120
钱德洪赴金陵讲会1121
顾宪成出生1121
唐顺之为季本《春秋私考》作序1121
蔡汝楠《说经劄记》成1122
薛应旂卒,著有《四书人物考》等经学著作1122
刘濂《乐经元义》成1123
杜憼著有《古易》1124
杨慎《六书索隐》成1125
嘉靖三十年 辛亥(1551)1125
何廷仁卒1125
熊过《周易象旨决录》成1125
陈士元《周易钩解》成1127
陆粲卒1128
嘉靖三十一年 壬子(1552)1129
李贽中举,著有《李氏说书》1129
沈伟中举,著有《书经说意》1129
来知德举于乡1130
彭良臣中举,著有《射礼纂》1130
钱德洪举南谯会,刻《朱子晚年定论》1131
叶山始作《八白易传》,越五月初稿成1131
高拱进《日进直讲》1132
刊刻《五经》白文1133
邓元锡谒见唐荆川1133
颜鲸《春秋贯玉》成1134
嘉靖三十二年 癸丑(1553)1134
聂豹举灵济宫大会1134
罗汝芳问道泰山丈人1134
罗汝芳中进士1135
吕穆中进士,著有《书经讲意》1135
曹大章中进士,著有《书经疏见》1136
程廷策中进士,著有《孝经订注》1136
江一麟中进士,著有《易说》1136
李贵中进士,著有《读易札记》1137
史朝富中进士,著有《考正大学古本》1137
顾曾唯中进士,著有《周易详蕴》1137
孙应鳌中进士1138
薛东海中进士,著有《四书解酲录》、《易经解酲录》1139
叶山《八白易传》二稿成1139
邵弁始作《春秋尊王发微》1139
黄绾卒,著有《经书原古》1140
顾应祥致仕1141
谢少南刻吕柟《五经说》1141
薛甲《易象大旨》成1142
钱德洪与吕怀论学1143
嘉靖三十三年 甲寅(1554)1143
梅鷟《古易考原》成,另著有《尚书考异》、《春秋指要》等书1143
欧阳德卒1145
何迁为薛甲《易象大旨》作《序》1146
钱德洪在徽州讲学1148
胡缵宗《愿学编》成1148
邓元锡问学上清1149
吴绅任桐庐知县,著有《易通》1149
刘教知梧州府,著有《论语笔义》1149
嘉靖三十四年 乙卯(1555)1150
任惟贤《周易义训》成1150
马理《周易赞义》成1151
刊刻黄乾行《礼记日录》1152
石壁《九经》在地震中被损坏1152
韩邦奇卒1153
马理卒1155
邓元锡举乡试,就学于邹东廓、刘三五1156
任有龄刊刻《易象大旨》1156
杨继盛卒,著有《拟补乐经》1156
沈亨授新会训导,深于《易学》1157
方一木中举,著有《春秋要旨》1158
嘉靖三十五年 丙辰(1556)1158
万表卒1158
邹善中进士1159
胡直中进士1159
耿定向中进士1160
陈锡中进士,深于经学1160
刘稳中进士,著有《易义折衷》1161
李孝先《投壶谱》成1161
郑絅为马理《周易赞义》作《序》1162
朱睦?为马理《周易赞义》作《序》1163
邹守愚卒,著有《易释义》1163
褚相知霍州1164
钱德洪、王畿主水西会1164
顾宪成受《大学》、《中庸》1165
嘉靖三十六年 丁巳(1557)1165
季本《诗说解颐》成1165
杨慎为熊过《周易象旨决录》作《序》1166
叶山《八白易传》三稿成1167
王交为季本《春秋私考》作《后序》1167
薛应旂《四书人物考》成1168
朱睦?为《周易集解》作序1168
黄九成拜师钱德洪,钱德洪赴青原会1169
顾宪成受《论语》1169
嘉靖三十七年 戊午(1558)1169
王畿、蔡汝楠赴湖州天池山法会1169
王应电《周礼传》成1170
刘濂《易象解》成1171
吴福中举,著有《易说》1172
顾宪成受《孟子》、《虞书》1172
王栋主白鹿洞、南昌府正学书院会1172
聂豹与王畿等论学1173
钱德洪与王畿定会水西1173
嘉靖三十八年 己未(1559)1173
蔡悉中进士,著有《书畴彝训》、《大学注》1173
陈言中进士,著有《易疑》、《尚书讲义》1174
蔡国熙中进士,著有《易解》、《论语偶见》1175
陆相儒中进士,著有《尚书正说》1175
游日章中进士,著有《学庸释义》、《洪范释义》1175
季本《易学四同》成1176
王拱东著有《周易玩辞》1177
蒋以诚著有《易说》1178
杨慎卒1179
程文德卒1181
蒋信卒1182
李舜臣卒1182
胡缵宗闭阁著书1183
钱德洪主怀玉书院教事,为《朱子晚年定论》重刻本作《序》1184
顾宪成受《夏书》、《商书》、《周书》1184
嘉靖三十九年 庚申(1560)1184
季本《易学四同别录》成1184
唐顺之卒1184
湛若水卒1185
湛若水门人谢显著有《易说》1188
金贲亨《学易记》成1188
高拱《日进直讲》编次成帙1189
陈士元《论语类考》成1190
叶山《八白易传》四稿成1190
嘉靖四十年 辛酉(1561)1191
胡松序《易学四同》1191
万廷言始精研《周易》1192
李文缵中举精于经学1193
鄢懋卿《易经正义》成1193
刊刻《焦氏易林》1194
张衮为薛甲《易象大旨》作序1194
孙承恩卒,著有《易卦通义》1194
戈九畴《礼记要旨》成书1195
嘉靖四十一年 壬戌(1562)1195
邹守益卒1195
徐用检中进士1197
孙振宗中进士,著有《易学说约》1197
徐元气中进士,著有《周易详解》1198
钟继元中进士,精于《易》学1198
滕伯轮中进士,著有《羲经要旨》1199
穆文熙中进士,著有《春秋左传评林测义》1199
李材中进士,精于经学1199
沈懋孝中进士,著有《论语类求》1200
陈九川卒1200
曾于乾卒1200
季本摘出《诗说解颐》之《总论》1201
钱德洪评论罗洪先之学、与罗洪先考订《阳明年谱》稿1201
王樵始著《周易私录》1201
陈颐正中进士1202
高拱、张居正校理《永乐大典》1202
章潢始编《图书编》1202
王敬臣论为学1203
刊刻唐顺之《左氏始末》1204
黄佐序《鲁诗世学》1204
嘉靖四十二年 癸亥(1563)1205
季本卒1205
程鸿烈著有《周易会占》1207
聂豹卒1208
刊刻徐爌《学庸初问》1208
刊刻杨万里《诚斋易传》1209
嘉靖四十三年 甲子(1564)1210
钱德洪与王宗沐共举“赤城会”1210
罗洪先卒,著有《易解》、《周礼疑》1210
张凤翼中举1212
张大雅中举,著有《易卦纬论》1212
程弘宾《书经虹台讲义》成1213
刊刻郑晓《禹贡图说》1213
李孝先于是年前撰成《投壶谱拾遗》1214
嘉靖四十四年 乙丑(1565)1215
顾应祥卒1215
杨时乔中进士1217
王鉴中进士,著有《禹贡山川郡邑考》1217
许天赐中进士,著有《诗经正义》1218
伊在庭中进士,著有《周易笔记》1218
骆问礼中进士,著有《乡饮序次图说》1218
李栻中进士,著有《论语外编》、《孟子道性善编》1219
管大勋中进士,著有《四书三说》1219
蔡汝楠卒1219
王崇庆卒1220
袁炜卒,著有《毛诗定见》1221
顾宪成习举子业1222
王襞会讲金陵1222
嘉靖四十五年 丙寅(1566)1223
郑晓《今言》成1223
郑晓卒,著有《禹贡图说》、《禹贡说》、《四书讲意》、《尚书考》1223
鲁邦彦《图书就正录》成1225
林烈《乡射礼仪节》成1225
郎瑛卒1226
钱德洪刻王阳明《文录续编》、《家乘》1227
雷乐编《周易古经》1227
俞鲲著有《禹贡玄珠》1227
章一阳著有《四书正学渊源》1228
嘉靖间,徐允禄著有《春秋愚谓》、《勉思斋尚书解》1228
嘉靖隐士王埜著《周易衍义》1229
嘉靖贡生谢宪著有《周易竹书》1229
嘉靖年间,顾起经著有《易呓语》、《夏小正补解》、《檀弓别疏》1230
嘉靖年间,林鸿儒著有《书经日录》1230
嘉靖年间,宗珝有《中庸一助》1231
嘉靖间,王循吉献《五经图说》1231
明代后期经学学术编年1235
隆庆元年 丁卯(1567)1235
贺沚中举1235
赠邹守益谥文庄1235
赠王阳明谥文成1236
耿定向等人议论薛瑄和王阳明陪祀孔庙问题1236
吕光洵致仕,著有《易笺》1236
孟彦璞为翰林院《五经》博士1236
沈束乞补制1237
王邦直始习律吕之学1237
耿定向祀王艮于安定书院,举隐逸,王襞力辞1238
隆庆二年 戊辰(1568)1238
马时敏自序《礼记中说》1238
予王阳明世袭伯爵1239
科场作文开始崇王,诋程、朱1239
薛瑄从祠文庙1239
殷子义为贡生1239
潘鸣时入太学1240
徐师曾《今文周易演义》成,付梓1240
孙应鳌《淮海易谈》成1242
徐允锡跋《书经讲义会编》1243
范瓘卒1243
吴悌卒1244
张位中进士,著有《尚书讲略》1244
沈位中进士,著有《尚书笔记》1245
龚勉中进士,著有《书义卓见》1245
汪在前中进士,著有《读书拙见》1245
张朝瑞中进士,著有《禹贡本未》1245
黄金色中进士,著有《编定古文孝经》1246
王栋发诚意之旨1246
隆庆三年 己巳(1569)1246
刘文敏诫门人1246
蔡清从祀庙庭1247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成1247
周坦作《易图说》1248
周怡卒1249
王艮语录遗稿刊行1249
隆庆四年 庚午(1570)1249
殷士儋进讲《大学衍义》1249
郑良弼《春秋续义》成1250
来知德始作《周易集注》1250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