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志刚,王丰,蔡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913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生育率-研究-中国;人口-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1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二 主要研究方向、重点难点及基本研究思路4
(一)主要研究方向4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研究思路5
三 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6
第二章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相应的研究状况14
一 人口年龄结构14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14
(二)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概要统计14
(三)近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结果16
(四)近年来老龄统计结果上的不一致17
二 人口的出生水平和生育水平18
(一)1990年以后出生水平存在较大争议18
(二)人口调查数据反映的生育率下降20
(三)在出生漏报和生育率问题上的认识迷茫22
三 人口的死亡水平与存活水平23
四 人口城镇化进程及其人口学影响24
五 小结25
第三章 对低生育率的研究与讨论29
一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的新思路30
二 低生育水平的分类31
三 中国低生育水平的其他影响因素32
四 当前人口研究中的认识问题36
五 关于低生育率问题的讨论39
(一)生育转变的下限在哪里39
(二)全球低生育率人口在哪里40
(三)中国未来人口长期发展以什么生育率为好42
(四)长期持续过低生育率会有什么样的人口后果43
(五)如何兼顾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压力45
(六)不应将适度人口的学术观点误解为当然的远期人口目标47
六 小结48
第四章 对以往若干出生漏报及生育率估计的评论52
一 人口研究中思想方法问题的共性53
二 依据以往公布出生统计做间接估计不过是重申当年的调整假设55
三 用妇女平均子女数当作总和生育率估计是一种错误58
四 某调查证明小普查严重漏报是因统计口径不可比59
五 用回归方法从平均孩次估计总和生育率的内在缺陷61
(一)该研究中回归方程本身的统计问题61
(二)该研究应用回归估计当前生育率时的问题63
(三)在总和生育率上加进度效应就不再是时期总和生育率估计64
六 追踪“五普”低龄队列人数来证明出生漏报的方法缺陷65
七 小结68
第五章 对根据教育统计数据估计生育水平的探讨71
一 研究背景71
二 小学入学年龄和学龄儿童的年龄分布73
三 小学入学率的问题77
四 教育统计数据可靠性的问题84
五 用在校小学生人数估计1991—2000年的生育水平89
六 小结91
第六章 2006年计生调查的“生育率反弹”是因为样本严重有偏93
一 2006年计生调查的前前后后93
二 对此次调查结果的疑问94
三 不同来源的生育率比较96
四 2006年计生调查的方法及简要讨论97
五 该调查的生育反弹主要反映在最近两年的一孩生育堆积上98
六 该调查的样本严重有偏100
七 该调查生育率的偏差幅度及其矫正结果103
八 小结104
第七章 妇女生育子女数与独生子女状况的队列分析106
一 妇女终身子女数变化反映生育水平不断降低106
二 中国现有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变化趋势108
三 终身独生子女的统计口径108
四 年龄别的届时独生子女比例109
五 2005年全国终身独生子女的数量估计110
六 小结112
第八章 人口流动对当前生育水平的影响114
一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114
二 研究的数据与方法116
三 2005年流动人口生育率分析117
四 2010年流动人口生育率分析123
五 小结125
第九章 我国大都市和城镇的常住人口年龄和户籍—流动状况129
一 2005年时的上海人口状况130
二 2010年时的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人口状况139
三 全国城乡人口的变化与当前状况143
四 小结147
第十章 生育率预测和中国人口的未来150
一 联合国人口预测对中国人口形势的调整151
二 贝叶斯生育率预测模型155
三 生育率变化决定中国人口未来159
四 人口预测对人口决策的作用:是以数为本还是以人为本163
第十一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简要分析与年龄别数据估算168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68
二 “六普”主要结果的简要解读169
三 根据“六普”公布的单岁人口金字塔估计相应性别年龄别人口数171
四 根据“六普”公布的性别年龄别人数对上述人口估计数的检验177
第十二章 根据“六普”结果模拟预测以往20年及未来的人口进程181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181
二 对人口进程模拟预测的基础数据183
三 人口模拟预测采用的生育模型184
四 关于人口模拟各项参数的说明185
(一)预期寿命参数185
(二)年龄别存活模式186
(三)人口城镇化参数186
(四)全国人口性别年龄别的城镇化净转移率187
(五)有关出生性别比参数及简要说明189
(六)递进生育率参数189
(七)递进生育模式190
五 研究方法与数据191
(一)人口模拟预测方法191
(二)根据“六普”人口金字塔推计模拟预测的靶标192
(三)实际操作的简要报告192
六 预模拟结果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的对比196
(一)2000年人口数及年龄结构比例196
(二)对2000年时育龄妇女孩次结构预模拟结果的评估197
(三)对2005年时育龄妇女孩次结构预模拟结果的评估199
(四)对少儿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预测结果的评估199
七 模拟发现1990年以来生育率受城镇化进程和推迟生育的影响很大201
八 小结203
第十三章 “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205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205
二 模拟结果与其他来源统计的比较与分析207
(一)前些年高报了出生水平207
(二)死亡水平略有高报210
(三)高报了人口增长数211
(四)以往的人口预测低估了老龄化水平212
(五)其他年龄结构指标的问题214
(六)长期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很低215
三 小结218
第十四章 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风险是过低生育率和过度的少子老龄化220
一 重新认识人口形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20
二 “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预测屡屡失误222
三 未来人口决策必须重新认真研究223
四 对未来人口发展的模拟预测研究225
五 小结235
第十五章 低生育水平下我国人口惯性237
一 研究背景237
二 人口惯性测量方法238
(一)总人口惯性测量法238
(二)年龄别人口惯性测量法246
(三)模型稳定人口惯性测量法249
(四)小结与讨论253
三 中国人口惯性60年的变化254
(一)全国总人口惯性254
(二)分城乡总人口惯性255
(三)年龄别人口惯性257
四 小结260
第十六章 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人口与中国的选择262
一 改变世界的人口转变262
二 认识低生育率266
三 中国面临的选择270
四 小结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