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调剂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调剂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0638319.jpg)
- 邵志高主编;王蔚青,潘峥副主编;王轶,王蔚青,邵华,邵志高,潘峥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4620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213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调剂学-岗位培训-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调剂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调剂学的定义、性质与内容1
一、调剂学的定义1
二、调剂学的性质1
三、调剂学的任务1
第二节 法律法规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3
三、国家基本药物制度4
四、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4
五、《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6
六、《处方管理办法》7
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9
第三节 药典与药品标准9
一、药典9
二、药品标准11
第二章 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12
第一节 概述12
一、医疗机构12
二、医院药学12
三、医院药学的特点13
四、医院药学的组织结构13
第二节 医院药房14
一、门诊药房调剂工作特点与任务14
二、急诊药房调剂工作特点与要求15
三、住院药房调剂工作特点与任务17
四、中药调剂工作特点与任务17
五、医院药房的设置18
六、医院药房的基本设施18
七、医院药房人员要求19
第三节 社会药房19
一、社会药房的性质20
二、社会药房的特点20
三、社会药房人员要求20
四、社会药房的调剂20
第四节 调剂工作岗位职责21
一、调剂科(室)主任(组长)职责21
二、处方审核岗位职责22
三、处方调配岗位职责22
四、处方复核岗位职责22
五、发药岗位职责23
六、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调剂岗位职责23
七、调剂科(室)药品分装岗位职责23
八、药物咨询岗位职责23
九、调剂值班人员职责23
第五节 调剂工作规章制度24
一、处方管理制度24
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调剂管理制度25
三、有效期药品管理制度26
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7
五、用药错误登记制度27
六、调剂室交接班制度27
第三章 调剂学的相关基础理论29
第一节 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理论基础29
一、药物作用机制29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31
第二节 药剂学理论基础33
一、药物剂型与制剂33
二、药物传递系统34
三、医院制剂34
第三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理论基础35
一、药物体内转运机理35
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6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38
四、临床给药方案设计40
五、治疗药物监测46
第四节 化学理论基础51
一、药物化学51
二、天然药物化学51
三、生物化学53
四、药物分析55
第五节 医学理论基础56
Ⅰ.生理学56
一、细胞的基本概念56
二、血液57
三、血液循环58
四、呼吸61
五、消化和吸收63
六、能量代谢与体温65
七、肾脏的排泄与重吸收功能66
八、内分泌与激素67
Ⅱ.病理生理学68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69
二、疾病概论69
三、病因学总论69
四、发病学总论70
五、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71
Ⅲ.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71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72
二、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72
三、细菌的致病性72
四、条件致病菌72
五、二重感染72
六、消毒与灭菌72
第四章 药物相互作用74
第一节 药剂学相互作用74
一、物理性配伍变化75
二、化学性配伍变化75
三、药物与赋形剂的相互作用75
四、药物与容器的相互作用75
五、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76
六、输液配制的配伍变化76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的相互作用76
一、改变药物吸收76
二、改变药物分布78
三、改变药物体内代谢过程79
四、改变排泄79
五、干扰水及电解质平衡80
第三节 药效动力学的相互作用80
一、改变药物在受体部位的作用80
二、协同与拮抗相互作用81
第四节 常用药物相互作用82
一、抗菌药物82
二、抗结核药86
三、抗肿瘤药86
四、免疫抑制剂87
五、中枢抑制药89
六、抗精神病药90
七、镇痛药92
八、解热镇痛药92
九、抗癫痫药93
十、精神振奋药94
十一、抗抑郁药94
十二、强心苷类药95
十三、抗高血压病药96
十四、拟交感胺类药98
十五、血液系统药99
十六、利尿药100
十七、抗组胺药101
十八、激素101
十九、麻醉药102
二十、肌肉松弛药103
第五章 药品不良反应及其监测104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104
一、药品不良反应定义104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04
三、药品不良反应分类106
四、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106
五、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107
第二节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108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08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程序和要求109
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范围109
四、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110
第六章 用药错误及其防范措施112
第一节 基本概念112
一、用药错误的定义112
二、用药错误的分类112
第二节 用药错误的防范115
一、加强领导,严格管理115
二、明确岗位职责,增强防范意识116
第三节 用药错误的监测与管理118
一、用药错误的监测118
二、用药错误的管理118
第七章 特殊人群的用药原则120
第一节 小儿用药的原则120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120
二、小儿用药的特殊性121
三、小儿某些疾病用药122
四、小儿用药的原则123
五、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法124
六、儿童用药的依从性124
第二节 老年人用药的原则125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125
二、老年人药代动力学改变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25
三、老年人的药物治疗的特殊性126
第三节 孕妇用药的原则127
一、妊娠期生理变化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27
二、妊娠期药动学的特点128
三、妊娠期慎用或禁用药128
四、FDA妊娠安全性分级133
第四节 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原则133
第五节 肝肾功能不良患者的用药原则134
一、肝功能不良患者的用药原则134
二、肾功能不良患者的用药原则136
第八章 药物剂型139
第一节 药物剂型分类139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39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139
三、按制法分类140
第二节 《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九版)收载的药物剂型140
一、中药的剂型(一部)140
二、化学药物的剂型(二部)143
三、生物制品的剂型(三部)149
第三节 药物传递系统151
一、缓释/控释给药系统151
二、迟释制剂153
三、脉冲给药系统153
四、经皮给药系统154
五、靶向给药系统154
第九章 药品名称与药品说明书156
第一节 药品156
一、药品的定义156
二、药品的属性156
三、药品的分类158
第二节 新药的概念与分类159
一、新药的定义159
二、新药的分类159
三、药品注册160
四、新药研究161
第三节 药品名称162
一、国际非专利药名(药品通用名)162
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163
三、药品商品名称164
第四节 药品说明书165
一、药品说明书的基本概念165
二、药品说明书的法律地位165
三、药品超说明书使用管理166
第十章 药品包装与标签、药袋168
第一节 药品包装168
一、概述168
二、药品包装的要求168
三、药品包装的特殊要求169
四、药品包装材料169
五、药品包装材料的要求169
六、药品包装材料分类170
第二节 药品的标签170
一、药品标签的分类170
二、标签标示的内容170
三、处方药标签171
四、非处方药标签172
第三节 药袋172
一、调剂部门药品分装172
二、药袋内容172
三、药袋式样173
第十一章 药品外观质量检查174
第一节 一般外观质量检查174
一、药品性状变化174
二、制剂外观检查175
第二节 制剂外观质量检查及处理原则176
一、注射剂176
二、片剂178
三、口服固体制剂178
四、口服液体制剂180
五、其他制剂180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182
第一节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82
一、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182
二、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184
第二节 药物制剂的化学分解186
一、药物制剂水解反应186
二、药物的氧化反应188
三、其他变化190
第三节 解决化学不稳定的方法192
一、改善物理状态及外界条件192
二、调整pH192
三、添加稳定剂(注意!在输液中不宜应用)192
四、改变溶剂、剂型或生产工艺193
五、制成稳定的盐类或衍生物193
六、药品贮藏的规定193
第十三章 药物溶解、药剂稀释与表面活性剂195
第一节 溶解、溶解度及溶解速度195
一、溶解195
二、溶解度195
三、溶解速度196
第二节 溶剂197
一、极性溶剂197
二、非极性溶剂198
三、半极性溶剂198
第三节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99
一、增溶199
二、助溶201
三、成盐201
四、改变溶剂和变更化学结构202
第四节 药剂的稀释202
一、溶液的稀释202
二、粉剂的稀释202
三、注射用粉针剂、冻干制剂的溶解与稀释202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249
一、表面活性剂的性质249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249
三、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251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253
第十四章 药物制剂的配合变化255
第一节 概述255
一、药物配合使用的临床意义255
二、药物配合变化的含义255
三、药物的配合分类255
四、研究药物制剂配合变化的意义256
第二节 药物的配合变化256
一、湿润或液化256
二、燃烧或爆炸257
三、产生沉淀或分层257
四、产生气体258
五、变色259
六、潜在变化259
第三节 配合变化的处理原则与方法259
一、处理原则259
二、处理方法259
第四节 注射液的配合变化260
一、注射液的配合变化与pH的关系261
二、注射液配合变化的一些规律264
三、注射液配合变化的实验方法264
第五节 中药配伍禁忌265
一、配伍禁忌266
二、妊娠禁忌266
三、服药宜忌267
第十五章 处方调剂270
第一节 处方270
一、处方的定义270
二、处方的性质270
三、处方的分类270
四、处方书写规则271
五、处方有效期限与处方药量规定271
六、处方的内容272
七、处方颜色272
八、处方中常用的外文缩写272
第二节 处方调剂程序273
一、处方审核273
二、处方调配277
三、检查与核对277
四、发药278
第三节 中药饮片处方调剂278
一、处方审核278
二、划价279
三、处方调配279
四、检查与核对280
五、发药280
六、中药饮片煎煮及服用方法280
第十六章 药品的计量282
第一节 药品的计量单位282
一、剂量单位282
二、抗生素的计量单位282
第二节 药物浓度表示法及计算283
一、百分浓度283
二、比例浓度283
三、摩尔浓度284
四、计算284
第三节 药物剂量及计算285
一、药物剂量与作用强度关系285
二、给药剂量计算286
第十七章 药物过敏及药物过敏试验方法288
第一节 药物过敏反应288
一、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288
二、药物过敏反应的预防288
三、药物过敏反应的治疗措施289
第二节 药物皮肤敏感试验290
第三节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292
一、青霉素G钠(钾)过敏试验292
二、头孢菌素类过敏试验293
三、链霉素过敏试验294
四、结核菌素过敏试验294
五、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295
六、盐酸普鲁卡因过敏试验295
七、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296
八、有机碘造影剂过敏试验296
九、门冬酰胺酶过敏试验296
十、精制抗蝮蛇毒血清过敏试验297
十一、精制抗炭疽血清过敏试验297
十二、精制抗狂犬病血清过敏试验297
第十八章 药学信息与服务298
第一节 基本概念298
一、药学信息学298
二、药学信息298
三、药物信息298
四、循证药物信息298
五、美国药典信息299
六、药物信息的特点299
第二节 药物信息299
一、药物信息获取途径299
二、药物信息源的分级299
三、药物信息的评价与管理300
第三节 药物信息服务301
一、药物信息服务的意义301
二、药物信息服务的目的302
三、药物信息服务的特点302
四、药物信息服务的实施302
五、药物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303
第十九章 药学服务与安全用药宣传教育304
第一节 药学服务304
一、药学服务的内涵304
二、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305
三、实施药学服务的基础305
四、实施药学服务的基本要素306
五、药师实施药学服务的素质与技能306
第二节 药学服务的知识与技能307
一、与患者沟通307
二、药历的书写308
第三节 患者用药教育与宣传311
一、用药教育的必要性311
二、患者用药教育的内容311
三、患者用药教育的形式312
四、特殊群体的用药教育313
五、患者用药教育环境314
第四节 用药咨询314
一、患者用药咨询314
二、医师用药咨询317
三、护士用药咨询317
四、社区公众用药咨询317
第二十章 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318
第一节 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18
一、药物经济学的定义、服务对象318
二、药物经济学的发展历程319
三、药物经济学名词释义319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的评价方法及其意义320
一、药物经济学常用评价方法320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与作用321
第二十一章 常用医学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323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323
一、白细胞计数323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324
三、红细胞计数328
四、血红蛋白329
五、血小板计数329
六、红细胞沉降率330
第二节 尿液检测331
一、尿液的酸碱度331
二、尿液的比重332
三、尿蛋白检查332
四、尿糖(尿葡萄糖检查)333
五、尿胆红素334
六、尿胆原334
七、尿液隐血335
八、尿沉渣白细胞335
九、尿沉渣管型336
十、尿沉渣结晶336
十一、酮体336
十二、尿肌酐337
十三、尿尿酸337
十四、尿淀粉酶338
十五、尿溶菌酶338
第三节 粪便检查339
一、粪隐血339
二、粪胆原339
三、胆红素339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340
一、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40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41
三、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342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342
五、胆碱酯酶343
六、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343
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345
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345
九、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345
十、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346
十一、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346
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346
一、血清尿素氮347
二、血清尿酸347
三、血清肌酐348
四、肌酐清除率349
第六节 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测349
一、空腹血糖测定349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50
三、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352
四、血清C-肽检测352
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353
第七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354
一、血清总胆固醇354
二、甘油三酯354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5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5
五、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5
六、血清淀粉酶356
附录357
Ⅰ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357
Ⅱ 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补药物目录(2011版)390
Ⅲ 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有关管理规定403
Ⅳ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406
Ⅴ 处方管理办法411
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418
Ⅶ 药物对妊娠的危害性等级的药物检索表429
Ⅷ 一些药物的治疗浓度、中毒浓度与致死浓度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