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央银行学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央银行学新编
  • 祝洪章主编;段文博,王晓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7478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294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中央银行-经济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央银行学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央银行制度与体制3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发展3

本章知识结构图3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产生4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4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5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7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13

一、中央银行制度推广的经济历史背景13

二、中央银行制度在国际联盟倡导下得到快速推广13

三、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5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15

一、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阶段的经济历史背景16

二、中央银行制度强化完善16

三、中央银行制度强化阶段的主要特征18

第四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新发展19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银行制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9

二、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央银行制度新发展19

第五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发展历程20

一、我国近代史上的中央银行20

二、新中国中央银行的建立及其变革21

本章小结24

练习题25

第二章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与结构28

本章知识结构图28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29

一、中央银行是特殊的国家机关29

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30

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类型与资本结构31

一、中央银行的体制类型32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37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40

一、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41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46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47

一、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47

二、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48

三、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分类49

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机构设置49

一、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50

二、中央银行的内部职能机构设置52

三、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52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54

本章小结59

练习题60

第三章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64

本章知识结构图64

第一节 中央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65

一、现代经济发展运行的特征65

二、中央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66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不同模式68

一、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概述68

二、中央银行与中央政府的关系70

三、中央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关系71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72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72

二、中外中央银行独立性比较77

本章小结84

练习题84

第二编 中央银行业务91

第四章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91

本章知识结构图91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92

一、货币发行的内容92

二、货币发行的原则93

三、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93

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发行制度94

五、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96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97

一、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特点与意义97

二、准备金存款业务99

三、中央银行的其他存款业务103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业务104

一、发行中央银行债券104

二、对外负债107

三、资本业务107

本章小结108

练习题108

第五章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111

本章知识结构图111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储备资产业务112

一、中央银行储备资产的构成112

二、中央银行储备资产的意义113

三、中央银行经营储备资产应注意的问题114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储备资产业务115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116

一、再贴现业务的概念与意义116

二、再贴现业务的一般规定117

三、再贴现业务运作和发展的相关条件119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贷款业务120

一、中央银行贷款的特征120

二、贷款业务的种类121

三、再贴现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124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125

一、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意义125

二、中央银行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比较126

三、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种类及业务操作126

本章小结129

练习题130

第六章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133

本章知识结构图133

第一节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概述134

一、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产生与发展134

二、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重要作用135

三、支付清算的形式137

四、支付清算体系139

第二节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的运作142

一、中央银行支付清算运作的基本原理142

二、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143

第三节 支付清算体系的风险及风险管理146

一、风险类型146

二、风险管理147

第四节 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149

一、我国的支付服务组织149

二、我国的主要支付清算系统151

三、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简介153

四、我国支付清算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158

本章小结162

练习题164

第七章 中央银行其他业务167

本章知识结构图167

第一节 经理国库业务168

一、国库和国库制度168

二、国库的职责和权限169

三、中央银行经理国库业务的意义170

四、我国的国库制度发展历史与现状171

五、各国国库制度介绍172

第二节 中央银行会计业务175

一、中央银行会计业务的任务和职能175

二、中央银行会计业务的对象和业务特点176

三、中央银行的会计报告177

四、中央银行的会计分析178

五、会计核算178

六、会计监督179

第三节 调查统计业务179

一、中央银行金融统计179

二、中央银行的经济统计调查187

第四节 征信管理业务189

一、征信与征信体系189

二、征信体系建设的意义189

三、征信体系的建立模式190

四、征信体系的内容191

五、中国征信体系的建设192

第五节 反洗钱业务194

一、洗钱与反洗钱的含义194

二、反洗钱的意义195

三、国际社会反洗钱业务的发展195

四、中国人民银行的反洗钱业务199

本章小结200

练习题202

第三编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207

第八章 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207

本章知识结构图207

第一节 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8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含义208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208

三、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210

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关系210

第二节 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统计报表211

一、基本核算表211

二、国民经济账户220

三、附属表225

第三节 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227

一、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227

二、中央银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228

本章小结230

练习题231

第九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235

本章知识结构图235

第一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概述236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特征236

二、货币政策的内容及类型237

三、货币政策体系构成239

四、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40

第二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41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涵241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统一与冲突245

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与实践248

第三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251

一、货币政策确立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必要性251

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251

三、货币政策操作目标252

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253

五、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选择与实践256

本章小结259

练习题259

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262

本章知识结构图262

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263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263

二、再贴现政策267

三、公开市场业务271

第二节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274

一、证券市场信用控制274

二、不动产信用控制275

三、消费者信用控制275

四、优惠利率276

第三节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276

一、直接信用控制276

二、间接信用控制277

本章小结280

练习题280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与政策效应283

本章知识结构图283

第一节 基础货币、货币供应和货币乘数284

一、基础货币284

二、货币乘数286

三、货币供给288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290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290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292

三、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296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297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概述298

二、货币政策时滞对货币政策的影响302

三、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的影响304

本章小结306

练习题307

第四编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稳定313

第十二章 金融监管体制中的中央银行313

本章知识结构图313

第一节 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及其变化314

一、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类型314

二、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316

三、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320

第二节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变321

一、金融监管体制的起步(1948—1978年)321

二、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时期的金融监管体制(1978—1992年)322

三、分业监管模式的确立(1992—1998年)322

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1998年至今)323

第三节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的内容326

一、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概述326

二、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的必要性330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原则331

四、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的内容331

本章小结332

练习题332

第十三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市场稳定336

本章知识结构图336

第一节 中央银行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的制度框架337

一、金融稳定概述337

二、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的关系340

三、中央银行维持金融稳定的制度框架342

第二节 中央银行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金融稳定评估344

一、金融风险监测344

二、金融稳定评估345

第三节 中央银行维持金融稳定的措施350

一、对金融稳定性进行评估350

二、完善金融基础设施351

三、建立金融安全网352

四、促进各部门和监管机构的协调353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与金融稳定354

一、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必然性354

二、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355

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监测357

四、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358

本章小结360

练习题361

第五编 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央银行367

第十四章 区域货币合作与跨国中央银行367

本章知识结构图367

第一节 主要区域货币合作的理论368

一、凯恩斯的国际货币改革思想368

二、特里芬的国际货币改革理论369

三、以蒙代尔为代表的最优货币区理论371

第二节 区域货币合作模式的类型379

一、强制型货币合作模式379

二、协议型货币合作模式380

第三节 区域货币联盟实践381

一、加洛林货币改革381

二、德奥货币同盟382

三、瑞士货币同盟382

四、拉丁货币同盟382

五、斯堪的那维亚货币同盟383

六、东非共同先令货币区384

七、非洲法郎区385

八、卢布区货币联盟388

九、海湾国家货币联盟390

十、东加勒比货币联盟391

十一、美洲美元化392

十二、东亚货币合作393

十三、欧洲货币体系397

第四节 欧洲中央银行体系400

一、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产生与发展历史400

二、机构设置及职能设定401

三、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运作模式选择402

四、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独立性403

本章小结406

练习题407

第十五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国际协作411

本章知识结构图411

第一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协作的发展历程412

一、金本位制时期412

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412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413

四、牙买加货币体系以来413

第二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协作的内容与形式417

一、货币政策国际协作的前提417

二、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目标417

三、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内容418

四、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形式422

第三节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协作的相关理论423

一、基于外溢效应的货币政策国际协作理论分析424

二、基于博弈论方法的货币政策国际协作理论分析425

三、基于收益的货币政策国际协作理论分析426

四、依托构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货币政策国际合作428

本章小结428

练习题429

第十六章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433

本章知识结构图433

第一节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理论基础434

一、金融脆弱说434

二、国际机制理论435

三、国家管辖权理论435

第二节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形式与内容437

一、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建立的现实必要性437

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机制的主要形式438

三、金融监管合作的主要内容440

第三节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主要成果440

一、巴塞尔委员会及巴塞尔规则441

二、巴塞尔规则的意义和特色443

三、巴塞尔规则的影响和局限性444

四、其他主要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444

五、区域性金融监管合作进展446

第四节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发展的新趋势452

一、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主体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452

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制度逐渐健全,标准趋向统一化452

三、监管方式逐步从分立监管转变为统一监管453

四、监管理念逐渐从微观审慎性监管转变为宏观审慎性监管453

本章小结453

练习题454

练习题参考答案458

参考文献4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