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雍和宫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雍和宫
  • 牛颂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170029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01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6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雍和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佛教传入青藏高原的因缘1

第一节 吐蕃天降佛经之说2

第二节 创制藏文与翻译佛经7

第三节 创建佛殿与供养佛像9

第四节 松赞干布与外来佛教20

第二章 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24

第一节 赤松德赞的兴佛事迹24

第二节 赤祖德赞的弘法措施33

第三节 朗达玛赞普的灭法事件36

第三章 藏传佛教的复兴与繁荣40

第一节 藏传佛教下路复兴41

第二节 藏传佛教上路复兴47

第三节 阿底峡尊者及其传法活动51

第四章 藏传佛教诸多宗派及其特质57

第一节 宁玛派及其教法仪轨57

一、远传经典传承58

二、近传伏藏传承66

三、甚深净相传承70

四、教法仪轨72

五、大圆满法73

第二节 噶当派及其教法仪轨75

一、历史渊源76

二、教典传承78

三、教授传承80

四、教诫传承80

五、教法仪轨83

第三节 萨迦派及其教法仪轨85

一、家族世袭制85

二、萨迦五祖89

三、四大拉章95

四、高僧与学派96

五、教法仪轨98

第四节 噶举派及其教法仪轨101

一、香巴噶举派101

二、达波噶举派102

三、噶玛噶举派104

四、蔡巴噶举派113

五、拔绒噶举派114

六、帕主噶举派114

七、教法仪轨116

八、大手印法117

九、那若六法118

第五节 觉囊派及其教法仪轨121

一、多罗那他122

二、教法仪轨123

第六节 、格鲁派及其教法仪轨125

一、宗喀巴大师与格鲁派的创立125

二、教法仪轨127

三、格鲁派主要寺院129

第五章 藏传佛教特异文化132

第一节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132

第二节 藏传密宗的殊胜地位142

第三节 活佛转世制度的由来143

第四节 政教合一制度的内涵146

第六章 十八世纪清廷经略蒙藏地区的典范之作——北京雍和宫149

第一节 从帝王行宫到皇家第一寺院149

一、雍和宫的历史沿革149

二、雍和宫显赫的皇家寺院地位153

三、雍和宫改建为格鲁派寺院的历史机缘160

第二节 清朝几大活佛与雍和宫的因缘167

一、雍和宫第一任堪布——三世章嘉·若比多吉167

二、第一位从雪域高原走进雍和宫的大喇嘛——第六世班禅大师172

三、永留雍和宫史册的第七世达赖喇嘛177

四、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与雍和宫的因缘183

第三节 从雍和宫看清朝对蒙藏地区的管理189

一、活佛转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金瓶掣签”制度的确立189

二、雍和宫在“金瓶掣签”制度中的历史作用196

三、从雍和宫走出去的西藏摄政199

第七章 雍和宫的建筑209

第一节 雍和宫的整体建筑群209

一、雍和宫建筑群的总体布局210

二、雍和宫建筑群的东、中、西三路212

三、雍和宫中路建筑的格局217

第二节 雍和宫的中路建筑与陈设225

一、宝坊院的建筑及陈设226

二、辇道院的建筑及陈设227

三、雍和门殿院的建筑及陈设228

四、雍和宫殿院的建筑及陈设230

五、永佑殿院的建筑及陈设234

六、法轮殿院的建筑及陈设236

七、万福阁殿院的建筑及陈设240

第三节 雍和宫的建筑施工及陈设艺术243

一、雍和宫建筑的工程施工244

二、雍和宫的建筑陈设及艺术253

第四节 雍和宫的建筑由来及发展261

一、王府时期的雍和宫建筑261

二、行宫、影堂时期的雍和宫建筑266

三、改建庙宇后的雍和宫建筑271

四、雍和宫建筑的今日275

第八章 雍和宫的佛尊283

第一节 汉地佛像在不同时期的表现283

一、北魏、隋唐及宋代佛教造像特点283

二、元、明、清代佛教造像特点286

第二节 藏、汉两地佛像艺术在雍和宫289

一、藏传佛教造像在雍和宫的表现形式290

二、汉传佛教造像在雍和宫的表现形式293

第三节 雍和宫中路殿堂佛像特点及立意296

一、雍和门(天王殿)296

二、雍和宫300

三、永佑殿306

四、法轮殿309

五、万福阁和观音洞313

六、绥成殿317

七、照佛楼319

第四节 雍和宫配殿密宗佛像的特点及立意320

一、东配殿中佛像特点及象征意义320

二、时轮殿中佛像造像及立意326

三、讲经殿中的密宗造像327

四、密宗殿中的金刚与护法329

第九章 雍和宫的唐卡艺术333

第一节 关于唐卡333

第二节 雍和宫唐卡的概貌338

第三节 雍和宫唐卡的种类342

一、唐卡的质地与工艺342

二、唐卡的绘画内容与题材348

第四节 不同来源唐卡的艺术特征及赏析368

一、西藏唐卡369

二、宫廷唐卡376

三、民间唐卡384

第五节 雍和宫唐卡的艺术特征387

一、唐卡是宗教精神和艺术的完美结合388

二、唐卡的构图样式及其色彩389

三、唐卡绘画中的艺术手法390

四、唐卡绘画中的数字392

五、唐卡的系列完整性392

第十章 雍和宫的文物394

第一节 雍和宫的经书与经版394

一、法轮殿的藏文大藏经394

二、珍贵的佛教经卷397

三、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史料——木制经版398

第二节 雍和宫的法物、法器400

一、飘扬的经幡——风马旗401

二、雍和宫的海灯402

三、种类繁多的香炉与五供403

四、殊胜庄严的七珍与八宝407

五、佛法的象征物——法轮411

六、岁月久远的转经筒412

七、藏传佛教艺术的精华——坛城413

八、佛教世界观的具体物化——须弥山415

九、祈愿吉祥的曼达417

十、别具一格的护身佛阁417

十一、雍和宫的念珠与挂珠418

十二、金刚铃与杵,菩提智慧义420

十三、内供颅器——嘎巴拉碗420

十四、奔巴壶与奔巴瓶421

十五、木制珊瑚树422

十六、珍奇的供物——凤眼香423

十七、殿堂内的各式小塔423

十八、法轮殿内的高台经座425

第三节 雍和宫的乐器426

一、庄重祈福的古钟426

二、多种功用的法鼓428

三、打击乐器铙与钹429

四、法音远播的海螺430

五、造型别致的唢呐431

六、古朴的大铜号432

七、独特的罡洞432

第四节 清代以来雍和宫僧人的服装433

第五节 乾隆留存或赐予雍和宫的宝物435

一、“洗三”与“鱼龙变化盆”436

二、精美的五佛宝冠437

三、乾隆期白缎璎珞法衣437

四、乾隆的夏朝冠438

五、黄缎绣云龙纹朝服439

六、乾隆年“木兰秋狝”的服装与用具440

第十一章 雍和宫的匾额、楹联、碑刻443

第一节 匾额、楹联、碑刻的布阵443

第二节 殿名匾额特征和寓意446

第三节 匾额、楹联读解449

一、群生仁寿453

二、寰海尊亲453

三、福衍金沙453

四、十地圆通454

五、四衢净闢454

六、慈隆宝叶455

七、现妙明心455

八、法镜交光六根成慧日 牟尼真净十地起祥云456

九、接引群生扬三千大化 圆通自在住不二法门457

十、法界示能仁,福资万有 净因臻广慧,妙证三摩459

十一、超二十七重天以上 度百千万亿劫之中461

十二、般若慈源觉海原无异沠水 菩提元路德山相见别峰云462

十三、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 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463

十四、妙尽无为465

十五、无量寿轮465

十六、恒河筏喻466

十七、净域慧因467

十八、圆观并应467

十九、慧日丽璇霄光明万象 法云垂玉宇安隐诸方468

二十、示第一义谛 开不二法门469

二十一、定光澄月相 慧海涌潮音470

二十二、日月临初地 人天仰化城471

二十三、鬘云彩护祥轮,锦轴光明辉万象 龙沼庆贻宝地,玉毫圆足聚三花472

二十四、律持定慧472

二十五、法会启无边,共守真如愿力 律宗超最上,总持实相因缘473

二十六、能仁普度474

二十七、宝地徧沾功德润 香台恒拥吉祥花474

二十八、慈云应念474

二十九、广一切善缘现庄严相 普如是功德发欢喜心474

三十、缘觉妙谛475

三十一、放大光明475

三十二、以不可思仪说微妙法 具无量由旬作清净身475

三十三、文六显金身,非色非空 大千归宝所,即境即心476

三十四、合大地成形,非有为法 与众生同体,作如是观477

三十五、慧日朗诸天圆辉宝相 吉云垂大地净扫尘根477

三十六、狮座宝花,拈来参妙谛 檀林法乳,触处领真香477

第四节 诠释御制《雍和宫碑文》478

一、标点御制《雍和宫碑文》478

二、御制《雍和宫碑文》字、词、典故集注480

三、御制《雍和宫碑文》译文490

第五节 “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雍和宫《喇嘛说》碑析496

一、《喇嘛说》的成因500

二、“兴黄教,安众蒙古”方略500

三、只封章嘉的探讨502

四、道破天机之语507

五、权归令自易行508

第十二章 雍和宫的佛事与教育513

第一节 清代雍和宫僧人的诵经活动514

一、“内课”514

二、“随营”517

三、“本课”518

第二节 清代藏传佛教在雍和宫的学术中心——四学殿522

一、显宗扎仓524

二、密宗扎仓525

三、医学扎仓525

四、时轮扎仓526

第三节 雍和宫的面供制做527

第四节 雍和宫的佛教音乐528

第五节 雍和宫教务的管理及平日诵经活动531

第六节 雍和宫僧人的受戒与灌顶仪式532

第七节 雍和宫的佛教节庆534

一、喜迎新年大法会534

二、大愿祈祷法会与金刚驱魔神舞534

三、佛吉祥日543

四、关公磨刀日546

五、关公纪念日547

六、大威德金刚坛城法会与火供仪式547

七、释迦牟尼重返人间日551

八、宗喀巴大师上师供法会552

九、六世班禅大师纪念日553

第八节 雍和宫的腊八粥与舍粥活动554

第九节 雍和宫的茶事557

第十三章 今日雍和宫561

第一节 新社会制度的建立,激发起僧侣的爱国热情562

一、《共同纲领》颁布,宗教信仰得到尊重562

二、废除封建制度,进行民主改革564

三、中央决定和平解放西藏,雍和宫喇嘛配合政府做好各项工作566

四、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僧侣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567

第二节 中央人民政府和国家领导人重视关心雍和宫568

一、多次拨专款修缮雍和宫,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8

二、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解决西藏问题相继视察雍和宫570

三、“文革”中,周恩来总理指示特加保护雍和宫572

四、人民政府派设专门机构加强对雍和宫的保护管理573

第三节 第十世、第十一世班禅大师与雍和宫575

一、第十世班禅大师多次到雍和宫礼佛传戒575

二、第十一世班禅大师两次莅临雍和宫581

第四节 爱国爱教的诸任堪布584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代理堪布伊什噶瓦584

二、“红色噶根(活佛)”噶喇藏堪布585

三、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堪布高全寿588

四、爱国爱教的现任堪布嘉木扬·图布丹589

五、一心法门的青年副堪布胡雪峰591

第五节 宗教信仰、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窗口592

一、集宗教场所、博物馆、旅游景点功能于一处的藏传佛教著名寺院592

二、建立佛学院,招募僧伽,全面恢复宗教活动594

三、搞好外事接待,友谊情系五洲595

四、雍和宫方兴未艾的文博事业597

参考文献600

后记6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