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624902.jpg)
- 高玉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3180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54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诗歌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语1
第一章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特质6
第一节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起源6
一、中国诗歌艺术起源于劳动生产活动6
二、中国诗歌的起源与宗教祭祀活动和娱乐的关系8
三、中国诗歌的起源与爱情婚姻以及娱乐活动的关系9
四、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10
第二节 中国诗歌的艺术特质10
一、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抒情性10
二、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韵律美11
三、赋比兴的表现手法15
第三节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7
一、艺术形式上的分类17
二、题材内容上的分类19
第二章 中国古典诗歌的社会功能22
第一节 “兴观群怨”理论22
一、“兴”23
二、“观”25
三、“群”27
四、“怨”31
第二节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与外交事务34
一、外交赋诗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34
二、古典诗歌艺术与当代外交事务37
第三节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与国际问题研究41
一、古典诗歌为国际问题研究提供有益启迪41
二、社会有识之士以诗歌创作关注国际风云44
第四节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与社会政治生活45
一、毛泽东关注唐诗艺术研究45
二、毛泽东对唐诗的运用47
第三章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发展历程59
第一节 《诗经》59
一、《诗经》的编定和体制59
二、《诗经》的分类61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63
第二节 楚辞65
一、楚辞的含义65
二、屈原的诗歌艺术成就66
第三节 汉魏六朝乐府诗歌70
一、两汉乐府民歌70
二、南北朝乐府民歌72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文人诗歌75
一、建安诗歌75
二、正始诗歌82
三、西晋诗歌83
四、陶渊明与田园诗87
五、南朝诗歌92
第五节 唐代诗歌96
一、唐诗艺术总论96
二、唐诗艺术风貌98
第六节 宋代诗歌102
一、宋代的诗103
二、宋代的词111
第七节 元代诗歌117
一、元代散曲概说117
二、元曲的艺术成就118
第八节 明代诗歌123
一、明初诗歌123
二、明代后期诗歌124
第九节 清代诗歌126
一、清初诗歌127
二、清中叶诗歌128
三、晚清诗歌131
第四章 中国古典诗学理论流派134
第一节 诗言志论134
一、诗言志诗学理论的来源和内涵134
二、诗言志理论“情志”并重136
第二节 文气论138
一、文气论的渊源与价值138
二、文气论的完善和影响141
第三节 风骨论142
一、风骨论的渊源与含义142
二、风骨论的完善144
第四节 滋味论145
一、滋味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45
二、滋味论的诗学价值146
第五节 诗缘情论147
一、诗缘情论的形成与渊源147
二、诗缘情论的含义148
第六节 兴寄论150
一、兴寄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50
二、兴寄论的含义与价值151
第七节 意象论153
一、意象论的渊源153
二、意象论的发展154
第八节 意境论155
一、意境概念的来源155
二、意境论的完善156
第九节 韵味论157
一、韵味论的产生与渊源157
二、韵味论的内涵158
第十节 情景论160
一、情景论的渊源160
二、王夫之的情景理论162
第十一节 神韵论163
一、神韵论的产生与渊源163
二、神韵论的内涵164
第十二节 格调论166
一、格调论的诗学主张166
二、格调论的创作实践167
第十三节 性灵论168
一、性灵论的产生168
二、性灵论的内涵169
第十四节 肌理论170
第十五节 境界论171
一、境界论的形成与渊源171
二、境界论的内涵172
第五章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形式格律175
第一节 诗词格律在中国诗歌艺术中的重要性175
第二节 诗的格律177
一、平仄的含义177
二、古体和近体179
三、近体诗格律——声律182
四、近体诗格律——联律191
五、近体诗格律——韵律201
第三节 词的格律206
一、词的起源和调式206
二、词牌和词谱209
三、词的平仄和句式210
四、词的对仗212
五、词的押韵213
六、词谱举要217
第六章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成就224
第一节 古典诗歌艺术与古典小说艺术224
一、贾宝玉与唐诗224
二、香菱与王维诗歌225
三、《红楼梦》人物名字与唐诗226
四、林黛玉与《春江花月夜》227
五、林黛玉化用唐诗227
六、林黛玉与李商隐的诗歌228
第二节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艺术229
一、诗歌艺术的“字对”229
二、诗歌中的“影略句法”231
三、古代诗人的“一字师”233
四、古典诗歌语言的误读234
五、杜甫诗中的“错综句法”236
六、“天子呼来不上船”辨237
第七章 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240
第一节 唐诗英译研究240
一、唐诗英译的历史与现状240
二、唐诗英译追求诗歌艺术格律之美243
三、唐诗英译中的直译与意译247
第二节 唐诗英译与唐诗词汇253
一、唐诗英译与当代唐诗语言学术研究253
二、唐诗英译中对名词的误解误译255
三、唐诗英译中对动词的误解误译259
四、唐诗英译中对虚词的误解误译260
第三节 李白、杜甫诗歌英译研究263
一、李白《静夜思》英译新探263
二、杜甫《登高》英译新探268
第八章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跨学科研究273
第一节 比较英国和中国诗歌史上表现器乐的诗歌273
一、诗歌艺术与音乐的关系273
二、中英诗歌皆注重渲染器乐改变自然的神力276
三、“以形写声”与“以声拟声”281
第二节 唐诗艺术与绘画287
一、唐代著名诗人多兼精诗画288
二、唐代诗人喜好题画论画290
第三节 唐代诗人与书法292
一、唐代诗人多为书法家292
二、唐代诗人热爱书法艺术294
三、唐代诗人深谙书法艺术理论295
第四节 唐诗与声乐艺术296
一、唐诗与声乐艺术296
二、“唐声诗”的艺术特色299
第五节 唐诗与其他文体活动302
一、唐诗中的杂技百戏302
二、唐诗中的马球运动304
第九章 国外诗学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306
第一节 悖论诗学视阈与杜诗艺术探赜306
一、悖论诗学的基本理念306
二、悖论诗学与“杜诗学”研究307
第二节 悖论诗学视阈中的杜诗艺术风格特质研究310
一、杜诗之风格“集大成”不应视为风格“大拼盘”310
二、从悖论诗学的视角考察杜诗艺术的风格特质313
第三节 悖论诗学视阈中的杜诗艺术意象组合研究319
一、多与少数量相对立的意象的并置320
二、色调两极相反的意象的并置321
三、感情色彩对立的意象的并置322
四、性质对立的意象的并置323
外编:大有斋诗稿选辑326
自序326
西苑行326
戊寅生日抒怀327
呈美国玛院教授陈文蔚公三首327
己丑正月有感328
己丑仲夏酬燕园学长王兄茂福温州寄诗328
附:王茂福《乐清湾捕鱼三绝句送玉昆贤弟》328
近日临习吴昌硕花卉写意有感329
戊子腊月拜访林心传老人寓所二首兼呈之329
庚寅元日收悉王君茂福贺年短信有感而呈之330
附:王茂福《庚寅春节和玉昆弟步韵》330
庚寅人日夜酬王君茂福寄诗330
庚寅暑期将尽感怀330
元日答孙志明学棣330
辛卯元日感怀呈王兄茂福331
忆昔331
燕园同窗李兄有事相求有感兼呈之331
壬辰仲春书稿付梓感怀331
壬辰五十初度有怀332
壬辰初秋燕园七八级同窗相逢黄山感怀332
燕园七八级同门师生聚首黄山适逢暴雨332
同窗聚首黄山逢暴雨兼呈刘兄晓峰332
感郭人骍老人骥老伏枥一百字兼呈之333
附:郭人骍《答高玉昆君一百字》333
元日致王茂福君333
癸巳夏日闻故乡诗会有感333
癸巳初夏读林心传师书画册有感十一韵兼呈之333
附:林心传《高玉昆君以百字古体一首见示赋此章答》334
赠王茂福君334
附:王茂福《答玉昆》334
癸巳夏日思儿334
喜读刘君明亮词作有感而赠之334
儿时334
贺部庆三十周年335
部庆三十周年感怀335
近乡有感335
癸巳荷月闻韩国女总统朴模惠访华有感东亚时事二首335
癸巳夏拜访《中国诗词年鉴》编审刘庆霖君并赠336
忆恩师倪其心先生336
恭得林心传师《祈梦楼诗稿》读后感怀兼呈之336
赞恩师费振刚先生336
忆昔拜访林庚先生燕南园寓所337
哪咤337
癸巳京兆酷暑咏怀337
酬西苑诗友张长兴君赠诗338
附:张长兴《赠高玉昆老师》338
恭贺林心传老师九十华诞338
附:林心传《中秋高玉昆赠予花篮并祝寿诗口占和之》338
三五夕有感赠家兄玉山338
中秋夜遥寄家兄玉山338
附:高玉山《和玉昆弟中秋节寄诗》339
赠钱嘉禾同学随乐团赴悉尼演奏梵哦玲339
癸巳桂月观电视直播钱塘潮歌339
癸巳菊月林心传老人寓所幸遇席小平君兼呈之340
圆明园秋兴二首340
癸巳菊月在京感皇考九十一诞辰兼寄玉山兄340
东征八十韵341
喜得林心传老人书画册《秋波集》有感兼呈之342
酬诗友滕绍英赠诗步其韵342
附:滕绍英《赞高玉昆老师古文观止课及〈大有斋诗稿〉》343
感钱志熙兄为拙作《古典诗歌研究》题序口占九韵兼呈之343
嫦娥三号火箭发射成功有感343
读赖向阳学棣《宿莽集》有感兼呈之343
癸巳腊八书怀344
癸巳小年自京初至香港344
癸巳岁杪访澳门有感344
甲午元日忆甲午海战感时事344
次韵王君茂福甲午春节有赠345
附:王茂福《甲午春节作兼呈高玉昆君》345
甲午正月九日喜京城初雪有晴345
早春游望345
附录347
一、参考文献347
二、平水韵表349
三、词韵简编357
后记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