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己设计制作CPU与单片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己设计制作CPU与单片机](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0618431.jpg)
- 姜咏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6469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08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630页
- 主题词:微处理器-系统设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己设计制作CPU与单片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CPU设计制作入门2
第1章 自己就能设计制造CPU2
1.1自己设计制作CPU有啥意义2
1.2我设计制作CPU的经历4
1.3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的新变化8
1.4自己设计CPU的条件8
1.5创新CPU设计的意义9
第2章 进入硬件设计的天地11
2.1搭建自己的制造工厂11
2.1.1安装你的设计制造工具11
2.1.2获得开工许可证12
2.1.3熟悉如何建立设计工程14
2.2设计制造CPU需要热身17
2.2.1初学硬件编程的例子17
2.2.2程序书写的要点你知道吗20
2.2.3程序就是硬件吗?22
2.2.4怎样知道自己设计的对与错23
2.2.5掌握仿真测试小工具31
2.2.6看看自己设计的转换图33
2.3硬件设计语言Verilog HDL34
2.3.1 Verilog HDL语言的常量35
2.3.2 Verilog HDL数据类型36
2.3.3 Verilog HDL操作符36
2.4 Verilog HDL语句和模块37
2.4.1连接语句assign38
2.4.2 Always语句38
2.4.3模块40
2.5 Verilog HDL其他常用语句43
2.5.1 if语句43
2.5.2 case语句44
2.5.3 for循环语句45
第3章 自己创造CPU的方法46
3.1深刻理解CPU的结构46
3.1.1简单CPU的组成46
3.1.2总线分类与设备控制48
3.2自创CPU的一般步骤49
3.3如何设计自己的指令系统51
3.3.1 CPU必需有哪些指令51
3.3.2机器结构决定的基本动作52
3.3.3将基本动作组织成指令52
3.3.4 CPU指令设计与全程逻辑分析53
3.4指令分析的一般性总结59
3.4.1指令有限状态机59
3.4.2程序如何描述指令60
3.5让CPU运行程序61
3.5.1简单汇编指令设计61
3.5.2 CPU的汇编程序设计63
3.5.3如何编译汇编程序64
第4章 一个简单CPU的设计67
4.1创建一个CPU设计工程67
4.1.1复制这个简单CPU工程67
4.1.2执行我们设计的汇编程序68
4.2剖析这个CPU设计程序70
4.2.1借用别人的存储器要了解什么70
4.2.2如何描述CPU的端口73
4.2.3 CPU要设置哪些内部器件和导线74
4.2.4器件连接和信息传递的描述75
4.2.5怎样才能看到CPU运行的内部变化76
4.3 CPU行为的描述方法77
4.3.1 CPU初始状态如何描述77
4.3.2取指令周期的描述78
4.3.3指令分析的描述79
4.3.4指令执行周期的描述80
4.4如何让CPU运行软件程序87
4.4.1设计用于检验的汇编程序87
4.4.2用表来编译汇编程序89
4.4.3仿真检验CPU设计92
4.5 CPU设计工程小结94
第5章 自制通用CPU与单片机95
5.1实体结构与器件应用95
5.2通用CPU指令系统设计97
5.2.1规划CPU的指令格式97
5.2.2增加的指令98
5.2.3新增输入输出端口100
5.2.4可读写的程序存储器102
5.2.5新增指令的状态描述102
5.3用汇编程序检验CPU设计108
5.3.1测试CPU的程序设计108
5.3.2汇编程序执行仿真109
5.4外设与CPU接口设计111
5.4.1输入缓冲区设想111
5.4.2输入缓冲区设计程序112
5.4.3仿真检测缓冲区设计115
5.4.4缓冲区与CPU连接116
5.5设备驱动程序设计117
5.5.1一个数码管驱动程序118
5.5.2四个数码管驱动程序119
5.5.3走马灯显示设计119
5.6时钟设计121
5.6.1分频设计121
5.6.2锁相环生成时钟程序122
5.6.3时钟IP程序124
5.7开发板连接程序设计127
5.7.1如何定义开发板上的设备127
5.7.2 PMC开发板连接程序128
5.7.3连接程序解释136
5.8 FPGA引脚连接139
5.8.1引脚连接清单139
5.8.2引脚连接操作141
5.9操作系统内核设计143
59.1操作系统核心143
5.9.2系统程序常驻内存144
5.10烧制CPU制作单片机145
5.10.1 JTAG下载烧制146
5.10.2检验设计成果147
5.10.3 ASP下载烧制单片机148
第6章 流水线CPU设计150
6.1流水线结构150
6.1.1流水线要义150
6.1.2指令流水线的组织151
6.1.3流水线指令并行工作153
6.1.4流水线相关问题154
6.1.5解决相关的办法156
6.2第一个流水线CPU158
6.2.1流水线CPU指令系统159
6.2.2同步存储器160
6.2.3 CPU设计程序分析166
6.2.4流水线CPU仿真174
6.2.5与非流水线速度比较179
6.3循环流水线CPU181
6.3.1流水线的效率181
6.3.2部件式结构设计182
6.3.3循环流水线的划分183
6.3.4循环流水线CPU设计184
6.3.5化解设备相关和控制相关方法186
6.3.6运行速度比较188
第7章 非透明流水线通用单片机190
7.1三级流水线计算机设计思想190
7.1.1三级流水线的优势190
7.1.2发射与断流控制192
7.2重编指令系统195
7.2.1 补充的指令195
7.2.2指令系统编码重设196
7.3流水线通用CPU设计198
7.3.1三级流水通用CPU程序199
7.3.2三级流水线通用CPU仿真203
7.4流水线操作系统内核设计204
7.4.1流水线操作系统程序205
7.4.2系统程序仿真207
7.4.3仿真检验操作系统208
第8章 流水线编程的透明设计212
8.1分支指令透明化212
8.1.1改造分支指令设计213
8.1.2中断流水机制设计214
8.2其他指令透明化215
8.2.1 Iptr指令优化215
8.2.2 Call和Ret指令优化217
8.2.3运行汇编程序测试218
8.3缓冲区连接221
8.3.1输入缓冲区检验221
8.3.2缓冲区与CPU关联程序221
8.3.3通过缓冲区输入仿真223
8.4开发板的连接224
8.4.1连接程序设计224
8.4.2 EP IC12Q引脚连接225
8.5烧制运行与测试225
8.5.1常驻程序226
8.5.2运行检测226
8.5.3透明三级流水线检测程序设计228
8.5.4透明流水线编程提示230
中篇深入CPU设计232
第9章 信息与信息处理232
9.1信息与媒体232
9.1.1客观的信息232
9.1.2媒体与信息分类233
9.2信息处理与数据234
9.2.1信息处理234
9.2.2数据235
9.2.3信息量235
9.2.4计算机是信息处理工具235
第10章 机器表示数和运算237
10.1限位记数237
10.1.1 N进制237
10.1.2限位数237
10.1.3反码238
10.2解决正负数运算的对称制238
10.2.1限位数运算特征238
10.2.2用限位数表示正负数238
10.2.3什么是对称制239
10.2.4对称制运算240
10.2.5对称码和反码的关系240
10.3对称制加法的溢出241
10.3.1加减法溢出的判断241
10.3.2溢出的解决方法241
10.3.3乘法运算溢出的处理242
10.3.4变减法为加法242
10.4信息的二进制表示243
10.4.1图形文字数值化244
10.4.2颜色的数值化245
10.4.3模拟信息的数值化246
第11章 逻辑代数是CPU的基石248
11.1逻辑代数的概念248
11.2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248
11.2.1逻辑变量与逻辑表达式249
11.2.2基本逻辑等式249
11.23异或251
第12章 万能的逻辑电路252
12.1二极管和三极管252
12.1.1简单电路知识252
12.1.2简单表示电子管253
12.1.3基本逻辑门电路254
12.2依据表达式作电路255
12.2.1线路连接与交叉256
12.2.2基本组合电路符号256
12.2.3逻辑电路的画法257
12.3真值表与逻辑函数258
12.3.1真值表259
12.3.2逻辑表达式的化简261
第13章 元器件与线路设计原理263
13.1 RS触发器263
13.1.1 RS触发器的结构263
13.1.2 RS触发器工作原理263
13.1.3 RS触发器的符号264
13.2 D型触发器265
13.2.1时标触发器265
13.2.2边沿触发器266
13.3通断控制开关电路268
13.3.1三态门电路组成268
13.3.2三态门工作原理269
13.4带预置清除端的边沿触发器270
13.5线路数据传输271
13.5.1三态总线的数据传输271
13.5.2两态选择扇出总线272
13.5.3双向通断可控开关272
13.6寄存器原理273
13.6.1暂存寄存器设计274
13.6.2 L门的工作原理274
13.6.3 Jk触发器275
13.6.4 Jk触发器的构造275
13.6.5 Jk触发器工作过程275
13.66行波计数器276
13.7译码器和多路选择器278
13.7.1译码器278
13.7.2接收多路选择器279
第14章CPU的器件设计280
14.1原理图设计方法280
14.1.1原理图设计操作280
14.1.2器件的层次组合284
14.1.3 Quartus Ⅱ电子元件库285
14.2加减法运算器设计286
14.2.1加减法运算器设计的必要性286
14.2.2加法运算的分析287
14.2.3全加器设计操作289
14.2.4四位加法器设计291
14.2.5八位加法运算器设计293
14.2.6八位加减运算器设计293
14.3分段加减法运算器设计295
14.3.1分段计算原理295
14.3.2设计分段加减法运算器296
14.3.3分段加减法运算器仿真297
14.3.4分段加减法运算相关指令设计298
14.4通用计数器300
14.4.1同时同步计数器300
14.4.2二选一电路300
14.4.3加减单元301
14.4.4计数单元301
14.4.5八位计数器304
14.4.6计数器一般化306
14.4.7等效计数器设计307
14.5标志线的设计309
14.6移位寄存器设计310
14.6.1两位移位单元310
14.6.2多位左移位寄存器设计313
14.6.3左右移位寄存器设计314
14.6.4移位寄存器等效电路设计316
14.7乘法运算器的设计318
14.7.1乘法手算形式分析318
14.7.2乘法阵列原理图设计319
14.7.3分层设计乘法阵列321
14.8通用乘法运算器设计324
14.8.1求绝对值电路324
14.8.2实现有符号乘法运算326
14.8.3通用乘法运算器仿真327
14.8.4超长数乘法设计327
14.9除法运算器设计328
14.9.1除法手算形式分析328
14.9.2无符号数除法阵列329
14.9.3减法运算单元330
14.9.4四位减法运算器331
14.9.5除法试商运算单元332
14.9.6无符号数除法阵列行333
14.9.7无符号数除法运算器335
14.9.8有符号数除法器337
14.10译码器的设计338
14.10.1译码器设计338
14.10.2四位译码器设计340
14.10.3分层构造多位译码器341
14.11浮点加减法运算器设计342
14.11.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342
14.11.2限位浮点数的表示342
14.11.3浮点数的运算343
14.11.4随机右移运算器343
14.11.5浮点加减法运算器结构346
14.11.6浮点数加减法运算器设计347
14.12节拍器的设计349
14.12.1节拍器的结构349
14.12.2节拍器的工作原理350
14.13存储器设计351
14.13.1随机存储器351
14.13.2 IP程序生成RAM355
14.13.3随机存储器仿真359
14.14总线结构设计360
14.14.1简单总线结构360
14.14.2总线控制字与微指令361
14.14.3总线结构中实用存储器361
14.14.4地址寄存器设计363
第15章X86型CPU及单片机设计365
15.1 PMC硬件构成365
15.2 CPU的逻辑结构367
15.3指令系统设计368
15.3.1机器指令设计368
15.3.2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371
15.3.3指令全程与控制函数372
15.4控制矩阵381
15.4.1控制矩阵电路设计381
15.4.2分块设计控制矩阵382
15.5控制矩阵生成器384
15.5.1控制矩阵生成器安装384
15.5.2建立指令全程分析表385
15.5.3生成dBASE III文件385
15.6控制矩阵生成器的使用386
15.6.1基本操作387
15.6.2数据库中建分析表388
15.6.3生成逻辑模块描述390
15.7 PMC110总线结构390
15.7.1运算器存储器总线连接391
15.7.2指针累加器等连入总线392
15.7.3寄存器等连入总线393
15.8 CPU顶层总线结构394
15.9输入缓冲接口设计396
15.9.1 PMC110缓冲区设计思想396
15.9.2缓冲区存储器设计397
15.9.3缓冲区接口电路403
15.9.4输入接口解决的问题407
15.10 PMC 110CPU与外设连接410
15.11 PMC110操作系统核心设计411
15.12 PMC110顶层与引脚413
第16章带LCD的通用单片机415
16.1 FM12864J液晶屏415
16.2 FM 12864J逻辑结构与控制416
16.2.1 HD 16202逻辑结构416
16.2.2液晶屏操作指令418
16.3 LCD读写控制420
16.3.1液晶屏的读写时序421
16.3.2液晶屏驱动程序422
16.4 LCD帧控制程序425
16.4.1端口与工作变量426
16.4.2随时变化的端口426
16.4.3帧控制程序的初始状态427
16.4.4帧控制状态描述427
16.4.5帧控制例行状态描述428
16.5字库设计程序429
16.5.1 Idle状态430
16.5.2字形设计430
16.5.3 Ok状态描述430
16.6时钟和送显信号设计431
16.7内外总线连接432
16.8开发板连接程序434
16.9 EP 1 C 12Q240增加引脚连接435
16.10带LCD单片机顶层文件435
16.11带LCD单片机运行测试436
第17章 动态CPU的思想方法439
17.1历史背景439
17.2并行计算机冲突概述442
17.3 PU-MU-CHL并行结构——计算机核心重组443
17.4 PU与MU连接控制448
17.5动态计算机的整机结构450
第18章 动态CPU设计实例452
18.1 PMC362CPU逻辑结构452
18.2 PMC362CPU结构设计453
18.3 PU设计455
18.3.1 PU的总线连接455
18.3.2 PU内部结构456
18.4 PU-MU指令系统458
18.4.1 PU指令表458
18.4.2 PU控制矩阵设计463
18.5 MU设计463
18.5.1 MU总线结构464
18.5.2 MU总线连接设计464
18.5.3 MU内部结构466
18.5.4 MU连接标志设计467
18.6 CHL设计467
18.6.1 CHL总线连接468
18.6.2 CHL内部结构468
18.6.3 CHL指令系统设计469
18.7顶层结构472
18.8设备连接优先级设计474
18.9主要部件和特色476
18.10测试程序设计476
18.11 PMC362程序并行执行仿真480
18.12下载到开发板上运行检验485
第19章PMC计算机应用490
19.1 PMC110汇编语言设计工具490
19.1.1程序设计编译器的安装490
19.1.2程序设计编译器的使用492
19.1.3编辑编译器使用实例497
19.2程序输入装填与执行499
19.2.1程序的输入与装填499
19.2.2输入编辑501
19.2.3人机交互方式502
19.2.4执行结果表示502
19.3系统复位与复杂操作503
19.3.1系统复位的方法503
19.3.2缓冲区复位503
19.3.3分段输入程序操作503
19.4需要知道的限制504
第20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06
20.1汇编程序的基本结构506
20.1.1顺序结构506
20.1.2分支结构507
20.1.3循环结构507
20.1.4子程序调用结构507
20.2指令的分类508
20.2.1算术运算类指令508
20.2.2数据传送类指令508
20.2.3逻辑运算类指令509
20.2.4跳转类指令509
20.2.5数据移位指令509
20.2.6其他控制类指令509
20.3程序设计510
20.3.1分支循环结构设计510
20.3.2多重循环511
20.3.3使用地址指针513
20.3.4起泡排序515
20.4宏指令518
20.4.1宏指令格式519
20.4.2无参数宏519
20.4.3带参数的宏519
20.4.4宏与函数520
20.5汇编程序编译方法520
20.5.1编译的一般过程520
20.5.2机器编译方法521
20.5.3用数据库软件设计编译器523
20.6典型问题求解524
20.6.1求自然数n的阶乘524
20.6.2超长数乘除法527
20.6.3超长数除法运算器设计532
20.6.4超长数除法运算仿真534
20.7虚拟存储器结构设计534
20.7.1虚拟存储执行的机制534
20.7.2虚拟存储编程535
20.7.3虚拟存储程序设计535
下篇 自己制作单片机542
第21章 自制单片机器件与环境542
21.1自制计算机系统整体结构542
21.1.1单芯片计算机实例542
21.1.2功能结构划分543
21.1.3 FPGA芯片和配件544
21.1.4 FPGA的配件546
21.2 PMC计算机的供电系统547
21.2.1直流电源与开关547
21.2.2稳压器件548
21.2.3整流二极管和滤波器件548
21.2.4下载线549
21.3输入设备549
21.3.1数据输入开关549
21.3.2状态控制开关549
21.3.3触发控制按钮549
21.4显示输出设备549
21.4.1发光二极管550
21.42数码管550
21.43液晶显示屏551
21.5 PCB印刷电路板551
21.6个人设计制作计算机所需的工作环境552
第22章PMC110计算机电路设计554
22.1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ADS554
22.1.1元器件库554
22.1.2元器件图制作555
22.2基本型PMC电路的原理图设计568
22.2.1供电系统设计568
22.2.2 FPGA的引脚569
22.2.3信号保障系统设计574
22.2.4程序下载系统设计575
22.2.5输入系统设计577
22.2.6输出系统设计578
22.2.7为PCB准备网表580
22.3 PMC 110计算机PCB设计580
22.3.1 PCB的边界绘制580
22.3.2导入元器件582
22.3.3元器件布局582
22.3.4电路板的布线584
22.3.5电路板敷铜587
22.4器件PCB封装设计589
22.4.1使用自动导航设计589
22.4.2一般器件PCB设计592
第23章 计算机组装与下载595
23.1 PCB检测595
23.2器件焊接596
23.2.1器件焊接的顺序596
23.2.2焊接技巧597
23.3上电检测和断电修正599
23.3.1 PC计算机设计下载599
23.3.2常驻内存程序测试601
23.3.3自编程序测试602
附录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