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欠发达农村社区农户社会互动研究 以河南省东部3个专业村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欠发达农村社区农户社会互动研究 以河南省东部3个专业村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614613.jpg)
- 罗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439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农村社区-农户-互动-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欠发达农村社区农户社会互动研究 以河南省东部3个专业村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 不同学科对互动的研究3
1.2.1 物理学3
1.2.2 社会学5
1.2.3 经济学7
1.2.4 经济地理学9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10
1.4 研究方法11
1.4.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12
1.4.2 计量和数理分析方法13
1.4.3 社会调查方法13
1.5 研究创新及主要解决的问题13
1.5.1 理论创新13
1.5.2 实践创新15
1.5.3 主要解决的问题15
第2章 农户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16
2.1 基本概念16
2.1.1 农户16
2.1.2 互动17
2.1.3 农户互动网络18
2.2 农户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20
2.2.1 社会网络理论20
2.2.2 资源依赖理论22
2.2.3 共生理论23
2.2.4 交易成本理论25
2.3 相关研究综述26
2.3.1 农户行为研究的三大学派26
2.3.2 农户社会关系的研究27
2.3.3 农户合作研究29
2.3.4 农户互动的机理研究32
2.3.5 农户互动的影响因素研究33
2.3.6 农户互动效应研究37
2.4 本章小结42
第3章 农户互动关系的类型、形成条件及运行机制研究43
3.1 农户互动关系的类型划分43
3.1.1 基于农户互动的基础43
3.1.2 基于农户互动的内容46
3.1.3 基于农户互动的性质47
3.1.4 基于农户互动的组织化程度50
3.2 农户互动的动因分析53
3.2.1 资金的需求需要农户互动53
3.2.2 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迫使农户互动54
3.2.3 市场的不确定性需要农户互动55
3.2.4 农区市场的不规范和不完全要求农户互动55
3.3 农户互动的条件分析56
3.3.1 农户互动的必要条件56
3.3.2 农户互动的充分条件57
3.3.3 农户互动的稳定条件58
3.3.4 农户互动的一般条件58
3.4 农户互动的运行机制59
3.4.1 互惠机制59
3.4.2 市场机制60
3.4.3 利益分配机制60
3.4.4 信任机制60
3.5 信任对农户互动建立和维持的作用61
3.5.1 对称性信任对农户互动建立的作用61
3.5.2 对称性信任对农户互动维持的作用63
3.5.3 非对称性信任对农户互动维持的作用65
3.6 本章小结67
第4章 农户互动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69
4.1 转型时期农户互动网络的经济功能69
4.1.1 资源配置功能70
4.1.2 技术扩散功能71
4.1.3 分工协作功能71
4.1.4 技术创新功能71
4.2 农户互动网络演变的分析框架72
4.3 农户互动网络演变的影响因素74
4.3.1 微观层面因素——农户需求动机74
4.3.2 社区层面因素74
4.3.3 宏观层面因素77
4.4 农户互动网络演变的机理分析80
4.4.1 基于比较利益的经济互动是农户互动关系的基本形式80
4.4.2 农户的需求内容决定农户互动网络功能演变方向81
4.4.3 农户的先致关系和综合区域环境条件决定农户互动网络的组织形式82
4.4.4 互动成本决定着农户互动网络的规模和互动水平82
4.5 本章小结83
第5章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过程研究84
5.1 传统农村社区农户互动网络的特征84
5.1.1 嵌入性84
5.1.2 传承性85
5.1.3 地理集聚性85
5.1.4 距离衰减性86
5.2 当前农村社区农户互动网络的特征86
5.2.1 动态性87
5.2.2 非稳态性87
5.2.3 相对分散性88
5.3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特征88
5.3.1 工具性互动日趋重要88
5.3.2 基于对称性互惠的互动成为互动网络的演变方向89
5.3.3 互动网络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89
5.3.4 业缘关系的重要性正凸显出来90
5.4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模型90
5.4.1 初始阶段92
5.4.2 扩展初期阶段92
5.4.3 扩展后期阶段93
5.4.4 整合调整阶段94
5.5 本章小结95
第6章 农户互动网络的建构研究97
6.1 嵌入性、“锁定”效应与互动网络的低效率98
6.1.1 嵌入性与“锁定”效应98
6.1.2 关系嵌入、“锁定”效应与互动的低效率99
6.1.3 结构嵌入、“锁定”效应与互动的低效率99
6.2 网络失衡、信息失效与互动网络的低效率100
6.2.1 本地互动与非本地互动100
6.2.2 结构洞与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及控制力101
6.2.3 过密的本地互动与网络信息更新能力的弱化102
6.3 基于嵌入性均衡的农户互动网络建构103
6.3.1 嵌入性均衡之一:强关系互动和弱关系互动的平衡103
6.3.2 嵌入性均衡之二:本地互动与非本地互动的均衡108
6.4 本章小结111
第7章 欠发达农村社区农户互动的实证研究112
7.1 研究区域选择与研究样本概况112
7.1.1 选择农村社区的科学依据112
7.1.2 选择河南省豫东3县3村的依据112
7.1.3 样本村选择依据及样本村概况114
7.2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117
7.2.1 问卷设计117
7.2.2 数据获取117
7.3 案例村庄农户互动的特征118
7.3.1 基于地块邻近和居住邻近的互动是农户的主要互动圈子118
7.3.2 农户倾向与能量不低于自身的农户进行互动119
7.3.3 少数创新农户是知识互动网络的源泉120
7.3.4 农户互动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121
7.3.5 农户互动关系的结构处于变动之中122
7.3.6 不同类型农户互动的作用效果处于变动之中122
7.3.7 农村社区内存在少数几个农户互动交流的场所123
7.4 农户知识互动的影响因素分析124
7.4.1 影响农户知识互动的主要因素124
7.4.2 实证模型的建立126
7.4.3 变量的选择和说明127
7.4.4 估计结果分析128
7.4.5 结论与讨论130
7.5 邻近与知识互动130
7.5.1 理论假设130
7.5.2 模型设定和变量选择136
7.5.3 实证结果及解释138
7.5.4 结论与讨论140
7.6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分析141
7.6.1 孟寨村互动网络的演变分析141
7.6.2 苌寨村互动网络的演变分析148
7.6.3 西春岗村互动网络的演变分析152
7.6.4 结论与讨论158
7.7 本章小结159
第8章 欠发达农村社区农户互动效应的定量评估161
8.1 互动效应的理论基础162
8.2 互动效应检验的原理163
8.3 互动效应检验的模型和方法165
8.4 数据收集方法、互动群组划分与变量说明168
8.4.1 数据收集方法168
8.4.2 案例村庄选择和互动群组的划分169
8.4.3 变量选择及说明170
8.5 估计结果170
8.6 本章小结174
第9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175
9.1 结论175
9.1.1 农户互动关系的类型、形成条件及运行机制研究175
9.1.2 农户互动网络的演变研究177
9.1.3 农户互动网络的建构研究177
9.1.4 欠发达农村社区农户互动的实证研究178
9.2 基于农户互动的政策建议179
9.2.1 重视培育创业精神,营造良好创新环境179
9.2.2 加强软硬环境建设,降低农户互动的成本179
9.2.3 增加异质性和多样性,提高互动的有效性180
9.2.4 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81
9.2.5 加大对孤立农户的扶持力度,促进社区和谐发展181
9.2.6 充分发挥各类行动者的作用,推动互动网络功能升级181
9.3 研究展望和不足之处182
附录 农村社区农户互动调查问卷183
参考文献188
后记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