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治理 南京江宁实践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治理 南京江宁实践研究
  • 王红扬,钱慧,顾媛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19243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3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治理 南京江宁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引言:新型城镇化的难题与江宁的实践1

1.1 新型城镇化的难题2

1.2 江宁的城镇化实践与本书的框架5

2 开发区+乡镇工业化的快速扩张型城镇化7

2.1 改革开放初期的江宁:自发工业化型县域城镇化8

2.2 开发区肇始了江宁城镇化的第一轮突破8

2.3 本阶段的规划创新9

2.4 本阶段的治理创新10

2.5 开发区+乡镇工业化的快速扩张型城镇化和当时改善乡村的努力为江宁带来的挑战及其本质10

2.5.1 总体情况10

2.5.2 本期解决乡村问题的两阶段尝试与各自带来的挑战11

2.5.3 问题的本质:整体统筹性不足的发展与建设13

2.6 小结14

3 2008城乡统筹规划带给江宁的全系统统筹理念与解决17

3.1 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18

3.2 全系统统筹的城乡统筹概念与目标体系19

3.3 全系统统筹的城乡统筹空间模式与聚落体系和用地的落实22

3.4 全系统统筹的城乡统筹政策设计25

3.4.1 城乡公共服务与设施分级分类配置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5

3.4.2 畅通农民城镇化路径25

3.4.3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其他政策建议27

3.5 2008江宁城乡统筹规划的理性突破28

4 2010法定总规的深化落实与治理创新的配套跟进29

4.1 2010江宁城乡总体规划和中心城总体规划30

4.2 治理创新的配套跟进和城、镇转型发展33

4.3 现在,期待整体框架下乡村一头的更具体落实33

5 政府主导、重金投入、物质环境与增长统筹的第一代美丽乡村建设35

5.1 工作的启动与第一代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思路的形成36

5.1.1 2010年南京市推进城乡统筹和乡村建设的两个政策36

5.1.2 外地与本土实践提供的都市生态休闲旅游村建设样本37

5.1.3 第一代“美丽乡村”建设思路的最终成型38

5.2 规划建设:整体建筑环境整治为主体,品牌金花村快速打造为目的39

5.2.1 选择试点,打造示范:金花村的选点与总体战略39

5.2.2 村庄规划:建筑空间环境整治为重点41

5.2.3 建设实施——“雷厉风行”的建筑空间环境整治41

5.3 治理体系:政府统领的工作推进44

5.3.1 组织建立领导机构,统一协调44

5.3.2 多方扶持,引领上路45

5.3.3 结对帮扶,创业致富45

5.3.4 管理创新,良性互动45

5.4 发展效应评估46

5.4.1 经济效应:旅游业发展及其带动的村民致富46

5.4.2 社会效应:吸引本村青壮年回乡创业、公共服务设施改善50

5.5 挑战与反思51

6 融入多主体、激活内生性、统筹次区域、更重有机微易,政府重点转向战略、机制、公共服务和触媒功能的第二代美丽乡村建设55

6.1 思路的转变56

6.1.1 要由政府包办转型政府有限投入,引导、激励村庄自主能动性和市场机制的发挥56

6.1.2 要由“点”转型“线”和“面”,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在微观层面的区域统筹56

6.1.3 进一步由“大刀阔斧改造”转型“微易有机提升”58

6.2 规划建设:创建多层次、功能更加复合、建设发展更加有机的乡村规划与建设体系59

6.2.1 乡村区域规划:以线带面,充分挖掘和创造乡村的整合效应59

6.2.2 村庄规划建设:基于空间系统性的多元化规划建设65

6.2.3 第一代“美丽乡村”的升级完善76

6.3 治理模式:政府适度放权下的市场融入77

6.3.1 对政府开发管理平台和建设管理体系的重组79

6.3.2 多方统筹、多渠道建设资金筹集方式80

6.3.3 多元主体、多样化运营机制80

6.4 发展效应评估85

6.4.1 经济效应85

6.4.2 社会效应89

6.4.3 生态效应90

6.4.4 区域联动效应90

6.4.5 治理效应91

7 以城乡统筹与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为目标的第三代美丽乡村建设93

7.1 思路的推进94

7.2 覆盖全区的规划创新95

7.2.1 西部、东部、中部三个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95

7.2.2 《村庄布点规划》和“千百工程”:以项目库为抓手、可操作、易实施的“千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95

7.2.3 《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导则》97

7.2.4 尊重乡土特色和自然生态的多元化空间审美98

7.2.5 因地制宜、关注文化内涵的乡村“软”建设99

7.2.6 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的进一步建设推进:点面结合,多层次、系统化的乡村分类建设103

7.3 治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106

7.3.1 综合统筹政府涉农管理机构与制度106

7.3.2 建立乡村规划建设长效制度107

7.3.3 进一步激活乡村自组织性,激发乡村内生活力108

7.3.4 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提供者方向转变109

7.3.5 多元主体、多元模式共建美丽乡村的案例110

7.4 第三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本质112

7.5 第三代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启示114

8 结论: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复杂系统性挑战与解决——江宁实践的启示与未来117

8.1 转型、探寻新路,需要不断突破既有认知和实践,需要以真改革求索真理118

8.1.1 今天中国所要求的转型,难度超越了以往118

8.1.2 当前所需要的转型在知识属性上的高难度,逻辑地决定了(实践的证实不过是验证了逻辑):既有认知和实践,一般都未能给出正确答案。从而,不断突破、不断反思、真改革,是能够找到新路的基本前提119

8.1.3 猜想、试错、检验、再反思、再创造、再检验……寻找属于自己的整体性解决的困难,和既有认知与实践的羁绊,都决定了转型可能成为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120

8.1.4 仅有改革和耐心还不够。真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决定这个过程不会走偏的根本,也是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标准和目标120

8.2 新型城镇化面临的关键复杂系统性挑战与可能的解决121

8.2.1 对江宁而言,新型城镇化是什么?121

8.2.2 江宁实践对旧型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一般逻辑的启示124

8.3 进一步完善江宁新型城镇化思路、规划与治理体系的可能129

8.3.1 进一步基于空间整体观及其中的城乡整体性、都市化背景下的城乡整体性,理性认知乡村的发展定位、城镇和都市区的升级方向和城乡经济增长的新机遇129

8.3.2 进一步公平公正理解乡村应获得的“补偿”、“福利”,通过公平公正的公共财政投入更好惠及所有乡村居民。最终目标是正确理解和保护城乡居民权益,建立公平公正的公共财政形成与使用机制131

8.3.3 进一步理性推进治理创新,畅通新型城镇化路径、理顺隐含的生产关系,解放城乡居民新型城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132

8.4 未来的江宁:有机、和谐、创新、活力并富于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城乡一体化都市区域133

参考文献1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