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612660.jpg)
- 黄晓明,赵永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1368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沥青路面-再生路面-道路工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1
1.1.1 国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使用1
1.1.2 国内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使用3
1.2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现状4
1.2.1 沥青材料老化性状及再生适用性评价4
1.2.2 老化沥青的再生机理研究6
1.2.3 再生沥青路面材料配比设计14
1.2.4 沥青路面再生工艺特征及适用性21
第2章 基质沥青的老化机理24
2.1 沥青材料的结构组成24
2.1.1 沥青的元素组成24
2.1.2 沥青的化学组分26
2.1.3 沥青的胶体结构30
2.2 沥青老化的基本规律32
2.2.1 热氧老化作用32
2.2.2 紫外线老化作用34
2.2.3 水侵蚀作用36
2.3 沥青老化的深入分析38
2.3.1 SHRP方法评价沥青的老化性能38
2.3.2 热分析方法评价沥青老化性状41
2.3.3 旧沥青二次老化性状45
2.4 沥青老化机理分析46
2.4.1 沥青老化行为理论46
2.4.2 沥青老化行为机理分析49
2.5 老化沥青的再生机理分析55
2.5.1 溶液相容性调衡55
2.5.2 组分调合设计56
第3章 SBS改性沥青的老化59
3.1 SBS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59
3.1.1 高聚物材料的基本特征59
3.1.2 SBS改性剂60
3.1.3 SBS改性沥青的技术标准60
3.2 SBS改性沥青的老化特性61
3.2.1 SBS改性沥青宏观特性研究62
3.2.2 SBS改性剂老化的特性评价64
3.3 SBS改性沥青老化作用机理76
3.3.1 SBS改性沥青胶溶状态的荧光显微分析76
3.3.2 SBS改性沥青老化性能的试验分析79
3.3.3 SBS改性沥青老化影响因素分析81
3.3.4 老化SBS改性沥青的测力延度评价85
第4章 老化沥青改性再生剂的研发94
4.1 再生剂研究概述94
4.2 老化沥青性能的调合再生97
4.2.1 材料复合理论97
4.2.2 老化沥青的调合再生98
4.3 普通再生剂成分及基本性能分析100
4.3.1 再生剂的组成100
4.3.2 再生剂的安全性102
4.3.3 再生剂的黏度103
4.3.4 再生剂的耐老化性能103
4.4 普通再生剂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104
4.4.1 再生沥青的温度敏感性104
4.4.2 再生沥青的高温性能108
4.4.3 再生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110
4.4.4 再生沥青的抗老化性能112
4.5 改性再生剂的开发113
4.5.1 改性再生剂开发的指导思想113
4.5.2 改性再生剂的研发模式113
4.5.3 材料选择原则114
4.5.4 改性再生剂配制115
第5章 改性再生剂的性能评价125
5.1 再生剂性能评价方法125
5.1.1 热再生剂基本质量要求125
5.1.2 沥青再生试样的养护126
5.1.3 延度试验温度的确定127
5.1.4 再生剂扩散性能评价127
5.1.5 再生沥青胶浆状态分析133
5.2 改性再生剂对老化基质沥青的再生效果评价137
5.2.1 常规技术指标分析137
5.2.2 扩散能力分析137
5.2.3 再生沥青的性能分析138
5.2.4 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分析139
5.2.5 再生剂对旧改性沥青性能的再生效果评价140
第6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49
6.1 回收旧沥青性状及其再生适用性149
6.1.1 回收旧沥青性状特点149
6.1.2 回收旧集料性状及其再生适用性154
6.1.3 集料细化程度评价161
6.2 老化沥青抽提回收方法的评价与改进163
6.2.1 抽提回收沥青的试验方法163
6.2.2 旧沥青回收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方案166
6.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72
6.3.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72
6.3.2 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178
6.4 基于混合料的性能恢复效果评价方法研究187
6.4.1 老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评价方法研究187
6.4.2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老化程度评价190
6.4.3 基于环形加载的再生效果评价194
第7章 SMA路面的就地热再生200
7.1 SMA混合料的特点200
7.1.1 SMA混合料的组成特点200
7.1.2 SMA混合料的性能特点202
7.2 SMA路面使用特性调查分析204
7.2.1 SMA路面典型病害调查204
7.2.2 SMA路面车辙病害调查205
7.2.3 SMA混合料性能试验分析209
7.3 SMA混合料的级配衰变规律研究218
7.3.1 集料的破碎特征218
7.3.2 集料的破碎级配221
7.3.3 SMA级配衰变特性分析223
7.4 SMA混合料骨架特性的恢复227
7.4.1 集料骨架内摩阻力研究227
7.4.2 集料骨架恢复232
7.5 纤维性能老化与新纤维应用分析234
7.5.1 纤维性能老化分析234
7.5.2 新纤维的应用分析237
第8章 就地热再生工艺优化及适用性240
8.1 就地热再生的工艺组成240
8.1.1 就地热再生的工序240
8.1.2 就地热再生的分类243
8.2 就地热再生关键工艺特征研究245
8.2.1 加热效果分析245
8.2.2 再生机组运行速度分析246
8.2.3 就地热再生加热过程对沥青的再老化分析249
8.2.4 SMA混合料的分散均匀性分析251
8.3 就地热再生加热工艺优化研究255
8.3.1 加热温度场数值分析建模255
8.3.2 加热工艺对就地热再生温度场的影响259
8.3.3 改进加热工艺的现场验证269
8.3.4 现场热再生成型工艺条件分析271
8.4 现场热再生对SMA路面车辙维修适用性分析281
8.4.1 中面层经车辆荷载作用后抗车辙性能的变化281
8.4.2 现场热再生对中面层的再压实作用284
8.4.3 层间接触状态对SMA路面车辙发展规律的影响分析285
第9章 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的优化设计291
9.1 厂拌热再生工艺条件对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291
9.1.1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291
9.1.2 厂拌热再生工艺参数对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294
9.2 旧料性能对厂拌热再生工艺的影响299
9.2.1 含水率对RAP掺量的影响299
9.2.2 旧料加热温度的确定300
9.2.3 旧料加热温度对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影响307
9.2.4 厂拌热再生工艺合理拌和顺序研究308
9.3 再生沥青路面的施工控制309
9.3.1 再生混合料施工前准备309
9.3.2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309
9.3.3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运输311
9.3.4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312
第10章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313
10.1 泡沫沥青发泡原理及评价指标313
10.1.1 泡沫沥青的发泡原理313
10.1.2 沥青发泡评价指标314
10.2 泡沫沥青混合料设计及试验方法314
10.2.1 确定沥青最佳发泡条件314
10.2.2 混合料级配315
10.2.3 最佳含水量316
10.2.4 最佳沥青含量316
10.2.5 最佳水泥用量317
10.3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318
10.3.1 沥青性能试验及沥青发泡特性试验318
10.3.2 确定混合料级配319
10.3.3 确定最佳含水量322
10.3.4 确定最佳沥青含量323
10.3.5 确定最佳水泥用量325
10.3.6 试验结果分析327
10.4 泡沫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328
10.4.1 泡沫沥青混合料组成及作用328
10.4.2 强度形成过程及强度特性329
10.4.3 强度的影响因素333
第11章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342
11.1 旧料残余强度研究342
11.2 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345
11.2.1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345
11.2.2 用水量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347
11.2.3 乳化沥青种类和用量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349
11.2.4 水泥用量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354
11.2.5 击实次数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356
11.2.6 养生条件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358
11.3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性能研究361
11.3.1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空隙率361
11.3.2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362
11.3.3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363
11.3.4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静态模量363
11.3.5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动态模量364
11.3.6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372
第12章 冷再生加铺结构设计方法研究378
12.1 国内外冷再生结构设计方法对比分析378
12.1.1 国外冷再生结构设计方法简介378
12.1.2 我国设计方法382
12.1.3 国内外设计方法的优缺点383
12.2 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385
12.2.1 总体原则385
12.2.2 冷再生材料抗拉强度结构系数386
12.2.3 冷再生材料轴载换算公式393
12.2.4 旧路面结构残余承载力396
12.2.5 结构设计流程398
12.3 冷再生加铺结构设计实例400
12.3.1 交通量计算400
12.3.2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401
12.3.3 结构参数确定402
12.3.4 结合组合验算403
12.4 乳化沥青冷再生试验路的铺筑与检测405
12.4.1 旧路状况调查405
12.4.2 试验路施工406
12.4.3 试验路检测407
参考文献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