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0608517.jpg)
- 师曾志,胡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6003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传播媒介-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媒介赋权及意义互联网的兴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新媒介赋权3
第一章 新媒介赋权下的中国互联网治理合法性研究:失控在信息自由与控制之间3
一 新媒介赋权下的传播与权力3
二 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5
三 大众社会与异质共同体6
四 新媒介赋权下互联网治理的合法性思考7
五 结语8
第二章 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9
一 公共传播:概念的提出10
二 公共传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12
三 公共传播的基石:新媒介赋权14
四 赋权器:在组织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17
五 自我救赎:社会赋权的实现21
六 结语24
第三章 新媒介赋权:一种农村电子商务实践性的社会研究25
一 问题的缘起26
二 有关研究的理论资源28
三 技术赋权下的自我赋权32
四 群体赋权与社会资本要素扩散的变化34
五 组织赋权与社会权力转移36
六 结语39
第二编 想象的微共同体43
第四章 微博下的人类灵魂:新媒体公共空间下对话与沟通的意义43
一 想象的微共同体44
二 微民的体验与幻象46
三 微民作为游荡者的吟唱47
四 微博社会资本所构建的公共精神49
五 媒介事件发展过程的改变52
六 微世界中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消融53
七 后慈善公益时代的来临54
八 结语56
第五章 重返个体生命富生态话语的家园:微公益时代的命运共同体及公共自治58
一 微博技术带来的可能59
二 微公益实践带来的可能61
三 微公益是如何可能的?64
四 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与公共自治69
五 结语72
第六章 2013年媒体生态变局与媒体人的自我救赎73
一 2013年媒体发展现状73
二 2013年媒体变局下的媒体生态变革75
三 媒体生态中话语生产与再生产机制的改变77
四 通过误构的自媒体合法化79
五 媒体人的自我救赎84
六 结语87
第三编 公共空间与公民性的建构91
第七章 沟通与对话:公民社会与媒体公共空间91
一 公民社会及主要特征91
二 公民意识与公民身份95
三 媒体公共空间中对话与沟通何以可能98
四 结语101
第八章 网络舆论场与我国公民性的建构102
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舆论场”与公民及公民性103
二 因特网与公民性的建构105
三 因特网空间的舆论活力与经济力量的制约110
四 公民性建立的道德基础112
五 结语114
第四编 公共传播与公益传播117
第九章 公共传播视野下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角色117
一 风险社会与公共传播意识的建立118
二 公民社会的概念120
三 救灾重建中政府主导下的NPOs和志愿者的参与123
四 法律法规支持下的企业公民参与125
五 救灾重建中社会参与的合法性127
六 媒体所形成的公共空间129
七 结语131
第十章 新媒介环境下公益传播如何可能:在表达与行动之间133
一 社会变迁下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政策转变134
二 公益传播的概念及意义134
三 公益传播中表达与行动的可能135
四 公共传播中知识生产与传播的特征136
五 结语137
第五编 意义互联网与适当社会141
第十一章 何种意义?哪个互联网?141
一 互联网时代的意义与意义互联网141
二 意义互联网的结构转型144
三 意义互联网的特征148
四 结语150
第十二章 意义世界一:互联网经济体151
一 标准化生产与消费社会151
二 信息时代的经济154
三 互联网经济体的表现形式157
四 结语162
第十三章 意义世界二:网络国家163
一 权力的集中和主体性164
二 新趋势:网络国家的诞生167
三 结语172
第十四章 意义世界三:数字化社群173
一 工业社会与大规模社群174
二 团结性与现代社会177
三 数字化社群的兴起178
四 结语182
第十五章 意义再生产与适当社会183
一 市场、利益与个人自由主义183
二 信息社会的意义再生产185
三 适当的社会特征186
四 结语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