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论》解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资本论》解读
  • 杜厚文,林岗丛书主编;杨志,王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9056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资本论》-马克思著作研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本论》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本书的背景与作用1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2

(二)《资本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2

(三)学习《资本论》的困难所在及其解决方式2

(四)本书是为读者提供的“读书标记”或者“阅读路标”3

二、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动因、目的与过程3

(一)耗费毕生精力研究经济学的原动力4

(二)与恩格斯通力合作建构科学方法论理由何在8

(三)呕心沥血写作和出版《资本论》的几个阶段11

三、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新世界观体系14

(一)唯物史观是以“人类存在”为前提的新认识论15

(二)唯物史观是以“人类本原于自然”为特色的新唯物主义16

(三)唯物史观是以“人本社会关系总和”为特质的新人本主义18

(四)唯物史观是以“自由人联合体”为组织形式的新社会主义21

(五)唯物史观是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发展动力的新发展观25

(六)关于唯物史观小结28

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创建《资本论》的科学方法论30

(一)《资本论》架构于唯物史观科学方法论基础之上30

(二)《资本论》是研究和处理复杂经济关系的方法体系33

(三)《资本论》的逻辑方法37

五、《资本论》整体概貌与时代意义41

(一)《资本论》的书名42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44

(三)《资本论》的叙事方式与体系结构48

(四)《资本论》的基本内容与时代意义54

《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59

导读59

一、商品和货币60

(一)商品60

(二)交换过程80

(三)货币或商品流通84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93

(一)资本的总公式94

(二)总公式的矛盾99

(三)劳动力的买和卖103

三、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11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11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18

(三)剩余价值率123

(四)工作日128

(五)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138

四、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41

(一)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141

(二)协作148

(三)分工和工场手工业153

(四)机器和大工业159

五、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77

(一)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177

(二)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184

(三)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187

六、工资188

(一)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188

(二)计时工资192

(三)计件工资194

(四)工资的国民差异196

七、资本的积累过程199

(一)简单再生产199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205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213

(四)所谓原始积累228

(五)现代殖民理论242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249

导读249

一、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250

(一)货币资本的循环250

(二)生产资本的循环256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260

(四)产业资本的循环是它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261

(五)资本循环的时间265

(六)资本循环所花费的流通费用266

二、资本的周转269

(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270

(二)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生产资本的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71

(三)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277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影响280

三、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283

(一)导言和前人对这个问题的阐述283

(二)简单再生产285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295

《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305

导读305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306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306

(二)利润率309

(三)决定和影响利润量变化的各种因素310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18

(一)不同生产部门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差别319

(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20

(三)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超额利润324

(四)超额利润333

(五)平均利润率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正常利润理论的本质区别333

三、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334

(一)规律本身335

(二)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各种因素337

(三)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339

四、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344

(一)商品经营资本344

(二)商业利润347

(三)商人资本的周转。价格352

(四)货币经营资本355

(五)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356

五、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359

(一)生息资本、利息与利息率359

(二)资本主义信用364

(三)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370

(四)资本主义以前的生息资本375

(五)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377

六、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384

(一)导论:土地所有权与资本主义地租385

(二)级差地租390

(三)绝对地租397

(四)建筑地段的地租、矿山地租、土地价格401

(五)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404

七、各种收入及其源泉406

(一)三位一体的公式406

(二)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409

(三)竞争的假象411

(四)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413

(五)阶级415

(六)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发展观脉络4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