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世奇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世奇谋](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0600994.jpg)
- 孙德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1315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世奇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经世奇谋3
防患未然(备患类)3
楚国攻齐,秦国守边3
甘茂妙喻 武王立誓3
骄奢是死神的催命符4
庞葱预防“三人成虎”4
臣子施惠,君王得利5
土地都不给,何况性命?5
王翦求秦始皇赠田园6
以羊率领狼群6
萧何花钱消灾6
吕后为何哭而不哀7
将相交欢保权力7
侮辱宦官,免除暗算8
逆耳之言徒然招祸8
刘备闻雷失箸9
打落头巾杜绝谗言9
“赐书加点”救侯景一命9
征召突厥参加封禅10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10
十九支箭折不断11
郭崇韬受赂安众11
墨笔搅水吓退恶臣11
以琐事牵制皇帝12
十分只取九分12
化险为夷(纾祸类)13
勾践尝粪脱困13
你杀臣子我割地13
苏秦恐惧忠信获罪14
管仲用合唱赶路14
鸡鸣狗盗救孟尝15
秦使转祸为福15
老婆情妇两回事15
烤肉上的毛发16
张丑一言,出境脱离16
张仪靠美人解危16
范睢死里逃生17
陈平脱衣救命17
先封最讨厌的臣子18
当时只知韩信,不知陛下18
班婕妤不与君王同车19
寇恂师法蔺相如19
虞诩增灶示强20
荀攸善说难免20
贾诩假冒太尉外孙救命21
竹筐中的谋士21
诸葛亮开门退敌21
司马懿丢盔免难22
圣主在位可以迟到22
一女比不过五子22
胡笳吹,故土思23
换下绮罗衣23
假装熟眠,保住小命24
遗鞭解危24
去谗言妙法25
进言的技巧25
移花接木25
敌境挑衅保性命26
驴载草人欺敌27
敬新磨靠同音字救命27
张咏火烧黑店27
美人计消除流言28
赶走心腹,谏院布线29
富翁变成大力士29
见事机先(知几类)31
失约表达亡国原因31
东郭牙:肢体语言专家31
齐桓公内外得人32
蹇叔、百里奚知兵必败32
救小国惹大国反而高兴33
走不出新建的城门33
小儿有豺狼的哭声34
列子不收赠34
絺疵知韩、魏必反34
假逐太子真袭卫35
没有白送的玉璧35
隰期弥即时停止砍树36
黄袍加身不吉祥36
王陵之母为子自杀36
匈奴示弱必有诈37
先见之明没功劳37
甜酒不再有,穆生赶紧走38
“屠杀道长”没好下场38
自古文人祸从口出39
华歆远见,废君无成39
顾雍识破公孙渊诡计39
何曾知晋必乱40
“痴姨”因痴免祸41
张翰知败思归41
韦忠不贪官,临祸不遭殃41
高欢散尽家财交朋友42
到底谁要造反?42
郭子仪小心侍候卢杞42
首长仆役时42
韩熙载听歌赏舞避相识43
王旦反对庆贺死蝗43
邵雍闻鹃知乱43
避免成为最后的受害者44
聪敏颖悟(敏悟类)45
掘地见泉不违誓言45
子产闻哭声知奸情45
薛公献耳环知君意46
汉高祖建旧城娱父亲46
是继母先断绝母子关系46
隽不疑杀假太子47
汉昭帝不上伪奏的当47
娄子伯筑沙为城48
曹操难掩英雄本色48
曹冲用镜,山鸡鸣舞48
诸葛亮明眼识刺客48
曹冲称象轻重49
孙亮明察蜜中老鼠屎49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49
符融机智辨盗50
戴颙让佛面变胖50
亡君的音乐50
傅奕识破假佛齿51
手指龟甲知官位51
瓮中金化为土51
相师巧计辨国君52
崔佑辅智服节度使53
有神无神53
生前无谥号53
宋太祖量大服南唐54
曹翰得蟹班师54
河中浮铁牛54
杨佐用“雨盘”修盐井55
异常的骑驴使者55
王旦智屈西夏55
先盖印再画押的公文55
看角力先抬大梁56
杨绘智破盗缣猴56
宋朝文彦博57
司马光击瓮救友57
真麟假麟都不收57
董行成识盗驴贼57
张爨以小计大58
尹见心水中锯木58
筑土堆立石碑58
随机应变(应猝类)59
刘邦伤胸摸脚59
李广下马解鞍退匈奴59
曹操望梅止渴60
张辽以静制扰60
顾琛答问机警60
庾杲之智答皇帝问谥60
赶搭马槽退敌军61
庾域“满仓计”安定人心61
颜真卿藏首级安定人心61
裴度失印不惊62
李石以静镇动62
假造圣旨安民心62
冯道单脚幽和凝一默63
范延光以静辟谣63
张乖崖跟着高呼万岁63
杖打专副儆士兵64
丁谓杀死犯吓船夫64
不发铁钱有妙招64
曹皇后剪发验功65
吕夷简迟到有理65
韩琦力促急召太子66
杜黄裳先发军饷66
敬忠义报晓止叛66
拿钱借瓦,宫殿无缺67
五钱折半诱出现钱67
黄炳买饭打胜仗67
赵从善不怕宦官刁难68
汪德臣系舟做桥68
顾大司寇拿布换民衣68
张瀚指玉为石解友围69
为百姓藏资料69
排难解纷(拯危类)70
齐貌辨为田婴卖命70
君仁则臣直71
貂勃报效田单71
侯嬴窃符节救赵国72
楚国神偷妙手退敌73
一语救中期一命74
不必借兵粮,还能得高都74
画蛇添足75
招降一人得三十城75
朱家游说,季布脱罪76
朱建迂回援救辟阳侯77
东方朔片言动主78
邹阳巧救梁孝王78
诸葛亮一语惊醒梦中人79
曹冲戳衣,库吏释罪79
满宠施“苦肉计”救杨彪80
华佗的“盛怒药方”80
王伟元为门生担饭81
误死误生的星象家81
村妇借火,婆婆知错82
机智豁达的小兵82
宋典打马救皇帝83
心病心药医83
昙冰棒喝,津吏释疑83
李穆挥鞭,宇文泰避险84
李忠臣以情打动皇帝84
张说赐婢,书生报恩84
王旦速焚占卜书85
翁蒙之恩救赵汾一家85
一首诗平反佃户86
讽谏人主(讽谏类)87
酒入舌出,言多必失87
祝君王能不得罪臣民87
马夫有三大死罪88
丁公不杀运金百姓88
让臣与关龙逢、比干同列89
圣主何时开始分人尸?89
弦章以死谏景公饮酒89
孔子一语释罪90
爱他,就让他当人质90
三件不吉祥的事91
丑夫殉葬做不得9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92
叶公子高不是真爱龙92
晋文公出泽受教93
灶前有人,不见龟火93
晋文公与公子鉏的邻居94
食客是“六翮”还是“毫毛”94
阎没、叔宽一食三叹94
优孟谏君贵马贱人95
赵简子与申护的邻居96
一飞冲天,一鸣惊人96
犬兔追逐,农夫得利96
齐宣王少一爱97
平原君从谏赏士兵97
陆地上的“海大鱼”98
土偶与木偶互嘲98
果真是不死之药!99
猎鹿人的三大死罪99
他们身上有淫具100
何不遣鹿作战去?100
“瓦衣”不漏水100
鹦鹉的双翅101
河北将失,何况河南101
术士妄言能败俗101
为何纵容百姓耕作102
干脆将月光一起禁了102
此时绢非彼时绢102
君王不得慢礼102
贾存道题诗,蔡襄戒酒103
不用文士,只有始皇103
父亲乱朝,儿子学跑103
用婢女试丈夫104
酒能腐铁,何况五脏104
赐沃土等于养祸害105
打击奸邪(击奸类)106
西门豹计破河伯娶妇106
苏秦自求分尸复仇107
王孙商用计诛赵使107
子婴装病杀赵高108
强颜欢笑报夫仇108
假打猎除真凶109
假生太子真除权臣110
计擒质押假银者110
留老妪诱真凶110
召集儿童查盗贼111
请君入瓮,敢不招供111
美女变熊,和尚报应112
向敏中伏兵擒假鬼112
刘湜火烧装死盗113
说服顶罪者113
张乖崖义诛逆仆113
空白诏书除奸臣114
你的判决正合我意114
包恢活埋逆妇115
有奶不一定是娘115
胡长孺伪装商人擒盗115
何真火烹缚主115
召募死士报父仇116
乞丐装佛成道116
以上御下(御下类)118
晏子二桃杀三士118
司马穰苴斩权臣正军纪118
孙武斩宠妃立威119
不跟健谈的使者争辩119
文种焚烧宫室测军纪120
商鞅徙木立信120
刘邦颠倒豪杰120
张良踩脚,刘邦会意120
假游云梦,真擒韩信121
大臣服丧,薄昭自杀121
曹操割发警众122
用相反意见测忠诚122
假南伐,真迁都122
拓跋祯以静制动123
杀死囚,敬回纥123
元祯斩囚伏蛮123
崔祐甫“长谈释兵权”124
赵普“杯酒释兵权”124
断狱不明,杀风不止125
威吓土豪警告民众126
寇准用计废东宫126
活猪心肝后宫立威126
薛简肃就地处决平人心127
杀娼不治罪127
假追盗贼诛叛将127
张忠定计平流言128
苏文忠计擒恶兵128
况钟扮猪吃老虎128
能言善道(能言类)129
孔子像天129
狐假虎威129
杨朱成就大功,不计小节130
远水救不了近鱼130
楚国多士不受重用131
甘茂挟外自重拜上卿131
苏秦一席话换十座城132
神箭手要懂得休息133
齐王无路运九鼎133
丧子不哭的母亲134
楚王不做偷窃狂134
有些事不能不忘135
淳于宰一日荐七士135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136
孟尝君削去报仇名单136
骗夺丛神的赌徒136
甘罗:十二岁的政治天才137
赵王不与两个燕国为敌138
陈元方:十一岁能说理139
要找白头母先找鹦父139
钟毓汗如水出,钟会汗流不出139
帝王得一,天下安定140
亡国之恸,岂止吴人140
美人何必知姓名140
人才没有固定“产地”140
不捕捉,所以不放生141
哪个李膺比较好?141
帝王命非比寻常141
比孔夫子还会当老师141
水中见屈原142
今佛不拜古佛142
上古贤人何书可读?142
谋国忠臣(忠谋类)144
灌醉重耳成霸业144
程婴保孤存赵145
三策并用146
齐国社鼠恶犬为患147
国君露宿,天降甘霖147
拔树容易种树难148
往北的马车到不了楚国148
魏太子申不听老人言148
黄歇赌命为太子149
张良借箸代筹149
商山四皓保住太子150
不听小子言,吃亏在眼前150
李邰洞见窦宪必危151
连坐不如饶赦151
孙策放饵,刘勋上钩151
贾诩一言安储152
公翟黑子黑白不分152
太子监国,杜绝流言153
钱谬谏阻董昌僭号153
曾王皋骑招降153
张丞业忠言,李存勖逆耳154
扫兴雨变及时雨154
吕端留母降子154
为杀叛逆损国体155
爱母又爱妻155
外交长才(贤使类)156
桔逾淮为枳156
夫差假称天子156
进狗国才走狗门157
贤臣已逝,可以讨伐157
士人生气的时候157
勿忘祖先杀羊为盟158
四贤当国攻不得158
内忧攻强,外患击弱159
冯驭说秦,孟尝复相159
赵仓唐令主君父慈子孝160
毋择“失礼”反受赏161
孟尝君手下人才济济162
蔺相如完璧归赵162
陆贾说服尉陀降汉163
雁足系书,救回苏武164
班超夜斩匈奴使者164
赵咨善对魏王165
天有头有耳有脚有姓165
张淳义折成王166
荣誉已到极点167
恪守本分,各尽己忠167
骨肉至亲重于城168
王虔朗用舌如用兵168
坚守节操,不辱使命169
弱国外交,赏金保地169
口折强敌,视死如归170
分辩忠奸(能吏类)171
争儿测母心171
柳崇察言观色索马贼171
畏寒无影,丙吉妙断172
赵广汉远用猜忌破私党172
从头头身上下手172
张纲擒贼先抚首领173
抽丝剥茧,观察入微173
邓?以贼攻贼174
陆云欲擒故纵破悬案174
把盗匪暴露阳光下175
谁是盗金贼175
范邵断绢试贼心176
牵藤摘瓜策略176
鞭打丝线,杀鸡取米176
巧断两家争牛176
柳庆诱盗自首177
守望相助,十面埋伏177
究实击虚战术177
李崇以死儿试亲情178
何敬叔活用清廉178
丈母娘还牛178
巧破左手杀人179
苏无名从容捉盗金贼179
寡妇状告不孝子180
崔碣平反夺妻冤情181
亲自挽舟,羞煞上司181
遇妇弃夫挨20大板182
换屠刀,擒其盗182
赵和能设计追庄契183
伪装茶商杜私案183
产婆明白真相184
张咏以贵易贱换白米184
刷清倒霉和尚的冤屈184
换产官司185
赵?反其道而行185
会响的神钟185
盗割牛舌186
妙罚186
施钱求福186
一句话米价大跌187
挽回灭门大案187
慷慨劝赈灾188
利用人性贪念188
脱得掉或脱不掉188
争儿案189
聪明的富翁189
斩一文钱盗189
藏金岁月190
冒认190
偿杀子之痛190
断案如神191
发掘杀夫隐情191
伪装破案查正犯191
打出来的家产192
笨士兵自投罗网192
计设愚妇192
诬攀道真相193
老鸡蓄毒193
小女儿天真未凿193
船户谋财害命194
大小都摘194
金字还在吗?195
老驴识途195
隔柜有耳195
谁是偷瓜贼196
夺气196
一案双破196
胜券在握(制胜类)197
停止入贡试夏桀197
火牛阵197
火鸡阵198
鹅鸭喋喋,乱敌耳目198
师出有名伐项羽198
利用自己的弱点199
不可拘泥小信小义199
弱兵诈强200
伪扮贼兵乱军心200
寇恂斩使,高峻降城200
顺风鼓灰,火马破贼201
火烧粮库大败袁绍201
贾诩料敌如神201
指东打西,一箭双雕202
火熔铁锁202
混乱敌军部署202
张巡一计两用203
促敲五更鼓203
铁索横江,锁战船203
小径袭城,攻敌无备204
假狮克象204
以迷信鼓舞士气204
放鸽点军,纪律严整205
护主心切205
置之死地而后生205
一计不二用206
反常识劫营法206
香料煮豆,妙破敌骑206
假借神力破倭寇207
用间欺敌(用间类)208
使敌将帅相疑208
反间计208
离间计209
五千金破合纵209
去强将,用弱将209
离间项王君臣210
利用猜疑之心210
伪造书信211
假情报211
宣传战211
将计就计除叛兵212
一信杀二将212
假戏真做213
挑拨213
岳飞用敌间为己间214
诱敌以饯饵(饵敌类)215
假途灭虢215
石牛会下黄金215
二十八人换千里地216
贪小利失国216
蒸煮的上等种子216
割地骄敌216
孙膑减灶欺敌217
以甜言蜜语松懈敌人217
示弱218
活用俘虏218
火烧连环船218
也是一种战术手段219
诈称有疾立军威219
草船借箭220
赵子龙一身是胆220
老狐狸的智慧220
祖逖以土诱粮221
阳遵阴袭221
歌舞平乱事222
以沙代米欺强敌222
借神除贼222
尊崇的另一种含义223
弃舟船阻援军223
王世充伪擒李密224
扰耳目,创战机224
壮士埋伏运粮车224
张巡蒿箭诱敌将225
引蛇出洞225
示弱欺敌225
悬羊击鼓225
女中丈夫(智女类)227
贤相的要件227
依附小国的结局227
废嫡立幼不祥228
打破玉连环228
发问见赤心229
从众无祸229
谏子229
智慧的女人230
鉴人230
感化教育231
知足不辱231
不要作亡国女色232
有远虑的女人232
知子莫若母233
夫人城234
不迷恋身外物234
祸福相倚之理234
死中求活235
活命法235
不打百姓主意236
拒听劝阻而覆灭236
机智立太子237
烈妇传237
勿忘耕耘苦237
防人之心(防诈类)238
秦愚楚王238
吝酒被逐239
父子都被骗而死239
贤儿枉死240
反臣能欺主240
“贱相之计”赶走吴起240
小人难得罪241
六百里地变六里241
泄密242
春申君贪权亡身242
郑袖用计,美人割鼻243
商鞅遗书欺魏243
廉颇老矣?243
石显诡计欺君244
王礼贤下士时244
以豆盖土诱饥敌245
假装中风245
假戏真做杀宠姬245
佯眠杀人245
钟会伪造书信246
参军计杀将军246
李雄巧施苦肉计247
诈降欺敌247
杀亲生女诬皇后247
李林甫放饵,李适之上钩248
解开圣水之惑248
欺主248
假扮皇帝骗绫缎249
骗金术249
侠士原来斩猪头250
佯避潜攻250
东海假孝子250
猫犬互乳不是鲜事251
预埋铜佛惑众251
鸽飞,伏兵发251
篓筐藏情夫252
假冒皇帝的儿子252
愚人术252
假佛像,奸和尚253
杂录(补遗类)254
奇货可居254
不还尸体就挖祖坟255
选继承人的方法255
尊贤从我开始255
培养箭手有方256
算命陷政敌256
陈平奇计退围兵256
曹操的急智257
萧何的远虑257
富贵不忘糟糠妻257
太史慈计毁州印257
瞬间敉乱258
遗计释忧258
充实财库的妙计258
绝缨报效庄王259
不要做好人259
乱者必斩259
用人之长259
斩囚警众260
卞庄子刺虎260
刘邦的崛起260
辩日远近难倒孔夫子261
空仓出谷安民心261
买婢不近色261
拖延诏令发布262
太监怎会生儿子262
散财报仇262
纪信舍身救主263
阻伐槐树的藉口263
口惠而实不至263
野人赠土块264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264
头脚颠倒264
佛汗流成军费265
遣还名姝表忠心265
耻为厮役,冯良立志265
碎玉试子266
从大事着眼266
斩首维纪纲266
巧诈不如拙诚267
预识兴衰267
剪采为虫治怪症267
数卵伤胎268
跛脚贼独得全赃268
借首级安军心268
隐语谕太守269
诡诈善变的武则天269
至雷丸治应声虫269
性命与清白两全270
乐羊妇对鸡垂泣270
庄子止王好剑270
杀师疑案270
巨竹触网破淮军271
治国方略275
卷一275
一 至言若迂有益于国275
二 兴大利者不计小害279
三 阴去其弊则怨不生282
四 工于所察遗于所玩284
五 示人以法不若以意285
六 法令之行当自近始289
七 大体立则不恤小弊292
卷二298
八 以势处事以术辅势298
九 不以小利伤国大体302
十 使人之畏不若使愧307
十一 为治勿使人窥其迹312
十二 处利害外则所言公316
卷三319
十三 兼才则随所遇而能319
十四 不习不能不久不精321
十五 法以治民不贵乎扰323
十六 令有不便则亦可收329
十七 将有所夺必有所予331
十八 用法公平则人无怨335
十九 法举其略吏制其详338
卷四343
二十 天下之名生于不足343
二十一 爱民当思所以防民347
二十二 法不虑其终者必坏352
二十三 人主好要则百事详358
二十四 不为而后可以有为363
卷五367
二十五 用人之法当察其内367
二十六 绳下严则人不敢尽371
二十七 小有所屈大有所伸377
二十八 易成之效亦易以败383
卷六388
二十九 事要其终知人用心388
三十 议论不一理未尝异390
三十一 法废则人得肆其情392
三十二 任用不可使人取必397
三十三 逆耳之言不可不听401
三十四 为治不可以图美名404
三十五 去夫积弊当以其渐407
卷七412
三十六 不可以疑心听人言412
三十七 民心难以小惠劫之415
三十八 人主当固结人心417
三十九 物以顺至当以逆观419
四十 谏因其明处乃能入422
四十一 救弊毋为目前之计424
四十二 天下之事不能两全425
四十三 利在一时害在万世428
四十四 致治非难保治为难431
卷八435
四十五 用重刑者惧人之玩435
四十六 法无善恶在人所用438
四十七 行事虽同心术则异441
四十八 才与法合不患其密443
四十九 不以或然而废常然445
五十 事有出于法度之外447
五十一 善念无力则为恶胜448
五十二 不以小节伤国纪纲450
五十三 士量力而趋于其事453
五十四 不可为而为之则凶455
卷九458
五十五 刚强生于柔弱之余458
五十六 吏爱民则民亦爱吏461
五十七 公私两便则为良法465
五十八 治世之灾皆为祥瑞466
五十九 用人不可以仓卒责成468
六十 法本便民反以害民471
六十一 良法多以权贵而沮472
六十二 良法不得其人则弊474
六十三 善兴利者惟去其害477
卷十481
六十四 泛取者乃精取之法481
六十五 法令不信则吏民惑485
六十六 下之令生于自慢487
六十七 守法度所以系民心490
六十八 立事不必执事之名495
六十九 书生太高公卿太卑500
卷十一503
七十 无事时当预求人才503
七十一 用人要当自有所见509
七十二 使人速得为善之利514
七十三 不可以成败论人物516
七十四 民心以先入者为主518
七十五 事不足挠为不足忧522
七十六 人情不可使无所顾525
七十七 为治当权利害轻重527
七十八 理在人心随寓而见529
卷十二532
七十九 人之才有幸有不幸532
八十 圣人以无私而成其私535
八十一 先其大者则小者服537
八十二 天下之弊起于相仍540
八十三 不可以一节而弃士541
八十四 宰相得人则百官正545
八十五 因事而纳君于善道551
八十六 事变常出于所不忧554
八十七 为天下者使后可继559
卷十三564
八十八 善治者无赫赫之功564
八十九 天下之弊自上启之568
九十人 君求治不可太锐572
九十一 从事其小而忘其大575
九十二 为治当先立其在我579
九十三 为治不可以有所惩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