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队建设学理论概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军队建设学理论概要
  • 潘日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人民武警出版社
  • ISBN:780176181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军队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军队建设学理论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军队1

一、军队概述1

第一章 绪论1

二、军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2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与发展概况5

第二节 军队建设6

一、军队建设概述6

二、军队建设的功能7

三、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9

一、军队建设学的定义及其学科属性10

第三节 军队建设学10

二、军队建设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4

三、军队建设学的特点17

四、军队建设学的研究方法18

五、军队建设学的建设原则20

第二章 军队建设学与相关学科体系22

第一节 军队建设学与军事学学科关系22

一、军事学学科体系22

二、军队建设学学科体系构想25

一、军队建设学与战略学之间的关系32

第二节 军队建设学与军事学其他学科的关系32

二、军队建设学与战役学、战术学之间的关系33

三、军队建设学与军队指挥学之间的关系33

四、军队建设学与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学之间的关系33

五、军队建设学与军队政治工作学之间的关系34

六、军队建设学与军事后勤和军事装备学之间的关系34

第三节 军队建设学与相关学科35

一、军队建设学与哲学35

二、军队建设学与社会科学相关学科36

三、军队建设学与自然科学技术38

四、军队建设学与系统论40

第三章 军队建设的历史沿革42

第一节 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军队建设42

一、军兵种的分化演变42

二、战术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44

三、朴素直观的军事理论的发展44

第二节 热兵器战争时代的军队建设45

一、火药兵器的发展促使新的军兵种发展45

二、火器的发展催生近现代军事制度46

三、火器的发展对近代军事理论发展的影响47

第三节 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军队建设48

一、武器装备机械化的迅速发展49

二、编制体制发生重大转变51

三、军事学术的空前繁荣54

第四节 向信息化战争时代过渡时期的军队建设56

一、确立军队信息化为重点目标56

二、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建设58

三、改革军队体制编制以提高一体化程度59

四、培养高素质信息化军事人才61

第四章 军队建设的基本原理63

第一节 军队建设与政治63

一、政治对军队建设有着根本的影响64

二、政治体制对军队体制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影响65

三、军队建设是政治安全的保障66

第二节 军队建设与地缘环境67

一、地缘环境影响军队的结构和规模67

二、地缘环境影响军事力量的部署68

三、军队建设的发展会引起地缘环境的变化68

四、我国的地缘环境分析69

第三节 军队建设与军事战略69

一、军事战略决定着军队建设的性质、规模和重点70

二、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全局70

三、军队建设水平对军事战略的影响72

第四节 军队建设与经济73

一、军队建设的产生和发展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物73

二、军队建设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74

三、军队建设能促进经济发展75

第五节 军队建设与科技77

一、科技发展推动军队建设77

二、军队建设拉动科技进步78

第六节 军队建设与民族文化79

一、军队建设不能脱离民族文化背景79

二、军队建设参与塑造民族文化81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思想83

第一节 马列主义军队建设思想83

一、马列主义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83

二、马列主义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85

第二节 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88

一、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88

二、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89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92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92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93

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与发展96

第四节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96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97

第六章 军队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信息化军队105

第一节 军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105

一、科学发展观为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供了重要遵循106

二、科学发展观为新世纪新阶段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规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107

三、科学发展观为新世纪新阶段凝聚全军官兵的意志和力量,提供了重要思想和理论基础110

第二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军队建设的全面发展112

一、加强军队革命化建设,保证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正确方向112

二、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物质基础113

三、加强正规化建设,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有序的环境114

第三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军队建设的协调发展115

一、协调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的关系115

二、协调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116

三、协调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的关系117

四、协调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118

五、协调主要战略方向建设和其他战略方向建设的关系118

第四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19

一、要加强军事技术创新,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技术支撑119

二、要强化军事理论创新,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理论牵引120

三、要注重体制结构创新,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发展活力121

四、要注重军事管理创新,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122

第五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军队官兵素质的全面提高123

一、只有充分发挥官兵的主体作用,才能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强大、持续发展的后劲123

二、只有加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才能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强大、持续发展的后劲124

三、只有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提供强大、持续发展的后劲124

第六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125

一、要打牢军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根基125

二、要搞好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总体设计126

三、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127

一、科技强军的时代特性129

第一节 科技强军的原则129

第七章 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129

二、实现科技强军的途径131

第二节 依法治军的原则134

一、依法治军原则的形成与发展134

二、依法治军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136

三、实现依法治军的途径137

第三节 质量建设的原则139

一、质量建设的主要内容139

二、实现质量建设的途径140

第四节 勤俭建军的原则142

一、勤俭建军的历史地位及作用143

二、勤俭建军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的时代要求144

三、坚持勤俭建军必须正确把握几个关系146

第八章 军队的任务与使命149

第一节 新世纪新阶段提出军队历史使命的重大现实意义149

一、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我军历史使命,全面把握了时代发展要求和国家战略全局对军事力量建设的客观要求149

二、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我军历史使命,科学回答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持续发展带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151

三、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我军历史使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发展152

第二节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担负的历史使命155

一、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155

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157

三、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159

四、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61

第三节 新使命对我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162

一、努力提高维护和平的能力163

二、努力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164

三、努力提高遏制战争的能力164

四、努力提高打赢战争的能力165

第九章 军队建设的重大关系168

第一节 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168

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168

二、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171

三、必须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172

第二节 正确处理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关系174

一、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174

二、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175

三、没有军队的正规化,就没有军队的现代化176

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177

第三节 正确处理常备军与后备力量建设的关系178

一、要建设一支精干的常备军179

二、要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180

三、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方针,提高国防动员能力181

第四节 正确处理学习外军有益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关系182

一、面向世界,借鉴经验183

二、保持本色,拒绝照搬184

三、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结合实际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185

第十章 军队改革187

第一节 军队改革概述187

一、军队改革的性质187

二、军队改革的意义189

三、军队改革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191

第二节 军队改革的原则193

一、军队改革要总体设计、科学规划193

二、军队改革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妥可行194

三、军队改革要依靠群众,自主创新195

四、军队改革必须在保持我军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196

五、军队改革必须准确把握军队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矛盾197

第三节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199

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199

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200

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现途径202

第十一章 军队建设的主要领域205

第一节 思想政治建设205

一、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创新205

二、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206

第二节 推进人才战略工程209

一、推进人才战略工程的意义重大209

二、实现人才战略工程的主要途径211

第三节 武器装备建设212

一、武器装备建设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13

二、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武器装备建设的思路215

第四节 体制编制建设216

一、军队体制编制内涵概述216

二、我军体制编制改革调整的历史218

一、加强军事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220

第五节 军事理论建设220

二、我国军事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222

第十二章 军队建设效益226

第一节 军队建设效益的特征226

一、动态性226

二、风险性229

三、紧迫性231

四、多元性232

第二节 军队建设效益标准234

一、军队建设效益标准的内涵及意义235

二、军队建设效益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236

三、军队建设效益标准体系的主要构成238

第三节 军队建设效益评估245

一、军队建设效益评估的指导思想245

二、军队建设效益评估方法247

三、军队建设效益评估制度构想253

第十三章 陆军建设256

第一节 陆军建设概述256

一、陆军的形成与发展256

二、陆军的兵种构成258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发展概况262

一、陆军是联合作战的重要力量263

第二节 陆军的地位与作用263

二、陆军是特种作战的关键力量266

三、陆军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中坚力量267

第三节 陆军建设的走向269

一、陆军整体数字化270

二、兵力规模小型化271

三、部队编制一体化、多能化272

第十四章 海军建设275

第一节 海军建设概述275

一、海军建设与发展简史275

二、海军的兵种构成276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建设278

第二节 海军部队的地位作用279

一、海军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夺取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279

二、海军部队是维护海洋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81

三、海军对提高国家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具有积极作用282

第三节 海军建设的主要特点283

一、建设周期长,要求准确预测未来趋势283

二、资金投入大,对国家经济力依赖性强284

三、技术含量高,需要高新技术支撑285

四、结构系统性强,要求严格的组织配套工作286

一、海军装备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287

第四节 海军建设的发展趋势287

二、注重通过训练和演习加强质量建设288

三、注重提高应急作战能力289

四、加强后勤保障力量和海战场建设290

第十五章 空军建设292

第一节 空军部队建设概况292

一、空军建设与发展简史292

二、空军部队兵种的构成294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建设296

四、空军部队建设的主要特点298

一、空军是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标志300

第二节 空军的地位与作用300

二、空军是现代战争空中作战的决定性力量301

三、空军是战略防空和战略机动的支柱302

四、空军是争夺制空权的主要力量302

五、空军是信息作战的主体303

第三节 空军部队建设的趋势304

一、空军兵力在军队总体规模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304

二、空军编制体制向小型化、混合化方向发展305

三、空军力量构成向空天一体化的方向发展307

四、航空武器装备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308

第十六章 战略导弹部队建设311

第一节 战略导弹部队建设概况311

一、战略导弹部队的产生和发展312

二、地地战略核导弹部队构成及建设特点313

三、地地常规导弹部队构成及建设特点317

第二节 战略导弹部队的地位作用321

一、战略导弹部队是军事力量的重要构成321

二、战略导弹部队是大国地位的重要支撑322

四、战略导弹部队是遏制危机、控制战局、打赢战争的重要手段323

三、战略导弹部队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323

第三节 战略导弹部队建设的走向324

一、地地导弹部队建设的基本走向324

二、加速新世纪新阶段第二炮兵建设与发展326

第十七章 军队一体化建设328

第一节 确定军队一体化建设需求328

一、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发展战略328

二、一体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329

三、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条件330

四、一体化建设的标准331

第二节 规划军队一体化建设蓝图331

一、确立军队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332

二、规划军队一体化建设目标333

三、重视军队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建设334

四、重视军队作战力量结构一体化建设335

五、重视武器装备一体化建设337

第三节 加速军队一体化建设进程338

一、重视理论研究339

二、制定发展战略规划339

三、加快力量结构调整340

四、理顺关系和调整职能341

五、统一建设标准342

六、合理配置有限资源343

七、借鉴外军有益经验344

第十八章 领导指挥机构建设345

第一节 领导指挥机构构成345

一、决策机构345

二、指挥机构346

三、行政机构348

第二节 领导指挥机构建设的特点349

一、组成的权威性349

二、职权的统一性350

四、编制的法规性351

三、部门的合成性351

五、鲜明的双轨性352

第三节 领导指挥机构建设的趋势353

一、总部领导指挥机构向权威高效发展353

二、战略领导指挥机构向军政军令分开发展355

三、战区(军区)领导指挥机构向一体化联合指挥发展356

四、战役战术指挥机构向小型化、机动化发展357

五、指挥机构内部组成向综合化、职能化发展358

六、领导指挥机构的指挥自动化程度和生存能力进一步提高359

一、院校构成361

第十九章 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361

第一节 院校和科研机构构成361

二、科研机构构成367

第二节 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的特点371

一、院校建设的特点372

二、科研机构建设的特点374

第三节 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趋势376

一、院校建设趋势376

二、科研机构建设趋势378

第一节 军队基层建设的地位作用380

一、军队的基础在基层380

第二十章 军队基层建设380

二、基层是军队战斗力的基石382

三、基层是军队建设的窗口383

四、基层建设是军队建设与发展的奠基性工程384

第二节 军队基层建设的原则385

一、提高战斗力的原则386

二、全面建设的原则386

三、打好基础的原则387

四、从严治军的原则388

五、从实际出发的原则389

六、改革创新的原则390

第三节 军队基层建设的主要内容391

一、抓好军事训练391

二、搞好战备工作392

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工作393

四、建立和保持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394

五、正确处理内外关系395

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395

七、实现武器装备的科学管理396

八、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党组织建设397

主要参考文献399

后记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