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存与解构 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存与解构 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
  • 方向红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4608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德里达,Y.(1930~)-现象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存与解构 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节 德里达的历史初始语境与思想支援背景1

第二节 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的解读模式15

第三节 本书的理论立场与学理进路20

第一部分 生成与差异29

引言29

第1节 生成的含义29

第2节 辩证法的含义32

第3节 生成与辩证法的关系35

第4节 《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的文本学考察37

第一章 心理主义的生成39

第5节 胡塞尔“哲学之路”的“起点”39

第6节 心理生成主义所面临的困难之一:“第一性的”关系与“心灵的”关系41

第7节 心理生成主义所面临的困难之二:“零”与“统一性”的生成42

第8节 心理生成主义所面临的困难之三:“某物一般”的生成46

第二章 描述性现象学的“生成”49

第9节 从生成向生成中立化的过渡49

第10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一:难以还原的客观时间50

第11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二:“原印象”是现象学的辩证法还是本体论的辩证法53

第12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三:自由、绝对主体性及其限制58

第13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四:现象学的“剩余”与“全部现象学的崩溃”60

第14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五:纯粹之“我”与“现显”之“我”的内在困境65

第15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六:胡塞尔的“漏洞”——“原素”(hylé)地位的两难68

第16节 生成中立化所带来的问题之七:“无限性”与“无定限性”的混淆73

第三章 先验现象学的“生成”:先验性与世间性78

第17节 从静态的结构描述向动态的生成分析的过渡78

第18节 “非实项的内在性”的“不可还原的悖论”79

第19节 暧昧和可疑的“生活世界”83

第20节 “否定性”的起源88

第21节 理论兴趣与非沉思的兴趣92

第22节 纯粹目的论观念的“二难选择”96

第23节 “主动生成”说的两个困难100

第24节 “被动生成”说与本体论105

第四章 生成与目的论109

第25节 先验目的论出现的必然性109

第26节 目的论观念批判110

第27节 原意向与后生成的“现象学循环”116

第28节 先验主体性的生成和运动121

小结 解构之第一要素的出现:差异126

第二部分 起源与延迟131

引言 《几何学的起源》与“生成”问题的重提131

第29节 胡塞尔向几何学源头进行回溯的思路133

第五章 “远程通信”:从几何学的当下意义到它的“初次性”133

第30节 德里达对这一思路的辨明与怀疑135

第六章 本我的基础性地位质疑141

第31节 德里达的“令人惊异的转变”141

第32节 德里达与胡塞尔的分歧:如何跨越先验之我与先验之“我们”之间的鸿沟144

第33节 为胡塞尔一辩146

第七章 语言文字的“身体化”:与“充替”概念擦肩而过149

第34节 “书写的现象学”149

第35节 中间地带的发现152

第36节 单义性与“充替”概念的初露端倪154

第37节 地理学和亚结构160

第八章 对观念的“看”与“听”:无限延迟的“终极创建”160

第38节 康德意义上的观念及其显现的方式163

第39节 三个影响深远的结论167

小结 解构之第二要素的出现:延迟172

第三部分 声音与充替179

引言 《声音与现象》的问题域及其解读方法179

第九章 在表述与指号的根源处184

第40节 表述与指号的区分184

第41节 德里达对这一区分的反驳:“缺口”说与逆命题188

第42节 “声音中心主义”的显性思路197

第十章 声音(1):“声音”概念的诞生197

第43节 “声音中心主义”的隐性思路200

第44节 对这一思路的简评208

第十一章 对自言自语的解构(1):符号的充替性210

第45节 孤独的心灵生活及其带来的解构学上的困难210

第46节 解构学上的第一个切入口:“作为机遇性表达的我”219

第47节 解构学上的第二个切入口:“代现”228

第十二章 对“自言自语”的解构(2):“眨眼瞬间”与滞留237

第48节 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与德里达对“滞留”性质的论证237

第49节 对这一论证的合法性批判:多此一举的惊讶、沙堆及其它244

小结 解构与推翻250

第十三章 声音(2):声音与观念化的共谋性253

第50节 “超越”与“触发”253

第51节 声音的超越性与“自身触发”性255

第52节 从“自身触发”的解构策略到“充替”259

小结 解构之第三要素的出现:“充替”263

代结束语 从德里达与马克思的相遇看解构的边界268

附录 论“Idee”的现象学分层289

参考文献302

后记3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