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碱矿渣胶凝材料结构工程应用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碱矿渣胶凝材料结构工程应用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0061729.jpg)
- 郑文忠,朱晶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35022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碱矿渣混凝土-胶凝材料-应用-结构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碱矿渣胶凝材料结构工程应用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碱矿渣胶凝材料的概念1
1.2 碱矿渣胶凝材料研究概况2
1.3 碱矿渣胶凝材料应用前景7
第2章 AASCM的制备及反应机理8
2.1 试验原料8
2.1.1 矿渣8
2.1.2 粉煤灰10
2.1.3 水玻璃10
2.1.4 氢氧化钠12
2.1.5 水泥12
2.1.6 碳酸钠12
2.1.7 水12
2.2 AASCM配合比试验13
2.2.1 试验设备13
2.2.2 搅拌成型13
2.2.3 抗压强度测试方法14
2.3 优化配比影响因素15
2.3.1 原材料种类的影响15
2.3.2 水玻璃模数的影响17
2.3.3 水玻璃用量的影响19
2.3.4 用水量的影响20
2.3.5 矿渣比表面积的影响21
2.3.6 养护条件的影响22
2.4 AASCM的反应机理23
2.4.1 矿渣玻璃体结构23
2.4.2 水玻璃胶粒结构23
2.4.3 反应机理分析25
2.5 小结26
第3章 AASCM常温下的力学性能27
3.1 试验方案27
3.1.1 试件尺寸确定27
3.1.2 试件制作与养护29
3.1.3 试件强度测定公式29
3.2 AASCM强度随龄期变化规律34
3.2.1 胶砂件抗压强度34
3.2.2 立方体抗压强度36
3.2.3 轴心抗压强度37
3.2.4 试件抗压强度的关系38
3.2.5 抗折强度41
3.2.6 轴心抗拉强度42
3.2.7 劈拉强度44
3.2.8 折拉比45
3.3 AASCM受压应力-应变关系46
3.3.1 上升段方程46
3.3.2 下降段方程51
3.4 常温下AASCM的微观结构53
3.4.1 SEM扫描电镜分析53
3.4.2 XRD射线衍射分析55
3.5 小结55
第4章 用AASCM在混凝土中植筋的锚固性能57
4.1 试验概况57
4.1.1 植筋试件设计57
4.1.2 材料性能58
4.1.3 加载及量测方案58
4.2 试验现象与数据59
4.2.1 试验现象59
4.2.2 试验数据61
4.3 锚固承载力计算66
4.3.1 平均黏结应力的计算66
4.3.2 发生锥体黏结破坏锚固承载力的计算67
4.4 基于可靠度分析的锚固深度取值建议70
4.4.1 黏结锚固性能的影响因素70
4.4.2 基于可靠度分析的锚固深度取值建议72
4.5 小结77
第5章 常温下用AASCM粘贴的碳纤维布与混凝土间的黏结锚固性能78
5.1 双剪试验概况78
5.1.1 试验方案78
5.1.2 材料性能80
5.1.3 试验流程81
5.1.4 破坏形式84
5.2 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因素85
5.2.1 用水量的影响85
5.2.2 纤维布种类的影响88
5.2.3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91
5.2.4 胶黏剂类型的影响94
5.3 碳纤维布黏结锚固性能的试验概况96
5.3.1 试件设计96
5.3.2 试验方案98
5.3.3 试验流程100
5.4 碳纤维布黏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结果及分析102
5.4.1 试件破坏形态102
5.4.2 试验结果104
5.4.3 有效黏结长度计算公式110
5.4.4 锚固长度计算公式114
5.4.5 界面黏结应力-滑移关系116
5.5 小结120
第6章 用AASCM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122
6.1 加固未破损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概况122
6.1.1 试件设计122
6.1.2 材料性能123
6.1.3 施工工艺124
6.1.4 加载及量测方案126
6.2 加固未破损钢筋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及分析127
6.2.1 试验现象127
6.2.2 试验数据131
6.2.3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137
6.2.4 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138
6.2.5 试验梁刚度计算138
6.2.6 刚度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141
6.2.7 试验梁裂缝计算分析141
6.3 加固经历极限荷载混凝土梁的试验概况143
6.3.1 原梁设计144
6.3.2 材料性能149
6.3.3 加固方案150
6.3.4 加载及量测方案154
6.4 加固经历极限荷载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及分析155
6.4.1 试验现象155
6.4.2 试验数据168
6.4.3 抗弯承载力的分析方法181
6.4.4 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比较186
6.4.5 基于试验结果的塑性铰分析186
6.4.6 基于试验结果的弯矩调幅系数分析190
6.4.7 基于试验结果的抗弯刚度分析191
6.4.8 抗弯刚度公式192
6.4.9 裂缝间距分析194
6.5 小结196
第7章 AASCM在高温下和高温后的力学性能197
7.1 高温下AASCM的力学性能197
7.1.1 试验方案197
7.1.2 试件升温过程中的试验现象204
7.1.3 高温下AASCM强度随温度变化规律208
7.2 高温后AASCM的力学性能222
7.2.1 试验方案222
7.2.2 试验现象与试件质量损失223
7.2.3 高温后AASCM强度随温度变化规律224
7.3 高温下与高温后力学性能的比较237
7.3.1 胶砂件抗压强度的比较237
7.3.2 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较239
7.3.3 抗折强度的比较241
7.3.4 抗拉强度的比较243
7.4 高温后AASCM的微观结构244
7.4.1 SEM扫描电镜分析244
7.4.2 XRD射线衍射分析246
7.5 小结247
第8章 高温下和高温后用AASCM粘贴的碳纤维布与混凝土间的黏结锚固性能249
8.1 高温下碳纤维布黏结锚固性能的试验概况249
8.1.1 试件设计249
8.1.2 施工流程250
8.1.3 试验方案252
8.1.4 试验方法254
8.2 高温下碳纤维布黏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结果及分析257
8.2.1 试件破坏形态257
8.2.2 试验结果259
8.2.3 锚固长度随温度变化规律261
8.3 高温后碳纤维布黏结锚固性能的试验概况262
8.3.1 试件设计262
8.3.2 施工流程263
8.3.3 试验方案265
8.3.4 试验方法266
8.4 高温后碳纤维布黏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结果及分析271
8.4.1 试件破坏形态271
8.4.2 试验结果278
8.4.3 高温后碳纤维布有效黏结长度计算公式282
8.4.4 高温后碳纤维布锚固长度随温度变化规律286
8.4.5 高温后界面黏结应力-滑移关系288
8.5 小结293
第9章 用AASCM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294
9.1 火灾下加固混凝土板抗火性能试验294
9.1.1 试验概况294
9.1.2 试验数据测量及加载303
9.2 火灾下加固混凝土板的试验结果与分析305
9.2.1 试验现象与分析306
9.2.2 截面温度场分析312
9.2.3 试件变形分析314
9.2.4 温度场有限元分析315
9.2.5 变形有限元分析323
9.3 火灾下加固混凝土梁抗火性能试验331
9.3.1 试验概况332
9.3.2 试验现象337
9.4 火灾下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与分析345
9.4.1 截面温度场分析345
9.4.2 试件变形分析346
9.4.3 温度场有限元分析347
9.4.4 变形有限元分析351
9.5 火灾后加固混凝土梁板抗火性能试验353
9.5.1 试验方案353
9.5.2 试验现象354
9.6 火灾后加固混凝土梁板的试验结果与分析363
9.6.1 荷载-跨中位移曲线363
9.6.2 裂缝开展与分布365
9.6.3 承载力计算368
9.6.4 刚度与裂缝宽度计算378
9.7 用AASCM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板防火涂料保护层厚度取值388
9.7.1 影响梁板底面温度的关键因素分析389
9.7.2 控制温度的确定395
9.7.3 用AASCM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板防火涂料厚度402
9.7.4 用AASCM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板防火涂料的选择与设置404
9.8 小结406
参考文献408
名词索引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