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罪数形态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罪数形态论
  • 吴振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656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刑事犯罪-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罪数形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前言1

总论篇第一章 罪数的概说3

第一节 罪数的意义3

一、罪数的概念3

二、罪数的本质5

第二节 罪数的沿革7

一、外国刑事法律文化史中的罪数7

二、我国刑事法律文化史中的罪数10

三、罪数演变历程的启迪12

第二章 罪数的判断14

第一节 罪数判断的标准14

一、客观主义标准说之偏颇14

二、主观主义标准说之弊端16

三、构成要件标准说之欠缺17

四、折中主义标准说之不足18

五、犯罪构成标准说之论证18

第二节 罪数判断的要素21

一、“一个行为”探究21

二、“一个结果”辨义27

三、“一个罪名”浅析31

第三章 罪数的类型37

第一节 一罪类型概念取舍析37

一、关于“单纯的一罪”38

二、关于“包括的一罪”39

三、关于“特种的一罪”40

四、关于“实质的一罪”40

第二节 一罪类型分类法利弊析41

五、关于“处断的一罪”41

一、四分法的优劣42

二、三分法的利弊43

三、二分法的短长45

第三节 一罪类型分类法之我见46

一、“三·三分类法”的论证46

二、“三·三分类法”的特点48

第四节 一罪的类型49

一、单纯的一罪与实质的一罪49

二、法定的一罪与处断的一罪50

第五节 数罪的类型51

一、同种数罪与异种数罪52

二、并罚数罪与非并罚数罪54

一、想象竞合犯的概念59

第一节 想象竞合犯的意义59

各论篇·实质的一罪第四章 想象竞合犯59

二、想象竞合犯的特征60

第二节 想象竞合犯的本质61

一、三种学说览要61

二、三种学说略析64

三、一罪本质探论65

第三节 想象竞合犯的类型67

一、“同种类想象竞合犯”之商榷67

二、想象竞合犯之基本类型70

第四节 想象竞合犯的处罚71

一、想象竞合犯处罚的比较研究71

二、想象竞合犯处罚的若干问题76

第一节 结果加重犯的意义84

一、结果加重犯的概念84

第五章 结果加重犯84

二、结果加重犯与情节加重犯86

第二节 结果加重犯的罪过形式88

一、双重罪过否定说驳议88

二、基本犯罪的罪过形式89

三、加重结果的罪过形式92

第三节 结果加重犯的类型99

一、故意犯罪的结果加重犯与过失犯罪的结果加重犯101

二、单一行为的结果加重犯与复合行为的结果加重犯102

三、同一侵害的结果加重犯与双重侵害的结果加重犯103

四、犯罪既遂的结果加重犯与犯罪未遂的结果加重犯103

五、预期结果的结果加重犯与不期结果的结果加重犯104

第四节 我国刑法中的结果加重犯104

一、人身伤亡类105

二、财产损失类111

三、特定指标类113

四、似是而非类115

第五节 结果加重犯有无未遂118

一、理论纷争概貌118

二、三种情况辨析121

三、重合交叉图览124

第六节 结果加重犯与想象竞合犯125

一、二者易于混淆的原因125

二、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27

第六章 继续犯131

第一节 继续犯的概念131

一、诸种表述比较131

二、诸种表述探析134

一、犯罪行为的单一性135

第二节 继续犯的特征135

二、犯罪行为的继续性136

三、双项继续的同时性137

四、保障继续的时间性138

五、侵害对象的同一性138

第三节 继续犯与其他罪数形态139

一、继续犯与状态犯139

二、继续犯与即成犯140

第四节 继续犯的研究意义142

一、区分罪数上的意义142

二、解决溯及力上的意义142

三、确定诉讼管辖上的意义142

第五节 几个应注意的问题143

一、犯罪既遂之后还是犯罪实行之后143

四、计算追诉时效上的意义143

二、不法状态是不是犯罪的结果状态145

三、犯罪行为继续状态是否须不间断147

四、重婚罪的罪数形态不应一概而论147

第七章 接续犯153

第一节 接续犯的概念154

一、诸种主张比较154

二、诸种主张评析155

第二节 接续犯的特征156

一、犯罪行为的合成性156

二、数个举动的密接性156

三、举动性质的同一性157

四、侵害权益的一致性158

第三节 接续犯与其他罪数形态158

一、接续犯与徐行犯158

二、接续犯与继续犯159

第一节 法规竞合概说162

第八章 法规竞合162

一、法规竞合的概念163

二、法规竞合的特征164

三、法规竞合的归属168

四、法规竞合的本质171

第二节 法规竞合的表现形态172

一、从法条关系观察的形态173

二、从犯罪构成观察的形态174

三、从竞合形式观察的形态176

四、从犯罪分类观察的形态176

第三节 法规竞合的适用原则177

一、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177

三、重法优于轻法原则(补充)178

二、全部法优于部分法原则178

第四节 法规竞合与其他罪数形态179

一、法规竞合与想象竞合犯179

二、法规竞合与结果加重犯181

各论篇·法定的一罪第九章 结合犯187

第一节 结合犯的概念187

一、结合犯概念简释187

二、中外几种不同的表述188

第二节 结合犯的特征189

一、原罪特征190

二、新罪特征192

三、合成特征193

第三节 结合犯的表现形式194

一、几种主张的比较194

二、基于新罪的派生形式196

三、基于原罪的派生形式197

第四节 我国刑法中存不存在结合犯198

一、1979年刑法第191条第2款论析199

二、1997年刑法第253条第2款探析203

三、1997年刑法第328条第1款第4项试析204

四、1979年刑法第150条第2款辨析204

五、1997年刑法第263条第5项略析207

第五节 结合犯未遂208

一、结合犯未遂之学说208

二、结合犯未遂之我见211

第六节 结合犯与结果加重犯211

一、二者之间的联系性212

二、二者之间的分界点213

一、应增设结合犯条文215

第七节 两点立法建议215

二、结合犯罚则应合理216

第十章 惯犯218

第一节 惯犯的概说218

一、外国惯犯立法比较219

二、集合犯理论之种种220

第二节 惯犯的概念及种类222

一、惯犯的概念222

二、惯犯的种类223

第三节 惯犯的构成228

一、惯犯的特征228

二、惯犯与累犯229

各论篇·处断的一罪第十一章 连续犯235

第一节 连续犯的概念235

一、概念表述历程纵览236

二、连续犯的应有定义237

第二节 连续犯的主观要件238

一、连续犯主观要件的若干说法238

二、连续犯主观要件的应有内涵242

三、过失犯罪有无连续犯247

第三节 连续犯的行为特征248

一、连续犯数行为的独立性248

二、连续犯数行为的连续性251

第四节 连续犯的同一罪名255

一、几种学说的比较研究255

二、“同一基本构成说”初探260

第五节 连续犯的处罚263

一、连续犯处罚的基本原则263

三、连续犯的自首266

二、连续犯的既遂、未遂266

四、连续犯的起诉与审判267

五、连续犯的溯及力269

六、连续犯的追诉时效269

第六节 连续犯的存废269

一、连续犯规定之概览269

二、连续犯存废之理由271

三、连续犯存废之管见272

第七节 连续犯与其他罪数形态273

一、连续犯与接续犯273

二、连续犯与继续犯276

三、连续犯与惯犯277

四、连续犯与同种数罪279

五、连续犯与想象竞合犯280

第一节 牵连犯概说284

第十二章 牵连犯284

一、牵连犯的概念285

二、牵连犯的结构286

三、牵连犯的特征288

第二节 牵连犯的牵连关系289

一、三种学说之比较289

二、三种学说之评析291

三、牵连关系之我见293

第三节 牵连犯的处罚296

一、牵连犯处罚的基本原则296

二、牵连犯处罚的特殊规定298

第四节 牵连犯与其他罪数形态299

一、牵连犯与想象竞合犯299

二、牵连犯与结果加重犯301

三、牵连犯与结合犯302

四、牵连犯与连续犯304

第十三章 吸收犯307

第一节 吸收犯概况307

一、吸收犯的概念308

二、吸收犯的特征311

第二节 吸收犯的存废314

一、“存废两说”鸟瞰314

二、“取消说”之商榷316

三、“保留说”之辨析319

四、吸收犯之界定321

附:主要参考文献325

跋一338

跋二341

后记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