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心理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沙莲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7581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社会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心理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社会心理与社会文明1
一、社会心理1
第一章 导论 社会心理学学科特点1
二、文明是社会心理的内核2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早期形态的学科意义6
一、早期群体心理研究提出的群体特征问题7
二、早期社会本能研究提出了群体内生的心理动力问题8
三、早期民族心理研究提出了民族精神凝聚作用的问题9
四、美国社会心理学对群体心理研究的改造10
五、社会心理学在中国的产生11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5
一、两种研究传统15
二、理论倾向15
一、日本人研究17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在亚洲17
二、中国人研究20
三、文化、社会、心理23
第二章 研究方法28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征28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28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30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分类34
第二节 定量研究的设计36
一、定量研究设计的一般特点36
二、实验研究38
三、调查研究41
一、定性研究的基本特点45
第三节 定性研究的设计45
二、定性研究的基本过程46
三、参与观察法47
第四节 研究样本的选取与测量工具的使用49
一、随机抽样49
二、非随机抽样52
三、测量工具的使用52
第三章 人际关系57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57
一、人际关系研究概况57
二、人际关系维度与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60
三、人际关系的测量63
一、人际吸引65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65
二、关系的发展68
三、密切关系72
第三节 关系对应性与协调性74
一、人际冲突74
二、人际合作79
三、利他行为80
四、侵犯行为82
第四章 社会认知88
第一节 社会知觉88
一、社会知觉的含义88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92
三、自尊及其测量97
四、自我认同100
第二节 对人知觉——印象形成108
一、印象形成过程的要素和组织结构108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111
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112
第三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117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118
二、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119
三、刻板印象辨析120
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20
第四节 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122
一、社会认同122
二、文化认同131
三、民族认同133
四、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与文化自觉136
第五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137
一、何时归因138
二、归因理论138
三、归因偏差143
四、归因的个体差异144
第五章 社会动机149
第一节 社会动机研究意义149
一、动机研究149
二、动机性质150
三、动机分类151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55
一、麦独孤的本能论155
二、劳伦兹的习性论156
三、弗洛伊德的性欲力学说157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58
五、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160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162
一、成就动机162
二、亲和动机165
三、权力动机166
第六章 社会感情171
第一节 社会感情概述171
一、社会感情的概念171
二、社会感情的特点172
三、社会感情的理论研究173
一、情绪、社会情绪与社会的和谐178
第二节 社会情绪178
二、集群情绪180
三、社会情绪的管理182
四、激情与社会激情194
第三节 社会情感197
一、情感、社会情感与价值选择197
二、中国人的特殊情感199
三、现代中国人的幸福感201
第七章 社会态度210
第一节 社会态度及其形成210
一、社会态度210
二、态度构成215
三、态度功能218
四、态度形成220
第二节 态度变化理论224
一、平衡理论225
二、和谐理论226
三、认知不协调理论227
四、霍夫兰的信息理论229
第三节 态度的应用研究——工作态度230
一、工作态度及其种类230
二、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231
三、工作满意度232
四、组织承诺236
第八章 群体心理242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242
一、社会群体及群体特征242
二、群体心理效应243
三、群体分类245
四、群体内聚力246
第二节 几种群体现象249
一、社会促进249
二、从众251
三、服从253
第三节 集群行为255
一、集群行为255
二、集群行为的过程255
三、集群行为的理论257
四、去个性化258
第四节 民族心理研究261
一、早期民族心理研究261
二、集体无意识理论262
三、弗洛姆的社会无意识理论264
四、中国民族心理研究265
第九章 传播与社会心理269
第一节 社会心理是传播活动的基础269
一、传播活动269
二、信息接收过程中的社会心理作用274
三、信息理解中的社会心理作用275
四、传播效果中的社会心理作用279
第二节 舆论、谣言、民谣与社会心理281
一、舆论及其形成281
二、谣言283
三、民谣286
四、舆论、谣言、民谣的社会心理研究287
一、时尚、流行的特点290
第三节 时尚、流行与社会心理290
二、时尚、流行的产生与传播基础292
三、时尚的心理机制294
第十章 经济心理298
第一节 经济心理研究和它的发展历程299
一、经济心理和经济心理学的学科关系299
二、经济心理学的产生301
三、经济心理学的发展302
四、当代经济心理学的前沿研究303
第二节 经济心理研究的主题304
一、经济心理的背景——基本经济观念的研究304
二、决策问题——经济心理的认知研究305
三、信任——经济制度的心理基础研究306
四、创新——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心理分析307
五、消费者心理学308
六、经济心理病理学308
第三节 中国人的经济心理309
一、中国人经济心理的社会背景309
二、中国人的基本经济观念312
三、派生出的具体经济心理现象317
第十一章 宗教心理322
第一节 宗教的心理学意涵322
一、宗教内涵的语义分析322
二、宗教的心理学意涵324
第二节 宗教经验328
一、皈依心理328
二、祈祷及其心理效应333
第三节 宗教情感334
一、宗教情感的内涵与表现形式335
二、宗教情感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336
第四节 中国人的宗教心理337
一、中国人宗教心理的研究回顾337
二、中国人宗教心理实证研究成果340
第十二章 人格培育349
第一节 人格的界定349
一、什么是人格349
二、人格特性350
第二节 人格差异353
一、人格的认知差异353
二、人格的生理差异357
三、人格的社会差异360
第三节 人格的测评361
一、测验法361
二、投射法363
三、实验法366
第四节 人格的培养367
一、生物遗传因素367
二、社会文化因素368
三、家庭环境因素369
四、早期童年经验371
五、学校教育因素372
六、自然物理因素373
七、自我调控因素374
一、心理健康的标志377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377
第十三章 心理健康377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382
三、心理健康的维护387
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社会支持390
一、心理应激390
二、应激源391
三、应激中介因素与社会支持393
四、有效应对心理应激396
第三节 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400
一、心理异常的概念400
二、常见的心理异常或障碍401
三、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406
后记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