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动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6983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实验动物-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验动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1
一、实验动物的定义1
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范围3
第二节 实验动物与生命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6
一、实验动物对过去生命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6
二、实验动物对现代生物医学的推动作用7
三、实验动物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影响9
一、国外实验动物发展概况10
第三节 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10
四、生命科学对实验动物发展的支持10
二、我国实验动物发展概况11
第四节 动物替代试验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12
一、人性化的概念12
二、3R的基本内涵12
三、3R研究的意义14
四、国外动物替代研究进展15
五、我国实验动物3R研究进展17
一、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19
第一节 国外实验动物管理与法规19
第二章 国内外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及法规简介19
二、欧共体实验动物法规20
三、北美洲实验动物法规21
四、澳洲实验动物法规24
五、亚洲国家实验动物法规26
六、国外有关法规分析26
第二节 国内实验动物管理与法规28
一、国家管理法规29
二、地方管理法规30
三、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法规体系的特点31
第三节 中国实验动物培训和教育32
一、法律基础32
二、培训和教育内容33
三、培训和教育的实施33
第三章 实验动物遗传学及质量控制35
第一节 实验动物遗传学发展历史35
一、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时代35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学领域的发展36
二、遗传学分类37
一、实验动物品种、品系概念37
第二节 实验动物遗传学分类37
第三节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和应用38
一、基本概念38
二、近交系的命名39
三、近交系动物的特点及其应用41
四、特殊类型的近交系及应用42
五、近交系动物的繁殖方法47
第四节 封闭群动物的特点和应用49
一、基本概念49
三、封闭群动物命名50
二、封闭群动物的分类50
四、封闭群动物特点及其应用51
五、封闭群动物繁殖方法51
第五节 杂交群动物的特点与应用54
一、基本概念54
二、命名54
三、杂交群的特点55
四、杂交群动物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55
五、杂交群动物繁殖方法56
一、遗传监测目的57
第六节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57
二、遗传监测的主要方法58
三、遗传质量标准61
第四章 常用实验动物63
第一节 小鼠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63
一、生物学特性63
二、小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65
三、小鼠主要品种和品系67
四、小鼠饲养管理70
一、大鼠生物学特性72
第二节 大鼠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72
二、大鼠主要品种和品系74
三、大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76
四、大鼠繁殖和饲养管理77
五、大鼠饲养管理78
第三节 豚鼠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80
一、豚鼠生物学特性80
二、豚鼠常用品种和品系81
三、豚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83
四、豚鼠饲养管理84
第四节 地鼠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85
一、地鼠生物学特性85
二、地鼠主要品种和品系86
三、地鼠在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87
四、地鼠饲养管理88
第五节 兔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88
一、兔生物学特性88
二、兔主要品种和品系90
三、兔在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92
四、兔饲养管理93
第六节 犬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95
一、犬生物学特性95
二、犬的主要品种和品系97
三、犬在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98
四、犬饲养管理98
第七节 猫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99
一、猫生物学特性99
二、猫主要品种和品系101
三、猫在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101
四、猫饲养管理102
第八节 非人灵长类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103
一、非人灵长类生物学特性103
二、非人灵长类主要品种和品系105
三、猕猴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08
四、猕猴饲养管理109
第九节 鸡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110
一、鸡生物学特性110
二、鸡主要品种和品系111
三、鸡在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111
四、鸡饲养管理112
第十节 小型猪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113
一、小型猪生物学特性113
二、小型猪主要品系、种群114
三、小型猪在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116
四、小型猪饲养管理117
第十一节 实验用鱼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应用及饲养管理118
一、实验用鱼生物学特性118
二、实验用鱼主要品种和品系119
三、实验用鱼在生物医学中的选择应用120
四、实验用鱼饲养管理121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设施分类123
一、实验动物设施的概念123
二、实验动物设施分类123
第五章 实验动物设施与设备123
第二节 实验动物设施的建筑要求126
一、选址126
二、设施面积的分配和布局原则126
三、实验动物设施的布局127
四、实验动物设施的建筑要求129
二、2001年版国家标准130
第三节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环境国家标准130
一、国家标准的制定130
第四节 动物设施中的主要设备133
一、空气净化系统设备133
二、电源、照明、通讯设备134
三、安全和报警系统134
四、消毒与灭菌设备134
五、微生物控制设备与饲养设备135
第五节 生物危害特殊实验动物设施137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施和使用要求138
一、感染实验微生物危害的分级138
三、特殊动物实验设施的建筑要求142
第六节 放(辐)射污染动物实验设施144
一、放(辐)射性污染动物实验设施的设计144
二、放(辐)射污染防护实验设施的安全监测145
第六章 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的质量控制146
第一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分类及其营养特性146
一、饲料的分类146
二、常用饲料的营养特性147
二、大鼠的营养需要152
一、小鼠的营养需要152
第二节 实验动物营养需要152
三、地鼠的营养需要153
四、豚鼠的营养需要153
五、兔的营养需要153
六、犬的营养需要153
七、猫的营养需要153
八、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154
第三节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的设计158
一、配合饲料的种类158
二、饲料配方的设计159
第四节 饲料的加工、消毒和贮存162
一、饲料的采购162
二、饲料的保管162
三、饲料的加工调制163
四、饲料的消毒164
第五节 实验动物饲料的营养监测166
一、营养监测的目的166
三、饲料的质量控制167
二、饲料营养监测方法167
第七章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170
第一节 动物模型概述170
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170
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原则171
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173
四、影响动物模型质量的因素175
第二节 常用动物模型的复制176
一、肿瘤动物模型177
二、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79
三、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80
四、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181
五、内分泌及营养代谢性疾病动物模型182
六、传染性疾病动物模型183
七、生殖医学动物模型188
第三节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189
一、免疫缺陷动物的分类189
二、免疫缺陷动物的特征及其应用190
第四节 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191
一、转基因动物的命名191
二、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193
第八章 实验动物常见疾病和微生物学质量控制196
第一节 实验动物等级和传染病分类196
一、实验动物等级划分196
二、实验动物的传染病分类197
第二节 实验动物疾病的危害性197
一、传染病暴发流行直接造成巨大损失198
二、污染生物制剂198
三、干扰动物实验结果198
四、威胁人的健康和安全198
一、健康观察的内容与方法199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健康观察199
二、实验动物健康观察注意事项200
第四节 实验动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疫措施200
一、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200
二、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制度202
第五节 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202
一、鼠痘203
二、流行性出血热204
三、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205
四、仙台病毒感染207
五、鼠肝炎208
六、兔出血症209
七、狂犬病210
八、犬瘟热211
九、犬细小病毒感染212
十、犬病毒性肝炎213
十一、猴B病毒感染214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细菌性疾病215
一、沙门氏杆菌病215
二、泰泽氏病216
三、支原体感染217
第七节 实验动物的寄生虫病218
一、弓形体病218
二、球虫病219
三、螨病220
第八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220
一、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监测要求及标准220
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监测要求及标准226
三、SPF鸡病原微生物监测要求及标准227
一、温度231
第九章 影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因素231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231
二、湿度232
三、气流、气流速度及换气次数233
四、噪声234
五、照明234
六、空气洁净度235
七、有害气体235
八、动物设施建筑236
九、动物设施设备236
十一、饲养密度237
十、笼具和铺垫物237
十二、社会因素和势力范围238
第二节 实验动物因素对动物实验的影响238
一、种属238
二、品系239
三、性别239
四、年龄和体重240
第三节 营养因素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241
六、健康状况241
五、生理状态241
一、进行非营养研究时的影响242
二、进行营养研究时的影响243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动物实验的影响244
一、病毒感染对动物实验的影响244
二、细菌感染对动物实验的影响246
三、寄生虫感染对动物实验的影响247
第五节 技术因素对动物实验的影响248
二、实验季节249
三、昼夜过程249
一、实验动物选择249
四、麻醉250
五、手术技巧251
六、实验药物251
七、对照问题251
第十章 动物实验基本技术254
第一节 动物实验前的准备254
一、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标记254
二、实验动物的分组257
三、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258
四、实验动物的抓取和固定259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265
一、麻醉前的准备265
二、常用麻醉药266
三、常用的麻醉方法266
四、麻醉监测和麻醉意外的抢救271
五、麻醉对动物实验的影响273
第三节 实验动物给药途径与方法275
一、经口给药275
二、注射法给药277
三、实验动物给药量及计算方法281
四、实验动物一次给药的耐受量283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采血和体液的采集284
一、采血方法285
二、体液的采集290
第五节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294
一、化学药物致死法294
二、断髓法295
三、空气栓塞法295
四、急性失血法295
五、断头法295
一、尸体的外部检查方法296
第六节 尸体检查及脏器标本采集及检查方法296
二、尸体内脏器官采集方法297
三、尸体内脏脏器检查方法298
四、尸体剖检记录与剖检报告的书写300
第七节 动物实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301
一、动物实验手术前的准备301
二、外科手术的无菌操作技术302
三、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术303
四、动物实验术后动物的护理与观察306
第八节 动物实验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307
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308
三、污物的无害化处理308
一、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工作308
四、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309
第十一章 动物实验的管理310
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质量管理310
一、动物实验质量管理的标准310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职责311
三、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311
五、动物实验室文件、资料的管理312
四、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具体要求312
第二节 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314
一、实验动物选择的重要性314
二、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314
第三节 动物实验设计和实施318
一、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318
二、动物实验设计319
附录一 中英文专业对照323
附录二 国内外实验动物网站332
参考文献336